帳號:guest(3.137.171.9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潘彥伶
作者(外文):Pan,Yen-Ling
論文名稱(中文):空間經驗與殖民現代性:王詩琅的都市書寫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pace Experience and Colonial Modernity:The Study of Wang Shi-Lang’s Urban Writing
指導教授(中文):陳惠齡
指導教授(外文):Chen, Wei-Lin
口試委員(中文):許俊雅
王惠珍
口試委員(外文):Hsu, Chun-Ya
Wang, Huei-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學號:107141510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2
中文關鍵詞:王詩琅空間經驗殖民現代性都市書寫移動臺灣新文學
外文關鍵詞:Wang Shi-Langspace experiencecolonial modernityurban writingmovementTaiwan modern literatur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論文以日治時期的臺灣新文學作家王詩琅為研究對象,以往關於王詩琅的研究,大都聚焦在他的文學意識及社會運動,本論文則以「空間經驗」與「殖民現代性」作為切入點,旨在討論王詩琅小說作品中的都市書寫關懷。三○年代的台灣都市書寫,主要植基於殖民現代性的歷史語境中,作家的書寫意識及其作品中所投射人物的都市現代性經驗,皆有其深沈的「政治隱喻」,不無寓寄在「進步論述」中,重新取回臺灣歷史的書寫權與詮釋權。王詩琅其人斯作,在時間上橫跨戰前殖民地臺灣及戰後臺灣,在空間上則經歷過島都臺北、上海、廣州。本論文因此將依循其戰前戰後的創作時間軸線,及台灣本島與中國大陸兩地的空間跨越,進行脈絡化的整合考察。除了以小說為主本文,本論文將結合王詩琅同時期的文藝評論及新詩等其他不同類型作品,探究其於不同文類間可能潛藏的相互指涉,藉此深入其都市文本所呈顯的空間性—歷史性---社會性---殖民性的四種層面的複雜交織內涵。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author Wang Shi-Lang, who is the Taiwan New Literature Writer in colonial Taiw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revious studies on Wang Shi-Lang mostly focused on his literary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movements. On the contrary, this thesis will take its “space experience” and “colonial modernity” as the beginning point to discuss the urban writing of Wang Shi-Lang’ s novels. Taiwan urban writing in the 1930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olonial modernity. The consciousness of writer and the experience of urban modernity expressed by the characters in the writer's works have its deep “political metaphors” and “progressive discourse”, it regain the right of writ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aiwan history. Wang Shi-Lang’s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literary works span from pre-war colonial Taiwan to post-war Taiwan and from the island capital Taipei, Shanghai and Guangzhou. This thesis will integrate a contextualized study and follow his creation timeline of pre-war and post-war, as well as the space spanning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In addition to focusing on novels, this thesis will combine Wang Shi-Lang's literary criticism and new poetry of different types in the same perio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utual re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enres. By this way, it goes deep into the complex and intertwined connotations of the four aspects of spatiality, historicity, sociality, and colonial presented in the urban literature texts.
摘要 i
謝辭 i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8
一、王詩琅與左翼文學/政治運動 8
二、王詩琅的文學現代性經驗 12
三、王詩琅的空間經驗與都市書寫 13
四、「殖民性與現代性」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6
第四節 研究範疇 18
第五節 章節架構 21
第二章 空間的政治性:王詩琅與殖民地台灣的都市語境 24
第一節 都市裡的左翼知識分子王詩琅 24
第二節 殖民地台灣的鄉村與都市景觀 29
第三節 王詩琅與都市寫實主義 34
第三章 從島內到島外:王詩琅小說的都市表徵與空間意識 41
第一節 台北作為島都的意象 41
第二節 都市世界裡的文化再現 45
第三節 島嶼之外的另一種都會與社會浮現 52
小結 57
第四章 殖民現代性經驗與現代的誘惑:都市的社會階層構圖及性別觀照 58
第一節 都市知識青年的圖像 58
第二節 殖民社會中的普羅大眾 62
第三節 現代都會中的女性群像 64
小結 74
第五章 結論 76
參考書目 79
一、王詩琅作品(依出版先後排序) 79
二、專書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79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80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81
五、網路資料 82
參考書目
一、 王詩琅作品(依出版先後排序)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王詩琅全集》,高雄:德馨室出版社,1979年,共11冊。
王詩琅著,翁佳音、張炎憲合編,《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臺北:弘文館,1986年11月。
王詩琅著,《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臺北:稻鄉出版社,1988年5月。
王詩琅、朱點人著,張恆豪編,《王詩琅、朱點人合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2月。
王詩琅著,王心瑩編,王灝圖,《台灣民間故事》,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9年2月。
王詩琅著,王心瑩編,李欽賢圖,《台灣歷史故事》,臺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9年2月。
王詩琅著,翁佳音、張炎憲合編,《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臺北:稻鄉出版社,2000年7月。(2000年稻鄉版正文與1986年弘文館同,正文前新增張炎憲〈出版與復刻版的兩份心情〉)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王詩琅選集》,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共7冊。
王詩琅著,許俊雅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王詩琅》,臺南:台灣文學館,2018年。

二、 專書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中文部分
朱惠足,《「現代」的移植與翻譯: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的後殖民思考》,臺北:麥田出版,2009年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2005
年。
汪民安,《現代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宋澤萊,《打牛湳村》,臺北:草根出版社,2000年
林聖欽等著,《高中地理龍騰版高一下》,臺北:龍騰文化,2019年。
周伯乃,《論現實主義》,臺北:五洲出版,1964年。
施淑,《文學星圖―兩岸文學論集》,臺北:人間,2012年。
范銘如,《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出版,2013年。
洪郁如著,吳佩珍、吳亦昕譯,《近代臺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
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年。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選讀》,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社,1998年。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陳芳明,《左翼臺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臺北:麥田出版,2007年,再版。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年。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出版,2017年。
陳建忠等合著,《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出版,2007年。
章英華,《洞見都市:臺灣的都市發展與都市的意象》高雄:巨流出版,2015年。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1年。
湯曉虞,《台灣的農村》,臺北:遠足出版,2008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8年。
賴香吟,《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臺北:印刻出版,2019年。
薛益忠,《都市地理學》,臺北:三民出版,2013年。
蘇碩斌,《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臺北:群學出版社,2010年。
(二)中譯部分
凱文․林區(Kevin Lynch)著,胡家璇譯,《城市的意象》,臺北:遠流,2014年。
邁克․克朗(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等譯,《文化地理學》,臺
北:巨流圖書公司,2003年。
西蒙․帕克(Simon Parker)著,王志弘、徐苔玲譯,《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臺北:群學,2007年。
提姆․克雷斯維爾(Tim Cresswell)著,王志弘、徐苔玲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2006年。
田中一二著,李朝熙譯,《臺北市史―昭和六年》,臺北:臺北市文獻會,2013
年。
町村敬志、西澤晃彥著,蘇碩彬譯,《都市的社會學―社會顯露表現的時刻》,臺
北:群學,2012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王乃信等譯,《臺灣社會運動史》,臺北:海峽學術出版,
2006年。
三、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昶雄,〈陋巷出清士─哀悼王詩琅兄〉,《自立晚報》(1985.1.18-19),第10版。
王麗華,〈史話與童話―訪王詩琅談文獻工作與兒童文學〉,《大高雄》革新第8期,1979年3月,頁109-117。
陳大為,〈臺灣都市詩理論的建構及演化〉,《臺灣詩學》學刊8號,2006年11
月。
陳映真,〈資本主義與西洋文學―文學和社會體制的關係〉,《聯合文學》,2000
年3月。
許俊雅,〈故事書札:書信文獻與王詩琅研究〉,《文訊》1月號第393期,2018年7月,頁89-92。
張恆豪,〈黑色青年的悲劇―王詩琅及其小說意識〉,《現代文學》復刊第13期,
1981年2月,頁65-91。
郭侑欣,〈站在島都的十字街頭―試評王詩琅與朱點人小說〉,《仁德學報》,第3
號,2004年10月,頁99-111。
郭淑雅,〈沉沒之島―王詩琅的〈十字路〉〉,1999年10月,《聯合文學》第180
期。
楊晶晶,〈試析朱點人作品中空間地理學的權力/政治―以〈島都〉、〈秋信〉為分
析對象〉,《第四屆全國研究生文學社會學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5月,頁
259-276。
溫振華,〈日據時期的臺灣都市化〉,《歷史月刊》第15期「臺灣的開發與都市化
專輯」,1989 年。
賴奕倫,〈日據時期東洋風席捲而來的現代性表現―論王詩琅小說的權力空間辯
證〉,《台北師院語文集刊》第9號,2004年11月,頁157-180。
四、 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古蕙華,《日治後期臺灣皇民化運動中的圖像宣傳與戰時動員(1937-1945)―以漫
畫和海報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
卓英燕,《王詩琅臺灣民間文學作品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徐淑雯,《王詩琅兒童文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
徐裕健,《都市空間文化形式之變遷:日據時期台北為個案》,台大建築與城鄉研
究所博士論文,1993。
連婷如,《王詩琅小說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7。
崔末順,《現代性與臺灣文學的發展(1920-1949)》,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4。
陳冠宇,《王詩琅小說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陳允元,〈島都與帝都:二、三○年代台灣小說的都市圖象〉,國立臺灣大學臺灣
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郭雅芳,《王詩琅兒童故事的教育意涵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文系語文教學
碩士論文,2013。
張志帆,《八、九○年代臺北城市「生活空間」文學書寫研究》,中國文化大
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7。
黃馨儀,《王詩琅小說中的儒學思維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2010。
鄒易儒,《無政府主義與日治時期臺灣新文學─王詩琅之思想前景與文藝活動關
係》,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葉瓊霞,《王詩琅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蔡易澄,《王詩琅研究-黑色青年與戰後再出發》,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2。
賴松輝,《日據時期台灣小說思想與書寫模式之研究(1920-1937)》,成功大學中
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
譚冰清,《王詩琅廣東八年考》,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文學所碩士論文,2016。
(轉引節錄自許俊雅編,《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王詩琅》,臺南:台灣文學館,2018年,頁288-302。)
五、 網路資料
張黛瑄,〈父親見證活字開啟臺灣報業盛世,如今兒子繼續傳承印刷火種―專訪
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故事,(來源: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ri-xing-type-foundry,2023.06.0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相關論文

無相關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