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5.95.13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婉婷
作者(外文):Lin, Wan-Ting
論文名稱(中文):學校行政支持國民中學戶外教育發展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Action Research on School Administratio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tdoor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中文):謝卓君
指導教授(外文):Hsieh, Chuo-Chun
口試委員(中文):阮孝齊
林志成
口試委員(外文):Juan, Hsiao-Chi
Lin, Chih-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7093517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5
中文關鍵詞:戶外教育行動研究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支持
外文關鍵詞:outdoor educationaction researchjunior high schoolsupport from school administr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因研究者於國中教育場域觀察到近幾年學校在發展戶外教育課程時,產生學生參與意願低落、家長與教師的支持度不足等問題。在瞭解個案學校推動戶外教育的現況策略與遭遇的問題困境後,研究者以行動研究法,經由蒐集相關理論文獻與學校行政實務經驗之探究,從學校行政支持角度設計一套戶外教育課程發展改進策略,根據研究者、協同教師的觀察紀錄與省思札記,以及參與戶外教育課程學生、教師、家長的訪談作為研究資料進行質性分析,歸納研究結果,探討執行後所產生的影響與成效。
結論摘述如下:一、經「執行學校戶外教育課程之相關主題課程」、「活動參與獎勵制度」、「結合學校既定活動辦理戶外教育課程初體驗」、「校園情境氛圍佈置」的改進策略執行後,發現戶外教育主題課程及課程體驗對學生的參與意願具顯著影響,而活動參與獎勵及情境氛圍佈置對學生的參與意願看法分歧。二、經「辦理戶外教育課程說明會」、「開放家長參與」「辦理戶外教育課程成果分享會」的改進策略執行後,發現課程說明、解答家長疑惑以及看見孩子的正向改變對家長的支持度具顯著影響。三、經「辦理教師增能研習」、「協助參與教師處理行政程序」的改進策略執行後,發現教師增能與行政程序的支援對校內教師的支持度具顯著影響。
最後,針對本研究結論,研究者對教育實務工作者、政策提出建議,希望能給予國民中學發展戶外教育之教育實務工作者,以及後續研究提供參考。
The motivation for this research is due to the researcher observing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while school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 outdoor educational courses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some issues such as low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and insufficient support from both of parents and teachers.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trateg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case school while promoting outdoor education, the researcher uses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and analyses the collected data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documents and administrative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 school, in order to design an improved set of outdoor educational curriculum with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supports. Not only the detailed observation notes by researchers and co-teachers, but also the collected feedbacks after interviews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par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outdoor educational course, the researcher uses all these various materials to make a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summarized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and achievements.
Th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nd listed as following:1.After implementing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implementing the relevant theme courses of the school's outdoor education curriculum", " participating activity-reward system", " experience for educational outdoor courses to combine the school's scheduled activities and outdoor educational courses", and "campus environmental and atmosphere layout",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theme courses of outdoor education and course experience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students, making them are mo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these courses, while participating activity-rewards and environmental atmosphere arrangement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2.After implementing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planning explanation meeting for outdoor education course", "opened policy for parents to participate" and "planning outdoor education course achievement sharing meeting", it is found that with course description and Q&A, it seems that the obvious changes in students will bring more positive affects on parental support as well.3.After implementing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planning workshops to enhance teachers’ abilities" and "assisting co-teachers i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it is approved that s more workshops to enhance teachers’ abilities and smooth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will have positive impacts to support teacher in schools.
In my last part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not only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but also polici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tdoor education for national secondary schools, and to offer a basic research document for follow-up researching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我國戶外教育之政策發展脈絡 15
第二節 戶外教育之相關理論 28
第三節 學校行政支持之相關理論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場域 50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50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個案學校發展現況與困境 61
第二節 策略實施過程紀錄與省思 75
第三節 策略實施成效之分析討論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7
參考文獻 123
壹、中文部分 123
貳、英文部分 131
附 錄 132
附錄一:參與意願及身體健康調查表 132
附錄二:個人登山裝備確認表 133
附錄三:攀岩技術考核班教師增能研習日程表(第一天) 134
附錄四:攀岩技術考核班教師增能研習日程表(第二天) 135
附錄五:攀樹丙級教練班教師增能研習日程表 136
附錄六:無痕山林LNT自我察覺工作坊日程表 137
附錄七:七年級學生訪談大綱 138
附錄八:八年級學生訪談大綱 139
附錄九:九年級學生訪談大綱 140
附錄十:家長訪談大綱 141
附錄十一:教師訪談大綱 142
附錄十二:個案訪談家長同意書 143
附錄十三:觀察紀錄表範例 144
附錄十四:省思札記範例 145
壹、中文部分
王正宇(2009)。戶外教育效益機轉模式之應用研究-以臺北縣某國民中學隔宿露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惠英(2018年11月1日)。大腦與睡眠:怎麼睡,學習效率才會高。未來Family。取自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3108
王順美、黃茂在、曾鈺琪(2017)。優質戶外教育課程之設計與實施原則。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65。取自https://epaper.naer.edu.tw/edm.php?grp_no=2&edm_no=165&content_no=2922
王韻齡(2016年12月22日)。安親班小孩,工時長,不到3成回家吃晚飯。親子天下。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2904
王鑫(2014)。概說戶外教育的要點。學校體育雙月刊,24(1),84-92。
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2-7。
立法院第8屆第2會期第11次會議議事錄。取自https://lci.ly.gov.tw/LyLCEW/communique1/final/pdf//101/81/LCIDC01_1018102_00003.pdf
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會議概況表。取自file:///C:/Users/ct102/Downloads/File_33225.pdf
任晟蓀(2002)。學校行政實務。臺北市:五南。
何昕家(2019)。戶外教育實施參考手冊─行政指引篇。取自https://outdoor.moe.edu.tw/base/resourceImages/teachTool/1/%E6%88%B6%E5%A4%96%E6%95%99%E8%82%B2%E5%AF%A6%E6%96%BD%E5%8F%83%E8%80%83%E6%89%8B%E5%86%8A%EF%BC%8D%E8%A1%8C%E6%94%BF%E6%8C%87%E5%BC%95%E7%AF%87_1_1571989240.pdf
何昕家(2020)。戶外教育內涵的再發現。戶外教育資源平台。取自https://outdoor.moe.edu.tw/home/about/document.php
何澍(2000)。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新北市:教育研究院。引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816/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35-54。
吳佳賢(2002)。學前自閉症兒童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秋慧(2019)。從戶外教育發展脈絡探討戶外教育之內涵。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2),153-159。
吳崇旗(2018)。全國登山日之無痕山林與教育。國民體育季刊,47(3),25-30。
吳清山(2005)。學校行政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14)。學校行政(第七版)。臺北市:心理。
吳清基(2001)。教育行政。臺北市:五南。
吳清基(2001)。學校行政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呂建政(1993)。戶外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探討。載於李義男主編。童軍戶外活動的設計與實施(15-23頁)。臺北市: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呂雅鈴(2011)。臺北市國中特教教師知覺親師衝突與行政支持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文富(2015)。戶外教育的理論基礎。載於黃茂在、曾鈺琪(主編),戶外教育實施指引(26-37頁)。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李明鴻(2014)。利用STS教學法探討學生自主規劃戶外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李冠儀(2011)。臺北市國中身障資源班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思璇(2014)。中學地理教師對校外教學安全之認知與態度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淑芬(2018)。學生戶外教育活動之自主學習研究–以「躍•飛」專案學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沈六(1997)。台灣省各級學校校外教學參考手冊(1-46頁)。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沈秀貞(2007)。雙薪家庭社會支持、婚姻關係與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周佳儀(2021年8月3日)。別只在乎學科!體育課外,台灣小孩更缺乏戶外探索教育。翻轉教育。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6728
周聖心、優質戶外教育推動聯盟(2014年4月3日)。傾聽孩子的學習需求走出教室、夢想起飛。台灣千里步道協會電子報。取自https://www.tmitrail.org.tw/news/851
林玉華(2018)。臺北市立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支持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志成、張惟亮(2015)。戶外教育行政支持工作。載於黃茂在、曾鈺琪(主編),戶外教育實施指引(66-77頁)。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林佳蓉(2002)。幼兒教師任教職志、工作壓力及社會支持之質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春敏(2019)。彰化縣國小教師對戶外教育景點之服務品質、觀光意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九族文化村、麗寶樂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林美玉(2020)。參與戶外教育國小學童對環境態度、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探討-以龜山區南美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邱上真(2001)。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困境以及所需之支持系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1-26。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臺北市:心理。
邱俊翰(2020)。Tubalace紮根課程:地方本位戶外教育對原住民學生地方連結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施又瑀、施喩琁(2019)。國民小學戶外教育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4),89-97。
洪淩玉(2011)。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之家長抱怨、學校行政支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夏敏軒(2020)。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探究國小戶外教育場域選擇考量因素-以新北市雙和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秦夢群(2007)。學校行政。臺北市:五南。
國民中小學辦理戶外教育實施原則(2018年8月3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驗教育與領導力中心(2021)。戶外風險管理專業師資培訓計畫。取自https://jr.hs.ntnu.edu.tw/wp-content/uploads/2021/09/1100010645_1.pdf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教育部推動戶外教育計畫(105-108年)。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0)。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取自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2027/%E8%AD%B0%E9%A1%8C%E8%9E%8D%E5%85%A5%E8%AA%AA%E6%98%8E%E6%89%8B%E5%86%8A(%E5%AE%9A%E7%A8%BF%E7%89%88).pdf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0)。教育部推動戶外教育實施計畫(109年至113年)。
張作為(2007)。論著作於學術倫理之實踐與省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新竹市。
張克銘(2008)。彰化縣學校行政支持與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倦怠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益勤(2021年4月29日)。兒少心理安全感萬人調查:孩子耐挫力、自我評價愈「滑」愈低落。親子天下雜誌。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479
張銀富(2002)。學校行政---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張霄亭(1995)。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新北市:教育研究院。引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0435/
教育部(2013)。十二年國教之戶外學習規劃進度期程與未來戶外教育政策之總體方案。取自https://npl.ly.gov.tw/do/www/FileViewer?id=5972
教育部(2014)。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取自https://outdoor.moe.edu.tw/home/about/index.php
教育部(2019)。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2.0。取自https://outdoor.moe.edu.tw/home/about/index.php
梁玲銀(2010)。融合學校行政支持與面對困境之因應:以台中市一所特教評鑑績優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許家萍(2016)。新北市三鶯區國小戶外教育畢業旅行場域選擇、滿意度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許秩維(2021年9月26日)。鼓勵學校實踐戶外教育課程 教部補助1647萬經費。奇摩新聞網。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
許毅璿、盧居煒、李芝瑩、黃昱翔、江玉玲(2012)。英國「教室外學習(Learn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發展理念與品質標章。臺灣林業雙月刊,38(5),50-59。
郭雄軍(2015)。臺灣實施戶外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永龍(2015)。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蘊義與政策推展。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4,1-8。取自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c1d81a05-81c0-4f52-95c1-f718c25462cd?insId=af2e89d7-4c33-4f9d-a680-9aeb9324095b
陳冠杏(1998)。台北市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狀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美燕、葉劭緯(2015)。國中小校外教學現況與戶外教育政策認知之調查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4,41-64。取自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c1d81a05-81c0-4f52-95c1-f718c25462cd?insId=af2e89d7-4c33-4f9d-a680-9aeb9324095b
陳清溪(2000)。啟智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盛雄(1993)。戶外教育之研究。載於李義男主編。童軍戶外活動的設計與實施(24-44頁)。臺北市: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陳雅惠(2012)。運用探索教育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班級凝聚力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萱綺(2020)。台南市學校社團指導老師知覺學校行政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曉筠(2016)。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國中特教教師自辦戶外教育之行為意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單小琳(1990)。教師的社會支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123-154。
曾偉苙(2020)。高雄市國民中小學教師參與創客教育聯盟學校行政支持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曾鈺琪、黃茂在(2015)。戶外教育在全人教育及學校教學的效益。載於黃茂在、曾鈺琪(主編),戶外教育實施指引(38-52頁)。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曾鈺琪、鄭辰旋、謝顥音(2012)。宜蘭縣國中小學教師之戶外教學認知研究。環境教育研究。9(2),57-90。
曾慧青(2019年8月23日)。戶外教學改為1年2次,有助益嗎?。蘋果新聞網。取自https://www.appledaily.com.tw/
曾馨儀(2008)。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支援與新住民子女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昊耘(2021年5月16日)。台灣學生睡不飽!補習、學校兩頭燒 課業壓力「你累了嗎」。聯合報。取自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5435722
辜淑禎(2014)。國民中學音樂教育與學校行政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子舜(2018)。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實施戶外教育現況與困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黃俐婷(2003)。探討青少年接受到的社會支持。社區發展季刊,103,144-156。
黃茂在、曾鈺琪(2015)。戶外教育的意涵與教育價值。載於黃茂在、曾鈺琪(主編),戶外教育實施指引(8-24頁)。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黃啟菱(2018年5月31日)。戶外教育:走出教室,學習更有感。遠見雜誌。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44519
黃啟菱(2018年6月1日)。理論與效益:戶外教育4大效益、10項學習成果。未來Famiy雜誌。取自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11867
黃崇庭(2020)。高雄市國小輔導教師學校行政支持知覺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楊崇德(2017)。國小施行戶外教育之問題與因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詹珮宜(2000)。智障學生之國小正常手足的親子互動關係、手足關係、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廖秀靜(2017)。雙北市國中校本資優方案教師對學校行政支持看法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賓靜蓀(2017年3月1日)。非認知能力,幫助孩子成功。親子天下雜誌。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3470
賓靜蓀(2020年12月11日)。TIMSS調查:台灣學生科學、數學成績全球排行前五,卻不愛學。翻轉教育。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6309
劉小萍(2009)。臺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校外教學之實施現況、阻礙因素及戶外教學能力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妙佳(2016)。以專題學習實施於戶外教育課程對提升國小學童問題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劉靜穎(2020)。學生自主規劃戶外教育之素養導向教學:運用平板電腦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潘中道、胡龍騰、蘇文賢(譯)(2014)。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原作者:Ranjit Kumar)。臺北市:學富文化。(原著出版年:2005)
潘世尊(2014)。教育行動研究的困境與挑戰。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30,119-147。
蔡芸軒(2014)。國中導師工作壓力、學校行政支持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賴香如(2002),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759/
賴婷妤、郭雄軍(2015)。走出課室:戶外教育之現象學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5(1),1-20。
賴榮孝(2014年3月11日)。優質的戶外教育---別讓孩子繼續在教室關十二年。親子天下雜誌。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6591
環境基本法(2002年12月11日)。
環境教育法(2010年06月05日)。
謝文全(2005)。學校行政(第八版)。臺北市:五南。
謝文全(2006)。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臺北市:五南。
謝純雅(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利用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之現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鍾美英(2005)。實施融合教育之學校行政支持研究―以高雄市一所特教評鑑績優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羅元駿(2004)。以體驗學習為本之戶外教育活動對個人生活效能的影響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羅以芸(2008)。特殊教育學校國小部教師教學需求與其知覺學校行政支援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羅君聘(2016)。戶外教育對青少年發展之影響-以音比沙童軍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雅馨(2019)。臺中市教保服務人員對戶外教育場域服務品質、 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蘇桂瑩(2006)。走出校園:談校外教學活動之意義。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7。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7/57-35.htm
龔巧致(2020)。國小教師戶外教育考量因素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台中市后里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貳、英文部分
Dale, E. (1969).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3rd ed.). New York: Dryden Press.
David A. Kolb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Prentice-Hall.
Donaldson, G. W. & Donaldson, L. E. (1968). Outdoor education: A definition. In D.R. Hammerman & W. M. Hammerman (Comp.), Outdoor Education: A Book of Readings (pp. 6-9). Minneapolis, MN: Burgess.
Ford, P. M. (1986). Outdoor Education: Definition and Philosophy. ERIC Clearinghouse on Rural Education and Small Schools, Las Cruces, NM.
House, J. S., Kahn, R. L., McLeod, J. D., & Williams, D. (1985). Measures and concepts of social support. In S. Cohen & S. L. Syme (Eds.),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 (pp. 83–108). Academic Press.
Lee, S. J. & Reeves, T. (2018). Edgar Dale and the Cone of Experience. In R. E. West (Ed.),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Technology. EdTech Books.
Lewis, C. A. (1975). The Administration of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s. Dubuque, IA: Kendall-Hunt.
Martin, S. C. (2003). The Influence of Outdoor Schoolyard Experiences on Students’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ttitudes, Behaviors, and Comfort Levels. Journal of Elementary Science Education, 15(2), 51–63.
Quay, J., Gray, T., Thomas, G. et al.(2020). What future/s for outdoor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a world that has contended with COVID-19?. Journal of Outdoor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3, 93–117. doi:10.1007/s42322-020-00059-2
Zinn, L. F. (1997). Supports and barriers to teacher leadership: Resource of teacher lead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0825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