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中文部分 林天佑(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王夢真(2010)。宜蘭縣國民小學學校行銷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田桂華(2014)。基北區私立高中職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江語珊(2005)。公私立小學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臺北市四所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所,臺北市。 呂惠美(2001)。私立中等藝術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所,高雄市。 吳炳銅(2006)。教育行銷學。台北縣:冠學文化。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市:高等教育。 何福田(2005)學校行銷的意義與重要性。研習資訊,22(1),1-9。 汪家安(2005)。台灣高級中等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何佩娟(2006)。我國人口變化與未來國小教育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吳坤壅(2007)。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影響與因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吳啟璋(2008)。高雄市國小因應少子化組織變革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學系,高雄市。 何宣甫(2010)。學校行銷策略管理。臺北:五南圖書。 李昆霖(2012)。高中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特殊教育需求及學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錦惠(2012)。少子化對高中經營的影響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51–55。 吳小曼(2014)。少子化趨勢的學校因應策略-以某私立女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宋坤美(2014)。少子化趨勢下學校特色經營與競爭策略之探究-以屏東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屏東縣。 林曉雲、蔡亞樺(民108年4月14日)。少子化私立高職近兩年減110班。自由時報電子報。民108年4月14日,取自https://www.ltn.com.tw/ 邱創炫(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少子化現象對學校衝擊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義順(2008)。小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以南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林進丁(2012)。探討學校行銷概念及其應用於國民中小學之有利因素。學校行政,77,27-45。 高金國(2006)。馬祖高中招生行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碩士論文,台北市。 高寶華(2006)。非營利組織經營策略與管理。台北:華立圖書公司。 馬玉蘭(2011)。因應人口結構中「少子化」與「多元化」之學校行銷策略-以豫章工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徐雅婷(2014)。私立技專校院面臨少子化衝擊學校經營之因應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馬超凡(2019)。私立高中職學校品牌形象、行政教學服務品質、學校行銷對學生選校意願之研究-以台中市某私立高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台中市。 陳萬淇(1995)。個案研究法。臺北:華泰文化。 湯堯(2000)。學校經營管理策略:大學經費、募款與行銷。台北:五南。 陳鼎華(2002)。成人教育工作者對行銷理論認知及其訓練需求之研究—以基金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陳義新(2003)。家庭因素對獨生子女人格社會化的消極影響。重慶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128-130。 張銀釵(2005)。臺北市社區大學教育行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憲庭(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36,87-93。 張孝筠(2006)。我國少子化效應對幼保生態之影響。幼教資訊,187,21-27。 張秀萍(2007)。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苗栗縣一所國民小學為個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素蓮(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馨方(2009)。少子化趨勢對國民小學的衝擊與因應策略-以一所國小為例。學校行政,63,47-66。 張世旺(2010)。少子化的教育政策因應-論國民中小學校長對少子化知覺及學校經營策略-以苗栗縣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47-54。 陳顗如(2013)。新北市三鶯區國民中學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文魁(2014)。少子化趨勢下私立高中職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陳怡君(2015)。臺灣地區國小學校行銷研究發展分析與展望。健行學報:人文社會類,35(3),71-85。
貳、英文部分 Coale, A. J.(1974).The history of the human population. Scientificamerican, 231(3), 40-51. Grossman, G. M.,& Shapiro, C.(1988).Foreign counterfeiting of status good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3(1),79-100. Gary, L. (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Bu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Gall, M. D., Gall, J. P.,& Borg, W. R.(2007).Educational research:An introduction(8th ed.).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Joseph, J.&Deshpande, S. P.(1997)”The Impact of Ethical Climate on Job Satisfaction of Nurses,”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22,76-81. Kotler, P.,& Levy, S, J.(1969).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33,10-15. Kotler, P.(1991).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7th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Inc. Kotler, P.,&Andreasen, A. R.(2008).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7thed.)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Hall. McCarthy, E. J. (1971).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 (4th ed.).Homewood, IL: R. D. Irwin. O’Connor, P. J.(1990).The status of market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27677) Thomas, D. R. E. (1978). Strategy is different in service industries. Harward Business Review, 56(4), 158-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