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28.204.14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蔡玉羨
作者(外文):Tsai, Yu-Hsien
論文名稱(中文):十二年國教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一位初任校長的實踐與省思
論文名稱(外文):12-Year Basic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Practice and Reflections of a Beginning Principal
指導教授(中文):王淳民
指導教授(外文):Wang, Chun-Min
口試委員(中文):陳美如
陳揚學
口試委員(外文):Chen, Mei-Ju
Chen, Yang-Hsu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7092545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十二年國教學校本位課程初任校長領導策略偏鄉小校
外文關鍵詞:12-Year basic educationschool-based curriculumbeginning principalleading strategyremote area school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初任校長派任於偏鄉小校時,如何發展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的過程與反思,期望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來了解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中,校長的定位及扮演的角色為何。其次是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中,不同學校情境,校長行動策略是否有所差異,最後透過問卷,對校長領導策略進行檢視,做為未來課程修正及提升學校組織效能策略的依據。研究過程分三個時期,以回應式行動研究,針對教學現場所發生的問題,透過情境分析、具體行動策略的應用、反思、修正,發展出星辰國小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過程中不同時期,校長的角色扮演及定位,在醞釀期是一位多元的促進者,行動期是課程的帶領者,成熟期轉而成為一位課程的支持及評估者。在校長的行動策略,因應自已的經驗、專業及校園情境的不同,應有不同的因應,對初任校長在課程改革的行動策略建議依序為:(一)進行情境分析、發現問題與需求評估。(二)凝聚組織的共識。(三)建立組織內部的信任關係,開啟專業對話的機制。 (四)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共創願景。(五)透過教師專業社群的運作帶動教師專業成長。(六)配合教師專業合作,進行校訂課程的規畫及校本課程的設計。(七)個別關懷,分層負責。(八)激發成員的潛能,鼓勵自我實現。(九)營造學習型組織文化。行動研究的最後,透過問卷總體檢後,省思再出發,未來領導團隊往前邁進時,研究者將更著力在個別關懷、分權賦責、激發同仁潛能的面向上。課程改革是動態不斷前進的歷程,漫漫長路上,是一場行動力、耐力及團隊向心力的考驗,教育是共好的志業,以此行動研究與教育夥伴們一同彼此激勵。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and reflections on how to develop 12-Year basic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from a beginning principal, to know what role a beginning principle will play i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o see if there’s any difference among the strategies that a beginning principal will take under different school scenario. This study exams the principle’s leading strategy to correct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school organization by questionnaire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in this study. It developed 12-Year basic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Shing-Chen Elementary school through analysing circumstances, applying strategies, reflections and corrections from the problems that occurred in teaching. The principal is a facilitator in incubation stage, a leader of curriculum in action stage, a supporter and rater of curriculum in maturity stage.A principal should have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management based on different scenario in campus, experiences and specialty.
These strategies were suggested for a beginning principal trying to do curriculum reform: 1. Analysing the scenario, discover problems and evaluate demands. 2. Gathering consensus of organization. 3. Establishing rapport and starting professional conversation system. 4. Establishing committee of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creating shared vision. 5. Lead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professional community of teachers. 6. Planning and design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with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of teachers. 7. Caring indivisually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responsibility. 8. Encouraging self-actualization and arousing members potential. 9. Constructing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Finally, this study is examed by the questionnaires and restart with reflections. Reasercher will make efforts on caring indivisually, decentraliza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arousing members potential. Curriculum reform is an unceasing and proceeding process and a long way of test on action, endurance and members’ centripetal force. Education is an aspiration of seeking the common good. Let’s encourage each partner with this action reaserch.
摘要 ii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8
第二章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十二年國教 11
第二節 學校本位課程 1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2
第三節 研究者及研究場域 2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2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29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討論 33
第一節 醞釀期 33
第二節行動期 43
第三節成熟期 62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 79
參考文獻 83
范熾文(2001)。轉型領導理論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上的應用。學校行政,7(14), 42-53
潘淑琦(2017)。初任校長從實踐經驗中開拓偏鄉教育之研究。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8,35-69。
林佩璇(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臺北:學富文化。
林佩璇(2004)。學校課程實踐與行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明地 (2002)。 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高等教育出版公司。
林明地、王如哲、王瑞壎、江芳盛、何宣甫、李安明、林純雯、張明輝、湯堯、黃宗顯、簡玉敏、謝文豪、魏慧娟(2006)。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麗文文化。
林明德; 王明忠; 鄭靖國(2014)。論轉型領導在學校行政上之因應策略。中華技術學報,31,69-85
林素卿(2014)。教育行動研究導論(2E)。麗文文化。
林永豐(2017)。核心素養的課程教學轉化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75,4-17。

李子建、尹弘飆(2005)。教師對課程變革的認同感和關注:課程實施研究的探討,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1),107-128。
呂秀蓮(2016)。能力指標導向的課程發展與設計能力:強化教師專業課程能力與信心。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016,5(8),頁 59-65。
賴志峰 (2008)。分佈式領導理論之探究-學校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的交互作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 20, 87-113
賴志峰(2009)。中小學分佈式領導風格量表之檢証。初等教育學刊,34, 25-52
賴志峰、秦夢群(2018)。一位國民小學初任校長之社會化探究。臺北市立大學學報教育類,49(1),51-71。
李安明(2019)。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下跨領域領導之思維與作法探析。教育研究月刊,308,63-79
郭晏輔、陳佩英(2019)。台灣校長領導作為之國際比較:TALIS 2018調查資料之應用。教育研究月刊,308,4-13。
洪榮昌(2019)。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019,8(4),135-138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政傑(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評鑑指標建構初探。師大學報:教育類,46(2),193-212。
黃光雄、蔡清田(2015)。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台北:五南。
黃嘉雄(1999)。落實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政領導策略。國民教育月刊,10, 29-34
黃宗顯等合著(2013)。校長卓越領導的素養與實踐。高等教育
姜韻梅(2018)。從逆境中突起-偏鄉學校學校本位課程變革的實例分享。台灣教育評論月刊,7(1),336-349。
許惠茹(2008)。校長領導學校本位課程永續發展經驗之探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16(4), 71-108。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 35–66
謝傳崇、李尚儒(2011)。校長分佈式領導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以學校知識創造為中介變項。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 23,149–181
張玟慧、徐超聖(2011)。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1,31-58。
張嘉育(2002)。學校本位課程改革。臺北:冠學文化。
鍾啟泉(2004)。課程與教學概論。上海:華東師大。
張嘉育(1998)。認識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23-47。台北:揚智
周佩儀(2005)。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1979-2004。課程與教學季刊,106,132-142。
張慶勳(2006)。 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五南
張慶勳(2011)。校長領導促進學校組織的變革與發展:以校長領導的反思與學習為切入點。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周淑卿(2002)。課程政策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鄭淵全(2000)。國小校長在校本課程發展的課程領導作為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學報, 25(1), 1-20。
鄭淵全、陳殷哲(2016)。析論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育脈動,7,p4-20。
張茵倩、楊俊鴻(2019)從校訂到校本:校長課程領導的行動策略。課程研究,14(2), 49-65
陳俊生(2002)。促進學校革新的關鍵-轉型領導。學校行政,18,16-28
陳伯璋、盧美貴(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踐。載於陳伯璋、許添明(主編),學校本位課程經營的理念與實踐(頁167-189)。台北:高等。
陳伯璋、許添明主編(2002)。學校本位經營之理念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陳麗華、葉韋伶(2017)。素養導向教材設計-理念與實踐。2017 教科書研究第十卷第二期,p.161-209。
陳伯璋(2010)。台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之關係。課程研究,5(2),1-25。
阮凱利、歐用生(2011)。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1,83-106。
曾祥榕(2016)。跨領域統整的教與學。2016年十二年國教研討會。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蔡進雄(2005)。超越轉型領導:國民中小學校長新轉型領導影響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 ,37-63
蔡清田(2005)。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清田、雲大維(2011)。透過課程領導經營教師專業社群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101,107-134
蔡清田(2012)。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五南。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臺北:高等教育。
蔡清田(2018)。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五南。
蔡清田(2019)。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五南。
楊俊鴻(2014)。課程改革與課程學者的角色與責任。課程研究,9(1),65-83。
吳樎椒、張宇樑(2004)。課程統整Follow Me 從美國經驗談起。台北:學富。
吳璧純、詹志禹(2018)。從能力本位到素養道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課程與教學,14(2),35-64。
歐用生編(2002)反省與前瞻-課程改革向前跑。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Tang, C. (2017)。讓學校領導者做好準備:新任校長的專業發展需求(上). Jiaoyu Yanjiu Yuekan =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277), 121-130. doi:http://dx.doi.org.nthulib-oc.nthu.edu.tw/10.3966/168063602017050277009
James A. Beane著(2000),課程統整理論(王秀玲、林佩璇、周珮儀、陳美如、游家政、游進年等人譯), 台北:學富, (原著出版於1997).
約翰‧科特(John P. Kotter) 2002.領導人的變革法則Leading Change
譯者: 邱如美出版社:天下文化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