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部分 王秀苓(2007)。「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淑玲(2013)。國小六年級學童音樂性向與音樂創作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詠慧(2019)。國小ESL藝術&美語創客課程初體驗:在生活中玩美。四季兒童教育專刊,50,69-78。 王詠慧(2019)。創客課程:木頭狂想曲。四季兒童教育專刊,51,70-79。 王雅代(2008)。國小低年級學生在奧福即興音樂活動中創造力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朱明禧(2018)。圖像融入國小五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以Icon Your Music軟體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朱富榮(2006)。國小音樂創作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巧凡(2011)。創思音樂教學模式應用於國小六年級生音樂創作歷程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吳佳珊(2016)。國小四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吳偉全(2016)。創客教育於國小校園推動與實踐。新北教育季刊,18,49。 吳舜文(2002)。創意的學習與教學─音樂教育師資創造力教育之規劃研究。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臺北市。 呂盈瑩(2018)。運用智慧創客教育 KTAV 學習食譜提升國小五年級英語教學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雪禎(2006)。運用「兒童音樂短劇」及「創造性戲劇」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李麗芬(2006)。應用生活經驗於兒童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周保男、陳晏翎(2018)。國小機器人創客課程成效之評估研究:質性分析取向。工程技術與科技教育學術研討會,39-53。 林小玉(2003)。音樂創造力之內涵與研究趨勢探討。音樂藝術學刊,2,87-118。 林小玉(2005)。“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五年級學童編曲創作知能之研究。藝術教育研究(10),87-126。 林坤誼 (2018)。臺灣推動自造教育的省思與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2), 6-9。 林幸台、王木榮(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林松興(2013)。探討智慧型手機程式Ensemble Composer對學童音樂創作與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林彥佑(2015)。創客風潮 動手玩語文。師友月刊,580,80-83。 林海清(2017)。創客教育新境界。師友月刊,602,16-22。 林敏(2012)。引導式發現學習應用於國小音樂創作學習之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曼麗(2003)。藝術教育於二十一世紀教育中應有的角色。國家政策季刊,2(3),91-102。 林淑芳(2009)。兒童音樂創造思考教學之研究-理論與實務。育達科大學報,21, 91-119。 林靜芸(2009)。國小五年級學童運用Hyperscore創作音樂思考表現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邱皓政等譯(2008)。M.A.Runco著。創造力:當代理論與議題。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於2007) 柯如庭(2008)。鋼琴即興運用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珮華(2019)。以社會設計思維建構國小創客教育(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孫靜(2011)。小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中國教育技術裝備,4,98。 張乃文(2018)。國小主題式學習自造教育的行動研究:以環境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世彗(2013)。創造力: 理論、技法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張映芬(2017)。探索學習興趣的世界。科學發展,539,28。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秋萍(2002)。兒童音樂創造思考測驗編製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fh43q 張軒瑋(2017)。發展國小運動會項目核心技術之行動研究-以 KTAV 單元學習食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部(2015)。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創造力】。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Z00000126571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藝術領域。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曹曉芸(2018)。運用創客精神及多元策略融入國小五年級數學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梁寶華(2005)。音樂創作教學:新世紀音樂教育新趨勢。香港:卓思。 許珮禎(2008)。建構主義取向與講解式教學對國小六年級音樂創作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相利(2017)。海洋教育之智慧創客學校研究-以新北市鼻頭國小使用KTAV 學習食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友新(1994)。國小音樂教學的檢討改進研究,研習資訊,11(4),45-51。 陳盈君(2016)。教師創客教學能力培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盈菁(2007)。基礎音樂戲劇融入音樂與表演藝術教學創造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虹苓(2017)。國小五年級學童個人歌曲創作過程之研究。藝術研究期刊,13,1-50。 曾如詩(2009)。應用5E學習環觀點輔以資訊科技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温富榮、施淑棉(2018)。南投縣 Maker 教育的實踐與探究~以國小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2),57-60。 游傑安(2017)。提升國小視覺藝術美感教育成效之行動研究—以智慧創客教育 KTAV 學習食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月純、楊德清(2011)。國小低年級弱勢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信心之研究。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6,113-145。 黃正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五南。 黃玉生(2004)。電腦科技在音樂創作上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怜慈(2006)。圖像科技融入音樂創作上的探討~以Hyperscore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音樂創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晶瑩(2006)。學生學習打擊樂對其創造力影響之相關因素探究-以國中小學管樂團打擊組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葉怡君(2013)。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五年級音樂創作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雲生(2011)。自動作曲融入國小六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教材設計與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葉曉晴(2002)。音樂理論在三年級音樂課的教學。臺北國語實小學報,2,118-123。 劉明洲(2016)。創客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應該被關注的配套設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158-159。 劉芳妏(2017)。創客精神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歐怡君(2019)。編曲軟體融入國小五年級音樂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鄭兆君(201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學生創客教育scratch程式之成效(碩士)。遠東科技大學,台南市。 鄭芳珍(2014)。以創作為導向之國小三年級音樂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鄭國明、王仁俊(2017)。國中小學自造教育發展與現況。中等教育,68(2),116-126。 戴淑芬(2018)。Maker Education。教育研究月刊,288,4-13。 謝依珊(2016)。打造未來成功關鍵-創客教育。師友月刊,592,93-97。 鍾若欣(2008)。國語流行歌曲融入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魏美惠(1994)。創造力的認識與培養。幼兒教育年刊,7,117-129。 羅雅莉(2008)。圖像符號應用於國民小學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金輝(2010)。創造力在音樂通識教育的探討與應用。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2(1),161-187。 蘇宸萱(2019)。校園公共藝術與創客教育-以嘉義市興嘉國小「童心同心願景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英文部分 Brophy, T. S. (2001). Developing improvisation in general music class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1), 34-53. Dey, I. (2003).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 user friendly guide for social scientists: Routledge. Dougherty, D. (2012). The maker movement. Innovations: Technology, governance, globalization, 7(3), 11-14. Elliott, D. J. (1989). An essay review of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by Bennett Reimer.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ewsletter, 2(1), 5-9.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sic Books. Gardner, H.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Basic books. Guilford, J. P. (1957). Creative abilities in the arts. Psychological review, 64(2), 110. Heaton, J. (2004). Reworking qualitative data. Thousand Oaks, CA: Sage. Hickey, M. (1999). Assessment Rubrics for Music Composi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5(4), 26-52. Kaschub, M., & Smith, J. (2009). Minds on music: Composition for creative and critical thinking.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Education.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Los Angeles: Sage. Randles, C. (2013). A theory of change in mus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15(4), 471-485. Robson, C.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s. Oxford:Blackwell Tafuri, J. (2006). Processe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in musical improvisation with children. In Musical creativity (pp. 150-174). U. K.: Psychology Press. Wallas, G. (1926). The art of thought. London: Jonathan Cape. Webster, P. R. (2016). Creative thinking in music, twenty-five years 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102(3), 26-32. Webster, P. R. (1990). Creative thinking, technology, and music education. Design for Arts in Education, 91(5), 35-41. Webster, P. R. (1990). Creativity as creative thinking.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6(9), 22-28. Williams, F. E. (1980).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Manual. New York: D.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