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7.46.7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蘇錦華
作者(外文):Su, Chin-Hua
論文名稱(中文):桃竹苗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對《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執行現況與政策滿意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olicy Satisfac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Act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in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指導教授(中文):顏國樑
指導教授(外文):Yen, Kuo-Liang
口試委員(中文):賴協志
楊慧琪
口試委員(外文):Lai, Hsieh-Chih
Yang, Huei-Ch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107091613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6
中文關鍵詞:偏遠地區教育政策執行政策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policy implementationpolicy satisfactionrural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竹苗地區之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對《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之執行現況認知情形,與政策執行後的政策滿意度。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問卷調查以紙本問卷與線上問卷同步發放,紙本問卷採分層隨機抽樣,抽取桃竹苗偏遠地區學校36所,共發放498份問卷,回收有效樣本318份;線上問卷回收有效樣本101份。問卷調查總共回收有效樣本419份,有效樣本比率為69.9%。問卷回收後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並根據問卷分析結果,以立意抽樣方式訪談五位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進一步了解量化資料的意義。將所蒐集的資料加以分析討論後,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專為偏遠地區學校訂定之教師延攬與教師培育措施在桃竹苗執行情形較少見、新型態教學方式比例低。
二、桃竹苗偏遠地區教師認同政策執行存在問題以五項問題認同度最高:非正式教師的薪資待遇影響久任意願、教師行政負擔未減輕、經費運用不易、專聘教師限制資格難招聘、教師偏遠地區教育知能不足。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桃竹苗偏遠地區教師對政策執行問題知覺部分達顯著差異,在整體政策執行問題知覺上,不同服務年資與偏遠地區學校級別的教師有顯著差異。
四、桃竹苗偏遠地區教師對政策滿意度為大致滿意,以提供住宿滿意程度最高,新型態教學方式滿意程度最低。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桃竹苗偏遠地區教師對政策滿意度部分達顯著差異,在整體政策滿意度上,不同教師類型、現任職務、族群身分與偏遠地區學校級別的教師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依據結論,分別針對政策、教育主管機關、偏遠地區學校與教師及後續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eachers’perception and satisfaction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The participants were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simultaneously with both paper and online forms. 498 samples from 36 schools were selected with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mong 498 samples, 318 valid ones were recovered. For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 101 valid samples were recovered. A total of 419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study, 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questionnaires was 69.9%.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five teachers from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remote areas were interviewed by intentional sampling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quantitative data. After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collected data,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I.The measures of teacher recruitment and training specifically formulated for remote schools were rarely implemented in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The proportion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was low as well.
II.In remote areas of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teachers agreed that there wer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The five problems with the highest degree of recognition were: (1) the salary of informal teachers affects long-term teaching intention, (2) the administrative burden of teachers has not been reduced, (3) the use of funds is not easy, (4) the qualifications of “contract-based teacher” are difficult to recruit suitable teachers, and (5) teachers' educational knowledge about remote areas is insufficient.
III.Teachers in remote areas of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In the overall perception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s in different years of service and school levels in remote areas.
IV.Teachers in remote areas of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were generally satisfied with the policy, with the highes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providing accommodation and the lowest in new teaching methods.
V.Teachers in remote areas of Taoyuan, Hsinchu, and Miaoli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licy satisfaction. In terms of overall policy satisfa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s in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s, current positions, ethnic identities and school levels in remote area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made suggestions for policies, education authorities, schools and teachers in remote areas, and future related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偏遠地區教育的意涵與現狀--------------------------11
第二節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之內涵-----------------18
第三節 政策滿意度的意義與內涵----------------------------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52
第四節 實施程序----------------------------------------64
第五節 資料分析----------------------------------------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67
第一節 桃竹苗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對《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執行現況分析----------------------------------------------------67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桃竹苗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對政策執行現況之差異情形分析----------------------------------------------------76
第三節 桃竹苗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 對《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政策滿意度分析--------------------------------------------------9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桃竹苗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政策滿意度之差異情形分析-98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10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117
第二節 建議--------------------------------------------121
參考文獻-----------------------------------------------125
壹、中文部分-------------------------------------------125
貳、外文部分-------------------------------------------129
附 錄-------------------------------------------------131
附錄一、專家內容效度------------------------------------131
附錄二、專家審題建議與修正情形彙整-----------------------139
附錄三、預試問卷----------------------------------------148
附錄四、正式問卷----------------------------------------152
附錄五、半結構訪談大綱----------------------------------156
壹、中文部分
王慧蘭(2017)。偏鄉與弱勢?法規鬆綁、空間治理與教育創新的可能。教育研究集刊,63(1),109-119。
王慧蘭(2018)。創造教育的多元生態—偏鄉教育政策與小校轉型創新。教育研究月刊,287,38-54。
丘昌泰(2008)。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
丘昌泰(2010)。公共管理。臺北市:智勝文化。
吳佳欣(2018)。偏鄉教育政策與新聞議題報導之關係,以2008-2017年為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吳定(2003)。公共政策。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吳忠勇(2017)。《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11), 1-65。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美瑤(2019)。全球視野、在地理解:臺灣偏鄉教育的難題與未來。教育脈動(19),1-6。
吳清山(2018)。偏鄉教育。教育研究月刊,287,146-147。
吳清山、林天祐(2010)。教育e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呂玟霖(2016)。淺談偏鄉學校教師人力的困境與突破。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26-28。
宋峻杰(2018)。偏遠地區國民教育法令規範與政策之憲法學觀點探究-輔參酌日本經驗。教育實踐與研究,31(2),121-151。
李文良(2015)。新北市國民中小學家長對學習共同體政策認知、政策滿意度與參與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垣武(2020)。我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利害關係人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李高英(2017)。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評估報告。立法院法制局,取自https://www.ly.gov.tw/File/Attach/166250/File_149855.pdf 
何俊青(2017)。偏鄉教育問題的迷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15-19。
汪耀文(2018)。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之初評。師友雙月刊,612,53-58。
林水波、張世賢(1987)。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
林志成(2018)。偏遠地區學校SMART創新之道。教育研究月刊,287,82-98。
林佳玫(2009)。中部地區教育利害關係人對教科書一綱多本政策實施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貞忠(2017)。輪調式建教合作班現行政策滿意度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花誌偉(2010)。特殊教育政策滿意度之研究—以彰化縣身心障礙學生家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邱珮瑜(2022)。 彰化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對偏遠地區教育政策認同度與教師專業承諾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
張芳全(2001)。教育政策導論。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婉玶(2016)。從教育機會均等談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33-37。
許添明、葉珍玲(2014)。偏遠地區教育—成功專案。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1),5-16。
許誌庭(2014)。偏遠地區教育困境:空間,社會與文化。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1),33-42。
教育部(1996)。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增置偏遠及小型國民中學教師員額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改善偏鄉離島地區師資人才不足政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a)。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b)。偏鄉學校教育安定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05學年度教學訪問教師試辦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7)。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9)。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習扶助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20)。公立學校教師獎金發給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21a)。109學年偏遠地區國中小分校分班名錄。臺北市: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21年9月25日。取自:https://data.gov.tw/dataset/28582
教育部(2021b)。原住民重點學校名錄。臺北市: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21年9月28日。取自:https://ieiw.ntcu.edu.tw/School/Index#1&gsc.tab=0
教育部(2021c)。國民中小學校別資料。臺北市: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21年9月25日。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aspx?n=
5A930C32CC6C3818&sms=91B3AAE8C6388B96
教育部(2021d)。偏遠地區學校分級及認定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21e)。109學年各級學校名錄。臺北市: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21年9月4日。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
63F5AB3D02A8BBAC&sms=1FF9979D10DBF9F3&s=155B3C7750FFF647
教育部(2021f)。專業教育、實驗教育及偏遠地區教育概況。臺北市: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21年9月25日。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
aspx?n=FE07F9DA122E29D4&sms=9F6C59DC1BCB2E41
郭盈伶(2012)。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方案政策之認知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乃愿(2020)。偏遠地區教師流動因素與因應政策之探討-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盈宏(2019)。偏遠地區師資政策現況分析。教育脈動,19,1-7。
陳虹汝(2019)。我國偏鄉學校教育安定政策之回應性評估: 以嘉義縣偏遠地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聖謨(2016)。混齡教學: 偏鄉小校新風貌。臺北市:華騰。
陳嘉君(2015)。國小教師對十二年國教政策認知、政策認同、政策滿意度與政策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陳奎憙(1996)。如何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彰化文教,37,4-6。
彭美蓮(2010)。國民小學家長對「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政策認知、政策態度與政策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彭錦鵬、許添明、陳端容、李俊達、吳濟安、周延(2016)。偏鄉教育政策之檢視與未來發展:偏鄉資源配置與偏鄉學生能力提升。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NDC-DSD104012-1)。取自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
px?n=E4F9C91CF6EA4EC4&sms=4506D295372B40FB&s=DD224C4505444418 
曾婉晴(2017)。偏鄉學校教育安定方案之評估:臺東縣偏遠國中小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游明恩(2019)。臺南市零到二歲嬰幼兒家長對托育服務滿意度及政策信念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昭勳(2019)。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檢視偏鄉教育發展現況。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4),127-134。
黃振松(2008)。高職商業類科學年學分制政策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國敏(2004)。政策民意與施政滿意度調查之探討:苗栗縣政府個案研究。政策研究學報,5,103-144。
黃歆慧(2010)。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機會均等相關政策的認知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楊正誠(2018)。偏遠地區學校發展與澳洲昆士蘭相關政策案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287,99-114。
楊淑婷(2018)。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教育發展政策之研究─以高雄市特殊偏遠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褚昱玲(2021)。偏遠地區教師留任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葉信一(2020)。「發展」還是「存廢」?在政策流轉中的偏鄉學校。教育研究月刊,314,53-65。
葉珈㚬(2018)。1990年後臺灣與智利偏鄉教育政策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甄曉蘭(2007)。偏遠國中教育機會不均等問題與相關教育政策初探。教育研究集刊,53(3),1-35。
劉芳妙(2020)。台灣人口結構變遷與國民小學轉型政策問題之研究-以嘉義縣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劉鎮寧(2019)。偏鄉教育問題的批判思考與政策評析。教育脈動,19,1-6。
潘志勇(2016)。國民中小學合併設置人事機構後服務滿意度研究-以高雄市政府所屬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蔡政宏(2020)。《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初探。學校行政,129,166-182。
鄭新輝、徐明和(2018)。偏鄉小校跨校整合創新經營的另類模式。教育研究月刊,287,4-22。
鄭輝鵬(2016)。我國偏鄉國民小學因應少子化趨勢政策之探究:以臺南市百年國小與保康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蕭加佳(2014)。影響幼托整合政策滿意度因素之探究—以桃園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鮑明鈞(2016)。花蓮縣國民小學環境教育政策執行現況、影響因素與執行成效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薛侑林(2021)。《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執行之研究─新竹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戴仁傑(2003)。原住民對教育政策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謝昀芷(2018)。從學生受教權論偏遠地區學校師資問題與法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廣全、謝佳懿(2014)。SPSS與應用統計學。高雄市:巨流。
簡良平(2010)。偏遠地區小學教師對弱勢社區環境之覺知及其教學回應。教育實踐與研究,23(2),37-64。

貳、外文部分
Arnold, M. L., Newman, J. H., Gaddy, B. B., & Dean, C. B. (2005). A look at the condition of rural education research: Setting a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ural Education, 20(6), 1-25.
Australian Govem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4, March). Australian government founding for school explained. Retrieved November 22, 2008, from https://www.aph.gov.au/binaries/library/pubs/bn/sp/schoolsfunding.pdf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244-249.
Coleman, J. S. (1990). Equality and achievement in education.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Dunn, W.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Hall, Inc.
Fuller, W. E. (1982). The old country school: The story of rural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wes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argreaves, L., Kvalsund, R., & Galton, M. (2009). Reviews of research on rural schools and their communities in British and Nordic countries: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and cultural mea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8(2), 80-88.
Herzog, M. J. R., & Pittman, R. B. (1995). Home, family, and community: Ingredients in the rural education equ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8463)
Kotler, W. J.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Miller, L. C. (2012). Situating the rural teacher labor market in the broader context: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dynamics in New York Stat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ural Education (Online), 27(13), 1.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NCES (2018). Rural education in America definitions: Prior urban/rura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Retrieved from: https://nces.ed.gov/surveys/ruraled/definitions.asp
Oliver, R. (1997). Satisfaction: A behavioural perspective on the consumer. New York: McGraw Hill.
Plowden, B. (The Plowden Report) (1967). 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s. A report of the 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 2, London: HMSO
Rawls, J. (1972).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ossi, Peter H. and Howard E. Freeman (1993). Evaluations: A Systematic Approach. New York: Sage Publications.
Theobald, P., & Nachtigal, P. (1995). Culture, community, and the promise of rural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8464)
Weiss, C.H. (1998) Evaluation: Methods for studying programs and polici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此全文20270724後開放外部瀏覽)
電子全文
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