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7.192.19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張鈺淇
作者(外文):Chang, Yu-Chi
論文名稱(中文):國小公共設施避免國家賠償責任之管理智慧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Wisdom Management to Prevent State Compensation Liability for Public Facilities in Primary Schools
指導教授(中文):林志成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ih-Chent
口試委員(中文):顏國樑
葉于正
口試委員(外文):Yen, Kuo-Liang
Yeh, Yu-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107091607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公共設施行動智慧校園意外國家賠償
外文關鍵詞:campus accidentspublic facilitystate compensationwisdom for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析述國小公共設施避免國家賠償責任之管理智慧,文中重點包括討論校園公共設施意外事件與是否構成國家賠償責任的要件,藉由國小校園意外事件的四個司法案例,透過文件分析法與訪談法,探究行動智慧導向之校園公共設施與國賠議題之具體內涵。茲將本研究之主要結論歸納於下:
一、 行動智慧導向之校園公共設施管理與避免國家賠償之營造原則
校園公共設施的管理與意外事件的防範,宜從「覺↔知↔行↔思」的行動智慧視框,覺知闡釋教育基本權,實踐公共設施設置安全管理,並從教育基本權深入省思;教育經管相關單位宜導入行動智慧導向之校園公共設施管理與安全案例研究,並從省思中不斷檢討、改進、精益求精,深究避免國家賠償之營造原則,以避免重蹈覆轍。
二、 國小校園環境管理之教育基本權作用及校本危機管理的智慧
國小校園環境管理之教育基本權作用及校本危機管理宜綜合多元成果評鑑營造-系統化判斷降低風險,以行動智慧鏈結「覺的營造-法治策略原則」、「知的營造-友善策略原則」、「行的營造-善良策略原則」,積極預防意外發生或消極降低傷害程度。
依據結論,提出建議如下:
一、發展綜合多元成果評鑑助長模式(decision-facilitation model)之評鑑檢核表。
二、主管機關宜編列相關預算及專責機構針對潛伏危險之公共設施及營造物進行維修及拆除等積極作為。
三、發展科技智慧介入校園公共設施之安全數位維護與管理。
四、未來研究可將學校危險地圖及冒險行為轉化為課程教學學習,虛擬實境教材減少國家賠償責任之可能。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whether the accidents of campus public facilities could constitute the elements of state compensation liability. To explore the campus public facilities of wisdom for action orientation and national compensation issues, the research analyses the document of judicial cases about public facilities accidents on campus and interview contents. In addition, the study also elaborates the execution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and principles about basic right to educatio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

1. Campus Public Facilities for Action Ori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to Avoid State Compensation
Accidents of campus public facilities should be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on wisdom, through the process of "consciousness ↔knowledge ↔action↔thinking" to perceiv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rights to education, the practice of knowledge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facilities. The part of thinking is from the basics of education right to conduct the adventure lesson plans of action wisdom and safety research on dangerous corners in the campus. Moreover, the lesson plans should constantly review, improve and strive for excellence from reflection.

2. The Role of Basic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he Strategy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 In the Environment of Primary School Campus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Achievements- adapting the systematic judgment to reduce risks. Moreover, through linking "Conscious Construction-Rule of Law Strategy Principles", "Conscious Construction-Friendly Strategy Principles", and "Action Construction-Kindness Strategy Principles" with action wisdom could actively prevent accidents occur or nega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injur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the suggestions were as followed:
1. It is recommended to develop a decision-facilitation model evaluation checklist.
2.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should compile relevant budgets and the responsible agency shall actively carry out maintenance and demolition of potentially dangerous public facilities and structures.
3.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isdom intervenes in the safe digital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campus public facilities.
4. Future research can transform school hazard maps and risk-taking behaviors into cour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virtual reality teaching materials can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state compensation liabili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管理智慧的內涵與論點 9
第二節 國民小學公共設施的設置與管理 14
第三節 校園公共設施之相關研究 20
第四節 公共設施國賠責任與相關研究 26
第五節 校本管理之教育基本權憲法作用及相對策略 42
第六節 校園意外事件與國家賠償責任之判例研究 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4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流程 54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58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程序 60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4
第五節 研究倫理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0
第一節 行動智慧導向之校園公共設施國家賠償營造原則之分析 70
第二節 身障生就學安全管理行動智慧之分析 81
第三節 學校設施與學生冒險行為處遇行動智慧之分析 87
第四節 遊樂設施安全管理行動智慧之分析 92
第五節 危險角落安全管理行動智慧之分析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4
第一節 結論 104
第二節 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8
壹、中文部分 108
貳、英文部分 114
附錄 116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16
附錄二 桃園市109至112年度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評鑑指標 117
壹、中文部分
王佑菁(2006)。邁向新世紀之學校綠建築--發展永續發展與環境共生之設計新典範。學校行政,45,260-275
丘昌泰(2014)。危機管理:高考及格人員基礎訓練教材。臺北:國家文官學院。
白瑞龍(2011)。公共設施國家賠償責任之研究─以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公共建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江增祥(1998)。國家賠償下公共建設事故之風險分攤(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何文達(2001)。校園意外事件處理程序之案例推理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何澄輝(2002)。國家賠償法上公共設施設置或管理欠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吳世琛(1991)。從理論與實務探討公有公共設施之國家賠償責任(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吳庚(2001)。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市:三民。
李仁淼(2017)。教育法與教育人權。臺北市:元照。
李惠宗(2010)。教育行政法要義。臺北市:元照。
李惠宗、翁岳生(2006)。行政法(上)。臺北市:元照。
汪秀霞(2009)。臺北市國小教師對校園事故法律責任之認知與態度(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沈郁智(2013)。論國家賠償法第三條公有公共設施欠缺之認定標準(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邢泰釗(1999)。教師法律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林三欽(2007)。國家賠償法:第三講 國家賠償請求權基礎(3)—「公共設施瑕疵」之國賠請求權。月旦法學教室,58,30-43。
林兆安(2018)。校園安全管理者的經驗探究與省思-國中總務主任的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志成(1999b)。學校危機管理與危機決策的分析。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5,235-272。
林志成(2007a)。覺知行思的教育行動智慧暨其實踐省思。載於教育改革的挑戰與省思:黃光雄教授七十大壽祝壽論文集(二)(頁57-88)。高雄市:復文。
林志成(2007b)。教育行政行動智慧的概念建構與實踐之研究(第三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志成(2010)。教育行政行動智慧的概念建構與實踐之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志成(2017)。校園空間美感營造的行動智慧。美育,218,5-13。
林志成、葉于正(2015)。校園閒置空間活化與再利用之行動智慧。載於特色學校故事與校園空間活化專輯(6-28頁)。臺中市:教育部國民教育署。
林志成、盧文平(2017)。Foucault規訓理念在校園空間治理上之應用析論。學校行政,111,1-22。
林志成、葉于正(2019)。特色學校及空間活化計畫之回顧省思。載於107學年度發展特色學校與梿園餘裕空間活化專輯(6-17頁)。臺中市:教育部國教署
林政宏(2014)。國中生課後活動於校園空間與設施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林錫堯(2005)。國家賠償法之分析與檢討(上)。臺灣本土法學,76,8-9。
邱文雀(2007)。國小校園空間設施管理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城仲模(1970)。行政法上國家責任之理論與立法之研究。載於行政法之基礎理論(552頁)。台北市:三民。
涂淑寶(2016)。日本國民小學校園安全管理制度之研究 --以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張炳仁(2005)。校園事故之國家賠償責任研究:以公立中小學為中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張瑋君(2015)。友善校園設施與促進校園安全之研究-以山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教育部(2015)。國民中小學校園安全管理手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9)。107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分析報告。取自https://csrc.edu.tw/FileManage/CheckData?sno=408&MergedId=1edb7a067dcf4f7b83925b8f7d02e53e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index=1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09/?index=1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臺北市:高等教育。
許育典(2007)。教育法。臺北市:五南。
許育典(2018)。教育行政法。臺北市:元照。
郭旭芬(2019)。行政不作為與國家賠償責任—兼論公有公共設施設置管理欠缺(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忠五(1999)。校園學生事故中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臺灣板橋地方法院八十七年度訴字第六九○號民事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1,64-92。
陳建旭(2016)。新竹縣興隆國小學校建築用後評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清秀(2007)。專題講座:國家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一,國家賠償實務之研討(上)。月旦法學,141,187-198。
陳新民(2015)。行政法學總論。臺北市:三民。
陳聰富、廖義男(2002)。因果關係之判斷—臺北市國家賠償案例分析。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臺北市:元照。
曾隆興(2004)。詳解損害賠償法。臺北市:三民。
黃庭鈺(2015a)。校園建築美學規劃對學生學習成就影響之探析。臺灣行政,96,20。
黃庭鈺(2015b)。後現代教育教育思潮與後現代校園建築規畫。臺灣行政,99,33。
楊錦宜(2014)。國中校園事故傷害與環境設施設計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葉于正(2014)。行動智慧導向之大學生基本權保障檢核指標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葉百修、翁岳生(2002)。行政上損失補償之意義。當代公法新論(下),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臺北市:元照。
葉百修、翁岳生(2006)。行政法(上)。臺北市:元照。
詹蕙瑜(2017)。國民小學特殊需求學生無障礙學習環境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劉惠文(2007)。學校事故的國家賠償責任(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劉雲傑(2015)。打造一所孩子喜歡上學的校園教室--以桃園市平鎮區南勢國小為例。學校行政,99,146-173。
蔡茂寅、翁岳生(2006)。行政法(上)。臺北市:元照。
盧文平、林志成(2019)。Lefebvre空間生產論析述暨其在校園空間治理之應用。學校行政,119,141-175。
蕭景彥(2014)。中小學學校設施責任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文全(2013)。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貳、英文部分
Bluck, S., & Glück, J. (2005). From the inside out: People’s implicit theories of wisdom. In R. J. Sternberg & J. Jordan (Eds.), A handbook of wisdom: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pp. 84-10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en, C. A., Berman, E. M., & Wang, C. Y. (2014). Middle Managers’ Upward Roles in the Public Sector.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0095399714546326.
Farazmand, A. (Ed.). (2001). Handbook of crisi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NY: Marcel Dekker.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sic Books.
Gardner, H. (1999). Are there additional intelligences: The case for naturalist spiritual, and 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In J. Kane(Ed.).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p. 111~131).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Moynihan, D. P. (2008). Learning under uncertainty: Networks in crisis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8(2), 350-365.
Pauchant, T. C. and Mitroff, I. I. (1992). Transforming the crisis-prone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48-52
Sternberg, R. J. (1985). Beyond IQ: A triarchic theo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Zuckerman, M. & Kuhlman, D. (2001). Personality and Risk‐Taking: Common Bisocial Factors.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68, 999-1000.
Zuckerman, M. (2000). Are you a risk taker? Psychology Monographs, 125, 229~251.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