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7.51.1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彭于蓁
作者(外文):Peng, Yu-chen
論文名稱(中文):新竹縣濱海五校推動教育行動區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ction Zones in Five Coastal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指導教授(中文):顏國樑
指導教授(外文):Yen, Kuo-Liang
口試委員(中文):林志成
江志正
口試委員(外文):Lin, Chih-Cheng
Chiang, Chih-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107091603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3
中文關鍵詞:教育行動區策略聯盟個案研究
外文關鍵詞:Education action zonesstrategic alliancecase stud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1
  • 點閱點閱: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新竹縣濱海五校推動教育行動區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針對新竹縣濱海五校教育行動區推動之情況,包含推動理念、方案規劃、運作方式,以及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遭遇的困境與因應方式進行個案研究。研究採取訪談法,訪談濱海五校教育行動區參與核心人物共6人,輔以文件進行資料蒐集,並加以分析與討論,獲致以下結果:

一. 針對促進偏鄉學生學習機會,濱海五校行動區展開合作序幕,落實教育均等、改善弱勢學生與聘請教師之問題。集結區內一所國中帶領四所小學一同合作,將鄰近資源、人力結合,統合了教師社群,實踐新課綱核心素養之特性。

二. 推動面臨的困境有核心團隊待磨合、小校行政忙碌,參與度受限制、會議主要由核心團隊進行,現場教師參與度較低、五校達成共識困難等。行動區在運作過程中,從不同聲浪中找出彼此共識,和樂的氛圍與交流,促進五校教師保持良好互動,相互精進學習,達到「共好」之教育目標。

三. 濱海五校行動區計畫運作期間,教師看見他校教師的教學模式,進而重新檢視自身的價值觀,反思自我教學;學生從不同環境、各項聯合活動中看見別人的不一樣;家長從認識自己的學區從校園特色與各校教師的努力之下,改變既有的大校迷思。

本論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提供教育行政機關、濱海五校行動區、未來欲推動行動區之國民中小學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 教育行動區、策略聯盟、個案研究

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ction Zones in Five Coastal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Abstract

This case study aimed to the promoting philosophy, plan arrangement, working methods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practical process in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ction zones in five coastal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Interview method was used for 6 key-people who participated in Education action zones of five coastal schools. Also, documents were collected for discussing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s were as the followings.

1. Education action zones in five coastal schools started cooperating in making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practicable, improving disadvantage students and solving teacher hiring problems for ris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of students in remote area schools. Associated a junior high school as a leading role with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in Education action zones for integrating resources and man powers, combining teacher communities, and making the core competency of new curriculum guidelines into practice.

2. The difficulties in advancing were, the main teamwork needed to run-in, the administrators in small-scaled schools were busy, participation limited, the meetings were held by the key teams, the participation of teachers was low, the agreements among five schools were hard to achieve. The common agreements were reached from different opinions in action zone and the teachers in these five schools were interacted and learning well within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Finally, the purpose of “seeking the common good” was achieved.

3. Teachers saw the other teachers’ teaching model of other schools and then rechecked their own values and reflected their own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saw the differences of the others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d every cooperative activity. Parents changed their big-scaled myth from knowing schools’ characters and teachers’ efforts.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ions were revealed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the Education action zones in five coastal schools, the other schools who want to develop Education action zones, and the further studies.

Keywords: Education action zones, strategic alliance, case stud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教育行動區的發展脈絡與內涵 13
第二節 教育行動區的意義與內涵 36
第三節 教育行動區的相關研究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57
第二節 研究場域及對象 63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與背景 6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67
第五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71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74
第七節 研究倫理 7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9
第一節 濱海五校教育行動區運作過程分析 79
第二節 濱海五校教育行動區運作困境解決分析 101
第三節 濱海五校教育行動區對學校實施效益分析 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建議 139
參考文獻 145
壹、中文部分 145
貳、英文部分 154
附 錄 157
附錄一 濱海五校行動區領導人 157
附錄二 濱海五校快樂、亮亮、星星國小代表 159
附錄三 濱海五校教育處承辦代表 161
附錄四 訪談逐字稿 (以召集人P1為例) 162
附錄五 濱海五校推動教育行動區計畫書 175
附錄六 五校聯合運動會星星國小會議紀錄 191
附錄七 濱海五校教育行動區108年討論共同整合事宜 194
附錄八 新竹縣107年度濱海五校教育行動區共識會議記錄 19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政忠(2017)。一片好評的翻轉教育,為什麼翻轉不了孩子的人生?一個偏鄉老師的現場觀察。取自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9390&type=Blog,最後瀏覽日:2020/05/22。
王家通主編(2003)。各國教育制度。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淑俐、詹永名(2015)。偏鄉需要怎樣的老師?。臺灣教育,692,34-36。
王智勇、鄧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原作者:C. K. Riessman)。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3)。
江志正(1997)。美國的補償教育及對我國教育優先區的啟示。國民教育研究集刊,5,141-163。
江嘉杰(2013)。偏鄉小校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成、運作及影響之探究。學校行政,142,89-163。
牟嘉瑩,楊子嫻(2016)。點亮教育的「心」燈火-偏鄉教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04-06。
何昕家、林慧年、張子超(2019)。學校與社區的合作經驗之探討-以偏鄉國民中小學特色遊學為例。臺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 9 (1),127-164。
何俊青(2017)。偏鄉教育問題的迷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15-19。

何慧群、永井正武(2016)。偏鄉小學教育:校長駐校與代理扶正!。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12-20。
余媛宜(2019)。行動你我他,田園鳳中寫新意。載於黃淑玲、李俊湖(主編),同行‧躍動、教育行動區理念與實務(頁29-36) 。南投縣:暨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吳文欽(2019)。新社”好享學”,共創學習桃花源。載於黃淑玲、李俊湖(主編),同行‧躍動、教育行動區理念與實務(頁105-111) 。南投縣:暨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吳美瑤(2019)。全球視野、在地理解:臺灣偏鄉教育的難題與未來。國家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19,1-6。
吳清山(2017)。幫偏鄉學校找出路 為偏鄉學童謀幸福。師友月刊,605,001-005。
吳清山、林天祐(2009)。教育名詞:偏鄉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0,177-178。
吳清基(2010)。教育需要教師的智慧。師友月刊,560,46-51。
吳清基(2018)。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與師資培訓發展。幼兒教育,326,12-19。
呂善道(2014)。論偏鄉學校行政人員面臨之問題與解決之道。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4),20-24。
李建彥(2018)。實施混齡素養導向課程教師教學觀點轉化之研究:以一所偏鄉國小教學團隊為例。雙溪教育論壇,7,135-171。
李政賢譯(2009)。訪談研究法(原作者: Irving Seidman)。臺北市:五南。

李柏佳(2017)。從第三隻眼看學校行政的未來領導與決策-以國民教育為例。學校行政月刊,112,1-13。
李羿岑、彭中慧、顏國樑(2011)。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專論,75,37-63。
李翠宜(2016)。彩繪長旗橋-跨校、跨領域的收穫。教育優先區-成功專案電子報,3,7。
李麗君(2012)。國民中小學教師對弱勢學生低成就之歸因與其補救教學作法關係之研究。量化研究學刊,4(2),24-46。
房振謙(2019)。小校多元展特色,學生自信樂學習。載於黃淑玲、李俊湖(主編),同行‧躍動、教育行動區理念與實務(頁143-148) 。南投縣:暨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林天祐(2011)。偏鄉學校的師資課題。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3),25-26。
林妙娟(2019)。一所偏鄉學校校訂課程之實踐分享。國教新知,66 (1),79-89。
林志成(2017a)。特色學校願景實踐之領導智慧。教育研究月刊,274,55-68。
林志成(2017b)。點亮偏鄉教育希望的成功密碼。竹縣文教,47,3-17。
林志成(2018)。素養導向特色學校發展之實踐與建議。學校行政月刊,118,111-125。
林志成、林仁煥(2008)。增能創價、策略聯盟與特色學校經營。學校行政月刊,58,1-20。
林彥佑(2016)。專長教師的偏鄉挑戰-教育部第一屆教學訪問教師。師友月刊,53,26-31。
林政逸(2019)。教育行動區運作情形、效益與關鍵成功因素:回顧與省思。載於黃淑玲、李俊湖(主編),同行‧躍動、教育行動區理念與實務(頁13-19)。南投縣:暨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林映汝(2007)。南投縣國民中小學策略聯盟之研究-以北中寮策略聯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林家惠(2017)。提升偏鄉教育,落實教育機會均等之淺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134-136。
林麗娟、呂慈涵(2017)。偏鄉教師行動教學經驗與挑戰。圖資與檔案學刊,9 (2),71-96。
邱子瑜(2017)。小型學校經營策略關鍵成功因素之個案研究-以花蓮縣某小學為例。經營管理學刊,12-13,67-88。
姜韻梅(2018)。從逆境中突起-偏鄉學校學校本位課程變革的實例分享。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336-349。
施祐吉(2004)。策略聯盟概念應用於小學教育經營之可行性。台灣教育,627,47-50。
施新國(2017)。新竹縣五峰區推動成功專案成果。教育優先區-成功專案電子報,6,1-2。
柯智勇(2017)。從行動中進行夥伴學校校際合作。教育優先區-成功專案電子報,4,1-6。
洪榮昌(2019)。偏鄉小校縮小城鄉教育落差可行性策略之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4),135-138
洪榮昌(2020)。偏鄉小校縮小城鄉教育落差策略初探。臺灣教育,723,25-32。

翁崧桓(2016)。初探成功專案共同研習今生來世。教育優先區-成功專案電子報,2,1-7。
高文良(2016)。「尖」若磐「石」、成功在望!校長 1+1>2。教育優先區-成功專案電子報,2,5-7。
張乃文(2019)。找回偏鄉學校的歷史與傳承-以三峽成福國小文史課程發展為例。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19,1-7。
張明輝(1998)。英國教育行動區計畫及其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載於國立臺灣師大實習輔導處主編:中等教育,49 (6),41-50。臺北市。
張訓譯(2018)。翻轉教學之偏鄉問題再思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8),82-87。
張碧如(2018)。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開啟教育改革的可能性。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14,1-7。
教育部(2005)。各國教育優先區策略概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計畫區。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a)。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教育行動區試辦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b)。教育行動區-竹北市西區「濱海五校」區計畫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9)。108行動區_鳳岡計畫分析報告。新竹縣:教育部。
梁福鎮(2009)。全球化脈絡下臺灣公民教育的挑戰與回應。教育科學期刊,8 (1),63-86。
許添明、葉珍玲(2014)。偏遠地區教育-成功專案。教育人力專業發展,31,5-16。
許碧蕙(2019)。中小學跨校共備,帶起師生能力。載於黃淑玲、李俊湖(主編),同行‧躍動、教育行動區理念與實務(頁121-123)。南投縣:暨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郭育如(2016)。嘉義縣國民小學實施教育優先區計畫的認同程度及執行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玉珊(2020)。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兼任行政亦願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 (10),129-133。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柏軒(2014)。新竹縣教育優先區計畫實施現況與成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美如、郭昭佑(2019)。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活化教學個案研究:學會學習的系統觀點。課程與教學季刊,22 (1),39-70。
陳筱婷(2017)。臺中市104學年度教育優先區實施成效之探討─以Weiss方案理論評鑑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聖謨(2013)。教育政策與學校對策-偏鄉小學轉型優質計畫實施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7 (1),19-38。
陳慧蓉、張郁雯、薛承泰(2018)。脈絡因素、學業自我概念、與學習投入對學業表現的影響:臺灣國小三年級經濟弱勢與一般學生之比較。當代教育研究季刊,6(2),073-107。
陳輝科(2016)。教育行動區減輕行政負擔¬-共同行政方案。教育優先區-成功專案電子報,3,1-6。
陳輝科(2020)。合作優化¬-合作行政簡報。新竹縣:教育部。

陳麗雲(2019)。把教育環境這一個圓畫得更圓滿。載於黃淑玲、李俊湖(主編),同行‧躍動、教育行動區理念與實務(頁141-142)。南投縣:暨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曾榮華(2014)。偏鄉與翻轉教育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1),頁56。
鈕文英(2016)。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黃建榮(2016)。因應偏鄉小校裁併-實驗教育策略聯盟的可行性。師友月刊,585,13-18。
黃昭勳(2019)。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檢視偏鄉教育發展現況。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 (4),127-134。
黃振豊(2017)。透過磨課師優化偏鄉教育。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51 (2),71-94。
黃淑蓉(2019)。多元遊藝,夢想起飛。載於黃淑玲、李俊湖(主編),同行‧躍動、教育行動區理念與實務(頁113-120)。南投縣:暨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聖元(2015)。教育優先區計畫實施成效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麗鈴(2019)。偏遠特色學校課程發展與實踐-以新北市東山國小「蕨代雙茄」特色課程為例。學校行政月刊,123,121-132。
楊孟麗、謝水南譯(2003)。教育研究法:研究與設計實務。(Wallen, N. E. & Fraenken, J. R.著)。臺北市:心理。
楊舒晴、賴欣玫(2007)。台灣育成中心策略聯盟之知識取得與能力建構。現代經營管理研討會論文輯。
楊瑩(2000)。教育優先區(英國),教育大辭書。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178/,最後瀏覽日:2020/07/17。
葉珍玲(2017)。成功專案推動歷程之研究:民國103至104年(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珍玲、許添明(2011)。法國教育優先區的實施及其借鑑。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9 (2),81-118。
廖婉雯(2016)。客家風華~龍騰國姓舞桐花。教育優先區-成功專案電子報,1,1-4。
廖婉雯(2017)。教師交流與專業對話~國姓區教師對話實錄Ⅱ。教育優先區-成功專案電子報,5,1-3。
廖錦文、鄭博文(2019)。經濟弱勢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表現之縱貫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32(1),71-106。
趙千惠(2017)。尖石區成功專案的生命故事。教育優先區-成功專案電子報,6,3-4。
劉世閔(2008)。弱勢者教育與政策因應。教育研究月刊,172,29-52。
劉佳華(2016)。國民小學執行教育優先區計畫之研究─以峰揚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亭秀、陳柏霖(2017)。弱勢家庭國中生親子關係、學校生活適應與生活滿意度。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數理科技類,31(2),85-98。
劉雅雯(2019)。我們將在未來相遇。載於黃淑玲、李俊湖(主編),同行‧躍動、教育行動區理念與實務(頁137-140)。南投縣:暨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劉鎮寧(2019)。偏鄉教育問題的批判思考與政策評析。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19,1-6。
潘淑琦(2016)。偏鄉國民小學校長與教師教學思維翻轉之研究。學校行政月刊,104,184-210。
潘淑琦(2018)。跨越偏鄉教育的孤寂-從小校策略聯盟開始。學校行政月刊,115,222-249。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蕭舜鴻(2018)。偏鄉服務實務-以澎湖縣貧困兒少暨家庭為例。臺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8 (1),157-176。
謝為任(2019)。淺談偏鄉教育之優勢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 (3),170-178。
謝國基(2019)。協力齊飛,築夢壯圍。載於黃淑玲、李俊湖(主編),同行‧躍動、教育行動區理念與實務(頁57-62)。南投縣:暨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顏國樑(2004)。目標管理及其在學校經營的應用。學校行政月刊,33,21-39。
顏國樑(2016)。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帶動教師專業成長的浪潮。師友月刊,588,14-18。
顧瑜君、吳明鴻、何至柔(2019)。偏鄉教師的核心素養:以課程回應孩子的弱勢處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2),43-48。



貳、英文部分

Barrère, A. (2014). Travailler ensemble dans l’établissement scolaire: le management pédagogique des chefs d’établissement. Administration & Éducation, 3(43),111-113.
Barth, R. S. (2001). Teacher leader. Phi Delta Kappan, 82, 443-449.
Bautista, J. (2015). The cycle. The players' tribune. Retrieved on Novemebr 10, 2015 from
Bell,B., & Gilbert, J. (1994). Teacher development as professional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0(5), 483-497.
Brewster, A. B., & Bowen, G. L. (2004). Teacher support and the learning engagement of Latino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risk of school failure. 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Work Journal, 21(1), 47-67.
Bull, G., & Michae, S. J., & Kay, P., & Ellen, M. (2017). Preliminary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preparation of teachers and school leaders to use learning technologies . Contemporary Issues i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CITE Journal), 17(1),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1132387)
Cherry, C. (2020). More than a grand day out? learning on school trips to science festiva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pupils and organiser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Part B: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 10 (1) , 1-16,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1246678)
Collins, A., Brown, J. S., & Newman.S. (1989).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studentsthe craft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In L. Resnick. (Ed.), 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Glaser (pp.453-493). Hillsdale, NJ: Erlbaum.
Davenport, T. H.,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Harvard Business Press.
DuFour, R. (2004). What is a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1(8), 6-11.


Harrison, J. W., & Lembeck, E. (1996). Emergent teacher leaders. In G.Moller & M. Katzenmeyer (Eds.). Every teacher is a leader. Realizing the potential of teacher leadership (pp.101-116).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Hendriks, P. (1999).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on the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sharing .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 6(2), 91-100.
Hord, S. M. (1997).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Communities of continuous inquiry and improvement. Austin, TX: Southwes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
Hord, S. M. (2004).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An overview. I
http://www.theplayerstribune.com/jose-bautista-dominican-baseball-prospects-mlb/
Jonathan, A. P., & Matthew, C. M., & Michael, S. M., & Scott, J. P., & Karen, E. R. (2017). Blazing new trails : Strengthening policy research in gifted education . Gifted Child Quarterly, 61 (3), 210-218,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1145966)
Judy, M. P., & Murray, G. (2018). Generating positive outcomes by years 5 to 8 priority learners in writing: an inquiry into effective teacher practice .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earch Initiative,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593697)
Nationale, A. (2013). Rapport d’information sur la politique d’éducationprioritaire. Paris, France: Assemblée Nationale.
OECD (2014).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4: OECD indicators . Paris, France: OECD.
Sadie, P. (2017). The effec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activities on implementation of california's quality professional learning standards in alignment with the local control funding formula priority 2 . ProQuest LLC, Ed.D. Dissertation, Brandman University,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576470)
Wesley, L. C. H. (2017). Leveraging resources for learning improvement agendas : The role of educational service agencies and local communities . ProQuest LLC,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575486)

Yusuf, A. (2017). An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for school-aged syrian refugees in turkey.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udies, 5(9), 36-44,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115054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