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文獻: Basso, K. H. 1996. Wisdom sits in places: Landscape and language among the Western Apac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Berkes, F. 1999. Sacred ecology. Philadelphia: Taylor & Francis. Bourdieu, P. 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avo, M. 2009. Climate Narratives and Indigenous Citizenship: Examining indigenous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context of emerging citizenship notions. Casey, E. S. 1996. The fate of place: A philosophical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ruikshank, J. 1999. Indigenous Oral Narratives and Knowledge: A study on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storytelling among Circumpolar Native peoples. Ingold, T. 1993. The temporality of the landscape. World Archaeology, 25(2), 152-174. Ingold, T. & Vergunst, J. 2008. Ways of walking: Ethnography and practice on foot. Kinch, R. A., Bobilya, A. J., Daniel, B., & Duncan, S. 2022. Indigenous Storytelling and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Exploring the use of Indigenous storytelling and TEK for ecological literacy and sustainability within the Eastern Band of Cherokee Indians. Merleau-Ponty, M. 1962.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C. Smith, Trans.). Routledge & Kegan Paul. Sillitoe, P. 1998. Indigenous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Anthropology: Discussing the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anthropology in the context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Smith, L. T. 2002. Decolonizing Methodologies: Research and Indigenous Peoples. Zed Books. Struthers, R., & Peden-McAlpine, C. 2005.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with Indigenous Populations: Linking phenomenology and indigenous oral tradition. Taylor, C. 2004. Modern social imaginaries. Duke University Press. Warbrick, I., Heke, D., & Breed, 2023.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the Microbiome: Discuss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digenous Peoples and their environment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digenous perspectiv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中文文獻: 大衛‧懷特 2019.《撫慰人心的52個關鍵詞》[林力敏譯]。采實文化。 小島由道/中研院民族所 1996。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原著出版於1915年) 王梅霞 2003。從gaga的多義性看待雅族的社會性質。台灣人類學刊, 第一期, 77-104。 2006。《泰雅族》。三民書局。 瓦歷斯‧諾幹, & 余光弘. 2002。《臺灣原住民史:泰雅族史篇》.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克里弗德, 詹姆斯 2017。《復返: 21世紀成為原住民》[林徐達/梁永安, 譯]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19。《路徑: 20世紀晚期的旅行與翻譯》[林徐達/張瀠之/審譯; Kolas Yotaka, 譯]。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23.《文化的困境:20世紀的民族誌、文學與藝術》[王宏仁, 林徐達,譯]。左岸文化。 阿帕杜萊, 阿君. 2009。《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鄭義愷, 譯]。群學。 杜威, 約翰. 2015。《經驗與教育》[單文經, 譯]。聯經出版公司。 官大偉 2013。原住民生態知識與流域治理: 以泰雅族Mrqwang群之人河關係為例。地理學報,第70期, 69-105。 官大偉、林益仁 2008。什麼傳統?誰的領域?: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知識的轉譯。考古人類學刊,第69期,109-141。 周水珍 2007。原住民族小學民族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課程研究,3 (1),87-108。 洛夫, 理查. 2019。《失去山林的孩子:震撼全美教育界,搶救科技冷漠小孩,治癒「大自然缺失症」的最佳處方》[郝冰, 王西敏, 譯] 。野人。 森丑之助 1915。《臺灣蕃族志(卷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伯克斯, 費克雷特 2023。《神聖生態學》[黃懿翎, 譯]. 網路與書出版。 林益仁 2015。泰雅族傳統領域與流域治理的啟示。臺灣社會研究季刊。 2015。泰雅族的生態觀。原住民族文獻第四輯。第23期,265-270。 周惠民 2010。加拿大原住民教育權的現況與發展。施正鋒編《加拿大原住民權利保障》。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268-281。 2019。台灣原住民族教育發展。國家教育研究院。 泰安鄉公所 2008。《苗栗縣泰安鄉志(上冊) 》。苗栗縣泰安鄉公所。 2008。《苗栗縣泰安鄉志(下冊) 》。苗栗縣泰安鄉公所。 2023。《苗栗縣泰安鄉志增修版(上冊) 》。苗栗縣泰安鄉公所。 2023。《苗栗縣泰安鄉志增修版(下冊) 》。苗栗縣泰安鄉公所。 陳枝烈 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師大書苑。 徐瑛(Ying Syu) 2016。臺灣原住民教育政策分析-以「原住民族教育法」為例。教育行政論壇,8(1),081–093。 席德, 約翰., 梅西, 喬安娜., 福連明, 佩德., & 奈斯, 阿恩. 2015。《像山一樣思考》[黃懿翎, 譯]。紅桌文化。 麥克法倫, 羅伯特 2019。《心向群山:人類如何從畏懼高山,走到迷戀登山》[林建興, 譯]。 大家出版。 2021。《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Nakao Eki Pacidal, 譯]。大家出版。 2024。《野性之境》[Nakao Eki Pacidal, 譯]。大家出版。 黃美金 2000。《泰雅語參考語法》。遠流。 教育部 1998。原住民族教育法。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023。111學年度實驗教育三法簡報。112年7月27日。取自https://reurl.cc/YVDoAa。 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1。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 2015。發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計劃(105年至109年)。 2020。原住民族教育發展計劃(110年至114年)。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1。《我國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國家教育研究院。 梅棹忠夫、山本紀夫編 2007。《山的世界》。商務。 黃約伯, 劉秋玲, 丁進添 2017。在地取向、課程與原住民:教育人類學的觀點。課程研究,12(1), 089–110。 雅斯圖堤, 俐塔 2017。《依海之人:馬達加斯加的斐索人,一本橫跨南島與非洲的民族誌》[郭佩宜, 譯]。左岸文化。 萊撒.阿給佑 2012。《泰雅爾族傳統文化部落哲學神話故事與現代意義》。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游霸士.撓給赫(田敏忠) 2003。《泰雅的故事-大霸尖山下的泰雅爾傳奇》。晨星。 鄭光博 2017。紀錄片: Lmuhuw言的記憶。觀看:2017年,台灣民族誌影展。 2018。泰雅族Lmuhuw: 穿引於流域間的口述傳統。政治大學民族所博士論文。台北。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 1996《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繆爾.約翰 2020。《我的山間初夏: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啟蒙手記》[呂奕欣, 譯] 。臉譜。 譚光鼎 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五南。 體育署 2013。山野教育報告書。 2017。107年全國登山日系列活動推動藍圖。 2018。106-107年度山野教育推廣計畫期末成果報告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