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18.226.88.24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潘麒方
作者(外文):
Pan, Chi-Fang
論文名稱(中文):
不足為奇中的默會 -潘麒方繪畫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
Contemplations of Everyday Life -Art Works By Chi-Fang Pan
指導教授(中文):
吳宇棠
指導教授(外文):
Wu, Yu-Tang
口試委員(中文):
張晴文
'黃銘祝
口試委員(外文):
Chang, Ching-Wen
Huang, Ming-Chu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藝術與設計學系所
學號:
106593506
出版年(民國):
109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4
中文關鍵詞:
風景畫
、
後印象派
、
寫生
、
筆觸
、
色彩
外文關鍵詞:
landscape painting
、
post-impressionism
、
open-air sketching
、
brushwork
、
color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41
評分:
下載:0
收藏:0
本論述以筆者在研究所階段(2017 – 2020)作品為討論對象,主要研究面向著重在從客觀寫生轉換成為繪畫語言的角度,進行主觀詮釋之風景題材創作。第一章緒論說明筆者透過自身在創作環境中重複體驗和觀察,而開展《戶外》與《室內》兩系列創作探討。創作過程中,也透過閱讀相關脈絡的美術史和著名畫家的資料,進行對照與反思,並發展出自己的畫面處理方法。
第二章學理基礎,筆者以後印象派作為自己創作的脈絡參照,並以高更(Paul Gauguin,1848 – 1903)之作品中的色彩配置與筆法為探討要點。再透過法國納比派畫家波納爾(Pierre Bonnard,1867 – 1947),以及兩位台灣當代風景畫家郭志宏(1982-)和許聖泓(1987-)為筆者的參考藝術家,研究三位作者的色彩和畫面的處理方式,來探討筆法表現的可能性。
第三章概述筆者在研究所期間之創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分析題材和構圖方式、色彩和筆觸在畫面上鋪排的模式,以及畫布基底材的選用過程和處理,來找出契合筆者繪畫語彙的呈現方法。
第四章分述《戶外》和《室內》兩系列的作品,按創作時間順序來說明創作的轉化過程,並試圖表現畫面中不同光源下的色光差異。
第五章針對自身繪畫語彙探討過程中,碰到的轉折與心境上的態度和選擇,以及期望筆者未來從不足為奇的日常景觀裡,能有相對準確的感性延伸與探究,來結論創作過程之反思及心得。並對未來發展方向提出自我期許。
關鍵詞:風景畫、後印象派、寫生、筆觸、色彩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author's artworks during his graduate school in the year 2017 to 2020.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explains how the author repeatedly experienced and observed the environment of creation around himself. Soon after he carried out two series, Outdoor and Indoor, for creation discussion purposes. During the creation process, the author perused relative art history and materials of famous artists in the purpose of reflecting, comparing and developing his distinctive picture processing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author referred to Post-Impressionism for his oeuvres, 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interpreting color configuration and brushwork of Paul Gauguin’s artwork. Meanwhile, the author selected Pierre Bonnard and two contemporary Taiwanese landscape painters, Guo Zhihong (1982-), and Xu Shenghong (1987-) as his reference for the color and appearance processing method researching purpose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brushwork expression.
The third chapter outlines the author's creative concepts and working methods while he studied in graduate school, and analyzes the theme and composition method, the pattern of colors and brush strokes on the paintings, and the selection process and treatment of canvas materials.
The fourth chapter narrates the series of Outdoor and Indoor, explai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uthor’s creation chronologically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series.
The fif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uthor's transitions and attitudes and choic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his own painting language to conclude the reflection and experience during the creative process. Putting forward self-expectations for a clear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landscape painting, post-impressionism, open-air sketching, brushwork, color.
致謝辭.......................... 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3
第二章 學理基礎................ 6
第一節 高更的綜合主義.......... 6
第二節 視知覺................. 14
第三節 相關藝術家的啟發........ 21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工作方法....... 28
第一節 創作理念................ 28
第二節 工作方法................ 32
第四章 作品分析................ 36
第一節 《戶外》系列............. 36
第二節 《室內》 系列............ 55
第五章 結論.................... 62
引用書目........................ 65
附錄........................... 67
一、 專書
何政廣主編。《先知派繪畫大師 波納爾》。臺北市:藝術家。1999。
何政廣主編。《炙熱的星空,孤寂的靈魂:梵谷——書信選》。臺北市:藝術家。1996。
崔之進。《後印象派藝術的色彩研究》。南京:東南大學。2012。
羅成典。《西洋現代藝術大師與美學理論》。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10。
Berger, John。吳莉君譯。《觀看的視界》。臺北市:城邦文化。2010。
Denvir, Bernard。張心龍譯。《後印象派》。臺北市:遠流。1995。
Gauguin, Paul。張恒、林瑜譯。《高更藝術書簡》。北京:金城。2011。
Gayford, Martin。王燕飛、韓書妍譯。《更大的訊息》。臺北市:積木文化。2016。
Loomis, Andrew。陳琇玲譯。《畫家之眼》。新北市:大牌。2016。
Pipes, Alan。劉繩向、藍曉鹿譯。《藝術與設計入門》。臺北市:積木文化。2010。
Van Gogh, Vincent。蔡旻峻譯。《原始與野性憧憬——高更》。新北市:八旗文化。2016。
Zeki, Semir。潘恩典譯。《腦內藝術館——探索大腦的審美功能》。臺北市:商周。2001。
二、 期刊
李依依。〈focus Young Artist 郭志宏〉。《FOCUZ 焦點藝術》第9期。2015。頁44。
黃淑玲。〈寫實主義之眼 與浪漫主義之情的交會點——巴比容畫派的自學風景表現〉。《美育》第132期。2003。頁85-90。
鄭乃銘。〈令人欣喜的寧靜與驚異——初讀郭志宏〉。《當代藝術新聞雜誌》第127期。2015。頁48-53。
作者不詳。〈Young Taiwanese Landscape Artist〉。《FOCUZ 焦點藝術》第24期。2018。頁49。
三、 網路資料
許聖泓。〈許聖泓創作個展〉。《非池中藝術網》https://artemperor.tw/tidbits/3820。瀏覽日期:2020.03.27。
陳寬育。〈濃密的宇宙——許聖泓的繪畫山誌學〉。《當代一畫廊A Gallery》http://agallery.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html。瀏覽日期:2020.04.05。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情境空間-陳于文繪畫創作論述
2.
土地遺影-高冠羣油畫創作自述
3.
內心絮語 -劉芸柔創作論述
4.
重組記憶 —潘嘉泠繪畫創作論述
5.
隨風而逝-洪昕創作論述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