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91.222.14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鍾方怡
作者(外文):Chung, Fang-I
論文名稱(中文):國小四年級學童分類具體角情境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Fourth Grade Students on Classifying Physical Angle Situations
指導教授(中文):許慧玉
指導教授(外文):Hsu, Hui-Yu
口試委員(中文):林勇吉
鄭英豪
口試委員(外文):Lin, Yung-Chi
Cheng, Ying-H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數理教育研究所
學號:106198518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8
中文關鍵詞:國小四年級學童具體角情境角概念
外文關鍵詞:fourth grade studentsphysical angle situationsangle concep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童具體角情境分類的情形。從學童如何分類真實角情境模型的情形,了解學童的角心像,對於「角概念」的認知表現。本研究採混合研究法。首先用問卷蒐集107份國小四年級學童分類具體角情境的學習單,從中挑選在數學表現分別為低、中、高成就各3位學童做進一步的深入訪談,透過訪談,並分析對個案所蒐集來的資料,藉此了解學童具備那些「數學知識」和「角概念」。本研究可歸納出以下結果與發現:
(一)國小四年級學童在第一次分類具體角情境時,僅有少部分學童會用數學關係-形狀作為分類的基準,而其中提到「角」更是少之又少。
(二)個案學童的角心像類型大多為可見的邊或尖尖的點。
(三)高成就學童說明角定義會同時提到直線和點,中、低成就學童則無法完整說明角定義。
(四)時鐘是最難被看到”角”的具體角情境。
最後,本研究提供一些建議,希望能提供未來教學及研究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physical angle situations models for fourth grader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ild's angular image, the cognitive performance of the "angle concept" , case study from the situation of how children classify the real angle situation model. In this study, mixed methods were used. First, a questionnaire is used to collect 107 study papers of fourth grade students on classifying physical angle situations ,then representativ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or in-depth interview which the three children in the fourth grade of mathematics were classified into low-, medium-, and high-achieving mathematics in each physical angle situations models. Through individual interview, and analyzing datas collected by the case, to understand that students have th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angle concept." This study can summarize the following results and findings:
(1) When the fourth graders classify the physical angle situations models for the first time, only a small number of children will use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hape as the benchmark for classification, and the reference to the " angle " is even rarer.
(2) The types of angular images of the case children are mostly visible or pointed points.
(3) High-achieving schoolchildren's explanation of the angle definition will refer to both straight lines and points. The middle and low achievement children cannot fully expla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angle.
(4) The clock is the most difficult physical angle situations to see the " angle ".

Finally,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
摘要 Ⅰ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角的意義 5
第二節 探討角概念的相關研究 7
第三節 探討「角」概念發展之相關理論 9
第四節 新舊課綱「角概念」相關條目之比較 11
第五節 「角」的迷思概念 18
第六節 「角」課程的教學範例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2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0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2
第四節 研究設計 33
第五節 研究對象 36
第六節 研究期程 37
第七節 資料蒐集、處理與分析 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第一節 具體角情境的分類情形 41
第二節 高成就學童的表現 44
第三節 中成就學童的表現 76
第四節 低成就學童的表現 111
第五節 比較與分析 1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8
第一節 結論 148
第二節 建議 153
參考文獻 156
附錄一 158

王文科(200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慈莉(2005)。國小三年級學童角概念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德邦(1998)。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86-2511-S-142-001。
林軍治(1992)。兒童幾何思考之van Hiele水準分析研究─VHL、城鄉、年級、性別、認知型式與、幾何概念理解及錯誤概念之關係。台中:書恆出版社。
林碧珍、蔡文煥 (2003)。 TIMSS 2003 國小四年級學童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第 2-38頁): 科學教育月刊。
南一書局(2016)。國民小學數學第四至十冊教學指引。南一書局出版。
南一書局(2016)。國民小學數學領域第四至十冊教師手冊。南一書局出版。
柯慶輝(2000)。國小三年級學童具體角情境解題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胡長銘 (2009)。 虛擬教具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角度概念教學之影響研究。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學位論文,頁 1-256。
張芬芬 (2010)。 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 在抽象階梯上爬升 : 初等教育學刊。
教育部 (201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 http://www. naer。
教育部 (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黃光雄、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學苑。
黃金泉(2003)。國小四年級學童角的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康軒文教事業(2016)。國民小學數學第四至十冊教學指引。康軒文教事業。
康軒文教事業(2016)。國民小學數學領域第四至十冊教師手冊。康軒文教事業。
陳瑞騰(2003)。國小三年級學童─角之基本能力及電腦輔助學習的影響。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數學組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錦傳(1995)。國小學童角的大小比較的解題策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楊長苓 (2000)。 質性研究工作坊系列一: 訪談法 (1)。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6),頁 2-7。
楊玉英 (2011)。國小三年級學童角概念的個案研究---從概念心像與概念定義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好(1996)。角的課程設計理念。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中年級),頁202-214。
蔡明哲(1998)。一個國小四年級兒童的角概念。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秀雯、 鄭英豪 (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複合圖形中指認角的表現。國教新知,58(3),頁54-64。
翰林書局(2016)。國民小學數學第四至十冊教學指引。翰林書局出版。
翰林書局(2016)。九年一貫國民小學數學領域第四至十冊教學指引研究篇。翰林書局出版。
翰林書局(2016)。九年一貫國民小學數學領域第四至十冊教學指引教學篇。翰林書局出版。
Duval, R. (1999)。 Representation, Vision and Visualization: Cognitive Functions in Mathematical Thinking. Basic Issues for Learning。
Fyhn, A. B. (2008)。 A climbing class’ reinvention of angles。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67(1),頁 19-35。
Mitchelmore, M. C., & White, P. (2000). Development of angle concepts by progressive abstraction and generalisa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41(3), 209-238.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NCTM)(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NCTM
Piaget, J., Inhelder, B., & Szeminska, A. (196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ry. Translated by E. A. Lunzer. New York: Basic Book.
Van Hiele, P. M. (1986). Structure and insight: A theor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Fyhn,2008)
White, P., & Mitchelmore, M. (2003). Teaching Angles by Abstraction from Physical Activities with Concret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4, 403-41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