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7.48.18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何典蓁
作者(外文):Ho, Tien-Chen
論文名稱(中文):以數學奠基模組探究國小四年級學童扇形概念學習歷程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Using Math Grounding Activity to Enhance Fourth Graders to Learning sector concept
指導教授(中文):許慧玉
指導教授(外文):Hsu, Hui-Yu
口試委員(中文):鄭英豪
林勇吉
口試委員(外文):Cheng, Ying-Hao
Lin, Yung-Ch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數理教育研究所
學號:106198509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扇形奠基模組扇形初始概念扇形概念發展歷程
外文關鍵詞:Math Grounding Activity(MGA)of sectorinitial concept of sectorlearning process of sector concep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0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究扇形奠基模組對於國小四年級不同程度之學童發展扇形概念的影響歷程。本研究使用個案研究法和訪談研究法,進行資料之蒐集與質量並重之分析。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立意取樣,主要研究對象為新北巿某國小四年級學童高分組3名、中分組3名、低分組3名,共9名。
本研究結果概述如下:
國小四年級個案學童的扇形初始概念有三種類型,分別是字義上的理解、視覺判斷(依圖形外觀看起來像)、幾何性質判斷。初始概念的心像有可能成為學習幾何圖形的阻礙,甚至形成迷思概念。
從個案學童操作的歷程中可以發現扇形奠基模組針對不同程度數學學習表現的學童確實能發展扇形概念,但不是每個錯誤的初始概念都有機會被澄清。
從個案學童後測學習單的表現及個案訪談中可以發現高分組學童能用數學語言描述扇形性質和組成要素,中低分組的學童則傾向用操作後的現象來描述扇形相關概念。在作圖表現上,高分組使用尺規作圖的比例高於其他兩組,作出正確扇形的比例也較高,大部分中低分組學童利用操作中的暫存心像作圖,因此,作出的圖不一定是扇形。

關鍵詞:扇形奠基模組、扇形初始概念、扇形概念發展歷程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fourth graders’ concepts of sector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the math grounding activities. This study adopts case study and interview method to collect data with both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data analysis. With the research purposes, this study adopted purposive sampling and it’s target studying students are the three students who are ranked with high level, the three students who are ranked with medium level, and the three students who are ranked with low leve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obtain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s following.
1.The concept of the sector for fourth grade stud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the visual judgment (which looks like the appearance of the figure), and the judgment of the geometric natur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initial concept of the mind may become a hindrance to learning geometry, and even form a misconception.
2.Through students practicing math grounding activities of sector, it can be discover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sector concept can be established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mathematical learning performance, but not every initial concept of error has the opportunity to be clarified.
3.From case study’s performance and interview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high-level group students can describe the fan shape and composition elements in mathematical language. The middle-level and low-level group students tend to use the post-operation phenomenon to describe the fan-related concept. In the fan shape drawing performance, the proportion of the high-level group using the rul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groups,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rrect sector is also higher. In contrast, middle- and low-achieving schoolchildren borrowed from the temporary image of the operation, so the pattern made is not necessarily sector.

Key words: Math Grounding Activity(MGA)of sector, initial concept of sector, learning process of sector concept.
摘要 Ⅰ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幾何認知發展相關理論 6
第二節 奠基活動之學理基礎 11
第三節 國小階段扇形概念之教材研究 14
第四節 扇形迷思概念之相關研究 29
第五節 數學奠基模組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4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7
第四節 研究對象 39
第五節 扇形奠基模組介紹 41
第六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9
第一節 運用扇形奠基模組前學童之扇形初始概念 49
第二節 扇形奠基模組影響學童發展扇形概念之認知歷程 57
第三節 運用扇形奠基模組後學童所習之扇形概念 73
第四節 比較與分析 85
第五節 操作扇形奠基模組中學童所遇到的困境 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6
參考文獻 100
附錄 103

一、中文文獻
左台益(2002)。van Hiele 模式之國中幾何教材設計。中等教育雙月刊,5(3),44-53。
何森豪(1999)。vanHiele幾何發展水準之量化模式--以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在四邊形概念之表現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吳德邦(1999)。台灣中部地區國小學童 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之研究。台北市:國家科學委員會。
李源順(2018)。數學這樣教:國小數學感教育(三版)。臺北市:五南。
李源順主編(2017)。國小數學教師手冊第十冊。臺南市:南一。
林福來(2018)。數學奠基進教室工作坊手冊。台北: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林佩璇(2000)。質的研究法。高雄:麗文。
林芳宜(2013)。國小數學扇形面積多重解題策略與錯誤類型之探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林長壽主編(2016)。國小數學備課用書第九冊。臺南市:翰林。
林壽福(2016年8月)。數學奠基模組設計經驗分享。林福來(主持人),奠基進教室。奠基進教室設計師培訓工作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碧珍(2013)。數學教學案例:幾何篇。臺北市:師大書苑。
邱兆偉(1995)。「質的研究」的訴求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4,1 -33。
侯雪卿(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圓概念教學模組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出版社。
張俊彥、李哲迪、任宗浩、林碧珍、張美玉、曹博盛、楊文金、張瑋寧(2018)。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 2015 (TIMSS 2015):臺灣精簡國家成果報告。取自 http://www.sec.ntnu.edu.tw/timss2015/downloads/T15TWNexecutive_CH.pdf 

張育萍(2017年1月)。就是要學好數學計畫。林福來(主持人),臺韓數學教育研討會。臺韓雙邊數學教育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
張賴妙理(1998)。科學教師自我評鑑的概念與方法。科學教育月刊,213,2-13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草案)。(http://www.naer.edu.tw/files/15-1000-10610,c639-1.php?Lang=zh-tw。)
許舜淵(2009)。動態幾何環境下大學生的幾何探索歷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許舜淵、胡政德(2014)動態幾何環境下大學生幾何探索之研究。臺灣數學教育期刊,1(1),49-77。
陳冠州、劉至演、尤詩憶、秦爾聰(2013)。「數學的三個世界」的運作模式及其對數學思考教學的啟示(I)。科學教育月刊,379,19-30。
陳萬淇(1995)。個案研究法。臺北市:華泰。
黃婉茹(2017)。概念改變教學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面積單元學習成就與迷思概念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黃瑞琴(2003)。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瑞智主編(2017)。國小數學教師手冊第九冊。新北市:康軒。
鄧家駿(2014)。數學奠基模組:扇形分類。台北市:臺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鄧家駿(2014)。數學奠基模組:湊圓任務。台北市:臺師大數學教育中心。
廖樞陽(2012)。國際藝術教育學刊,10,146-148。
謝青龍(1995)。從「迷思概念」到「另有架構」的概念改變。科學教育月刊,180,23-29。
譚寧君(1998)。國小兒童面積迷思概念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1,573-602。
蘇芸毅(2017)。國小教師對扇形下定義之知識表現。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Borowski, E. J., &Borwein, J. M.(1999). 數學辭典.(貓頭鷹編譯小組譯, Ed.). 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Jean, M., Pamela, L., & Jack, W.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2)。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濤石。
Jerome S. Bruner/邵瑞珍譯(1995)。教育的歷程。臺北:五南。
Robert, C., B., & Sari, K., B. /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
Skemp, R.R.(1987)原著,陳澤明譯(1995)。數學學習心理學。臺北市:九章出版社。
二、英文文獻
R. Duval (1998).In C. Mammana and V. Villani (Eds.), Perspectives on the Teaching of Geometry for the 21st Century.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Yin, Robert K. (200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4th ed.). Thousand Oaks, CA: Stage. (First published in 1984)
Stake, Robert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tage.
Strauss, A., & Corbin, J. (1990). Basic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bury Park, CA: Sag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