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6.50.252)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吳登照
作者(外文):Wu,Teng-Chao
論文名稱(中文):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類傳承保存策略之研究-以龍鳳獅陣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Preser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The Case of the Dragon and Phoenix Lion Dance Formation
指導教授(中文):榮芳杰
指導教授(外文):Rong, Fang-Jay
口試委員(中文):蔡宗信
吳培協
口試委員(外文):Tsai, Tsung-Hsin
Wu, Pei-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所
學號:106195504
出版年(民國):113
畢業學年度:11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8
中文關鍵詞: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龍鳳獅龍獅運動人才培訓
外文關鍵詞:intangible cultural assets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dragon phoenix lion dancedragon and lion sportsPersonnel train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旨在捍衛和推廣全球無形文化資產,反映了國家或社區的價值觀、信仰、傳統和生活方式。然而無形文化資產因現代化、全球化和社會變遷而面臨失傳風險。本研究以龍鳳獅陣為例,探討傳統表演藝術類無形文化資產的傳承保存策略。龍鳳獅陣是一種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傳統表演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民間信仰、儀式和藝術技巧,但在現代社會中逐漸衰退。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分析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機制及舞獅相關文獻,並結合符號學與民俗學理論,對舞獅的歷史進行了探討。並且透過田野調查與深度訪談和觀察,了解龍鳳獅陣的保存現狀及傳承困境。研究結果也明確顯示舞獅競技化後的運動技藝工作,並無法等同於文化資產保存體系下的傳承工作。但為了要有效保護和傳承龍鳳獅陣等無形文化資產,仍需要政府、社區和文化機構的共同努力,讓人才培育可以永續。
The UNESCO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ims to defend and promote intangible cultural assets worldwide, which reflect the values, beliefs, traditions, and lifestyles of nations or communities. However, these cultural elements face the risk of disappearing due to modern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social changes. This study, using the Longfeng Lion Dance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pre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Longfeng Lion Dance is a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 with a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embodying abundant folk beliefs, rituals, and artistic techniques, but it is gradually declining in modern society.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udy analyzes documents related to cultural asset preservation and lion dance, incorporating semiotics and folklore theories 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lion dance. Subsequently, field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preserv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of transmitting the Longfeng Lion Dance.

A series of preservation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government support policies,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cultural education.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increasing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s, formulating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ncouraging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Longfeng Lion Dance activities, and enhanc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in cultural institutions to cultivate transmission talent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effective pro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assets like the Longfeng Lion Dance require joint efforts from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to ensure sustainable talent cultivation.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辭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壹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四節研究架構與方法 10
第貳章、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文化資產與保存策略 12
第二節、舞獅文獻回顧 15
第三節、符號學與民俗論 25
第四節、人、環境與文化共構下的舞獅 29
第五節、獅陣登入傳統表演藝術類之整理 33
第參章、獅陣文化從傳統藝陣到運動競技 36
第一節、臺灣傳統獅陣發展概述 36
第二節、從傳統藝陣到運動競技 39
第三節、龍獅運動有關於現代升學 52
第四節、小結 55
第肆章、傳統表演藝術-龍鳳獅陣傳習保存個案研究 58
第一節、臺灣傳統表演藝術-龍鳳獅陣源流與概述 58
第二節、臺灣龍鳳獅陣技藝與內涵 66
第三節、臺灣龍鳳獅陣技藝保存與傳習現況 70
第四節、中國大陸非物質遺產龍鳳獅子燈 78
第伍章、龍鳳獅陣競技化後之影響 82
第一節、龍鳳獅競技化套路之分析 82
第二節、龍鳳獅競技化後對文化保存之影響與挑戰 95
第陸章、結論與建議 98
第一節、研究發現與歸納 98
第二節、未來方向與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3
附錄 105
1.國際龍獅運動聯合會(2011)。國際舞龍南獅北獅競賽規則、裁判法。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石明宗(2009)。”運動儀式”之研究-”技術動作儀式”與”再現文化儀式”;運動文化研究(8),7-51。
3.呂玫鍰(2007)。傳統的再製與創新:白沙屯媽祖進香的“行轎”儀式與徒步體驗之分析;民俗曲藝(158),39-100。
4.李宜澤(2020)。祭儀地景的多重記憶與環境偏移:南勢阿美族里漏部落船祭活動變遷與文化製作;民俗曲藝 (210),9-63。
5.李國銘(2006)。禮教儀式與社會身體之關係-以(火旁)龍活動爲例;身體文化學報(3),1-15。
6.林建成(2016)。文化場域與空間轉換中的族群展演:以嘉蘭村魯凱族「百合花記」為例;臺東大學人文學報6(1),1-34。
7.姜守誠(2011)。禳災和瘟三獻儀—南臺灣靈寶道派王醮科儀研究之二;漢學研究集刊(13),19-52。
8.《漢書》卷 6,班固。北京:中華書局。
9.《舊唐書》卷九上冊(2010)。劉晌。臺北:商務印書館。
10.徐元民(2015)。神明遶境文化裡的遊戲因素-嘉義內埔仔祭祀圈的田野調查;運動文化研究(26),71-105。
11.莊珮琪(2013)。自然環境下的身體文化探究;運動文化研究(23),35-71。
12.郭憲偉與郭金芳(2014)。中國武術的異化;運動文化研究(25), 57-76。
13.盧塞軍(2014)。民俗學視域下苗族獨木龍舟競渡文化研究;運動文化研究(24), 7-34。
14.吳騰達(1984)。《臺灣民間舞獅之研究》。臺北:大立出版社。
15.吳騰達(2002)。《臺灣民間藝陣》。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16.吳騰達(1998)。《臺灣民間雜技》。臺北:漢光文化。
17.吳騰達 (1998)。《臺灣民間陣頭技藝》,臺北市:臺灣東華。
18.吳騰達(1990)。民俗遊藝。臺北:文建會。
19.吳騰達(2007)。臺灣南部的金獅陣。中華民俗藝陣研究室出版。
20.陳光雄 (2002)《舞獅技藝活動之研究-上‧下》。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1.沈英士(2007)。《中國龍鳳瑞獸精選集》。臺南,文國書局。
22.肖麗馬(2010)。《民間舞龍舞獅》。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23.郭麗娟(2011)。《臺灣廟會工藝與戲劇》。臺中:晨星出版社。
24.曾慶國(1997)。《舞獅技藝》。臺北,書泉出版社。
25.王宏隆 (1995) 。《臺灣獅》,雲林:王宏隆民俗技藝薪傳工作室。
26.陳光雄、蔡宗信、高華君、王建臺、吳騰達、李坤崇(1999),《舞獅技藝活動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編印。
27.張遠榮 (2013) 。《起鼓出獅張遠榮的醒獅技藝》,臺灣新北市:鴻勝薪傳工作室。
28.蔡宗信(2005)。臺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悉。身體文化學報第一輯,頁11-26。
29.吳騰達(1988)。臺灣民間舞獅。華文世界,15-18。
30.姜喜平 (2007)《「南獅」歷史文化與發展現狀的研究》,華南師範大學。
31.黎麗敏 (2012)《南獅的傳承與發展研究》,廣西民族大學。
32.邱秀蓮 (2012)《醒獅在臺灣之發展(1950~2011)~以臺北市兩廣旅臺國術醒獅團為探討中心》,臺北: 國立師範大學體樂學系。
33.中華舞龍舞獅運動總會(2024)。中華舞龍舞獅運動總會官方網站。取自:http://www.ctdlda.org.tw/
34.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4)。國家文化資產網。
取自https://www.boch.gov.tw/home/zh-tw。
35.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2024)。文化資產保存者登入公告。取自: https://content.yunlin.gov.tw/
36.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無日期)。世界遺產。文化資產局。https://twh.boch.gov.tw/world/index.aspx
(此全文20290729後開放外部瀏覽)
電子全文
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