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7.210.1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張唯宸
作者(外文):Chang, Wei-chen
論文名稱(中文):融入樂趣化體育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學習成效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Discussion o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baseball and softball by integrating the fu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指導教授(中文):劉先翔
指導教授(外文):Liu, Hsien-Hsiang
口試委員(中文):邱文信
林本源
口試委員(外文):Wen, Hsin-Chiu
Lin, Ben-Yu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6194511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4
中文關鍵詞:樂樂棒球棒球體育課體育教學健康與體育領域
外文關鍵詞:Tee BaseballBaseball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樂趣化樂樂棒球教學對國小學童在棒球擲準和打擊能力是否有所提升。對象為新竹市某國小學生共174人,課程實施分為實驗組進行樂趣化融入樂樂棒體育教學,與對照組進行傳統式教學法,實驗期間為八週。兩組在課程介入前後以 Johnson and Nelson於1979 年提出的壘球及棒球技術測量(softball and baseball skill tests)進行擲準和打擊測驗,並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探討不同教學課程對階段學童之學習成效。結果發現樂趣化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在學童投球速度前後測均有顯著差異存在,但兩組之間後測成績並無差異;在準確度兩組前後測均有顯著差異存在,但兩組之間後測成績並無差異。兩種教學法之間對於國小學童之教學效果雖無顯著差異,但兩種教學法皆能顯著提升棒球投球好球率、準確度之學習效果,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規劃課程可增加課程週數或是延伸討論課程內容,並以不同年齡者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whether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interesting teaching courses have improved the throwing and striking ab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in Lele baseball. The subjects are middle-grade students in a certai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Each class has 29 students. 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 is divided into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pitching skills in the baseball training practice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Baseball Coach Association (American Baseball Coach Association) are used as the pitching course of this research. , a total of seven specific pitching courses for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for fun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is eight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urse intervention, the two groups used the softball and baseball skill tests (softball and baseball skill tests) proposed by Johnson and Nelson in 1979 to conduct throwing and hitting tests, and used single-factor covariat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teaching courses on middle-grade students. The effect. The result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he fun teaching i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of the pitching speed of the students,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ost-tes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est scores. Although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both teaching method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baseball speed and accurac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number of course weeks should be increased when planning courses. Extend the eight weeks to more than ten weeks, and conduct more in-depth discussions with different age groups.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問題 5
第五節 研究假設 5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5
第七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樂樂棒球之相關研究 15
第二節 鷹架理論 11
第三節 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相關研究 15
第四節 小結 1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0
第一節 研究對象 20
第二節 研究時間 20
第三節 研究架構 20
第四節 教學設計與步驟 21
第五節 研究流程 24
第六節 測驗流程 25
第七節 研究方法 26
第八節 實驗器材與設備 26
第九節 資料處理 28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29
第一節 不同教學法對投球之好球率差異情形 29
第二節 不同教學法對打擊之打擊率差異情形 3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36
第一節 結論 36
第二節 建議 36
參考文獻 38
附錄 42
附錄一 教學教案 42
附錄二 教學照片 55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板 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出版二刷)。臺北:心理。
黃崇哲、黃杉楹、莊國上(2013)。 台灣樂樂棒球運動發展現況之探討。交大體育學刊,(6),69¬77。
黃清雲(2000)。新科技在體育之應用¬理論與實際。教育科技與媒體,46,2-12。
李育忠、楊碧霞、陳丕欣。(2008)。樂樂棒球運動教學探討。萬能學報,(30), 87-98。
蔡榮捷、方炳坤(2011)。彰化縣國民小學樂樂棒球發展之研究。身體文化學報,(12), 67¬115。
賴名彥(2006)。推動樂樂棒球發展學生棒運:學校體育,16(5)。臺北,15¬19。
陳淑芬、黃永旺(2017)。 簡易運動發展思維之探討-以棒球轉變為樂樂棒球為例。
運動知識學報, (14), 203-212。
陳素青(2011)。強棒是我!樂樂棒球九宮格之創意教學應用。學校體育,(125),94-99.
羅仁柎(2012)。三連霸的背後─台中市健行國小樂樂棒球運動發展。學校體育,(129), 81-87。
謝丙南(2011)。小型學校的運動教育模式課程以樂樂棒球教學為例。學校體育, (125),108-111。
劉承勇(2015)。樂趣化教學對網球初學者之教學效益評估。高師大體育, (13), 14¬25。
黃玉娟、王秀銀、周台英(2017)。大專足球體育教學策略與樂趣化課程設計。大專體育,(140), 27-35.
蘇榮立(2015)。羽球樂趣化教學¬以沙灘球為設計。運動知識學報,(12),186¬194。
蘇榮立、鄭賀珍、高幸利(2010)。羽球悅趣化輔助教學設計。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3),215¬220。
洪聰敏(2011)。運動健腦。學校體育。1(23),29¬30。
謝秀妹(2013)。不同回饋型態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樂樂棒球擲準技能學習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謝乃文(2019)。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廖烜慶(2017)。新北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
陳昭宇.(2017)。 素養導向的體育課程: 從課堂的〔學習〕 談起。學校體育, 162, 6¬19。
陳昭宇(2018).。素養導向的體育課程與教學: 證據本位實務的思考。課程與教學,21(2),111¬140。
蔡武憲(2008)。國小學童樂樂棒球休閒滿意度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臺南市。
杒福明(1995)。圖解投球技巧。新北市:野球人。
林昶廷、王順正(2015)。 棒球打擊訓練器材介紹與評估。中正體育學刊,(4),1¬8。
葉志以、李明憲、朱峯亮(2003)。棒球聖經-棒球技術圖解剖析。臺北市:商周。
陳東韋(2009)。 大學網球樂趣化教學¬以器材輔助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1), 252¬260。
徐慶帆(2007)。軍事院校國防體育樂趣化教學策略。大專體育,88,6-11。
楊志顯(1999)。樂趣化體育教學內涵認知差異與體育課選修意願之研究。台北縣; 輔仁大學出版社。
王駿濠、蔡佳良(2011)。運動對改善大腦認知功能之效益評析。應用心理研究,(50), 191¬216。
蔡博昆(2012)。魔天球── 體育教學介紹與器材運用。學校體育, (128), 120¬124。
安翊之、鄭漢吾(2021)。以運動教育模式的體育課程實踐國民小學健體領域核心素養之論析。臺中科大體育學刊,(17),17¬30。
鄭漢吾(2019)。素養導向體育教材教法教學實施與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14(2),16¬42。
掌慶維(2018)。體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推動素養導向體育教學的核心關鍵上。學校體育,(165),81¬91。
掌慶維.(2018)。素養導向體育教學之理論基礎.。學校體育,(168)。38¬48。
周玄武(2009)。咖啡因攝取對高中棒球投手投球表現之影響:以臺北縣立秀峰高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進興(2021)。不同棒球投球教學對國小學童投球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黃志成(2003)。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承勇(2015)。 樂趣化教學對網球初學者之教學效益評估。高師大體育,(13),14-25。
許義雄(1988)。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劉一民(1991)。運動哲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鄭金昌、李建平(2007)。鷹架與傳統教學應用在排球教學對班級氣氛影響之研究。臺中學院體育,4,26¬34。
吳裕聖、曾玉村。(2011)。鷹架式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學童生物文章的閱讀表徵與情意之影響。
蕭明芳(2008)。小組檔案評量運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運動教育模式為例
Siedentop, D. (1994).Sport education: Quality PE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s.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3, 1.
Schmidt, R. A. (1991). New conceptualizations of practice; Common principles in three paradigm suggest new concept for train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3, 207-21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