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18.227.79.6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蔡乃涵
作者(外文):
Tsai, Nai-Han
論文名稱(中文):
桃園市國小特殊需求學生家庭介入之影響 -以兩個個案家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Interventions of Special Needed Students in Taoyuan City Elementary School – Taking Two Family Cases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中文):
李安明
指導教授(外文):
Li, An-Min
口試委員(中文):
江志正
林志成
口試委員(外文):
Chiang, Chih-Cheng
Lin, Chih-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
106093514
出版年(民國):
108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特殊需求學生
、
心境轉變
、
家庭介入
、
學生能力轉變
外文關鍵詞:
Special Needed Students
、
Mental Transformations
、
Family Interventions
、
Students Ability Conversions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76
評分:
下載:12
收藏:0
本研究係以兩位障礙程度重度以上特殊需求學生之家庭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家庭對特殊需求學生之介入的心境轉變與學生能力,採用質性研究法,透過訪談個案家庭成員、觀察記錄、教學札記與文件分析,再加上研究省思,逐項建構研究議題,希望藉由兩個個案家庭在經歷心境轉變下,並對特殊需求學生投以多元的介入,從個案家庭與學生能力的影響與轉變,來鼓勵特殊需求家庭與現場教師。
本研究經過資料整理及分析後,歸納結論如下:
一、漂漂與樂樂的家庭背景與致障時間不同,但家庭在關鍵時刻皆能盡速恢復冷
靜與理智,家庭成員相互鼓勵脫離悲傷,為特殊需求學生進行介入。
二、兩個家庭的介入皆以復健醫療為首,以教養態度、教育選擇、親師合作、家
庭互動為輔,每項介入不可任意割捨,在嘗試與錯誤中找尋更合適的介入。
三、家庭介入讓特殊需求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自理、社會適應上各自有不同的
進步,漂漂由植物人狀態回到學校就學,行走能力停頓不前,樂樂八歲會獨
立行走,兩人在社會適應方面進步幅度最大,目前皆以生活自理作為介入目
標。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
一、家庭要先克服「心」的悲傷,才能做為孩子生命的引路人。
二、切莫操之過急,在嘗試與錯誤中,尋找更合適的家庭介入。
三、教育人員應做為特殊需求家庭的最佳合作夥伴,給予實質與心靈上的協助。
四、教育行政機關應視學生需求提高進入一般學校給予特殊需求學生復健與醫療
的支持強度。
五、未來研究在家庭的心境轉變可做更深入的探討,以具體事例做為可效仿的楷
模。
六、未來研究在資料蒐集的過程應包含核心介入的復健與醫療相關人員。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wo Special needs’ Elementary Students with and above severe disabilities family as Research Target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ntal Transformation and Students’ abilities of Interventions among family to special needs’ Students. Adop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s Methodology through Interviewing Family Members, Observational Records,Teaching Notes and Document Analysis besides Research Reflections term wise building up research subject-matters.
Hoped to encourage Special Needs’ Students Parents and Incumbent Teachers from Special family cases and its Influences and Conversions through Two Special family cases experiencing mental Transformations, dedicating diverse Interventions among them.
After data organizing and analyzing in this research that could be inducted at the below:
1.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time of obstacles of Piaopiao and Lele are different, but the family is able to restore calmness and r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during critical moments. Family members encourage each other to break away from sorrow and intervene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2.The Interventions of two families are headed by rehabilitation medical care, School Choice, Parenting Attitude, teacher-parents cooperation, and family interactions. Each intervention could not be arbitrarily cut off and 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find in trials and errors.
3.Family Interventions allows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to make different progress in school study, self-care skills, and social adaptation. Piaopiao from vegetative state to school, the walking ability is paused; Lele is able to walk independently at the age of eight. Social Adjustment has been the greatest progress for Piaopiao and Lele, they currently taking self-care as an intervention goal.
According to the above mentioned Research Conclusion filed into suggestions:
1. Families are obligated to overcome Mental Sadness that could become the Guide Person of their Children.
2. Don't be too eager to find a more appropriate family intervention in trials and errors.
3.Educational Staffs should be the best partner for families with special needs, giving substantial and spiritual assistance.
4.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Facilities should increase the support intensity of the Rehabilitation and Medical Care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general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ir Needs.
5. Future research on the family's state of mind can be further explored, with specific examples as a role model to follow.
6. Increase the support intensity of general school rehabilitation and medical car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議題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特殊需求學生的議題討論 11
第二節 特殊需求學生家庭心境轉變的議題討論 13
第三節 特殊需求學生家庭介入方式與議題討論 15
第四節 特殊需求學生的成長案例及其相關研究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場所 2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7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6
第四節 研究者的角色 3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0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5
第七節 研究倫理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55
第一節 活著,就是最美好的證明 55
第二節 去做,才知道如何前進 76
第三節 生命的淬鍊與蛻變 123
第四節 綜合與討論 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5
第一節 結論 145
第二節 建議 147
後記 151
參考文獻 153
壹、中文部分 153
貳、英文部分 155
附錄 157
附錄一 第一階段正式訪談大綱 157
附錄二 部分訪談逐字稿、編碼、省思札記 163
附錄三 知情同意書 170
壹、中文部分
王天苗(1993)。心智發展障礙兒童家庭需要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73-90。
王金香、汪成琳(2016)。特殊需求學生動作、生活自理能力與心理社會活動之關聯性研究:兼論專業團隊之運作。障礙者理解半年刊,15(2),65-75。
王阿勉(2009)。什麼是理想的特殊教育教師?--教師與家長看法之比較分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志鴻、黃惠璣(2007)。影響身心障礙兒童家庭照顧者憂鬱之因素。身心障礙研究季刊,5(1),41-50。
何金針(2006)。身心障礙兒的家庭壓力與心理調適。諮商與輔導,241,58-61。
利翠珊、陳富美(2004)。配偶親職角色的支持與分工對華人夫妻恩情的影響。本土心理學研究,21,49-83。
吳武典(1991)。特殊教育的理念和做法。臺北市:心理。
李秀琴(2008)。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母親壓力與心理調適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李曼曲(2016)。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療育發展沿革。國教新知,63(4),46-54。
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譯)(2006)。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原作者:Worden. J .W.)。臺北市:心理。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15年12月16日)。
邢敏華、顧玉山(2005)。聽障父母和聽障子女對語言溝通和親子教養的看法。南大學報,39,43-63。
周月清(1998)。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家庭社會工作-理論、實務與研究。臺北市:五南。
周宜璟(2006)。肌肉萎縮症學生在明星高中求學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愚文、洪仁進、許殷宏、郝永崴、鄭淑惠、許尹鏵(2011)。教育學門保護研究對象倫理信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取自http://rec.web.nthu.edu.tw/files/15-1679-67466,c7578-1.php
林寶山(1993)。特殊教育導論。臺北市:五南。
林寶貴(2008)。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洪于筌、賴翠媛(2012)。談特殊學生之家庭支援服務。雲嘉特教期刊,15,17-23。
胡蓉、林金定(2009)。特殊需求學生主要照顧者壓力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相關性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季刊,7(2),132-143。
徐學強(2017)。家庭教育與社會資源整合:雲林縣大專院校身心障礙學生(肢體障礙者)為例。家庭教育雙月刊,69,66-79。
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與專業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2015年7月3日)。
特殊教育法(2014年6月18日)。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13年7月12日)。
紐文英(2016)。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2019年7月9日)。愛盲服務:認識定向行動訓練【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www.tfb.org.tw/web/service/white.jsp?no=CP1497429936026
康琳茹、陳嘉玲、陳麗如、陳惠茹、黃靄雯(2016)。家長於兒童復健服務過程中以家庭為中心感受之初探。台灣復健醫學雜誌,44(4),179-186。
張汶樺(2010)。特殊需求學生家長對國中資源教室方案之滿意度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維修(2017)。特殊需求學生家長權力行使現象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4),158-163。
郭煌宗(2015)。牽手生命·牽手愛:輔以達治療法台灣筆記。臺中市:財團法人微龍教育基金會。
陳麗如、Mary Beth Bruder、陳盈君、連心瑜(2011)。特殊教育需求滿足-從調整與修改思考課程學習的需求滿足。臺東特教,33,1-6。
黃淑賢(2002)。復原力對自閉症兒童家長心理調適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黃富強、李鳳葵、鄭燕萍(2013)。家長情緒管理:認知行為介入法的理論及應用。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溫惠君(2001)。融合教育指標及其特殊教育績效之探討——以智障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毓芬(2004)。破繭而出—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之心理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毓芬、胡心慈(2005)。“破繭而出的意義”~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之心理歷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9,225-249。
謝佩慈(2019年2月12日)。什麼是觸覺放防禦【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s://www.mch.org.tw/Health/Docs/449/6379/Default.aspx
鍾燕宜、潘雨辰、陳冠蘭、郭煌宗(2012)。發展遲緩兒童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質研究。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0(1),20-39。
魏嘉俊(2011)。臺東縣國小融合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蘇晉儀(2017)。從自閉症資優個案探究其學校適應因素與特殊教育支持服務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2008). Defmiti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health care needs.
Dale, N. (1996). Working with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 partnership and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
Farrell, P. (2001).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Have things really got better?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8 (1), 3-9.
Krause N. (1987).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a natural disaster on the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older adults. J Human Stress, 13 (2), 61-69.
Longo, D.C. & Bond, L. (1984). Families of the handicapped child: Research and practice.Family Relations, 33, 57-65.
Olshansky, S. (1962). Chronic sorrow: A response to having a mental defective children. Social case work, 43, 190-193.
Sabbeth, B. (1984).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chronic childhood illness on families.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31 (1), 47-57.
Viscardis L(1998). The family-centred approach to providing services: a parent perspective. Physical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Pediatrics, 18, 41-53.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我國國民中學交通安全評鑑之後設評鑑研究
2.
「無法強制學生轉學體制下」教師管教作為之探討-以新竹地區一所高中為例
3.
桃竹苗地區國小教師心理資本與創新教學相關之研究
4.
國民中學正式與代理教師生涯自我效能與幸福感 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
5.
新竹縣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6.
國民小學合格代理教師教甄轉正之困境與因應對策─以二位轉正教師為例
7.
新竹市高級中等學校運動教練領導歷程之研究—以一所高中為例
8.
國民小學偏鄉小型學校的經營策略之探究 -以新竹縣一所國小為例
9.
技職學校經營變革之研究-以一所私立高中為例
10.
國小兒童合唱團組訓歷程之研究 ─以幸福國小為例
11.
台北市私立幸福技術型高中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研究—以一位發明展老師為例
12.
教師面對年金改革政策看法之研究-以三位國中教師為例
13.
少子化現象下高職學校行銷之研究 -以快樂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為例
14.
運用因材網進行六年級學習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研究─以桃園市一所國小為例
15.
學習扶助實施歷程之研究—以花園國中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