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有寬(1994)。「讀寫結合系列訓練」教材教法六題。載於廣東省教育廳教材編審室(主編),丁有寬教材教法研討會論文彙編(頁10-13)。香港:現代教育。 丁有寬(1996)。丁有寬讀寫結合教學教例與經驗。北京:人民日報。 丁有寬(2016)。讀寫結合理論。取自:https://kknews.cc/zh-tw/education/4vxlvv.html 王 瑀(2003)。以同儕互評與討論提升小六學童之寫作表現~以行動學習輔具教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桃園市。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王竹鴻(2005)。學生團隊合作統整閱讀理解模式對國中資源班學生英語科之學習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彰化市。 王妙萱(2009)。讀寫結合限制式寫作教學方案應用於國中八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 王金國(2005)。共同學習法之教學設計及其在國小國語科之應用。屏東師院學報,22,103-130。 王萬清(1988)。創造性閱讀與寫作教學。高雄:復文出版社。 王慧敏(2004)。章法在國小三年級寫作教學之應用─以並列、凡目、今昔三種章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石兆蓮(2002)。合作學習對兒童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朱天衣等(2008)。就是愛寫作,臺北:時報出版社。 朱作仁(1993)。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曉斌(2007)。寫作心理學。杭州:浙江大學。 吳立崗(1993)。小學作文教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敏而(2012)。讀與寫的連結。教師天地,181,16-23。 吳清基(2010)。推動臺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來閱讀。研考雙月刊,34(1),62-66。 吳麗寬(2000)。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效果與同儕社會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臺北:心理。 李連珠(譯)(2004)。全語言的「全」 全在哪裡?(Ken Goodman原著)。臺北:信誼。 李錫津(1990)。合作學習的應用。教師天地,47(4),36-42頁。 汪 潮(1996)。中國語文讀寫結合心理學研究。課程論壇,5(2),59-65。 汪樂讓(2010)。讀.析.悟.寫――淺談初中語文文本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經營管理者,7,345-346 。 谷瑞勉(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臺北市:心理。 谷瑞勉(譯)(2001)。教室中的維高斯基:仲介的讀寫教學與評量(Lisbeth Dixon-Krauss原著)。臺北:心理出版社。 卓淑琴(2005)。合作式學習對國小學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周小兵、張世濤、甘紅梅(2008)。漢語閱讀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曉虹(譯)(1977)。社會學習理論(Bandura原著)。臺北市 : 桂冠。 幸曼玲(1995)。從情境認知看幼兒教育。幼教天地,11,13-36。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林秀玉(2006)。小組合作學習達到真正成功必備的要點。科學教育月刊,295,23-32頁。 林佩璇(1992)。台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翠玲(2007)。分享式閱讀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認字能力、閱讀流暢度及閱讀理解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邱景玲(2007)。鷹架式寫作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柯志忠(2000)。社會互動寫作教學方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品質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柯華葳(2001)。語文科閱讀教學。載於李永吟(主編),學習輔導(頁307¬¬¬-349)。臺北:心理。 柯華葳(2008)。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 報告)。取自:http://www.dorise.info/DER/download_PIRLS2006/PIRLS_2006_National%20Report(2nd%20Edition).pdf 柯華葳(2011)。語文課與閱讀能力的培養。教育研究月刊,210,5-14。 夏林清等(譯)(2001)。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Herbert,Posch&Somekh原著)。臺北:遠流。 孫茂恩(2010)。提升九年級學生基測寫作能力之課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徐心怡(2006)。分組人數對高低成就學生在認字及閱讀理解能力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秦麗花(200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臺南市 : 翰林。 張杏如(2013)。國小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瞭解與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臺東市。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新仁(1992)。「過程導向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學童之訓練成效。國科會研究報告。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高雄:復文出版社。 張新仁、王金國(2012)。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國民教育,52(6),1-4。 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林美惠(2013)。分組合作學習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張鴻苓(1993)。語文教育學。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瓈月(2011)。運用故事結構於合作統整閱讀與寫作課程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教育部(2010)。閱讀策略教學手冊。臺北市。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6)。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課程綱要草案。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0609,c1174-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8)。107國中教育會考問與答。取自:https://cap.nace.edu.tw/files.html。 許惠茹(2014)。國中一年級英語科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陳正治(2008)。國語文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陳佳秀(2017)。合作學習融入國小高年級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陳怡伶(2007)。幼兒家庭讀寫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昭如(2015)。新北市國小教師讀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平衡教學觀點。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淑絹(1995)。「指導--合作學習」策略應用於國小閱讀教學之理論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陳淑絹(1997)。指導合作學習策略應用於國小閱讀教學之理論探討。臺中師院學報,11,65-111。 陳淑麗、曾世杰、林慧敏(2018)。以讀寫合一課程提昇五年級偏鄉地區學生的寫作能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4),71-100。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鳳如(1993)。活動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學童寫作表現與寫作歷程之實驗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陳鳳如(1998)。不同寫作能力的國中生在寫作歷程與停頓思考之研究。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陳鳳如(1999)。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與學。學生輔導,62,20-29。 陳鳳如(2017)。平衡歷程與成果取向之寫作教學的理念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279,15-34。 陳麗雲(2016)。寫作有妙招閱讀一把罩。臺北市:小兵。 彭妮絲(2011)。以雙語合作統整閱讀理解模式為基礎之華語文讀寫教學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2(2),189-217。 曾祥芹(2001)。現代文章學引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馮永敏(2001)。展開過程揭示規律─試探九年一貫本國語文統整教學的實施。刊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編,九年一貫語文統整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3-118)。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馮永敏(2003)。試論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載於教育部(主編),國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事例(頁49-63)。臺北市:教育部。 馮靜怡(2014)。故事結構法運用在讀寫教學以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新竹市。 馮瓊瑤(2001)。國小四年級學童實施概念構圖作文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2)。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美虹(2010)。國小六年級實施心智繪圖融入讀寫結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佐藤學著。臺北:親子天下。 黃莉娟(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增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新竹市。 黃凱雯(2011)。國小三年級學生讀寫結合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科教學碩士學位班,花蓮縣。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楊淳瑀(2014)。臺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記敘文人物類文章寫作表現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楊雅斯(2012)。全語言讀寫教學探究。取自:www.nhu.edu.tw/~society/e-j/89/A25.htm 楊裕貿(2011)。議論文讀寫整合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與寫作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臺中市。 葉聖陶(1980)。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科學教育。 廖昭永(2002)。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寫作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廖國旆(2015)。探究合作統整閱讀寫作法透過Quip如何促進EFL國小學生之寫作能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研究所,雲林縣。 廖惠娟(2009)。合作學習於英語課程與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32(2),87-108。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銘津(1995)。文章結構分析策略教學對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鄭家茜(2015)。合作學習策略對於國中生英語課文理解及學習動機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東市。 鄭書城(2012)。在Group Scribbles環境下之合作學習對國中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研究所,新竹市。 鄭博真(1995)。寫作修改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寫作修改表現、寫作修改能力、寫作品質和寫作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盧瑞珍(2013)。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以2005 至2012 年之學位論文與期刊為範圍(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大學教育系,臺北市。 賴孝媛(2007)。部落格對國小學童英語造句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臺北市。 賴東佑(2011)。體驗式寫作融入班刊製作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寫作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 戴寶雲(1993)。小學語文教育學。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謝秀圓(2004)。寫作的認知策略教學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寫作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鍾添騰(2000)。國小國語科閱讀指導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騰雲班閱讀指導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簡妙娟(2000)。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簡妙娟(2003)。合作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與教學新趨勢(頁403-463)。臺北市:心理。 羅秋昭(2009)。國小語文科教教法。臺北:五南。 羅婕妤(2015)。運用合作學習及故事圖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英文部分 Bramlett, Ronald K. (1992). Cooperative learning: A field 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psychologis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Calderón, M., Hertz-Lazarowitz, R., & Slavin, R. (1998). Effects of bilingual 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on students ma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Spanish to English reading.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99(2),153–165. doi:10.1086/461920 Durukan, E. (2011). Effects of 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CIRC) technique on reading-writing skills.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Reviews, 6(1), 102-109. doi:10.5897/ERR2016.2744 Madden, N. A. (1986). A Comprehens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to elementary reading and writing: Effect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Report No.2. Baltimore, MD:Center for Research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Madden, N. A., Stevens, R. J., Slavin, R. E., & Farnish, A. M. (1986).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he mainstream: A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Report No.5. Baltimore,MD.: Johns Hopki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Madden, N.A., Stevens, R. J., Slavin, R. E.,& Farnish, A. M. (1987). 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Two field experiment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2(4), 433-454. doi:10.2307/747701 Murtono (2015).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toward a reading comprehensions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 6(18),208-215. doi:10.1080/03004279.2015.963370 Schundler, E. T. (1992). 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comprehension: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a modified CIRC Instructional approach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partnership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Kean College Reports.(EIRC Document Resume No.ED341973)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2nd ed.) .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tevens, R. J., Madden, N. A., Slavin, R. E., & Farnish, A. M. (1987).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Two field experiments. Report No. 10. Baltimore, MD: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Stevens, R. J., Slavin, R. E.,& Farnish, A. M. (1989). A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to elementary reading and writing instruction: Long-Term effects. Report No.42. Baltimore, MD: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Stevens, R. J., & Slavin, R. E. (1995). Effects of a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in reading and writing on academically handicapped and non-handicapped student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5(3), 241-262. doi:10.1086/461801 Zainuddin (2015). 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technique on students’ reading descriptive text achievemen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8(5), 11-21 doi:10.5539/elt.v8n5p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