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89.143.23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郭雅惠
作者(外文):Kuo, Ya-Hui
論文名稱(中文):合作學習運用在國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of Mandarin teaching
指導教授(中文):詹惠雪
指導教授(外文):Chan, Hui-Hsueh
口試委員(中文):王為國
陳鳳如
口試委員(外文):WANG, WEI-GUO
CHEN, FONG-R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6092522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5
中文關鍵詞:合作統整閱讀與寫作法讀寫結合寫作教學合作學習
外文關鍵詞:CIRC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ionWriting teachingCooperative learn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2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合作學習統整閱讀與寫作法,進行高年級讀寫結合教學之實踐歷程。以及課程方案實施後,學生在寫作能力及合作技巧的學習表現,並省思教學過程所帶給研究者的專業成長。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者設計四篇文本的讀寫結合教學課程,於108年2月至6月歷經四個多月的教學歷程,研究過程中蒐集寫作練習單、寫作作品、課堂觀察紀錄、學生訪談紀錄、學生回饋問卷與日記、教學省思札記、課堂錄音錄影和寫作評量表等質性資料,輔以寫作測驗、合作技巧觀察評量表和學生回饋問卷等量化資料之綜合分析,歸納研究結論如下:
一、以CIRC進行讀寫結合的課程設計,宜循序漸進提供寫作鷹架,從敘事進而議論,之後可加入說明事理的文體,由師生共作到小組討論再進入獨立寫作
二、本研究設計之CIRC讀寫結合教學方案,可供教學者以國語課文為讀本,結合文體寫作學習目標,建立高年級讀寫教學模式之參考
三、配合讀本設計寫作題目可結合學生生活,鼓勵多元學習創造生活體驗,充實寫作資料庫
四、讀寫結合的寫作教學設計,課文為主的讀本教學可建立寫作概念的基礎,擴充範文閱讀可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深化寫作概念,激發靈感與創意
五、運用合作學習進行作品互評與分享,可促進學生發現寫作問題,找出解決與改善的良方
六、合作學習異質分組促進學生積極完成學習任務,融入合作技巧的運用,可有效提升人際互動與學習效益
七、在寫作能力表現方面,學生整體寫作能力的表現有顯著提升,又以低表現組學生進步最多,其次是中表現組學生
八、在合作學習表現方面,學生在工作技巧及社會技巧的表現都逐漸提升,惟在「輕聲討論」仍需持續加強
九、學生對於合作學習融入閱讀與寫作統整教學課程給予正面的肯定,研究者也從行動歷程中活化教學提升專業,從反思與修正中開闊教學視野,看見學生的無限可能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教學者、學校行政以及未來的研究者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using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integrate reading and writing methods and to combine reading and writing with seniors. The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writing skills and cooperation skills will be present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searchers also reflect o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brought about by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study assessed fifth grade students of Primary School who adopted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ers designed four courses that integrate reading and writing methods based on four texts. After more than four months of teaching from February to June, the researchers collected qualitative data such as writing practice worksheets, writing work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student interview records, student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and diaries, teaching reflection journal, classroom recordings, and writing assessment scales, etc. Integrated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data such as writing test, cooperative skill observation scale and student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is also collecte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Designing courses combining reading and writing based on CIRC should provide the writing scaffold step by step. Students practice narration and argumentation, and then they can add in exposition. Teacher and students can work together first. And then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group discussions. Finally they can do independent writing.
2. The CIRC teaching program designed by this study provides teachers with courses that combine Mandarin texts with stylistic writing learning goals. Teachers can take it as a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literacy teaching mode for higher grades.
3. When designing a writing topic, teachers can combine the text and student life. Encourage students create life experience by learning from a variety of resources, which can enrich their writing database.
4. The text-based literacy teaching can establish the basis of the writing concept. Extend example articles can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s of learning, deepen the concept of writing, and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creativity.
5. Us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 conduct mutual evaluation and sharing of works can help students discover writing problems and find ways to improve them.
6. Heterogeneous grouped cooperative learning encourages students to actively complete their learning tasks. Integrate the use of collaborative skill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outcomes.
7. In terms of writing ability performance,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overall writing ability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students in the low performance group have made the most progress, which is followed by the middle performance group students.
8. In term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performance, students’ working skills and social skills have gradually improved. However, “speak softly when discussing”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9. 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gained positive acceptance among students. The researcher not only facilitated the teaching and obtained mo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dur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but also broadened the teaching vision and saw students’ infinite possibilities through reflection and revision.

Finally, the researchers discus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s a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探討 9
第二節 合作學習運用在讀寫結合教學 22
第三節 國小高年級寫作學習表現與評量 38
第四節 合作統整閱讀與寫作法之相關研究 4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3
第一節 採用行動研究的理由 63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64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 68
第四節 課程方案教學設計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3
第一節 課程方案之實施歷程 83
第二節 學生學習表現分析 149
第三節 學生回饋與教學省思專業成長 1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95
第一節 結論 195
第二節 建議 202
參考文獻 207
中文部分 207
英文部分 212
附錄 213

附錄一(教學活動課程設計) 213
附錄二(寫作練習策略) 229
附錄三(課堂教學觀察紀錄) 230
附錄四(學生訪談大綱) 231
附錄五(寫作練習單) 232
附錄六(教學省思札記) 240
附錄七(寫作評分量表) 241
附錄八(合作技巧觀察評量表) 242
附錄九(學生回饋問卷) 243
附錄十(寫作前後測試題) 24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有寬(1994)。「讀寫結合系列訓練」教材教法六題。載於廣東省教育廳教材編審室(主編),丁有寬教材教法研討會論文彙編(頁10-13)。香港:現代教育。
丁有寬(1996)。丁有寬讀寫結合教學教例與經驗。北京:人民日報。
丁有寬(2016)。讀寫結合理論。取自:https://kknews.cc/zh-tw/education/4vxlvv.html
王 瑀(2003)。以同儕互評與討論提升小六學童之寫作表現~以行動學習輔具教室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桃園市。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王竹鴻(2005)。學生團隊合作統整閱讀理解模式對國中資源班學生英語科之學習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彰化市。
王妙萱(2009)。讀寫結合限制式寫作教學方案應用於國中八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
王金國(2005)。共同學習法之教學設計及其在國小國語科之應用。屏東師院學報,22,103-130。
王萬清(1988)。創造性閱讀與寫作教學。高雄:復文出版社。
王慧敏(2004)。章法在國小三年級寫作教學之應用─以並列、凡目、今昔三種章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石兆蓮(2002)。合作學習對兒童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朱天衣等(2008)。就是愛寫作,臺北:時報出版社。
朱作仁(1993)。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曉斌(2007)。寫作心理學。杭州:浙江大學。
吳立崗(1993)。小學作文教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敏而(2012)。讀與寫的連結。教師天地,181,16-23。
吳清基(2010)。推動臺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來閱讀。研考雙月刊,34(1),62-66。
吳麗寬(2000)。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效果與同儕社會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臺北:心理。
李連珠(譯)(2004)。全語言的「全」 全在哪裡?(Ken Goodman原著)。臺北:信誼。
李錫津(1990)。合作學習的應用。教師天地,47(4),36-42頁。
汪 潮(1996)。中國語文讀寫結合心理學研究。課程論壇,5(2),59-65。
汪樂讓(2010)。讀.析.悟.寫――淺談初中語文文本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經營管理者,7,345-346 。
谷瑞勉(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臺北市:心理。
谷瑞勉(譯)(2001)。教室中的維高斯基:仲介的讀寫教學與評量(Lisbeth Dixon-Krauss原著)。臺北:心理出版社。
卓淑琴(2005)。合作式學習對國小學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周小兵、張世濤、甘紅梅(2008)。漢語閱讀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曉虹(譯)(1977)。社會學習理論(Bandura原著)。臺北市 : 桂冠。
幸曼玲(1995)。從情境認知看幼兒教育。幼教天地,11,13-36。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林秀玉(2006)。小組合作學習達到真正成功必備的要點。科學教育月刊,295,23-32頁。
林佩璇(1992)。台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翠玲(2007)。分享式閱讀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認字能力、閱讀流暢度及閱讀理解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邱景玲(2007)。鷹架式寫作教學對國小學童寫作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柯志忠(2000)。社會互動寫作教學方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品質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柯華葳(2001)。語文科閱讀教學。載於李永吟(主編),學習輔導(頁307¬¬¬-349)。臺北:心理。
柯華葳(2008)。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 報告)。取自:http://www.dorise.info/DER/download_PIRLS2006/PIRLS_2006_National%20Report(2nd%20Edition).pdf
柯華葳(2011)。語文課與閱讀能力的培養。教育研究月刊,210,5-14。
夏林清等(譯)(2001)。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Herbert,Posch&Somekh原著)。臺北:遠流。
孫茂恩(2010)。提升九年級學生基測寫作能力之課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徐心怡(2006)。分組人數對高低成就學生在認字及閱讀理解能力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秦麗花(200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臺南市 : 翰林。
張杏如(2013)。國小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瞭解與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臺東市。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新仁(1992)。「過程導向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學童之訓練成效。國科會研究報告。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高雄:復文出版社。
張新仁、王金國(2012)。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國民教育,52(6),1-4。
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林美惠(2013)。分組合作學習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張鴻苓(1993)。語文教育學。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瓈月(2011)。運用故事結構於合作統整閱讀與寫作課程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教育部(2010)。閱讀策略教學手冊。臺北市。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6)。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課程綱要草案。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0609,c1174-1.php?Lang=zh-tw。
教育部(2018)。107國中教育會考問與答。取自:https://cap.nace.edu.tw/files.html。
許惠茹(2014)。國中一年級英語科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陳正治(2008)。國語文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陳佳秀(2017)。合作學習融入國小高年級描述型說明文寫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陳怡伶(2007)。幼兒家庭讀寫發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昭如(2015)。新北市國小教師讀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調查研究:平衡教學觀點。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淑絹(1995)。「指導--合作學習」策略應用於國小閱讀教學之理論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陳淑絹(1997)。指導合作學習策略應用於國小閱讀教學之理論探討。臺中師院學報,11,65-111。
陳淑麗、曾世杰、林慧敏(2018)。以讀寫合一課程提昇五年級偏鄉地區學生的寫作能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4),71-100。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陳鳳如(1993)。活動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學童寫作表現與寫作歷程之實驗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陳鳳如(1998)。不同寫作能力的國中生在寫作歷程與停頓思考之研究。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陳鳳如(1999)。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與學。學生輔導,62,20-29。
陳鳳如(2017)。平衡歷程與成果取向之寫作教學的理念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279,15-34。
陳麗雲(2016)。寫作有妙招閱讀一把罩。臺北市:小兵。
彭妮絲(2011)。以雙語合作統整閱讀理解模式為基礎之華語文讀寫教學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2(2),189-217。
曾祥芹(2001)。現代文章學引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馮永敏(2001)。展開過程揭示規律─試探九年一貫本國語文統整教學的實施。刊載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編,九年一貫語文統整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3-118)。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馮永敏(2003)。試論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載於教育部(主編),國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事例(頁49-63)。臺北市:教育部。
馮靜怡(2014)。故事結構法運用在讀寫教學以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新竹市。
馮瓊瑤(2001)。國小四年級學童實施概念構圖作文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2)。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美虹(2010)。國小六年級實施心智繪圖融入讀寫結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佐藤學著。臺北:親子天下。
黃莉娟(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增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新竹市。
黃凱雯(2011)。國小三年級學生讀寫結合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科教學碩士學位班,花蓮縣。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楊淳瑀(2014)。臺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童記敘文人物類文章寫作表現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楊雅斯(2012)。全語言讀寫教學探究。取自:www.nhu.edu.tw/~society/e-j/89/A25.htm
楊裕貿(2011)。議論文讀寫整合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與寫作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臺中市。
葉聖陶(1980)。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科學教育。
廖昭永(2002)。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寫作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廖國旆(2015)。探究合作統整閱讀寫作法透過Quip如何促進EFL國小學生之寫作能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研究所,雲林縣。
廖惠娟(2009)。合作學習於英語課程與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32(2),87-108。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銘津(1995)。文章結構分析策略教學對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鄭家茜(2015)。合作學習策略對於國中生英語課文理解及學習動機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東市。
鄭書城(2012)。在Group Scribbles環境下之合作學習對國中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研究所,新竹市。
鄭博真(1995)。寫作修改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寫作修改表現、寫作修改能力、寫作品質和寫作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盧瑞珍(2013)。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以2005 至2012 年之學位論文與期刊為範圍(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大學教育系,臺北市。
賴孝媛(2007)。部落格對國小學童英語造句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臺北市。
賴東佑(2011)。體驗式寫作融入班刊製作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寫作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
戴寶雲(1993)。小學語文教育學。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謝秀圓(2004)。寫作的認知策略教學對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寫作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鍾添騰(2000)。國小國語科閱讀指導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騰雲班閱讀指導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簡妙娟(2000)。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簡妙娟(2003)。合作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與教學新趨勢(頁403-463)。臺北市:心理。
羅秋昭(2009)。國小語文科教教法。臺北:五南。
羅婕妤(2015)。運用合作學習及故事圖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英文部分
Bramlett, Ronald K. (1992). Cooperative learning: A field 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psychologis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Calderón, M., Hertz-Lazarowitz, R., & Slavin, R. (1998). Effects of bilingual 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on students ma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Spanish to English reading.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99(2),153–165. doi:10.1086/461920
Durukan, E. (2011). Effects of 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CIRC) technique on reading-writing skills.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Reviews, 6(1), 102-109. doi:10.5897/ERR2016.2744
Madden, N. A. (1986). A Comprehens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to elementary reading and writing: Effect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Report No.2. Baltimore, MD:Center for Research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Madden, N. A., Stevens, R. J., Slavin, R. E., & Farnish, A. M. (1986).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he mainstream: A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Report No.5. Baltimore,MD.: Johns Hopki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Madden, N.A., Stevens, R. J., Slavin, R. E.,& Farnish, A. M. (1987). 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Two field experiment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2(4), 433-454.
doi:10.2307/747701
Murtono (2015).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toward a reading comprehensions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 6(18),208-215.
doi:10.1080/03004279.2015.963370
Schundler, E. T. (1992). 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comprehension: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a modified CIRC Instructional approach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partnership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Kean College Reports.(EIRC Document Resume No.ED341973)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2nd ed.) .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tevens, R. J., Madden, N. A., Slavin, R. E., & Farnish, A. M. (1987).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Two field experiments. Report No. 10. Baltimore, MD: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Stevens, R. J., Slavin, R. E.,& Farnish, A. M. (1989). A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to elementary reading and writing instruction: Long-Term effects. Report No.42. Baltimore, MD: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Stevens, R. J., & Slavin, R. E. (1995). Effects of a 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 in reading and writing on academically handicapped and non-handicapped student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5(3), 241-262. doi:10.1086/461801
Zainuddin (2015). The effect of cooperative integrated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technique on students’ reading descriptive text achievemen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8(5), 11-21
doi:10.5539/elt.v8n5p1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