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6.34.25)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閔詩紜
作者(外文):Ming, Shih-Yun.
論文名稱(中文):國民小學教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 現況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Current Status and Needs of Professional Growth for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指導教授(中文):顏國樑
指導教授(外文):Yen, Kuo-Liang
口試委員(中文):鄭淵全
王為國
口試委員(外文):Cheng, Yuan-Chuan
Wang, Wei-Ku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106091751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83
中文關鍵詞: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國民小學
外文關鍵詞:core competencies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elementary school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我國國民小學教師,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的具備現況與專業成長需求。研究先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小學教師具備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之現況與專業成長需求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全國105學年度之公立國民小學正式教師,共發出1,224份問卷,回收1,152份,回收率總計94.1%,得有效問卷1,135份,可用率為98.5%。
研究調查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討論。而後再加入訪談法,深入了解量化結果的意義,獲致以下結論:
一、「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是國民小學教師具備度最低,且專業成長需求度最高的層面。其原因在於期疏離生活美學、忽略藝術美感教育、師培缺乏藝術美感課程、專業門檻高、藝術類師資不穩定等。
二、「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是國民小學教師具備度次低的層面,且專業成長需求度次高的層面。其原因在於資訊科技更迭快、師培缺少專門課程、科技專業度高、科技資訊師資不穩定、科技融入教學不易、資訊設備建置不足等。
三、不同性別、教育程度、擔任職務、教學總年資、學校所在地區、學校規模之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各層面的具備現況有差異。
四、不同教學總年資之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各層面的專業成長需求有差異。
五、國民小學教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具備現況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專業成長需求為中度正相關,「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對整體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專業成長需求最有預測力。
  本研究根據結論,分別針對教育等行政機關、師資培育大學、學校等教育單位、國民小學教師以及後續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國民小學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needs of our n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an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put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This study first adop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us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need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questionnaire as a research tool.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the official teacher who were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of entire country in 105 academic years. The research handed out 1,224 questionnaires, 1,152 were collected, and the recovery rate was 94.1%. There were 1,135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the availability rate was 98.5%. The data is analyzed by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etc. statistical methods analysis. Then, using the interview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quantitative study. The finding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The most deficient aspect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s "Artistic Appreciation and Aesthetic Literacy". The reasons are separating from aesthetics of life, ignoring art aesthetic education, lacking artistic and aesthetic courses on teacher training, the high professionalism, and uncertainty of artistic teachers etc.
2.The second deficient aspect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s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Literacy and Media Literacy". The reasons are rapidly chan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acking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urses on teacher training, the high professionalism, uncertain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 not easy to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equipment etc.
3.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genders,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positions, total years of teaching, school districts, and school scal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all level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4.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years of teaching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needs at all level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5.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current situation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can apparently predict professional growth need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According to those conclusions,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to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eac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the elementary school,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ies.

Keywords: core competencies,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ies, elementary school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的意義與內涵 17
第二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專業成長需求意義與內涵 47
第三節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與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相關研究 6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9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0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121
第五節 資料處理 1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27
第一節 國民小學教師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具備現況與專業成長需求的情形 127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國民小學教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具備現況與專業成長需求之差異分析 138
第三節 國民小學教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具備現況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專業成長需求之相關分析 170
第四節 國民小學教師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具備現況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核心素養專業成長需求之預測力分析 177
第五節 訪談結果分析 178
第六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20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17
第一節 結論 217
第二節 建議 227

參考文獻 235
壹、中文部分 235
貳、英文部分 249

附錄 253
附錄一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 253
附錄二 預試問卷 265
附錄三 正式問卷 274
附錄四 訪談大綱 28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金環(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大前研一(2006)。專業—你的唯一生存之道。臺北市:天下文化。
尤佳琪(2014)。理解式球類教學提升排球學習效果與核心素養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尤英愉(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媒體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方秋雅(2011)。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分析之研究-以苗栗縣竹興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方德隆、張宏育(2011)。前期中等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之建構。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8(4),25-36。
王世英、張德銳(2006)。中小學優良教師專要發展歷程及教學經驗之研究。臺北市:教育資料館。
王佩霖(2003)。新竹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調查研究-以九十一至九十三學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王怡文(2003)。高雄市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統整課程與協同教學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王保進(2011)。第一週期系所評鑑結果之後設評鑑:評鑑報告內容分析。評鑑雙月刊,29,9-14。
王為國、白雲霞(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綜合活動領域之國小教師專業需求分析。教育部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中心主辦:「2016統整課程與創新教學研討會」。新竹市。
王雅玄(2007)。多元文化素養評量工具及其應用:現況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149-179。
王聖銘(1996)。國小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麗惠(2003)。彰化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朱正雄、林俊瑩(2011)。追求卓越精進的動力來源─學前教師參與專業成長活動的影響機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2(1),125-156。
朱作仁(1991)。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福建省:福建教育出版社。
朱庭葦(2017)。國高中美術班學生美學素養、學習困擾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江易穎(2002)。國中音樂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婉婷(2003)。澎湖縣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江慧真(2009)。財團法人職業訓練機構辦理職業訓練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江慧萍(2004)。國小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何佳蓉(2012)。新北市國中教師人權教育素養與權力運用類型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欣怡(2006)。新竹地區幼稚園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課程與教學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何青諭(2016)。從專業成長需求觀點探討企業內部教育訓練使用課程管理系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30)。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佩珊(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宗雄(2005)。國民中小學學生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核心技能之研究-知識管理的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明隆(201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三版)。新北市:易習。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十刷)。臺北市:五南。
吳美美(1996)。在新時空座標中的圖書館功能—談資訊素養教育。圖書館與資訊科學,22(2),29-52。
吳美美(1996)。資訊時代人人需要資訊素養。社教雙月刊,73,3-4。
吳美美(1996)。課程改革和資訊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4,35。
吳清山、高家斌(2005)。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與研究,63,53-66。
吳清山、黃旭鈞(2005)。教師專業倫理準則的內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2,44-58。
吳麗花(2002)。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呂佳真(2003)。高雄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調查與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呂秉臻(2015)。桌遊融入國小高年級自然科植物單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呂彗嘉(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直笛團指導教師教學專業能力與專業成長需求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呂雅婷(2016)。教保服務人員對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認知及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呂錘卿、林生傳(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狀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
宋汪儒(2015)。臺中市國小音樂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李宏毅(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校訂課程的經營-以大忠國小硬筆書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李坤崇(2011)。大學課程發展與學習成效評量。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怡欣(2015)。臺中市國小教師教學省思層次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俊湖(2007,11月)。教師專業成長。十年教改的回顧與展望-學校行政類。研習資訊,24(6),97。
李重毅、廖晧圭(2011)。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74,38-59。
李航申(200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雅媚(2003)。國小教師協同文化之研究-以屏東一所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屏東縣。
李嘉彰(2007)。雲嘉南地區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維華(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媒體素養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沈姍姍(2005)。教育社會學導論。載於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主編,教育社會學(頁1-26)。臺北市:巨流。
沈純華(2016)。國小教務主任課程領導核心素養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卓明仙(2008)。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周佳欣(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銜接性日語教學研究與展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周宜慶(2017)。國小高年級學生合作式問題解決能力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崇儒(2000)。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策略之分析。中等教育,51,74-84。
周淑卿、吳璧純、林永豐、張景媛、陳美如(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臺中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孟偉銘、高熏芳(2000)。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成效之評鑑研究─以台北市為例,視聽教育雙月刊,41(5),1-12。
林玉滿(2013)。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美感素養現況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呈潢(2011)。圖書館專業人員認證研究。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林志成、劉世涵(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進階制度之省思與前瞻。載於嘉義大學主編,2009年海峽兩岸中小學教師進階制度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44-258),嘉義縣。
林明地(1998)。從自我更新取向的專業發展看教師在職進修。八十七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11-234。
林欣榆(2015)。臺中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炎旦、裘尚芬、朱美玲、李賢輝(2003)。我國藝術教育現況與發展策略。臺北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林彥妏(2013)。18歲高中生國文核心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家君(2003)。南投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學現況及師資專業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書怡(2014)。教保服務人員在身體動作領域之教學現況及專業成長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桂垣(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內涵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純淳(2010)。東部區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課程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淑儀(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清山、張春興(199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林朝隆(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菁、陳尚蕙(2009)。國民小學教師媒體素養之調查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3(2),1-28。
林暉智(2016)。國中三年級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林樹聲(2001)。科學通識課程之設計與實施―以現代科技爭議探討課程為例。通識教育,8(2),109-134
林璟宜(2012)。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人員培訓及後續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邱忠賢(2015)。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邱慧玲、謝傳崇(2015)。有效教師專業成長方案的特徵與規劃。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90-96。
俞國華(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姚玉萍(2015)。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姜禮琪(2008)。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施美圭(2011)。國中音樂科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施琬琳(2006)。國民中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省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施慧敏(2016)。新北市學前融合班教保服務人員在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教學實務及專業成長需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柯華葳、劉子鍵、劉旨峯(2005)。18歲學生應具備基本能力研究。教育部中教司委託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洪瓊芳(2004)。國小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澎湖縣與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胡志偉、陳修元、郭建志、程景琳(2008)。能教學之適文化國民核心素養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95-2511-S-002-001)。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
胡菁華(2016)。國中教務主任課程領導核心素養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倪惠玉(1994)。國民小學教師科技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夏征農(1992)。辭海。臺北市:東華書局。
孫嘉妤(2006)。台東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徐淇新(2013)。國民小學客語支援教師教學困擾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徐翊鳳(2016)。十二年國民教育核心素養為依據設計音樂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國中一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2016)。精編國語辭典。臺南市:世一。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草案)說明手冊。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c)。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d)。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相關附錄及Q&A。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核心素養發展手冊。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普通型高中)研修工作手冊。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張乃文(2013)。國民小學情緖素養促進學校指標之建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佑仲(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媒體素養與學校行銷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88)。知之歷程與教之歷程: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1,17-38。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出版社。
張展毓(2006)。高屏地區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實施現況及其可行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祖翎(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茲中(2017)。屏東縣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張彩雲(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淑芬(2015)。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需求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張淑雲(2002)。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張祥宜(2008)。國民中學國文科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
張雅慧(2016)。國中、高中職學生環境素養施測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德銳(2006)。形成性教師評鑑系統的研發、推廣、研究與實施展望。初等教育學刊,23,1-26。
張瀚文(2012)。素養literacy。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17年10月12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71/
張艷霞(2016)。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教育部(2006)。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參考指引。取自http://multi-aes.com.tw/page09-detail.php?id=915
教育部(2012a)。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100/News.aspx?n=1353704343B62511&sms=2ADD120E8E2615E3
教育部(2012b)。師資培育白皮書。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100/News.aspx?n=1353704343B62511&sms=2ADD120E8E2615E3
教育部(2014a)。人才培育白皮書。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100/News.aspx?n=1353704343B62511&sms=2ADD120E8E2615E3
教育部(2014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12basic.edu.tw/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43
教育部(2016)。取自https://www.edu.tw/
教育部提升國民素養專案辦公室(2013)。教師專業素養。取自http://literacytw.naer.edu.tw/
梁淑媛(2013)。原住民族語教師教學困境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莊惠婷(2015)。彰化縣國小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
許凱筑(2014)。學習共同體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個案研究-以國小教師對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許焜發(2008)。由「樂生事件」論教師公民參與之信念與實踐及其對教育工作的影響。教育實踐與研究,21(1),1-31。
郭明雪(2012)。從人本觀念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165,57-62。
郭淑芳(2005)。國民小學實施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淑芳(2014)。新世代專業教師的省思與前瞻。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7(1),47-70。
郭蕙嘉(2017)。屏東縣市區與偏鄉地區國小音樂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陳 香(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文典(2006)。科學素養的內涵與解析。臺北市:教育部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利銘(2003,5月)。小班教師專業成長內涵之探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九十二年度師生學術研討會,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陳秀雲(2016)。國小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專業成長對其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佩貞(2002)。國民小學教師變革關注、學習型態與專業成長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尚蕙(2006)。國民小學教師媒體素養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怡安(2003)。線上遊戲的魅力:以重度玩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怡潔(2016)。高中三年級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陳玟樺(2016)。國民中小學圖書教師之理想角色和實際角色知覺差距及專業成長需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俐君(2006)。國民小學在職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陳冠綸(2017)。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同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勇旭(2015)。嘉義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思穎(2016)。國小校長課程領導核心素養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陳盈詩(2014)。幼兒園教師專業核心素養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陳淑玲(2014)。台中市國中學生國文科國民核心素養與創造力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順成(2003)。北高兩市社區大學學員學習需求、學習現況及繼續進修意願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聖謨(2013)。國民核心素養與小學課程發展。課程研究,8,41-63。
陳維瑩(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一般智能資優班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慧娟(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下高職工業類科教師差異化教學知能與教學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燕嬌(200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陳靜婉(2001)。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知覺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新北市。
陳瓊花(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藝術領域綱要內容之前導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綱要內容前導研究」整合型研究子計畫六研究報告(編號:NAER-102-06-A-1-02-06-1-15)。
陳麗貞(2009)。高雄市國小教師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傅珍衡(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教育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彭欣怡、林育瑋(2012)。幼教教師案例撰寫歷程及專業成長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4(1),59-92。
彭湘婷(2016)。新北市學前階段心評人員自我專業能力知覺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曾明鳳(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曾春榮(2014)。臺灣與德國中學生媒體素養之比較研究-以福營國中與Unterrieden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臺北市。
曾炫鈞(2018)。嘉義縣國小教師對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資訊科技學習內容認知及教師自我效能、關注階段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曾瓊玉(2010)。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學科知能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秋月(2003)。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崑巖(2004)。黃崑巖談教養。臺北市:聯經。
黃楟惠(2010)。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資訊素養、資訊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黃靖嵐(2011)。屏東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黃嘉莉、黃淑玲、楊深坑、楊洲松(2005)。從教師專業理論論各國教師專業管理機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師的教育信念與專業標準(頁56-81)。臺北市:心理。
黃雙偉(2010)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統合分析取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楊仁興(2001)。國民小學教師科技及資訊素養基本能力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2,75-105。
楊宜珊(2014)。嘉義縣學前教育人員實施融合教育專業知能與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楊思偉(199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實踐策略。教育部國教司委託研究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楊國賜(1990)。教育專業。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頁417-443)。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國賜(1992)。提昇教師的專業知能與地位。現代教育,26,15-21。
楊嵐茜(2013)。宜蘭縣國中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及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楊惠娟(2015)。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楊傳蓮(2000)。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指標初步建構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1,143-170。
楊瑞華(2002)。桃園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及專業成長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楊馥如(2005)。當代「藝術統整課程」理論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凡愉(2017)。高中生科學表現與環境問題解決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明貞(2006)。台中縣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國華(2015)。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葉婉翎(2016)。中等學校師資生師資培育政策認知、專業成長需求與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雷飛鴻(2002)。辭海。臺南市:世一。
廖小吟(2015)。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漢寶德(2011)。關於大學的美學素養教育。通識在線,32,19-21。
趙振鈞(1997)。語文大辭海。遼寧省。遼寧大學出版社。
趙靖蕙(2006)。論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國小特殊教育,41,44-53。
劉乙儀(2016)。幼兒園園長分布式領導、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中彰投地區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文哲(2015)。臺中市國民小學同儕觀課與教師專業成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劉文通(2010)。建構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制度─協助教師專業成長。校行政雙月刊,69,117-120。
劉世雄(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與學生學習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屏東縣。
劉淑敏(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潘慧玲(2004)。邁向下一代的教育評鑑:回顧與前瞻。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舉辦之「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11-23)。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蔡怡汝(2007)。國小教師的教師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欣玶(2013)。歐盟終身學習核心素養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236,131-146。
蔡芳珠(2015)。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蔡秋季(2016)。中小學教師參與臉書共備社群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蔡婉莎(2010)。中部地區學前教師融合教育專業知能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蔡清田(2011)。素養: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清田(2012a)。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3)。國民核心素養之課程轉化。課程與教學,16(3),59-78。
蔡清田(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核心素養。師友月刊,566,17-22。
蔡清田(2016)。「領域/科目核心素養」的課程設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5),142-147。
蔡清田、洪若烈、陳延興、盧美貴、陳聖謨、方德隆、林永豐、李懿芳(2012b)。K-12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與各領域課程統整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蔡清田、陳延興、吳明烈、盧美貴、陳聖謨、方德隆、林永豐(2011b)。K-12中小學課程綱要的核心素養與各領域之連貫體系研究。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蔡馥嬪(2003)。國民小學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行政支援因素之探討—以台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蔣東霖(2017)。國民中小學校長通識素養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鄭玉卿(1992)。馬斯洛的人文心理學。載於郭為藩主編,現代心理學說(頁219-242)。臺北市:師大書苑。
鄭桂能(2007)。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困擾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鄭淵全(2013)。論學校教師會之功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6),127-129。
盧郁雯(2016)。國民小學一年級教師幼小銜接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之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蕭煌龍(2010)。彰化縣國小教師對節能減碳教育之核心素養及教學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謝明宏(2011)。新北市國中教師人際關係與正向管教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清俊(2006)。謝清俊談人文與資訊。臺北市:數位典藏維運管理分項計畫。
韓梅馨(2007)。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動機與專業成長取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簡茂發(1992)。教學評量原理與方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藍玉昇(2013)。高職教師教學困擾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魏建忠(2001)。綜合高中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蘇永明(2000)。九年一貫課程的哲學分析:以「實用能力」的概念為核心。載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頁3-19)。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蘇芳儀(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教育教師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臺北市。
蘇哲賢(2017)。淺談國小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理念認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2),83-87。
蘇惠羣(2014)。我國國小藝術教育政策的變革與發展—以南投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二版)。臺北市:五南。
顧忠華、吳密察、黃東益(2008)。我國國民歷史、文化及社會核心素養之研究。國科會研究計畫報告(NSC95-2511-S-004-001)。臺北市:國科會。

貳、英文部分
Al Asmari, A. (2016).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Perception and practices. Advanc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ry Studies, 7(3), 117-124.
Assessment, C. (2013). What is literacy? An investigation into definitions of English as a subj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literacy and ‘being literate. A Research Report Commissioned by Cambridge Assessment.
Brock, C. H. (2004). Improving literacy instruction for all children: Current concer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Fenice B. Boyd & Cynthia H. Brock (Eds.), Multicultural and multilingual literacy and language: Contexts and practices (pp.323-331),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Cambridge, New York: The Adult Education Company.
Caddle, M. C., Bautista, A., Brizuela, B. M., & Sharpe, S. T. (2016). Evaluating mathematic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tivations and need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5(2), 112-134.
Comrey, A. L., & Lee, H. B. (1992).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actor analytic results. Comrey AL, Lee HB.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 2.
Coon, D. (2000).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Gateways to mind and behavior (9th ed.). Australia: Wadsworth.
Darley, J. M., Glucksberg, S., & Kinchla, R. A. (1991), Psychology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Desimone, L. M. (2009). Improving impact studi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ward better conceptualizations and measure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8(3), 181-199.
Desimone, L. M. (2009). Improving impact studi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ward better conceptualizations and measure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8, 181-200. doi:10.3102/0013189X08331140
Etzioni, A. (1969). Preface. In A. Etzioni (ed.). The semi-professions and their organization: teacher, nurses, social workers (pp.5-18).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European Commission. (2002). Key Competencies: a developing concept in gene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Brussels: Eurydice.
European Commission. (2005). Lifelong learning and key competences for all: Vital contribution to prosperity and social cohesion. Retrieved from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IP-05-1405_en.htm?locale=en
Guskey, T. R. (2000).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Hargreaves, D. H. (2000). The knowledge-creating school.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Studies, 47(2), 122-144.
Herman, A. M. (1999). Futurework: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work in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Labor.
Hoy, W. K., & Miskel, C. G. (200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8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Hoyle, E. (2006).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deprofessionalization in education. In E. Hoyle & J. Megarry (E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p.42-54). New York: Nichols.
Husen, T., & Postlethwaite, T. N. (1985).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vol. 6).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Boston: Kluwer.
Kaufman, R. A. (1993) Needs assessment: A user, s guide. NJ: Prentice Hall.
Leung, W. L. A. (2008). Teacher concems about curriculum reform: The case of project leaming.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17, 75-97.
Lynch, E. W., & Hanson, M. J. (2011). Developing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A guide for working with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 Pub.
Masters, G. N. (2003). Using research to adv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Building teacher quality: What does the research tell us? Research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amberwell,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46-48.
Merriam-Webster. (Ed.) (2015). An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company. Retrieved from http://www.merriam-webster.com
Park, J., & Fallon, G. (2017). Notions of litaracy in the K–12 school system in british columbla education since 2002: A contested terrain. 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179, 1-38.
Roy, M., & Boboc, M. (2016).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online teachers. 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Research, 2(3), 283-302.
Rychen, D. S., & Salganik, L. H. (eds.) (2003). 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 Göttingen, Germany: Hogrefe & Huber Publishers.
Sparks, D., & Hirsh, S. (1997), A new vision for staff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for Staff Development, 20(2), 54-56.
Stein, B. J., McHenry, G. Lunde. J., Rysst, J., & Harstad, E. (2001, Augest). Which key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s will a technology company look for?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Oslo, Norway.
Stinnett, T. M. (1968). Professional problems of teachers.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r.
Suarez, T. M. (1994). Needs assess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2nd ed., vol. 7, pp.4056-4060). Oxford, England: Pergamon.
Tavani, H. T. (2010). Ethics and Technology: Controversies, qu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ethical computing (3rd ed.). Wiley, Hoboken, New Jersey.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Paris, Author. Retrieved from:http://deseco.ch/bfs/deseco/en/index/02.parsys.43469.downloadList.2296.DownloadFile.tmp/2005.dskcexecutivesummary.en.pdf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2003). Nurturing the treasure: Vision and strategy 2002-2007. Hamburg, Germany: Author.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2013). Toward Universal Learning What Every Child Should Learn. Retrieved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1/002197/219763e.pdf
Weigle, S. C. (2014). Assessing literacy. The Companion to Language Assessment.
Weinert, F. E. (2001). Concept of competence: A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In D. S. Rychen & L. H. Salganik(Eds.), Defining and selecting key competencies (pp.45-65). Seattle, WA: Hogrefe & Huber.
Wise, A. (2005). Establishing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 the essential role of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56(4), 318-331.
Yurtseven, N. (2017). The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metaphoric perceptions abou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6(2), 120-13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