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8.253.22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李宜芳
作者(外文):Lee, Yi-Fang
論文名稱(中文):以圖文書創作為主軸的藝術統整課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Arts Integration Course with picture books
指導教授(中文):陳美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Mei-Ju
口試委員(中文):黃銘祝
王為國
口試委員(外文):Huang, Ming-Chu
Wang, Wei-Ku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學號:106091512
出版年(民國):10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6
中文關鍵詞:核心素養藝術統整課程圖文書書寫生命
外文關鍵詞:Core competencyArts integration programPicture bookLife writing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
  • 收藏收藏:0
本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研究,先進行文獻分析以提供本研究之理論依據,基於「藝術即生活」的特質,以「人」為中心,「書寫生命」為課程內涵,「圖文書創作」為最終學習任務,完成藝術統整課程為發展模式的課程設計;在新竹縣欣欣國小六年級國王班及天后班兩個班級進行教學,以56名學生每人完成一本圖文書創作的實踐為案例,統整視覺藝術、語文、綜合三個領域,實際教學歷程自107年10月至107年3月,共計38節。蒐集教室觀察記錄、學生學習單、學生作品、評量表、訪談記錄、教學省思札記、學生回饋問卷等資料之綜合分析,了解學生學習情形並驗證課程設計及教學成效,歸納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以圖文書創作為主軸的藝術統整課程能整合相關知識讓學生形成系統性思維,完成對自我意義的探尋
二、藝術統整課程的實施與發展在於藝術教師擁有課程意識,是能將學生、學科及自身完美的交織在一起的能力
三、圖文書創作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藝術統整課程設計,讓學生擁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更能提升學生的創意與實踐能力
四、從生活中延伸並重視個人主體性的觀點的藝術學習、融合思想與情感的藝術創作才能內化成美感素養,進而讓未來公民具備人文涵養
五、整合學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教學與評量一致,才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教學者、未來研究者、學校行政及縣市輔導團之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藝術統整課程、圖文書、書寫生命
This research mainly adopted the method of an action research. Firstly, a literatur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Based upon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art is life’ and centered around ‘people’, ‘life writing’ as program content and ‘picture book creation’ as the final learning task, an arts integration program is completed as a developmental program design. In the research, two classes (the King Class and Queen Class) of Grade Six of Xinxin Primary School, Hsinchu County were taught. A total of 56 students completed the creation of a picture book as practic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domains including visual arts, languag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ctual teaching lasted from October 2018 to March 2018 with a total number of 38 sessions. Information such as record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s, students’ transcripts, students’ work, evaluation forms, interview records, teaching reviews, students’ feedback questionnaire and more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so as to understand condition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to validate program desig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inducted are as follows:
I. Arts integration program built around the creation of picture books can integrate relevant knowledge for students to form a systematic mindset, and complete exploration of the meaning of self
II.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ts integration program relies on program awareness of arts teachers, and their ability to perfectly combine students, subjects and own
III. Picture book creation is the design of an arts integration program centered around learners, so that students are given spaces for free development to better enhance their creativity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IV. Arts learning expanded from within life and values individualism, as well as arts creation that embeds thinking and emotions can be internalized into aesthetic literacy, so as to allow future citizens to possess qualities of humanities
V. Integration of subject knowledge and abilities, progress and methods, emo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 can ensure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Finally, the researcher discussed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nd made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for the reference of educators, future researchers,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counseling groups of the county or city.

Keywords: Core competency; Arts integration program; Picture book; Life writ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圖文書創作教學 7
第二節 視覺藝術教育的思潮與趨勢 12
第三節 藝術統整課程 21
第四節 藝術統整課程的相關研究 32
第五節 本研究的藝術統整課程策略 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過程 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5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46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48
第四節 課程設計 55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67
第一節 國小視覺藝術統整課程的實施歷程 67
第二節 學生的學習表現 109
第三節 學生的回饋與研究者的反思 1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5
第一節 結論 155
第二節 建議 159
參考文獻 161
附錄 167
附錄一 出書計畫表 167
附錄二 我的出書計畫診斷書學習單 168
附錄三 出書計畫首部曲學習單 169
附錄四 出書計畫二部曲學習單 170
附錄五 報導文學創作作品 171
附錄六 小作家任務評價表 174
附錄七 封面設計任務評價表 175
附錄八 授權同意書 176
中文文獻
王文科(1997)。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為國(2001)。多元智能教學的課程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5(1), 第1-20頁。
王郁雯(2006)。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概念統整課程建構能力指標轉化之理論與實務研究-以第三學習階段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臺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4938v
王麗姿(1991)。我國小學美勞課程標準內涵演變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37cb9
江可貞(2005) 概念取向之科際統整課程行動研究-以視覺藝術為核心的設計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h6v4j
李平漚 譯(2012)。愛彌兒。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李雅琴(2002)。課程美學探究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之研究-以國小藝術統整課程之教育批評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z3bf2w
林佳玉(2013)。以視覺藝術教育為核心的統整課程教學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東縣。
吳麗玲(2007)。台南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pzz585
呂宣儀(2008)。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模式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67u6w7
沈致隆(2018)。科学与艺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臺北市:雄獅出版。
林磐聳(1984)。創造性美術教育之研究。臺北: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周伶紋(2002)。台灣光復以來國小視覺藝術教育發展及思潮演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屏東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a3k5a
胡之凡(2019)。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袁汝儀(1994)。由戰後台灣的五種視覺藝術教育趨勢探討視覺藝術教師自主性之重要
性與培養。美育,54期,39-49。
袁汝儀(2008)。整合性藝術教育架構中的生活藝術教育:芻議。教師天地,157,第40-50頁。
徐素霞(2002)。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徐朝英(2005)。高雄市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視覺藝術統整課程實施現況調查。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d3f7h
郭禎祥、楊須美(1988)。以艾斯納(E. W. Eisner) 「學術為本位的美術教育」(DBAE)為理論基礎探討我國現今美術教育。師大學報,33期,頁1-5。
郭楨祥譯(1991a)。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文景出版社。
郭楨祥(1991b)。追求精緻的藝術教育─DBAE﹙上﹚。美育,第12期,頁1-3。
郭楨祥(1991c)。追求精緻的藝術教育─DBAE﹙下﹚。美育,第13期,頁23-28。
郭禎祥(1999)。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月刊,0:110,頁1-9。
陳怡倩(2016)。課程設計:統整課程設計的思維與趨勢。洪葉文化。
陳秋瑾(200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設計的啟示。取自:www.ntnu.edu.tw/csd/kao/kao8/6-2.htm
陳亞苹(2001)。 國民小學九年一貫統整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以視覺藝術為核心之課程設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9e2f7r
陳建伶、鍾政岳(2003)。藝術核心統整課程的理論和實務。國際藝術教育學刊,1:2; 頁112-162。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陳朝平(1989)。學科本位的藝術教育:發展、概念、課程、方法、批評及應用。國教天地,84期。屏東,屏東師範學院,10-14。
陳朝平(2000)。台灣美術教育思想的演變與跨世紀思維。2000年台灣美術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皓薇、林逢祺、洪仁進(2004)。課程統整與教師知識的轉化--以「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為例。師大學報,49:1期,103-121。
陳瓊花(2001)。從美術教育的觀點探討課程統整設計之模式與案例。視覺藝術,4,97-126。
陳藝心(2006)。 社區取向藝術統整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天母社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u6735r
許宗仁(2003)。國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設計與實施問題之解決方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y6z573
周淑卿 (2000)。面對統整課程與教學的教師文化。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 (頁233-251)。臺北:揚智。
周珮儀、閻璽如(2009)。以藝術元素統整之藝術鑑賞課程對學生鑑賞能力表現的影響。 藝術教育研究,17,71-108。
郭家麟、孙润凯译(2015)。美术教学指南。中国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原作者:Michael Parks & John Siskar )
黃壬來(1987)。美術科的啟發教學。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黃壬來(1991)。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黃壬來(2006)。國際視覺藝術教育趨勢。「2006全國藝術教育展」藝術教育專題研討。
黃美賢(2004)。我國社會藝術教育政策之研究--以社會文化取向為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93vtx
黃國禎、朱蕙君、王榕榆(2008)。以答題信心度為基礎之線上診斷評量系統。師大學報,53(1),1-24。
葉坤靈(2017)。由歐盟核心素養的評量省察我國中小學核心素養評量相關議題。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07-14。
管淑華(2002)。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ter7hf
黃宗藝(2006)。國小普通班及藝術才能班在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課程之實施現況與比較。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廖敦如(2002)。新世紀藝術教育思潮的展望—兼介「館校合作」案例。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頁195-210)。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國立藝術教育館(2003)。我國藝術教育現況與發展策略。台灣藝術教育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10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藝術領域。教育部。
國際文憑組織(2020)。國際文憑小學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imary Years Program)。取自https://www.ibo.org/
馮至、范大燦(譯)(1989)。席勒審美教育書簡。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喻薈融(2017)。中等學校跨領域美感課程教學案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28ptxs
楊馥如(2009)。「藝術統整課程」理論與實踐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趙惠玲(2004)。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鄭明憲(2003)。藝術領域課程整合的模式。美育:第132期,64-69。
錢克瑋(2008)。Peter McLaren革命性多元文化主義及對臺灣多元文化教育的啟示。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gprc96
親子天下(2015)。「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納:未來人才必備四大關鍵能力。親子天下雜誌,66期)。
魏曼伊(2007)。理解芬蘭一從國民教育、國家核心課程到PISA 測驗成果。中等教育,59(2),52-69。
英文文獻
Dewey, John (1953).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 The Macmillan Company.
Campbell, P. S and Scott-Kassner, S. (1995). Music in childhood: from preschool through the elementary grade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Efland, A.D.(2000). The spiral and the lattice: Changes in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with impli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36(3), 134-153.
Freedman, J. (1995). An integrated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through art education : At primary school. 1995 INSEA-ASIAN regional congress-Culture.society.art education, Taiwan museum of art.
Gerber, T. (2001). Designing curriculum for integrating the humanities:A thematic
approach. 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Gibson, EJ & Levin, H. (1975).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Cambridge, MA: MIT Press.
Jensenius, A. (2012). Disciplinarities: Intra, cross, multi, inter, trans. Retrieved from http://www.arj. no/2012/03/12/disciplinarities-2/
Krug, D. H. & Cohen-Evron, N. (2000).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ositions and Practices in Art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stion, 41(3), 258-275.
Marshall, J. (2010). Five ways to integrate: Using strategies from contemporary art. Art Education, 63(3), 13-19.
Sutherland, M. B. (1981).Sex Bias in Educatio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Suraco, T. L. (2006).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in the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Retrieved from http:// scholarworks gsu.edu/art design theses/7
Wiggins, J. (2001). Making connections to other way of understanding : Teaching for musical understanding. New York : McGraw-Hill Companies.
Winner, E.,T. Goldstein and S. Vincent-Lancrin (2013), Art for Art's Sake?: The Impact of Arts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ECD Publishing, Paris, https://doi.org/10.1787/9789264180789-e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