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106.21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蔡政峯
作者(外文):Tsai, Cheng-Feng
論文名稱(中文):論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4款連續交易行為之犯罪所得估算方式
論文名稱(外文):Calculation of The Proceeds of Crimes from Continuous Trading on Article 155.1.4 of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
指導教授(中文):黃裕烈
徐士勛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Yu-Lieh
Hsu, Shih-Hsun
口試委員(中文):徐之強
吳俊毅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
學號:106079520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2
中文關鍵詞:證券交易法連續交易犯罪所得股利折現模型自由現金流模型差額說擬制差額說
外文關鍵詞:Proceeds of crimesCyberPowerDDRFCFFdividend discountfree cash flow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3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不法所得的計算方式,目前司法通說實務見解是採用所謂的「實際所得」、「差額說」、「擬制差額說」等方式,這是一種從嚴認定的計算方法,法院之所以採取從嚴認定,其目的應是在於避免不法分子利用制度的漏洞,產生犯罪行為人縱使受到法律的制裁卻仍然可以獲取部分利益的結果。但是我們不禁要問,法院採取從嚴認定的手段,是否真的符合市場公允價值?本論文嘗試以碩天科技作為案例討論不法所得公允價值的問題,若按照台北地方檢察署計算出不法所得之金額為新台幣1億84,70萬3,436元,而若採取股利折現模型、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計算股價之結果,顯然不法所得與台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地方法院、高等法院之認定皆不相同,更重要者,將使被告於法規適用上導致被告是否應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法規論處,從而犯罪所得的計算認定倘若不當當然侵害被告人權甚鉅,當有討論之必要。
With regards to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roceeds of crimes, the modes of "difference" and/or "proposed difference" would be applied in accordance with current court practice. This is a calculation with strict recognization in order to avoid someone who intends to breach the law but still obtains parts of benefits. If,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that if the court adopts such strict recognized method meets the market fair value? In the case of CyberPower, the company calculated the proceeds of crimes based on court practices are TWD184,703,436. However, if it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odes of "dividend discount" and "free cash flow", the calculation result would b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aipei District Prosecutors Office, the judgments of district court and high court. Furthermore, it's more essential that such law application would lead the defendant to be deemed as a felony criminal and be sentenced to imprisonment for not less than seven years, which damages the defendant's human right seriously.
摘要 I
Abstract II
序言或誌謝辭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 3
第三章 連續交易犯罪所得估算方式 4
第一節 法院及法律學者多數見解 4
第二節 法律未規定犯罪所得正確計算方法 12
第三節 現金股利折現模型 15
第四節 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 15
第四章 以碩天科技炒股案論犯罪所得 計算之公允 16
第一節 案件背景事實 16
第二節 本案連續交易行為期間之認定 25
第三節 以起訴書認定期間為基準,碩天科技應有股價 26
第四節 起訴書犯罪所得計算顯失公允 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0
參考文獻 32

1. 葉錦徽、張芸菁、朱珊瑩(2017),「計量與財務如何為司法討論違反證交法155條之股價操縱案開一扇窗」,經濟論文叢刊。
2. 劉連煜(2016),「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2016 年 9 月增訂十四版。
3. 王志誠(2010),「證券市場操縱行為之規範構造及犯罪所得」,,台灣法學雜誌,第165期,頁79(2010)。
4. 吳啟銘(2010),「企業評價:個案實證分析」2010年3月出版。
5. 最高法院台上字第36號判決。
6.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金上重訴字第44號刑事判決。
7.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4年度金重訴字第2號刑事判決。
8.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256號判決。
9.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0年度金訴字第31號刑事判決。
10.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009號判決。
11.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256號判決。
12. 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重金上更二字第1號刑事判決。
13. 臺灣臺北地檢署100年度偵字第23521號起訴書。
14. 臺灣臺北地檢署100年度偵字第23544號起訴書。
15. 臺灣臺北地檢署101年度偵緝字第19號起訴書。
16. 臺灣臺北地檢署101年度偵緝字第83號起訴書。
17. 臺灣臺北地檢署101年度偵字第7626號起訴書。
(此全文未開放授權)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