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4.244.11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劉貞瑜
作者(外文):Liu, Chen-Yu
論文名稱(中文):照護日常,對話社會:張曼娟、簡媜及鍾文音散文侍親書寫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Caring for Daily life, Conversing with Society: A research of Serving Parents Prose Writing by Chang Man-Chuan , Jian Zhen and Chung Wen-Yin
指導教授(中文):陳惠齡
指導教授(外文):Chen, Wei-Lin
口試委員(中文):黃雅莉
李欣倫
口試委員(外文):Huang, Ya-Li
Li, Shin-L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文學研究所
學號:106049506
出版年(民國):112
畢業學年度:11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3
中文關鍵詞:侍親書寫長照關懷女性照護者張曼娟簡媜鍾文音
外文關鍵詞:Serving parents WritingLong-term carefemale caregiverChang Man-ChuanJian ZhenChung Wen-Yi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隨著醫療進步與生活水準提高,人類的壽命得以延長,這也意味著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加。這是一個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將會對經濟與社會帶來一系列影響,政府和相關單位亦十分重視,陸續制定了許多相應的政策與措施。文學作品的內容與主題往往能適時反映社會現狀和問題,同時也揭示人類情感與經驗,因此關注侍親與長照主題的書寫對於理解當代社會十分重要。

本文以張曼娟《以我之名》(2020)、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2013),以及鍾文音《捨不得不見妳》(2017)為主要研究對象。這三本作品均以女性視角出發,透過考察女性照護者的身分角色、照護經驗與書寫叩問,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女性照護者在侍親過程中,如何思索老年及自我生命探索,進而理解侍親書寫如何與當代高齡社會現象,產生共振與交疊的對話。研究方法主要針對文本內緣研析,並以「知人論世」的作者論,探索作家對生命本質和自我追尋的心路歷程。此外,也將從「老年社會學」、「正向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從中探究三位作者透過書寫所揭露出的社會議題。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human life expectancy has been extended, which means increase of elderly population. Thi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modern time, which will have a series of impacts on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Governments are also 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and have successfully come up with many policies and measures relate to the issue. The content of literary works can often reflect the social reality and problems. Therefore, writing on the topics of serving parents and long-term care is vital for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society.

This research focuses mainly on Chang Man-Chuan's "In My Name", Jian Zhen's "Who Is Waiting for You in the Glimmering Place", and Chung Wen-Yin's "I Can't Bear Not to See You”. These works all start from the female perspective. By examining the care experience of female caregivers, they can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female caregivers think about elderly age in the process of serving their parents. Then understand how serving parents writing can resonate with the contemporary phenomenon in an aging society. The research method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text, and uses the author's theory of "Knowing people and Discussing the world" to explore the writer's journey of searching for the essence of life and inner self. In addition, it also explores the social issues revealed by the three authors through writing on the basics of "Gerontology" and "Positive psycholog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2
第三節 文獻探討 23
第四節 章節架構 34
第二章 作家的親情網絡與創作背景 38
第一節 張曼娟與雙親的關係 38
第二節 簡媜與親人的關係 45
第三節 鍾文音與母親的關係 52
小結 61
第三章 女性照護者的多重身分角色 63
第一節 社會與家庭夾縫中的獨身者 64
第二節 困於傳統枷鎖中的媳婦 69
第三節 終是異鄉人的外籍看護 74
小結 83
第四章 尋找內在的聲音 85
第一節 孤獨與解放:侍親書寫的心靈探索 85
第二節 與生命的對話:侍親書寫中對命運的終極思考 89
第三節 召喚與回響:侍親書寫的審美價值 95
小結 101
第五章 侍親書寫蘊含的社會反思 103
第一節 對當代社會長照現況的反思 103
第二節 老年生活的啟示及其角色安頓 111
第三節 活出自我的晚年 123
小結 130
第六章 結論 132
第一節 侍親書寫的特色與意義 132
第二節 侍親書寫跨域的影響力 13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136
參考書目 137



一、作家著作(以作者姓氏筆畫數排序,以下各類書目皆同)
張曼娟,《緣起不滅》(台北:皇冠,1988年)。
張曼娟,《百年相思》(台北:皇冠,1990年)。
張曼娟,《夏天赤著腳走來》(台北:皇冠,1998年)。
張曼娟,《黃魚聽雷》(台北:皇冠,2004年)。
張曼娟,《天一亮,就出發》(台北:皇冠,2007年)。
張曼娟,《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台北:遠見天下文化,2018年)。
張曼娟,《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台北:遠見天下文化,2020年)。
張曼娟,《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台北:遠見天下文化,2023年)。
鍾文音,《昨日重現》(台北:大田,2001年)。
鍾文音,《少女老樣子》(台北:大田,2008年)。
鍾文音,《捨不得不見妳:女兒與母親,世上最長的分手距離》(台北:大田,2017年)。
鍾文音,《溝:故事未了,黃昏已來》(台北:大田,2020年)。
鍾文音,《訣離記》(台北:大田,2023年)。
簡媜,《只緣身在此山中》(台北:洪範,1986年)。
簡媜,《紅嬰仔:一個女人與她的育嬰史》(台北:聯合文學,1999年)。
簡媜,《月亮照眠牀》(台北:洪範,2006年)。
簡媜,《私房書》(台北:洪範,2007年)。
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新北:印刻文學,2013年)。
簡媜,《十種寂寞》(新北:印刻文學,2021年)。
簡媜,《陪我散步吧》(台北:簡媜出版,2019年)。
簡媜等著,《閃亮歲月:當代華文老年書寫文選》(台北:立緒,2021年)。

二、專書著作
(一) 中文著作
丘引,《後青春:優雅的老》(台北:寶瓶文化),2013年。
丘引,《與快樂共老:15個活出自我的後青春提案》(台北:寶瓶文化,2015年)。
朱芬郁,《老年社會學:概念、議題與趨勢》(台北:揚智文化,2017年)。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1989年)。
言淑夏編,《九歌111年散文選》(台北:九歌,2023年)。
胡幼慧,《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1995年)。
郭強生,《何不認真來悲傷》(台北:天下文化,2019年)。
陳亮恭,《微霞與桑榆:陳亮恭醫師的世紀思索》(新北:聯合報—健康事業部,2018年)。
陳亮恭、楊惠君,《2025無齡世代—迎接你我的超高齡社會》(台北:天下生活,2020年)。
傅素春,《現代文學日常、地方與年老的文化性考察》(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20年)。
彭懷真,《老年社會學》(新北:揚智文化,2014年)。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台北:文津,2007年)。
楊月娥,《不逃跑的陪伴: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轉念、正向克服,讓自己好好喘息? 》(台北:采實文化,2022年)。
葉志誠,《老年社會學》(台北:秀威經典,2016年)。
廖玉蕙,《一本燦爛》(台北:聯經,2002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1992 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1987年)。
藍佩嘉,《跨國灰姑娘》(台北:行人,2008年)。
蘇美智、Robert Godden,《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香港:三聯書局,2015年)。
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新北:印刻文學,2008年)。
(二) 中譯著作
巴里.溫霍爾德(Barry K. Weinhold)、賈內.溫霍爾德(Janae B. Weinhold),李婷婷譯,《依賴共生》(北京:台海,2018年)。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邱瑞鑾譯,《論老年》(台北:漫遊者文化,2020年)。
海德.沃瑞棋(Haider Warraich),朱怡康譯,《二十一世紀生死課》(台北:行路,2018年)。
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洪蘭譯,《真實的快樂》(台北:遠流,2003年)。
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洪蘭譯,《邁向圓滿》(台北:遠流,2019年)。
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胡君梅譯,《正念減痛:療癒慢性疼痛、情緒焦慮、心理創傷,正念減壓之父卡巴金的靜觀練習課》(台北:天下生活,2023年)。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廖婉如、陳耿雄譯,《凝視太陽:面對死亡的恐懼》(台北:心靈工坊,2017年)。
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鄧伯宸譯,《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台北:心靈工坊,2021年)。
羅伯特.埃斯卡皮特(Robert Escarpit),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1990)。
蘇珊.佛渥德(Susan Forward)、克雷格.巴克(Craig Buck)著,楊淑智譯,《父母會傷人》(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年)。

三、學報期刊及單篇論文
王淑英、張盈堃,〈文化、性別與照顧工作:對「托育工作女性化」現象的一些討論〉,《性/別研究》第5-6期(1999年6月),頁404-437。
丘引,〈簡媜+陳明仁=水水老+老水水〉,《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188 期(2014 年 8 月),頁33-38。
石曉楓,〈鎏銀流金,歡然不驚—我讀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文訊》第334期(2013年7月),頁106-120。
呂良弼、汪毅夫,〈臺灣文學在當代的多元發展——戰後文學〉,《臺灣文化概觀》(福州:福建出版社1993年),頁85-86。
呂寶靜,〈老人朋友網絡支持功能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4卷2期(2000年12月),頁43-90。
李欣倫,〈老問題.老樣子.老地方――郭強生與鍾文音散文中的老者關懷〉,《興大中文學報》48期(2020年),頁129-160。
杜明勳、曾愉芳,〈老年人的靈性照顧〉,《長期照護雜誌》11卷2期(2007年6月),頁109-115。
林麗惠,〈台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第33期(2006年12月),頁133-170。
邱佳琪,〈禁錮或救贖——從意象與人物探討張曼娟作品中的母女關係〉,《國文天地》第32卷第5期(2016年10月),頁83-88。
陳書梅,〈閱讀與情緒療癒-淺談書目療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20期(2008年12月),頁4-9。
陳盈宏,〈鍾文音母女書寫研究——以《女島紀行》為例〉,《國文天地》第297期(2010年2月),頁59-63。
陳書梅,〈圖書館書目療法服務在臺灣之發展與前瞻〉,《中華民國一O八年圖書館年鑑》(台北:國家圖書館,2020年)頁35-54。
陸洛、高旭繁,〈正向老化之概念內涵及預測因子:一項對台灣高齡者的縱貫研究〉,《醫務管理期刊》第17卷第4期(2016年12月),頁267-288。
黃志忠,〈台灣長期照顧政策及照顧服務人力發展之探討〉,兩岸社會福利研討會「人口變遷與社會福利:政策發展與實務創新」研討會論文(江蘇:中國人民大學,2016年),頁193-206。
黃雅莉,〈戀父與傷悼的雙重固執:從簡媜〈漁父〉論散文複雜內心世界的充分展示〉,《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2卷第1期,(2006年1月)頁98-119。
黃雅莉,〈人生中場暫停的檢視與反思——讀張曼娟《我輩中人》〉,《國文天地》第35卷第12期(2020年5月),頁127-132。
楊錦郁紀錄,〈從寂地出發,終歸於幻滅——李瑞騰專訪簡媜〉,《文訊》第96期(1993年10月)。
楊婉瑩,〈沒有選擇的選擇:女性從政者的束縛〉,《這是愛女也是厭女》(台北:大家,2019年),頁171-193。
趙如璽,〈悲涼又美麗的宿命——鍾文音的「魔幻」雲林〉,《行遍天下》第137期(2003年2月),頁73。
劉金山,〈從長期照顧政策發展趨勢論人力培育規劃之方向〉,《社區發展季刊》142期(2013年6月),頁304-316。
劉千嘉,〈與父母同住的兒「女」們:與父母同住的成年女性的照顧協力分析〉,《人口學刊》62期(2021年6月)頁131-195。
劉立凡、林姮君、陳佳楨,〈中老年人健康狀況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性研究:以臺灣南部某都市社區調查為例〉,《社會發展季刊》177期(2022年3月),頁311-330。
盧俊宏,〈規律運動、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國民體育季刊》第31期(2002年3月),頁60-73。
鍾怡雯,〈擺盪於孤獨與幻滅之間〉,《明道文藝》275期(1999年2月),頁184。
藍佩嘉,〈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雇用家務移工的三角關係〉,《台灣社會學》第8期(2004年12月),頁43-97。
藍佩嘉,〈照護工作:文化觀點的考察〉,《社會科學叢論》第3卷第2期(2009年10月),頁1-28。

四、學位論文
李虹靜,《簡媜散文之親情主題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李碧珠,《簡媜散文死亡書寫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林佑真,《簡媜社會關懷散文暨老年書寫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
林麗青,〈老年書寫研究——以《走過:老年書寫華文作品選輯》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 年)。
林雅惠,《郭強生、鍾文音散文中的單身中年書寫》(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8年)。
林穗芸,《如何幽默面對老後——以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為文本》(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8年)。
洪雪娟,《張曼娟散文研究(1988-2010)》(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翁士行,《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張軒瑜,《簡媜作品中的「家國土地意識」與「社會觀察」》(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許詠淩,《「生命的星期六」蘇雪林老年書寫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 年)。
陳盈宏,《鍾文音母女書寫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1年)。
陳怡雯,《為老年發聲——以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陳麗端,《簡媜作品中的自我追尋與親情書寫》,(台東: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兒文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陳筱伶,《生死之間的終極叩問——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病書寫探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8年)。
陳心儀,《現代散文中中年視角和親情書寫—以張曼娟〈我輩中人〉、郭強生〈何不認真來悲傷〉、〈我將前往的遠方〉為論》(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
陳珈雯,《從中年出發的女性照護書寫—張曼娟〈我輩中人〉、〈以我之名〉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1年)。
曾國彥,《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的生死觀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黃薇靜,《簡媜老年書寫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楊晴涓,《老年課題與生命領悟——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廖秀春,《齊邦媛、簡媜之老年與死亡書寫》(台中:逢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22年)。

五、網路資料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從檔案看百年來臺灣女性地位轉變〉,網址:https://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list_02.php?no=19,線上檢索日期2022年12月9日。
內政部,「2021年簡易生命表」,網址:https://www.moi.gov.tw/cl.aspx?n=12868,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6月2日。
內政部戶政司,「育齡婦女生育率及繁殖率」,網址: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3月1日。
王竹語,〈芬蘭以臥床最久兩星期為目標,他們怎麼辦到的?「預防醫學」是芬蘭的全民運動〉,愛長照,網址: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1106,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6月10日。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網址: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186463/9789245565048_chi.pdf,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4月28日。
台灣腎病醫學會,《2021台灣腎病年報》,網址:https://www.tsn.org.tw/twrds.html,線上檢索日期2022年12月10日。
外交部,《外交部及駐外館處辦理外國人與我國國民結婚申請來臺面談作業要點》,網址:https://www.boca.gov.tw/cp-212-4295-61dd5-1.html,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6月10日。
伊佳奇,〈擔任父母照護者長達八年,張曼娟「自成一派」的4碗心靈雞湯〉,健康遠見,網址: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101583,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6月30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公務人員留職停薪辦法》,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S0020028,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3月5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老人福利法》,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37,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2月10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就業服務法》,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90001,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2月10日。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高齡化時程」,網址:https://www.ndc.gov.tw/Default.aspx l,線上檢索日期:2022年12月5日。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6年老人狀況調查主要家庭照顧者調查報告》,網址:https://dep.mohw.gov.tw/dos/mp-113.html,線上檢索日期:2022年12月5日。
林秋銘,〈照護父親九年,我離世界越來越遠〉,《人物》,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6hi3ZYlIqBFnE1Cst9c3ow?fbclid=IwAR1k3L5Or_njWCVGY055v-QQPdZ-gKQ57crcYKMwNgtEm_kOnqSYT8OSot0&mibextid=kdkkhi,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5月16日。
林讓均,〈長照風暴中「做自己」!張曼娟:當個氣派的大人吧〉,《遠見》,網址: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3994?fbclid=IwAR3YyscljxZd2UVu1Q11NtovfK1JxSVlYLt52Sz10dIs3FKAVnAHqn4c9S0_aem_Aane9hhX-ir3qoNYTQYNVx6Gm63k8zzhN4p3WZzo95nTfFrNK7zfLiHymcsxb6IQ1_s,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6月30日。
社區發展季刊,「社區發展季刊索引」,網址:https://cdj.sfaa.gov.tw/HTML/Refer_HtmlAbout,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4月1日。
孫梓評,〈人生就是一連串的經歷,如此而已──張曼娟談《我輩中人》(下)〉,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網址: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0853,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8月10日。
孫梓評,〈成為「照顧者」,你絕不能只倚靠自己──張曼娟談《我輩中人》(上)〉,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網址: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0852,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8月10日。
高雄市立圖書館,「樂齡_銀家悅讀」,網址:https://www.ksml.edu.tw/ebooks_theme/list.aspx?Parser=31,6,1081,971,,,,23,,,0,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8月10日。
國健署,《成果報告—民國108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網址: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242&pid=1282,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6月10日。
國發會,「移工人數-按行業別分」,網址: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3106B2F0AA614229,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5月16日。
張曼娟Facebook粉絲專頁,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manchuan320,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7月1日。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辭典檢視『侍』」,網址: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8774&q=1&word=%E4%BE%8D,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5月1日。
陳稚華,〈照顧雙親邁入第8年…張曼娟:就算母親認不得我,他們還是我的愛跟責任〉,信傳媒,網址:https://www.cmmedia.com.tw/home,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6月26日。
勞動部,「111年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統計結果」,網址: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33/57316/,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6月28日。
銀閃閃讀書會,「關於」社群,Facebook社群,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33958433324159/,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8月10日。
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長照2.0核定本」,網址:https://1966.gov.tw/LTC/cp-6572-69919-207.html,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5月2日。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系列調查簡介」,網址: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08,線上檢索日期2023年2月10日。
靜思書軒心靈講座,〈我輩中人—張曼娟〉,大愛電視,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jVWMf-rj6U,線上檢索日期:2022年12月5日。
聯合國,〈全球議題——老齡化〉,網址:https://www.un.org/zh/global-issues/ageing,線上檢索日期2022年12月3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