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41.192.24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歐世安
作者(外文):Ou,Shih-An
論文名稱(中文):「看見一個人」:藝術實踐在中國的困境與實作
論文名稱(外文):"Seeing a Person":The Dilemma and Implement of Art Practice in China
指導教授(中文):古明君
指導教授(外文):Ku, Ming-Chun
口試委員(中文):劉紀蕙
鄭志鵬
口試委員(外文):LIU, CHI-HUI
CHENG, CHIH-P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研究所
學號:106045602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藝術實踐文化運動藝術介入歧義左翼美術
外文關鍵詞:Art PracticeCultural movementArt interventionDisagreementLeft wing art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在中國當藝術與社會議題產生關係時,藝術工作者以「藝術實踐」指稱這樣的行動。藝術實踐面對威權政體時會有什麼狀況?處在非主流藝術圈中又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獲取資本持續藝術實踐的行動?對於藝術工作者而言,藝術實踐帶來的價值是什麼?他們是如何詮釋藝術實踐?藝術實踐在中國社會實作會遭遇什麼狀況?面對困境時藝術工作者如何處理?藝術實踐又為藝術與社會產生互動帶來什麼樣的啟發?透過參與觀察從事藝術實踐的藝術工作者的日常生活、藝術計劃、策展⋯⋯等等不同情況,以及深度訪談19位藝術工作者後,發現藝術實踐面臨中國的威權政體的壓力,產生不僅止於衝突的互動關係更有合作與中立的可能,面對無法進入主流藝術圈的市場機制獲取資本而產生的經濟焦慮,外加上威權政體控制所有資源的情況下,政治與經濟的動態互動使得藝術實踐處在邊緣的位置。然而藝術工作者認為藝術實踐的價值在於找到自我與社會的位置,透過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工作方式「逆向」地做一場文化運動,藉由藝術實踐在中國的處境推及人與社會互動時的關係,以及一個人要如何找尋自身在社會的處境與位置,「看見一個人」在社會結構的遭遇與處境以及個體的獨特。
Abstract
When art has a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issues in China, artists refer to such actions as "Art Practice." What will happen when Art Practice facing authoritarian regimes? Art practice in the place as outsider art. How does the artists obtain capital and continue to do Art Practice? What is the value of Art Practice for artists? How do they interpret Art Practice? What is the situation doing Art Practice in Chinese society? How do artists deal with difficulties? What kind of inspiration does Art Practice bring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rt and society? Throug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of artists’ daily life, curating or doing Art Practice, etc.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9 artists, founding that Art Practice is under pressure from China’s authoritarian regime. 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new relationships with authoritarian regime. That not only conflict, but also cooperation and neutrality. Art practice faces the economic anxiety caused by the inability to enter market mechanism of the mainstream art, and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controls all resource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of politics and economy makes Art Practice marginal. However, artists believe that the value of Art Practice lies in finding a position between themselves and society. The artists “reversely” doing a cultural movement through a rational and emotional working method. Through Art Practice in China, show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 and how a person can find his or her own situation and position in society, "seeing a person"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individual.
目錄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研究現象與文獻評述 6
一、研究緣起與現象 6
二、問題意識 9
三、文獻評述 10
(一)藝術實踐的定義:社會性藝術與關係美學 11
(二)藝術實踐在中國:當代美術在中國的發展 14
(三)左翼美術與文化運動 18
(四)歧義與日常生活的實踐 23
第二章:研究方法與訪談個案介紹 26
一、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26
(一)田野地點 28
(二)個案介紹 31
第三章:藝術實踐的政治焦慮與經濟困境 39
一、前言 39
二、與威權政府一起工作 39
(一)互動模式A:成為官方藝術空間 40
(二)互動模式B:為政府策展——城市的邊緣與重構 43
(三)小結:合作成為一種與政府的互動模式 44
三、與威權政府沒有互動 45
(一)互動模式C:藝術家獨立工作 45
(二)互動模式D:威權政府沒有反應 47
(三)小結:中立——不受威權政府影響或干涉 52
四、與威權政府相互對立 52
(一)互動模式E:與威權政府擁有不同意圖 53
(二)互動模式F:官方藝術機構想走自己的路 55
(三)互動模式G:做一項威權政府不允許的計劃 57
(四)互動模式H:被威權政府盯上 59
(五)小結:與威權政府產生衝突——擁有組織與大量資金 64
五、與威權政體的關係:無法褪去的政治焦慮 65
六、政治緊縮環境下的困境 67
七、藝術實踐的經濟處境 72
(一)藝術工作者的方式 72
(二)向個人與單位募資 74
(三)向群眾募資 76
(四)官方藝術機構的方式 80
(五)小結:無法擺脫的經濟困境 81
八、結論 82
第四章:藝術實踐的實作與細節的重要 85
一、前言 85
二、藝術工作者對藝術實踐的價值認定 85
(一)藝術實踐中的「藝術」 86
(二)藝術實踐中的「實踐」 89
(三)小結:藝術實踐的邊界與藝術工作者的主觀認知 93
三、理解藝術工作者的處境與參與藝術實踐的過程 94
(一)理解藝術工作者的處境 95
(二)藝術工作者參與藝術實踐的契機與過程 97
四、藝術實踐的實作 109
(一)應對政治焦慮的方法 109
(二)日常生活與個體的重要 117
(三)與巨大無力感共處 128
(四)藝術實踐的效果 131
五、結論 135
第五章:從逆向的文化運動「看見一個人」 139
一、前言 139
二、逆向的文化運動 140
三、在壓抑的社會中兼具感性與理性 145
四、逆向的工作方式與日常實踐 148
五、在威權政體的掌控下生存:看見一個人 150
六、總結 153
參考資料 156

參考資料
書籍
Bishop, Claire著,林宏濤譯,2015,《人造地獄:參與式藝術與觀看者政治學》。台北:典藏藝術家庭。(Bishop, Claire, 2012, Artificial Hells: Participatory Art and the Politics of Spectatorship. London: Verso Books.)。
Bourriaud, Nicolas著、黃建宏譯,2013,《關係美學》。北京:金城。(Bourriaud, Nicolas, 1998, Esthétiqu relationnelle. Dijon: Presses du reel.)。
Hall, Stuart and Tony Jefferson 編、孟登迎、胡疆鋒、王蕙譯,2006,《通過儀式抵抗:戰後英國的青年亞文化》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Hall, Stuart and Tony Jefferson, eds., 1975, Resistance through rituals: Youth subcultures in post-war Britain. London : Routledge.)
Rancière, Jacques著、劉紀蕙、林淑芬、薛熙平、陳克倫譯,2011,《歧義》。台北 : 麥田。(Rancière, Jacques, 1995, La mesentente. Paris : Éditions Galilée.)
王春辰,2010,《藝術介入社會——一種新藝術關係》。Timezone 8。
朱朱,2016,《灰色的狂歡節》。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易英,2012,《中國當代藝術批評》。台北:五南。
費孝通,1985,《鄉土中國》。香港:三聯書店。
塞托(De Certeau, Michel)著,冷碧瑩譯,2015,《日常生活實踐1:實踐的藝術》。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期刊
Drucker, Peter F., 1980, "The Deadly Sin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40(2): 103-106.
Li, Ling and Hongqiao Fu, 2017, “China's health care system reform: Progress and prospect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32(3): 240-253.
Naughton, Barry, 2007, Chapter 7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One-Child Family,” Pp. 161-178 in The Chinese Economy: Transitions and Growth. Cambridge, MA: MIT Press.
Shi, Yaojiang and John James Kennedy, 2016, “Delayed Registration and Identifying the “Missing Girls”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228: 1018-1038.
何稼書、張靜,2006,〈聶耳的"新興音樂"創作與30年代的中國革命〉。《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6(3): 78-88。
吳介民,2011,〈永遠的異鄉客?公民身分差序與中國農民工階級〉。《台灣社會學》(21): 51-99。
宋建林,2007,〈左翼美術對中國現代美術的突出貢獻〉。《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7(4): 11-15。
李洪華,2010,〈論上海都市文化語境中的左翼文化思潮及其影響〉。《江西社會科學》2010(9): 229-234。
林宗弘,2007,〈城市中國的無產化:中國城鎮居民階級結構的轉型與社會不平等,1979-2003〉。《台灣社會學》 (14):101-153。
陳志柔,2015,〈中國威權政體下的集體抗議:台資廠大罷工的案例分析〉。《台灣社會學》(30):1-53。
楊小彥,2005,〈藝術為什麼服務〉。《讀書》2005(9): 51-56。
趙建民,1994,〈威權政體的特質〉。《中山社會科學期刊》3(1): 105-124。
劉子凌,2015,〈上海藝術劇社的成立與公演考論〉。《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 136-156。
霍廣虹,2012,〈略談左翼文化運動〉。《東方企業文化》2012(6): 206。
羅素敏,2016,〈奪取新的文化陣地——試論中共領導左翼電影運動中女演員的覺醒與進步〉。《紅廣角》2016(7): 34-39。

其他
BBC中文網,2003,中國國務院廢除收容遣送法。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3000000/newsid_3001800/3001886.stm?fbclid=IwAR1CcqE9UEm0mlo446FW9V_WxWpoGt96g2NnhGVS_RF-H_wqHeybfXThUao,取用日期:2019年1月26日。
人民網,2012,鄧小平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029/c49150-19420509-1.html,取用日期:2020年12月7日。
大紀元,2016,就“709事件”中被捕者權利致人大暨代表公開信。http://www.epochtimes.com/gb/16/3/8/n4656943.htm,取用日期:2019年1月26日。
大紀元,2017,僅139個境外NGO註冊 分析:中共新法充滿敵意。http://www.epochtimes.com/b5/17/7/17/n9422146.htm,取用日期:2019年1月26日。
中國文明網,2012,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九四二年五月)。http://www.wenming.cn/ziliao/zhongyaolunshu/maozedong/201205/t20120522_670184.shtml?fbclid=IwAR20tWWRUbS1DupuYmfpky86VnwMnUv1sPw05PgNwt8uihlRjrjwj2OU1IQ。取用日期:2020年12月24日。
百度百科,2020,社會雕塑。https://baike.baidu.com/item/社会雕塑/19282078#3%E3%80%82,取用日期:2021年1月3日。
每日頭條(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生Arts」),2016,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https://kknews.cc/zh-tw/culture/yaq4r9b.html,取用日期:2021年1月3日。
破土(New Bloom),2015,華文世界中的「左獨」與「左統」。https://newbloommag.net/2015/05/25/pro-independence-left-vs-pro-unification-tw/,取用日期:2021年1月3日。
國家藝術基金會,2016,呂佩怡,轉向「藝術/社會」: 社會參與藝術實踐研究。http://www.ncafroc.org.tw/Upload/%E7%A4%BE%E6%9C%83%E5%8F%83%E8%88%87%E7%9A%84%E8%97%9D%E8%A1%93%E5%AF%A6%E8%B8%90%E7%A0%94%E7%A9%B6_%E5%91%82%E4%BD%A9%E6%80%A1.pdf,取用日期:2018年05月10日。
無限發掘 FINDARS,2016,約瑟夫.波依斯(Joseph Beuys),http://findars.blogspot.com/2008/05/joseph-beuys-1921-198620-erweiterter.html。取用日期:2020年12月30日。
雅昌藝術網,2014,艷俗藝術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作用。https://blog.artron.net/space-60909-do-blog-id-1192798.html,取用日期:2018年01月12日。
想想論壇,2013,中國南方周末新年特刊被刪改事件——當媒體失去自由。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55,取用日期:2019年1月26日。
維基百科,2020,小粉紅。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7%B2%89%E7%B4%85,取用日期:2021年1月3日。
維基百科,2020,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6%94%BF%E6%B2%BB%E5%8D%8F%E5%95%86%E4%BC%9A%E8%AE%AE,取用日期:2021年1月3日。
維基百科,2020,中國夢。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5%A4%A2,取用日期:2021年2月3日。
維基百科,2020,街道辦事處。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97%E9%81%93%E5%8A%9E%E4%BA%8B%E5%A4%84,取用日期:2021年1月3日。
維基百科,2020,網路評論員。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91%E7%BB%9C%E8%AF%84%E8%AE%BA%E5%91%98,取用日期:2021年1月3日。
維基百科,2020,雙非問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99%E9%9D%9E%E5%95%8F%E9%A1%8C,取用日期:2021年1月3日。
維基百科2020,漢娜鄂蘭。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5%A8%9C%C2%B7%E9%98%BF%E4%BC%A6%E7%89%B9,取用日期:2021年1月17日。
鳳凰網公益,2018,阿拉善SEE三江源保護探訪:環保NGO與地方政府有效聯動的經典範本。https://gongyi.ifeng.com/a/20180904/45151786_0.shtml,取用日期:2019年1月26日。
鳳凰藝術,2009,王克平:“星星”往事——星星畫會核心成員王克平回憶文章。http://art.ifeng.com/2015/0805/2459009.shtml,取用日期:2018年4月25日。
藝術中國,2007,功利至上的藝術:20年中國當代藝術中的策略意圖。http://www.artx.cn/artx/huihua/21144.html,取用日期:2018年04月25日。
藝術世界,2013,栗憲庭:政治波普——中國式幽默。http://www.yishushijie.com/magazines/content-2956.aspx,取用日期:2018年04月25日。
藝術與設計,2020,對話、相遇、交流:约瑟夫·博伊斯在 “藝術介入社會—社會介入藝術”(1974)中的視覺和文本呈現。https://www.artdesign.org.cn/article/view/id/41403,取用日期:2020年12月11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