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6.87.6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倪舒妍
作者(外文):Ni, Shu-Yan
論文名稱(中文):「勞工神聖」之前——晚清華工小說探析
論文名稱(外文):Before “Sacred Labour”: A Study on Chinese Laborers Nove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指導教授(中文):劉人鵬
指導教授(外文):Liu, Jen-Peng
口試委員(中文):馮品佳
林建廷
口試委員(外文):Feng, Pin-chia
Lin, Chien-T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號:106041469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晚清華工小說報刊地理觀苦難書寫
外文關鍵詞:late QingChinese laborers novelsmodern newspapergeographic conceptionsuffering narrativ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本文聚焦晚清華工小說,其出現、空間地理書寫、苦難書寫。這波集中出現於20世紀初的創作熱潮,基於鴉片戰爭後大量華工半迫於生計半由外國誘招而出洋的事實,同時離不開晚清小說界革命、1905年反美華工禁約運動的直接推動。運動中近代報刊發揮關鍵作用,華工小說也多在此面世,通過報刊脈絡的梳理,可以發現不同報刊有不同宗旨和行動,有的闡發自己的教育理念、有的追逐商業利益、有的背後是黨派鬥爭,潛移默化影響小說的呈現。小說作者主要是職業作家、報人,尤多懷有桑梓之情的粵籍作家。
華工小說密切關照現實又帶出了不一樣的歷史和詮釋。小說的空間設計有其特別之處,作家極力通過對壓榨、禁錮、排斥的形象化書寫,表現華工受擠壓的生存空間,使得原本有著大幅度空間位移的作品呈現出緊張的空間感受。異域書寫方面,本文引入晚清地理著述和文人士大夫的域外遊記進行對照,當整個知識系統把文明的野蠻性去掉,只讚頌文明先進性之時,華工小說提供了一個底層的受壓迫的視角觀看資本主義世界,留意到了西方現代性的黑暗面,展現和書寫的異域顛覆了以往上層知識分子的刻畫。連帶著在晚清由「天下」變為「世界」的地理觀也在小說中有了再突破,打破以國為界限的認識,看到了全球種族主義的問題。
最後從種族、階級、性別三個維度觀察華工小說的苦難書寫,呼應到現實中華工進入資本主義世界遭受的多重壓迫,還關注到小說中複雜的黑人形象及其背後晚清時人對種族優劣論的接受、華人族群內部對工人權益的忽視以及晚清文人爭取各階層平等的呼聲、作家有異於當代華美文學的刻畫華工時女性化的書寫方式及其激發民族主義情感對抗殖民主義的意圖。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mergence, spatial narrative, and suffering narrative of the Chinese laborers novel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Chinese laborers novels appear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basing on the fact that plenty of Chinese laborers went abroad because of poverty and abduction since the Opuim War, and the impetus from the fiction revolution during the late Qing period and the anti-American movement in 1905. In this movement, modern newspaper played a crucial role, many Chinese laborers novels first published in the newspapers. Clarifying different newspapers’ aims and operations allow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novels. The authors of novels were mainly professional writers and newspapermen, mostly Cantonese.
Chinese laborers novels were realistic, but also brought out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f history. The novels presented particular spatial narrative with free migration and limited living space. From the aspect of exotic writing, this syudy contrasts Chinese laborers novels with geographic works and travel literature at nearly the same time, then points out that the novels provided a perspective from the bottom of society rather than the upper-class elite to reflected western modernity. Furthemore, it argues that the geographic conception which changing from “TianXia” to “World” broke through again in Chinese laborers novels, the new world view recognized the issue of widespread racism significantly.
Finally,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suffering narrative in Chinese laborers no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ace, class and gender. The novels revealed Chinese laborers’ sufferings that actually ever happened. Meanwhile, this study discusses complex black charcaters, class inequality among Chinese and feminine image of Chinese laborers in the novels. By observing the writing rules of these novels, we can find that novelists attempted to whip up nationalist sentiment against colonialism in the late Qing.
摘要
序言
第一章 緒論-----------------------------1
一、研究對象-----------------------------1
二、研究現狀-----------------------------8
(一)對晚清華工小說整體的研究-------------9
(二)從個別文本出發的研究----------------10
(三)華工歷史的研究---------------------14
(四)現當代文學再現華工歷史的研究---------14
三、章節安排-----------------------------16
第二章 華工的出現------------------------18
一、華工出洋------------------------------18
(一)豬仔販賣/苦力貿易、契約華工-----------18
(二)拉力:各國引進華工-------------------21
(三)推力:晚清社會矛盾-------------------25
二、小說創作------------------------------29
(一)創作動力:反美華工禁約運動------------29
(二)創作載體:近代報刊-------------------36
(三)創作群:職業作家、報人、粵籍作家-------48
三、小結----------------------------------52
第三章 華工小說中的空間和地理--------------54
一、從現實到小說---------------------------56
(一)小說臨摹現實-------------------------56
(二)小說對現實的改寫---------------------60
(三)小說未盡現實-------------------------63
二、空間的弔詭----------------------------64
(一)途中--------------------------------65
(二)到達--------------------------------67
三、迥異的異域書寫-------------------------70
(一)南洋--------------------------------70
(二)中美洲------------------------------73
(三)美國--------------------------------74
(四)非洲--------------------------------79
四、地理觀的再突破-------------------------81
五、小結----------------------------------85
第四章 華工小說中的苦難書寫----------------87
一、種族----------------------------------87
(一)華工的辮子---------------------------88
(二)黑人的身影---------------------------90
二、階級----------------------------------93
(一)華工與資本家-------------------------93
(二)華工與華人「豁免階層」----------------96
三、性別----------------------------------99
(一)女性華工、華工家屬-------------------99
(二)女性化的華工------------------------102
四、小結---------------------------------105
第五章 結語-----------------------------106
參考文獻---------------------------------108
附錄------------------------------------122
傳統文獻
(晉)郭璞注,王世偉點校,《爾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宋)石介著,陳植鍔點校,《徂徠石先生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清)〈論粵東近日販賣豬仔之風復熾〉,《字林滬報》1888年8月4日。
(清)宣樊子,《檀香山華人受虐記》,《杭州白話報》1901年12月25日第20期至1902年1月24日第23期。
(清)〈外務部奏議定英屬南非洲招工章程請旨派員畫押摺〉,《東方雜誌》1904年第7期,頁106-107。
(清)〈奏定英屬南非洲招工章程〉,《東方雜誌》1904年第7期,頁108-112。
(清)《苦學生》,《京話日報》1904第37號至1904年第49號。
(清)杭辛齋,《豬仔記》,《京話日報》1904年第50號至1905年第150號。
(清)〈對於抵制美約之演說〉,《時報》1905年7月8日。
(清)劉用烺臨,〈南非洲華工慘狀一〉、〈華工太苦〉、〈華工受苦記(其三)〉、〈再記華工受苦〉,《北京畫報》1906年第1期至1906年第4期。
(清)《南非華工受虐記(原名脫國之華人)》,《中華報》1906年第490期至1906年第506期。
(清)摩西,〈《小說林》發刊詞〉,《小說林》1907年第1期,頁1-5。
(清)廢物,《淒風苦雨錄》,《中外日報》1907年5月9日至1907年8月4日。
(清)吳趼人,《發財秘訣》,《月月小說》1907年第11號至1907年第14號。
(清)黃伯耀,〈片帆影〉,《中外小說林》1908年第8期,頁55-63。
(清)失情、凝血,《僑恨》,《華商聯合報》1909年3月6日第1期至1909年3月21日第2期。
(清)古之傷心人,〈致富術〉,《砭群叢報》1909年6月第3期。
(清)〈華工魂〉,《廣益叢報》1909年第219期,頁1-2。
(清)康有為,《大同書》,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
(清)李慈銘著,由云龍輯,《越縵堂讀書記》,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年。
(清)馮奉初纂,《順德縣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
(清)李圭,《環遊地球新錄》,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清)佚名、碧荷館主人著,毛德富編校,《苦社會 黃金世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陳天華、(清)鄒容著,郅志選注,《猛回頭——陳天華、鄒容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清)黃世仲,《宦海潮》,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徐繼畬,《瀛寰志略》,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清)王韜著,王稼句點校,《漫遊隨錄圖記》,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
(清)魏源,《海國圖志》,長沙:嶽麓書社,2011年。
(清)張蔭桓,《三洲日記 下》,長沙:嶽麓書社,2016年。
(清)陳蘭彬著,王傑、賓睦新編,《陳蘭彬集(四) 古巴華工事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年。
近人論著
《廣東台山華僑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台山華僑志》,香港:香港台山商會有限公司,2005年。
上杭黃權,《淒風苦雨記》,上海:上海進步書局,民國四年。
王丹,《論晚清廣東題材小說的「海洋化」特征》,金華:浙江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王文英編,《海上文學百家文庫31 郭沫若卷 上》,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年
王立新,〈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興起與抵制美貨運動〉,《歷史研究》2000年第1期,頁21-33。
王立新,《美國對華政策與中國民族主義運動(1904-192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王昊,《中國域外題材小說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9年。
王明俠等,《旅美華人悲歡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王春,《話語立場嬗變歷程中的現代性折射——「勞工神聖」在中國現代文學中變調的歷史審視》,南寧:廣西民族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2009年。
王勇則,《說不盡的末科進士》,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7年。
王彥威、王亮輯編,《清季外交史料》,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王冠華,〈晚清海外移民與官方對策調整——以古巴、秘魯華工為例〉,《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997年第44期,頁47-57。
王冠華著,劉甜甜譯,《尋求正義:1905-1906年的抵制美貨運動》,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王寅生編訂,《中國的西方形象》,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年。
王愛松,〈從神聖到屈辱:中國新文學中一個主題的興衰〉,《文藝理論與批評》2017年第2期,頁11-27。
王嘉瑋,《晚清抵制外貨運動研究》,大連:遼寧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18年。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王德威著,宋偉傑譯,《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
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彙編》,北京:三聯書店,1982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編,《梁漱溟全集》,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牛志威,《晚清粵港小說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8年。
文迎霞,《晚清報載小說研究——以《申報》、《新聞報》、《時報》、《神州日報》為中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7年。
瓦特·斯圖爾特著,張鍇、沈桓譯,《秘魯華工史(1849-1874)》,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年。
方漢奇主編,王潤澤、趙永華副主編,《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 上 第2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年。
尹曉煌著,徐穎果主譯,《美國華裔文學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
白芳,〈豬仔錢——華工血淚史的見證〉,《中國錢幣》2008年第1期,頁35。
白薇、王進駒,〈論嶺南女作家黃翠凝的啟蒙想象與性別書寫——以《姊妹花》和《奮回頭》為例〉,《明清小說研究》2020年第3期,頁193-203。
艾周昌,〈近代華工在南非〉,《歷史研究》1981年第6期,頁171-180。
田若虹,《嶺南五邑海洋文化研究》,北京:新華出版社,2017年。
令狐萍,〈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簡史及主要有關史料述評〉,《美國研究》1997年第1期,頁127-146。
皮後鋒,《嚴復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卡爾·馬克思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冉毓羚,《美華「草根文群」的唐人街書寫》,廣州:暨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2016年。
朱恆夫,〈中華民族的一段屈辱與反抗史——論晚清華工題材的紀實小說〉,《明清小說研究》2010年第3期,頁152-165。
任幾,〈晚清小說瑣議·《黃金世界》的政治傾向〉,收入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室編,《關隴文學論叢 第一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年),頁224-226。
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鐵柱譯,《第二性(全譯本)》,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年。
向憶秋,〈晚清旅美華人文學的美國形象和中國形象〉,《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頁57-61。
李一鳴,《《京話日報》的宣傳手段與社會實踐》,湘潭:湘潭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12年。
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 第一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7年。
李文絢,《報界檔案:風吹枷鎖:中國新聞史著名報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李長莉,〈晚清洋貨流行與市民運動興起——從義和團到抵制美貨運動〉,《社會科學》2013年第11期,頁132-142。
李保傑,〈世界文學中的苦力貿易和契約華工〉,《廣東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頁167-175。
李春輝、楊生茂主編,《美洲華僑華人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0年。
李彬、涂鳴華主編,《百年中國新聞人(上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
李雙、楊聯芬,〈從「四民皆工」到「工人階級」——「勞工神聖」觀念的形成與語義嬗變〉,《探索與爭鳴》2019年第12期,頁124-131。
阿英編,《反美華工禁約文學集》,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阿英,《晚清小說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吳建生,《晚清社會小說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7年。
吳鳳斌,《契約華工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吳鳳斌,〈有關契約華工的幾個問題〉,《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89年第2期,頁14-21。
吳鳳斌主編,《東南亞華僑通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吳劍雄,《十九世紀前往古巴的華工(1847-1874)》,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8年。
宋念申,《發現東亞》,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宋園園,《北美華文文學母題審美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年。
余婉卉,《「學為世界人」的迷思——晚清民國文學中的留學生形象》,武漢:武漢大學比較文學博士論文,2013年。
利瑪竇、金尼閣著,何高濟等譯,《利瑪竇中國札記》,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沈毅,〈也談豬仔販運與苦力貿易異同問題——就教於《華工出國史料彙編》的〈序言〉作者〉,《東南亞研究》1988年第4期,頁81-86。
沈慶利,《現代中國異域小說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卓如編,《冰心全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2年。
周欣瑞,〈從「苦難中國」到跨地域全景式批判——淺談《苦社會》作為美華文學先驅的創作得失〉,《名作欣賞》2018年第11期,頁34-37。
周敏著,鮑靄斌譯,《唐人街——深具社會經濟潛質的華人社區》,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周樂詩,《清末小說中的女性想象(1902-1911)》,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林盼,《清末新式媒體與關係網絡——《中外日報》(1898-1908)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古代史博士論文,2013年。
林儀莊,《晚清留學生小說之主題研究(1894-1911)》,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
金惠經著,林茂竹譯,〈亞美文學〉,《中外文學》1992年第6期,頁65-77。
胡志德著,趙家琦譯,〈清末民初「純」和「通俗」文學的大分歧〉,《清華中文學報》2013年第10期,頁219-251。
姜源,《異國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構》,成都:四川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論文,2005年。
姜緯堂,〈《啟蒙畫報》五考〉,《新聞研究資料》1985年第1期,頁191-203。
姜緯堂等編,《維新志士愛國報人彭翼仲》,大連:大連出版社,1996年。
紀德君,〈清末報刊連載與小說敘事的新變〉,收入吳承學、何詩海編,《古代文學的文體選擇與記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年),頁379-385。
姚賢鎬,《中國近代史對外貿易史資料1840-1895 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侯曉晨,〈晚清《京話日報》(1904-1905)所刊五種小說研究〉,《明清小說研究》2014年第3期,頁120-132。
陳大康,〈關於「晚清」小說的標示〉,《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2期,頁125-133。
陳大康,〈論近代日報小說〉,《文學評論》2017年第4期,頁108-120。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陳平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 晚清畫報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
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 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陳俐,〈少年郭沫若為何最喜愛《啟蒙畫報》〉,《郭沫若學刊》2014年第1期,頁67-71。
陳室如,《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陳映真,《陳映真全集》,台北:人間出版社,2017年。
陳幗培主編,《中外舊約章大全》,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4年。
陳澤芳,〈華僑故事——契約勞工和「豬仔錢」〉,《尋根》2019年第1期,頁126-133。
陳翰笙主編,《華工出國史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陳靜瑜,〈美國人眼中的華人形象〉,《台灣師大歷史學報》2012年第48期,頁371-401。
陳澤憲,〈十九世紀盛行的契約華工制〉,《歷史研究》1963年第1期,頁161-179。
馬方方,〈1905抵制美貨運動的新視角——近代商人人格特點簡析〉,《史學月刊》2004年第9期,頁57-61。
馬光仁主編,《上海新聞史(1850-1949)》,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
馬勤勤,《隱蔽的風景:清末民初女性小說創作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年。
馬學軍,〈自食其力與合群互助:蔡元培「勞工神聖」思想釋義〉,《社會學研究》2020年第3期,頁1-22。
郭少棠,《旅行:跨文化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郭延禮、郭蓁,《中國女性文學研究 1900-1919》,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年。
郭浩帆,〈清末民初小說與報刊業之關係探略〉,《文史哲》2004年第3期,頁45-50。
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徐沁,《《中外日報》小說廣告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9年。
徐雲,〈早期報刊史料在華僑研究中的價值——以《申報》為例的分析〉,《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5年9月第3期,頁82-91。
夏志清著,歐陽子譯,〈《玉梨魂》新論〉,收入唐克勤、李珊編著,《近代小說學術檔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頁215-248。
唐書哲,〈華工修建太平洋鐵路的歷史事實與文學再現〉,《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4期,頁1-6。
唐振常主編,《上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袁進,《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袁艷,《融入與疏離:華僑華人在古巴(1847-1970)》,天津:南開大學世界史博士論文,2012年。
莊國土,〈論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四次大潮〉,《南洋問題研究》2008年第1期,頁69-81。
容閎著,惲鐵樵、徐鳳石等譯,《我在中國和美國的生活》,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年。
耿雲志,〈1905年反美愛國運動中的資產階級〉,《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1期,頁245-274。
孫會,《《大公報》廣告與近代社會 1902-1936》,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年。
桑艷東,〈契約華工在南非(1904-1910)——兼論南非華、印僑工之比較〉,《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1年第1期,頁52-66。
張天星,《報刊與中國文學的近代轉型:1833-1911》,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張世瑛,〈清末民初的剪辮風潮及其所反映的社會心態〉,《國史館館刊》2009年第22期,頁1-56。
張存武,《光緒卅一年中美工約風潮》,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
張芝聯,〈1904-1910南非英屬德蘭斯瓦爾招用華工事件的真相〉,《北京大學學報》1956年第3期,頁77-96。
張劭英,〈勞工神聖〉,《學生文藝叢刊》1923年第3期,頁89。
張岩,〈夏威夷早期華人移民史〉,《尋根》2017年第5期,頁121-123。
張敬珏著,單德興譯,〈說故事:湯亭亭《金山勇士》中的對抗記憶〉,收入單德興、何文敬主編,《文化屬性與華裔美國文學》(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994年),頁25-38。
梁冬麗、劉曉寧整理,《近代嶺南報刊短篇小說初集 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9年。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章芝,《彭翼仲年譜》,南昌:南昌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6年。
章培恆,《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曹雨,〈19世紀中葉赴美合同制華工與賒單制華工的比較〉,《東南亞研究》2015年第3期,頁97-102。
許國良,〈中國工人階級血淚生活的第一章——談晚清兩部最早描寫華工的小說〉,收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文學研究叢刊2》(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頁285-308。
黃小用,《晚清華僑政策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博士論文,2003年。
黃心雅主編,《北美鐵路華工:歷史、文學與視覺再現》,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
黃重言、劉玉遵、吳鳳斌、桂光華,〈一頁「豬仔」華工血淚史(上)——關於前蘇東種植園及邦加錫礦四十四名「豬仔」華工的調查報告〉,《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第4期,頁31-43。
黃重言、劉玉遵、吳鳳斌、桂光華,〈一頁「豬仔」華工血淚史(下)——關於前蘇東種植園及邦加錫礦四十四名「豬仔」華工的調查報告〉,《中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第5期,頁41-51。
黃賢強,《海外華人的抗爭——對美抵制運動史實與史料》,新加坡:新加坡亞洲研究學會,2001年。
黃賢強,〈海外華人與近代中國:1905年抗美運動研究的新視角〉,《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4年第44期,頁31-62。
黃賢強,《1905年抵制美貨運動中國城市抗爭的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黃錦珠,《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黃錦珠,《女性書寫的多元呈現:清末民初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14年。
黃曉華,〈新聞化與中國小說認同機制的現代轉型〉,《江漢論壇》2020年第9期,頁75-81。
鄒小娟,《1900年代中國小說中的西方形象研究》,武漢:武漢大學中國現代文學博士論文,2011年。
葛兆光,《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湯克勤,〈論晚清小說中留學生形象的書寫〉,《菏澤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頁120-125。
湯亭亭著,肖鎖章譯,《中國佬》,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葉波,《晚清東南亞契約華工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08年。
馮品佳,〈「我是無名氏!你是誰?」《莎拉·康納利》中的異類書寫〉,《英美文學評論》2014年第24期,頁51-77。
馮偉勛,〈清末之香港《有所謂報》〉,收入黃俊貴主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同人文選》(廣州:廣東省中山圖書館,1992年),頁276-278。
賀俊燕,《晚清華工小說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7年。
彭家禮,〈清末英國為南非金礦招募華工始末〉,《歷史研究》1983年第3期,頁177-192。
彭家禮,〈歷史上的華工出國〉,《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6期,頁128-165。
彭望蘇,《北京報界先聲 20世紀之初的彭翼仲與《京話日報》》,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彭貴昌,〈西方祛魅、跨界書寫與身份轉變——從《苦社會》《苦學生》看近代中國文學的轉向〉,《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7年第2期,頁96-101。
董國銘,〈華工與南非金礦〉,《食貨月刊》1982年12卷9期,頁344-359。
程曼麗、喬雲霞主編,《中國新聞傳媒人物誌》,北京:長城出版社,2014年。
程麗紅,《清代報人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單德興,〈冒現的文學/研究:台灣的亞美文學研究——兼論美國原住民文學研究〉,《中外文學》2001年第11期,頁11-28。
賈玉民、劉鳳艷主編,《20世紀中國工業文學史》,鄭州:海燕出版社,2015。
賈玉婷,〈從反美華工禁約文學說起〉,《宜春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頁85-87。
楊旭,《「觸電「的民族動員——以晚清上海抵制《華工禁約》運動為例》,合肥:安徽大學新聞學碩士論文,2015年。
楊國標、劉漢標、楊安堯,《美國華僑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楊穎,《晚清華工小說價值論——以「赴美華工小說」為論述主體》,合肥:安徽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3年。
蓋建平,《早期名美國華人文學研究:歷史經驗的重勘與當代意義的呈現》,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0年。
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華僑史資料選輯組編,《晚清海外筆記選》,北京:海洋出版社,1983年。
溫雄飛,《南洋華僑通史》,上海:東方印書館,1929年。
鄧大情,《廣州與上海 近代小說中的商業都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編,《廣東1905年反美愛國運動資料匯輯》,廣州:廣東省中山圖書館,1958年。
趙紅,《晚清南非契約華工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14年。
趙戰花,〈社會動員視域下的清末粵語報刊——以《唯一趣報有所謂》為考察中心〉,《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1期,頁137-142。
熊秋良,〈五四知識分子對「勞工神聖」的認知與實踐〉,《馬克思主義研究》2019年第4期,頁56-67。
鄭逸梅,《南社叢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蔡雅薰,《從留學生到移民》,台北:萬卷樓,2001年。
蔡巍,《美國華裔作家對早期華工的文學敘事——以《天堂樹》《中國佬》《唐老亞》為例》,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論文,2015年。
劉永文,《晚清報刊小說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4年。
劉伯驥,《美國華僑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
劉強,《清帝國的1905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劉登翰,〈美華文學的歷史開篇〉,《東南學術》2006年第6期,頁137-144。
劉憲閣,〈現代中國「勞動」觀念的形成:以1890-1924年為中心〉,《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年第3期,頁22-31。
賴芳伶,〈論晚清的華工小說〉,收入林明德編,《晚清小說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頁155-183。
穆時英,《穆時英文集》,北京:線裝書局,2009年。
默崎,《美華文學和「美國夢」敘事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論文,2017年。
謝世誠,〈李鴻章與清末華工問題〉,《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頁68-73。
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長沙:嶽麓書社,1985年。
鍾景就,《晚清《申報》刊載小說研究(1907-1911)》,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20年。
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年。
應國靖,《文壇邊緣》,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年。
顏健富,《晚清小說的新概念地圖》,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年。
蘇哲,〈海外華工小說藝術探尋〉,《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頁46-49。
饒芃子、楊匡漢編,《海外華文文學教程》,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
Feng, Pin-chia. “History Lessons: Remembering Chinese Railroad Workers in Dragon’s Gate and Donald Duk,” in Gordon H. Chang, Shelley Fisher Fishkin, eds., The Chinese and the Iron Road: Building the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Redwood Ci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9), p. 263-274.
Jin, Wen. “Sentimentalism’s Translational Journeys: Bitter Society and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Uncle Tom’s Cab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6/1 (Spring 2014): 105-140.
Wang, Guanhua. “Between Fact and Fiction: Literary Portraits of Chinese Americans in the 1905 Anti-American Boycott,” in Josephine Lee, et al., eds., Re / Collecting Early Asian America: Essays in Cultural History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02),p.143-158.
Wong, Sau-ling C..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in King-kok Cheung, ed., An Interethnic Companion to Asian Literatur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39-61.
報刊文獻
《申報》,北京:愛如生。
姜亞沙、經莉、陳湛綺主編,《中國文獻珍本叢書 京話日報(全十二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6年。
陳湛綺、姜亞沙、經莉主編,《民國畫報彙編北京卷 啟蒙畫報(全七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6年。
“Arrest And Death Of Tom Kim Yung May Bring International Trouble”, The San Francisco Call, Volume 94, Number 107, 15 September 1903.
“Tom Kim Yung’s Death Charged To Policeman”, The San Francisco Call, Volume 94, Number 128, 6 October 1903.
網路資料
〈人類動物園〉,人類動物園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2022年2月2日。
〈百年前,李鴻章接受紐約時報採訪語錄(雙語)〉,https://www.sohu.com/a/35191667_106413,2022年1月10日。
〈黑視界:人類動物園〉,https://mp.weixin.qq.com/s/gnbBYK1lgsEhvFChhcwt9w,2022年1月10日。
胡勁草導演,紀錄片《幼童》,https://tv.cctv.com/2012/12/15/VIDA1355569718540163.shtml, 2022年1月10日。
“San Francisco Chinese funeral”, https://picryl.com/media/san-francisco-chinese-funeral, 2022年1月10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