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18.221.96.10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姚旟荃
作者(外文):
Yao, Yu-Chuan
論文名稱(中文):
新世紀的伏流:從黃麗群、周丹穎、洪茲盈、盧慧心看台灣女性小說新面向
論文名稱(外文):
A New Perspective on Taiwanese Female Fiction: Case Studies on Huang Lichyun, Chou Tanying, Hung Tzuying and Lu Huihsin
指導教授(中文):
李癸雲
指導教授(外文):
Lee, Kuei-Yun
口試委員(中文):
陳惠齡
李欣倫
口試委員(外文):
Chen, Hui-Ling
Li, Hsin-Lu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台灣文學研究所
學號:
105049508
出版年(民國):
109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新世紀小說
、
女性小說
、
污名
、
身體
、
婚姻
、
黃麗群
、
周丹穎
、
洪茲盈
、
盧慧心
外文關鍵詞:
New Century Fiction
、
Female Fiction
、
Stigma
、
Body
、
Marriage
、
Huang Lichyun
、
Chou Tanying
、
Hung Tzuying
、
Lu Huihsin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683
評分:
下載:71
收藏:0
新世紀小說研究當中,相較以新鄉土脈絡佔據位置的男性作家研究,對女性作家的書寫探討仍力有未逮,亟需研究者對六年級世代女性小說研究投以關注。本論文擬以黃麗群、周丹穎、洪茲盈及盧慧心四位在1970年代末期出生的作家為例子,觀察女性小說在新世紀的發展。
在四位作家的書寫當中,以身體和婚姻兩大主題進行文本分析,她們承襲過往女性書寫對身體及婚姻議題的關注,並因應時代變化,發展出與前輩作家截然不同的書寫角度。她們藉由書寫女性在社會中承受的污名,深化各個層面的議題並思考女性處境。在身體的議題當中,她們書寫肥胖、整形的身體,以女性凝視觀看男性身驅,經由對身體價值觀的思索及辯證,彰顯女性作家對身體書寫的特殊之處。同時,她們對婚姻進行觀察和描繪,包括大齡單身、家庭主婦和外遇第三者等議題,對當代婚姻有細緻的社會觀察。本文透過研究黃麗群、周丹穎、洪茲盈及盧慧心的小說,呈現出21世紀小說不同的切面,期許能因此拓寬台灣文學在新世紀的研究版圖。
The study of Taiwanese New Century Fiction has focused on male fiction which occupied the “post-regional” position. However, it is proved that Taiwanese female fiction is ignored obviously in the previous study.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texts of four female authors born in 1979, Huang Lichyun, Chou Tanying, Hung Tzuying and Lu Huihsin, exploring the new writing direction of 21st century female fiction.
With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novels of Huang Lichyun, Chou Tanying, Hung Tzuying and Lu Huihsin, the research examined the connotation of female writing, particularly in the issues of body and marriage. The authors followed the tradition of female writing while practicing different writing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By presenting stigmatized females in their work, the authors not only evaluated the criticism of body and marriage but reflected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wome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their works, the novelists addressed obesity, plastic surgery, and female gaze of male body. The research would clarify the particular part of 21st century female fiction with the debates and confirmation of body values. In addition, the marriage issues of 21st century including senior single, housewife and extramarital affair were also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fiction of these four female writers, this paper would provide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New Century Fiction and develop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intellectual conversation of female fiction in Taiwanese literature.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研究視角及範圍界定 6
一、研究視角 6
二、研究範圍 10
第三節、前行研究探討 18
一、台灣新世紀小說的研究脈絡 18
二、女性小說研究脈絡 21
第四節、章節架構 25
第二章 形構新世紀:作家寫作背景探析 30
第一節、新時代的性別困境 31
一、婦女運動小史 31
二、高學歷女性的難題 33
三、職場/家庭的兩難 34
第二節、影視媒體對價值觀的影響 36
一、廣告對身體價值觀的影響 36
二、偶像劇呈現出來的性別觀點 38
三、數位移民的一代 41
第三節、世紀末到新世紀的文學場域 43
一、文學獎的權力運作 43
二、記憶/技藝:新鄉土到新寫實 46
第四節、小結 48
第三章 「身」不由己?:污名身體的探討 49
第一節、壞身體:肥胖與情慾 50
一、肥胖的污名 50
二、慾望的連結 54
第二節、美麗工業:整形與美體 56
一、整形及行動主體 56
二、美體按摩和自我認同 59
第三節、非關性別:男性身體的難題 62
一、父權價值下的男性身體 62
二、女性凝視下的男性身體 66
第四節、小結 68
第四章 女大當「嫁」?:婚姻書寫的多種面向 70
第一節、剩女:身為女人的危機 71
一、失敗的單身女性 72
二、女性的選擇困境 75
第二節、主婦:婚姻裡的弱者 77
一、名為「家」的鎖 78
二、消磨的情感 79
第三節、婚變:情感的僵局 81
一、不安於「室」 83
二、婚外情人 86
第四節、小結 90
第五章 結論 92
第一節、新世紀女性小說的樣貌 92
第二節、研究成果及貢獻 94
第三節、研究限制及展望 96
參考文獻 97
參考文獻
一、文本
(一)本文主要研究對象作品
黃麗群,《海邊的房間》(新北:聯合文學,2012)。
九九(黃麗群),《跌倒的小綠人》(台北:遠流,2001)。
九九(黃麗群),《八花九裂——九九極短篇》(台北:知己圖書,2005)。
周丹穎,《飄浮的眼睛》(台北:麥田,2001)。
周丹穎,《前夏之象》(台北:麥田,2003(初版))。
周丹穎,《英瑪,逃亡者》(新北:聯合文學,2004)。
周丹穎,《名媛練習》(台北:寶瓶文化,2012)。
周丹穎,《雙城喜劇》(台北:九歌,2016)。
周丹穎,《前夏之象》(台北:九歌,2017(再版))。
洪茲盈,《無愛練習》(台北:寶瓶文化,2008)。
洪茲盈,《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台北:寶瓶文化,2012)。
盧慧心,《安靜・肥滿》(台北:九歌,2015)。
(二)其他作家作品
江鵝,《俗女養成記》(台北:大塊文化,2016)。
李昂,《外遇》(台北:貿騰,1992)。
李佳穎,《小碎肉末》(台北:洪範,2008)。
張亦絢,《永別書》(台北:木馬,2015)。
二、其他專著
(一)中文專著
何春蕤,《豪爽女人:女性主義與性解放》(台北:皇冠,1994)。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修訂版)》(台北:麥田出版,2002)。
范銘如,《書評職人:失憶時代的點書》(台北:聯合文學,2019)。
郝譽翔,《情慾世紀末:當代台灣女性小說論》(台北:聯合文學,2002)。
陳明莉,《身體再思考:女人與老化》(高雄:巨流,2010)。
王雅各,《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1999)。
劉亮雅,《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台北:九歌,2001)。
李元貞,《婦女開步走》(台北:婦女新知,1990)。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2002)。
祝平一,《性別、身體與醫療》(台北:聯經,2008)。
張輝潭,《台灣當代婦女運動與女性主義實踐初探:一個歷史的觀點》(台中:印書小舖,2006)。
蕭阿勤,《回歸現實:台灣一九七○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0)。
王國安,《小說新力:台灣一九七○後新世代小說論》(台北:秀威,2016)。
劉乃慈,《奢華美學:台灣當代文學生產》(新北:群學,2015)。
張俐璇,《建構與流變:「寫實主義」與臺灣小說生產》(台北:秀威資訊,2016)。
(二)翻譯專著
高夫曼 Erving Goffman,《汙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台北:群學,2010)。
馬克・布洛克 Marc Bloch,《史家的技藝》(台北:遠流,1989)。
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著,成令方等譯,《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台北:群學出版,2008)。
凱西・戴維斯 Kathy Davis,張君玫譯,《重塑女體:美容手術的兩難》(台北:巨流,1997)。
Kathryn Woodward等著,林文琪譯,《認同與差異》(新北:韋伯,2006)。
哈里森・波普Pope, Harrison G.,《猛男情節:男性的美麗與哀愁》(台北:性林文化,2001)。
上野千鶴子著,楊士堤譯,《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台北:聯合文學,2015)。
露易絲・福克斯考夫特Louise Foxcroft著,王以勤譯,《卡路里與塑身衣:節食、瘦身、飲食,及人類兩千年來與肥胖奮鬥的歷史》(台北:麥田,2014)。
約翰・伯格John Peter Berger等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出版,2005)。
溫絲黛・馬汀Wednesday Martin,《性、謊言、柏金包:女性慾望的新科學》(台北:時報文化,2019)。
雪兒.海蒂Shere Hite著,林淑貞譯,《海蒂報告——婚戀滄桑》(台北:張老師文化,1995)。
Pamela Abbort、Claire Wallace著,俞智敏等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1995)。
三、期刊論文
范銘如,〈後鄉土小說初探〉,《台灣文學學報》11期,(2007.12)。
范銘如,〈女性為什麼不寫鄉土〉,《台灣文學學報》23期,(2013.12)。
楊瑪利,〈六年級生,你懂多少?〉,《天下雜誌》254期,(2012.07)。
傅月庵,〈理想與勇氣的實驗之地〉,《文訊》360期(2015.10)。
游美惠,〈厭女〉,《性別平等教育季刊》58期,(2012.06)。
康來新,〈知情更淫——小說史觀下的女性情慾閱讀〉,《中央月刊》文訊別冊第9期(1998.03)。
劉亮雅,〈洪凌的《肢解異獸》與《異端吸血鬼列傳》中的情慾與性別〉,《中外文學》25卷1期,(1996.06)。
陳惠齡,〈從「生產鄉土」到「科幻鄉土」—台灣新世代鄉土小說書寫類型的承繼與衍異〉,《國文學報》55期,(2014.06)。
侯作珍,〈自我困境與抵抗異化:現代主義在新世代小說中的呈現〉,《東華漢學》10期,(2009.12)。
紀大偉,〈污名身體——現代主義,身心障礙,鄭清文小說〉,《台灣文學研究學報》16期,(2013.04)。
彭渰雯,〈解嚴後臺灣婦女運動回顧與展望〉,《第三部門學刊》18期,(2012.09)。
張錦華,〈1982至1999台灣瘦身廣告研究——多面向的研究〉,《廣告學研究》15期,(2000.07)。
李素月、陳延昇,〈偶像劇中愛情與性別角色的再現與迷思:以台灣偶像劇的男女主角互動為例〉,《中國傳播學刊》第28期,(2015.12)。
黃冠翔,〈與權力/利交纏——從文學獎的「屬性定位」及「得獎行為」談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9期,(2011)。
莊宜文,〈文學競技或人性試煉?談文學獎的光明與幽暗〉,《文訊》218期,(2003.12)。
郝譽翔,〈理論之後,回到寫實: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的新貌〉,《聯合文學》277期,(2007.11)。
朱柔若,〈職場中的性別主流化:從性別統計看就業平等政策之成效〉。《城市發展專刊》(2010.08)。
海澀愛 Heather Love,張永靖譯,〈污名的比較:殘障與性〉,《文化研究》2012.03)。
蘿拉・莫爾維Laura Mulvey著,林寶元譯,〈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電影欣賞》第42期,(1989)。
楊靜利、陳寬政,《台灣教育擴張與婚姻變遷》,台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
四、學位論文
吳佳桓,《論黃麗群《海邊的房間》裡的歌德身體》(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所,2014)。
吳佳穎,《女人家:論臺灣新世紀女性小說中的城鄉意識與身體經驗》(國立臺灣大學,2017)。
吳曉琪,《From Sex Objects to Sensual/Sexual Subjects: The Neo-Body Politics in the Spa Trend》(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林新惠,《拼裝主體:台灣當代小說的賽伯格閱讀》(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6)
林欣儀,《勞動‧老化‧殘缺──九○年代以降華文女性小說中的身體》(國立政治大學,2013)。
林佩苓,《依違於中心與邊陲之間:臺灣當代菁英女同志小說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2)。
林歆婕,《從雜草到敗犬:台灣偶像劇中的性別意識與形象建構》(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沈思穎,《「大」女人的美麗與哀愁——《拜犬女王》電視劇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徐誌遠,《身「不」由己——世紀末台灣文學的污名身體》(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6)
羅筱薔,《一場家的革命:現當代台灣小說中的家人畸戀書寫(1960-2015)》(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8)
陳姿瑾,《女/城:論90年代以後臺北城市文化變遷與「新世代」》(國立臺灣大學,2009)。
陳雪卿,《單身無罪,擇其所「愛」:論張曼娟散文中的單身議題》(國立清華大學,2018)。
陳凱琦,《「敗犬」或「海蒂」?婚姻對高學歷單身女性的意義》(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李筱涵,《八、九○年代台灣女性小說中的空間感與身體經驗》(國立台灣大學,2014)。
李淑芬,《廖輝英小說中的外遇現象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碩士論文,2009)。
李玉婷,《既私密又公開的柔順身體——女性穿著胸罩的教導實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張乃云,《廖輝英的「外遇」小說研究-兼論八0年代以降台灣女性小說家的情慾書寫》(國立台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2005)。
張毓芬,《女人與國家——台灣婦女運動史的再思考》(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1998)。
劉芬汝,《廖輝英外遇小說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周英雅,《八0年代台灣女作家「外遇」小說研究》(南華大學中國語文碩士論文,2009)。
蔡孟潔,《不是勝犬或剩女,我的故事,我自己命名—未婚女性於單身經驗汙名化之敘說》(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15)。
潘維琴,《「六年級世代」對家庭主婦角色評價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五、報章及網路資料
周丹穎,〈我們這一代:六年作家之5 雙重的世界〉,聯合報,(2015.11.08),D3版。
高翊峰,〈我們這一代:六年作家之6 失效一代的囈語呢喃〉,聯合報,(2015.11.10),D3版。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婦女勞動政策白皮書》(來源:https://www.iwomenweb.org.tw/cp.aspx?n=5654361B474B8EFF ,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6)。
國際SPA協會台灣分會,〈什麼是SPA〉,(來源:http://www.ifantech.com/demo/ispa/s1.asp,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6)。
自由時報,〈郭台名酸忙著結婚生子 洪慈庸霸氣反擊〉,(來源: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022756,2019.12.28,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社會中心,〈女性3成不婚是國安危機?柯文哲言論再起爭議〉,(來源:東森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214/467902.htm#ixzz3RpgPWIPy,2015.02.14,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黃旭磊,〈韓國瑜言論涉歧視 高市婦權委員要求「謹言慎行」〉,(來源:自由時報電子版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022287,2019.12.27,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蘇怡璇,〈「偷吃男星」狂語/成龍最經典: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來源:三立新聞網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54587,2019.06.12,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許建榮,〈Taiwan In Numbers:時不我予的「六年級」世代〉,(來源:上報專欄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39535,2018.04.29,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葉佳怡,〈溫柔的薛西弗斯 - 黃麗群談新作《海邊的房間》〉,(來源:自由時報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576073,2012.04.15,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蔡鈺凌,〈讓女性閃耀光芒的日本?:安倍政府「女性經濟學」的背陽處〉,(來源:Open Book日本書房專欄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45098,2019.04.02,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鄭亘良,〈論「年級論」——年級現象的初步探討〉,(來源:http://sex.ncu.edu.tw/reset/?p=606,2004.09.03,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蔡雨辰,〈夾縫中的旋身與求存——周丹穎《雙城喜劇》〉,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來源: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8926,2016.08.01,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李屏瑤,〈《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洪茲盈:像是煙,要想辦法把它框起來〉,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 來源: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703,2012.11.22,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李屏瑤,〈《墟行者》洪茲盈:我時常覺得,我現在需要一個洞〉,博客來OKAPI閱讀生活誌(來源: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1749,2019.01.18,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盧慧心,〈「其來有自」盧慧心:編劇與寫作〉,(來源: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9608,2017.04.26,最後存取日期:2020.07.20)。
教育部統計處,「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查詢網頁」(來源: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kind=10&type=1&funid=c01104&rdm=lheeJ7py,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6)。
ELLE線上專訪,〈「台灣女人站出來 For Better Tomorrow」戲劇文化改變女性角色框架〉,(來源:https://www.elle.com/tw/lovelife/office/a22705/fbt2/,2016.01.21,最後存取日期2020.06.19)。
時報文學獎,〈第29屆時報文學獎小說組決審會議記錄〉,(來源:https://prize.turnnewsapp.com/%e6%96%87%e5%ad%b8%e7%8d%8e%e5%9b%9e%e9%a1%a7/3593/,2019.10.02,最後存取日期:2020.07.22)。
六、外文資料
Prensky, Marc. (2001) “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 On the Horizon. 2001-10, 9 (5), (page1-6).
Grogan, Sarah. (1999). Body Image: Understanding body dissatisfaction in men, woman and children,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page 94).
Lin, Yu-ling. (1998). “The concept of slenderness imposed upon women in Taiwan from the 1940s to the 1990s: A genealogical analysis”,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age 27-28).
Kathryn Morgan. (1991) “Women and the Knife: Cosmetic Surgery and the Colonization of Women’s Bodies.”, Hypatia, Vol. 6, No. 3, (page25-53).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隱匿與現身: 董啟章〈安卓珍尼〉和邱妙津《鱷魚手記》中爬行動物符號與性別政治研究
2.
《太陽的血是黑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女性創傷敘事
3.
世代、性別與族群交織的成長之路──甘耀明《殺鬼》與《邦查女孩》之比較研究
4.
與時間對話: 楊澤詩作三大主題研究
5.
後二二八世代療傷進行式: 台灣小說的「創傷記憶」與「代際傳遞」
6.
孫梓評詩作研究:情感展演與視覺經驗
7.
文學報國的時代──戰爭動員體制下的台日作家辻小說
8.
痛心詩派的誕生: 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
9.
左翼知識分子的批判視域:台灣「春風」詩社及其詩人研究
10.
歇斯底里游牧主義——論駱以軍長篇小說
11.
投射與移情:論台灣新世紀女性小說中的動物想像
12.
論楊佳嫻的文學場域活動與現代詩美學
13.
臺灣新世紀女性小說中的「惡女」書寫 ——以成英姝、張亦絢、胡淑雯為研究對象
14.
試驗另一種詩歌:《衛生紙+》的口語寫作與現實書寫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