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7.180.1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謝和芬
作者(外文):Hsieh,Ho-Fen
論文名稱(中文):論周瘦鵑早期編輯生涯(1920-1926) ——以《半月》為核心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Zhou Shoujuan’s Editor-in- Chief Career in Half Moon
指導教授(中文):楊佳嫻
指導教授(外文):Yang, Chia-Hsien
口試委員(中文):潘少瑜
鄭怡庭
口試委員(外文):Pan, Shao-Yu
Zheng, Yi-T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號:105041507
出版年(民國):110
畢業學年度:10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9
中文關鍵詞:周瘦鵑《半月》《紫葡萄畫報》鴛鴦蝴蝶派上海通俗文學
外文關鍵詞:Zhou ShoujuanHalf Moon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SchoolPopular LiteratureShanghai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周瘦鵑身為鴛蝴派主力作家,同時身兼多種報刊主編之職,在民國初年的出版市場與文學場域佔有一席之地,諸多研究者亦紛紛投入與其相關研究,諸如:編輯生涯、翻譯特點、執掌《紫羅蘭》時期與小說創作等。現有研究中,少見周瘦鵑早期的編輯生涯,特別是1921年創辦的《半月》前後的脈絡梳理。《半月》是第一本周瘦鵑獨立發行刊物,其在周氏編輯生涯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同時亦作為近代學者熱門研究課題:《紫羅蘭》改組前身;雜誌中具體展現周氏對於美學的追求,同時亦呈載了他與打造文藝與消閒過度橋的理想,刊物中展現滬地風情、時事性別議題、鴛蝴派作家綿密的互動網路,為讀者打造上海都會文化景觀,同時亦是理解鴛蝴派作家在1920年代發展特色的重要通道。
因此,本文致力於探究目前尚未被人熟知的《半月》文學與文化世界,透過宏觀的將周瘦鵑早年擔任編輯的經驗一同納入討論,從中梳理周氏編輯手法的延續與轉變,同時亦能對照出《半月》的特殊性。再者,本文透過考察《半月》內部文本特徵,發現雜誌是周瘦鵑打造紫羅蘭神話的重要一環,並對於上海都會生活下人們的性格特點、物質困境,與新舊思想的雜融皆有詳細勾勒。同時,《半月》亦展現鴛蝴派作家與新文學陣營爭奪話語權之際的各種文學活動,十分具有考察價值。最後,透過將《紫葡萄畫報》一同納入討論,不僅得以更加完整論述周瘦鵑早期刊編特點,同時也在先前雜誌文學性的研究上,多了圖像性的論述。
Zhou Shoujuan is one of the major influential writers in 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School (Butterfly School) in 1920s and 30s as well as editors-in-chief of various journals. His publications are quite outstanding; therefore, there are quite a lot researches on his publications, such as Violet etc.
However, very few of the publications focused on his early career as editor, particularly on his initiative Half-Moon, Chou’s first and significantly independent published journal. This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before the reformation of Violet, which revealed the aesthetics of the Chou’s thought and his idea of having a bridge of arts and leisure. In Half-Moon, Chou demonstrated Shanghai culture, gender issues, and a platform for Butterfly School interaction. It certainly became a major channel for those who expected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tterfly School in the 1920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Half-Moon, in which area that were not known to the public, expecting to cover those early stage in his editor career,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xte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s thinking of editing. In addition, it would be easier to find out the specialty of the Half-Moon. Through looking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Half-Moon, this study revealed Chou’s creation of the myth of the Violet, which depicted the characters of those who lived in the metropolitan of Shanghai, the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mix of the new and old-fashioned way of life.
Moreover, Half-Moon also demonstrated the fighting for being a leader between Butterfly School and the those belonged to New Literature. Finally, this study also covered the content in Purple Grape, one of the painting-related newspaper at that time. This not only complemen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ou’s early editing experience, but added more graphic image for understand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0
一、研究範圍 10
二、研究方法 12
第三節 前人研究回顧 14
第四節 章節安排 18

第二章 《半月》之前:周瘦鵑與《申報•自由談》、《禮拜六》 21
第一節 鴛蝴派手中的《申報•自由談》 21
一、王鈍根執掌的《自由談》 21
二、周瘦鵑執掌的《自由談》 23
第二節 周瘦鵑與《禮拜六》 28
一、前百期《禮拜六》 30
二、後百期《禮拜六》 31
第三節 小結 34

第三章 《半月》編輯實踐及其延續 36
第一節 打造「半月」品牌 36
一、編輯美學的展現 36
(一)刊頭與封面 36
(二)編排與插圖 40
二、商業經營策略 43
三、紫羅蘭神話 48
第二節 「大東俱樂部」與周瘦鵑的文學班底 57
一、作者群介紹:遊戲聚會與人脈資本 57
二、啟蒙話語的辯證:對新文化陣營的反響 60
第三節 《紫葡萄畫報》:《半月》編輯美學遺緒 69
第四節 小結 72

第四章 《半月》、都市文化與女性形象 74
第一節 《半月》的都市文化窗口 74
一、視覺現代性:《半月》與都市流行文化 74
二、勢利與物質之域:《半月》中的上海形象 81
(一)西方物質文明與生活炫示 82
(二)底層人民的生活困境 87
(三)傳統道德與典範游移 90
第二節、女性形象及其焦點 97
一、娼妓議題 97
二、裸體視覺 107
第三節、小結 112

第五章、結論 114

參考文獻 116
附錄 121
附錄一 中國通俗文學期刊雜誌表(1921-1926) 121
附錄二 《半月》雜誌第一卷題名涉及「半月」統計表 122
附錄三 周瘦鵑編輯活動年表 124
附錄四 《半月》補白:呈現「半月」意象者 126
附錄五 《半月》銅版圖中名妓、名伶相片 128
附錄六 《半月》作者群簡介 129
附錄七 《半月》封面與刊頭分析 132
附錄八 《半月》讀者、作者照片統計 148
一、報刊雜誌(依姓氏筆畫排序)
1. 王鈍根、周瘦鵑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禮拜六》(揚州市:廣陵書社,2005年)。據1914年創刊版本影印。
2. 《申報‧自由談》,見:《愛如生資料庫》http://er07.com/
3. 周瘦鵑編:《半月》,見:https://digital.lib.washington.edu/researchworks/handle/1773/38223
4. 周瘦鵑編:《紫葡萄畫報》,見:《全國報刊索引》https://www.cnbksy.cn/
二、外文著作(依姓氏筆畫排序)
1. Link, Perry. Mandarin Ducks and Butterflies:Popular Fictio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Cities. Berkeley, Los Angeles &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三、中文專書(依姓氏字母筆畫排序)
1. 孔慶東:《1921誰主沉浮》(濟南巿:山東教育,1998年)。
2. 木心:《哥倫比亞的倒影》(新北市:印刻文學,2012年)。
3.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 : 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臺北市:麥田,1996年)。
4. 宋軍:《申報的興衰》(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6年)。
5. 邵雍:《中國近代妓女史》(上海市:上海人民,2005年)。
6. 汪暉、余國梁編:《上海城市.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8年)。
7. 周瘦鵑:《花前新記》(江蘇:江蘇人民初版社,1958年)。
8. 周海波、楊慶東合著:《傳媒與現代文學之間》(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
9. 周慧玲:《表演中國:女明星表演文化視覺政治 1910-1945》(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
10. 林家治:《民國商業美術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
11. 姜進編:《都市文化中的現代中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12. 姚福申、管志華:《中國報紙副刊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3. 芮和師編:《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
14. 范伯群:《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
15. 范伯群:〈周瘦鵑和《禮拜六》〉,《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臺北:萬卷樓,1990)。
16. 范伯群:《中國現代通俗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17. 范伯群、孔慶東主編:《大眾文學的15堂課》(台北市:五南圖書,2010年)。
18. 范伯群主編:《中國近代通俗文學史下》,(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
19. 張仲禮主編:《近代上海城市硏究》(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20. 張秀楓主編:《魯迅雜文選集》(新北市:新潮社,2011年)。
21. 張登林:《上海市民文化與現代通俗小說》(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
22. 胡安定:《民國文學發生期的鴛鴦蝴蝶派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
23. 程季華:《中國電影發展史》(北京:中國電影,1992年)。
24.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臺北市:臺大出版委員會,1998年)。
25. 邱培成:《描繪近代上海都市的一種方法︰《小說月報》(1910-1920)與清末民初上海都市文化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
26. 趙孝萱:《鴛鴦蝴蝶派新論》(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
27. 劉揚體:《流變中的流派──「鴛鴦蝴蝶派」新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7年)。
28. 劉康:《對語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29. 魯迅:《南腔北調集》(台北巿:風雲時代,1990年)。
30. 葉文心等人編:《上海百年風華》(臺北市:躍昇文化,2001年)。
31. 陸揚:《中西死亡美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32.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
33. 陳建華:《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臺北市:聯經,2007年)。
34. 陳建華:《從革命到共和 : 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35. 蕭國亮:《中國娼妓史》(台北巿:文津,1996年),頁213。
36. 魏紹昌編:《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史料部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年)。
37. 鄭逸梅:《清末民初文壇軼事》(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38. 鄭保國:《《密勒氏評論報》:美國在華專業報人與報格(1917-1953)》(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39. 龔鵬程:《文化、文學與美學》(臺北:時報文化,1988年)。

四、翻譯著作(依姓氏字母排序)
1. 安克強(Christian Henriot)著,袁燮銘,夏俊霞譯:《上海妓女:19-20世紀中國的賣淫與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 賀蕭(Hershatter, Gail B.)著,韓敏中,盛寧譯:《危險的愉悅 : 20世紀上海的娼妓問題與現代性》(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3. 馬克夢(Keith McMahon)原著,劉孟哲譯:〈第三講:現代中國前夕的性相結構—中國男性的多妻政治〉,收入《清華中文學報》第一期(2007年9月)。
4. 埃斯卡皮(Rober Escarpit)原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巿:遠流,1990年)。

五、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 朱瑞娟:《周瘦鵑和黎烈文時期的《自由談》──以1932年改革前後的變化為主要研究對象》(山東: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 柴琦:《論周瘦鵑前五四時期的文學創作》(長春:長春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
3. 徐蕾:《情哀周瘦鵑──周瘦鵑言情小說研究》(江蘇: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4. 胡至倫:《「自由談」刊頭女性圖像研究 : 1911-193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
5. 博玫:《《紫羅蘭》(1925-1930)的「時尚敘事」》(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所博士班論文,2004)。
6. 趙佳:《大東書局的文學出版情況研究》(溫州:溫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7. 劉莉:《周瘦鵑主編時期《申報.自由談》小說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研究所博士班論文,2010)。
8. 潘少瑜:《清末民初翻譯言情小說研究--以林紓與周瘦鵑為中心》(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9. 陶春軍:《俗中之雅.雅中之俗.雅俗合參──《禮拜六》、《小說月報》(1910-1920)、《小說世界》期刊風格研究》(蘇州: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六、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 朱惠英等合著:〈中國月份牌海報畫女性髮型、化妝與服飾之研究〉,《美容科技學刊》12卷2期(2015年12月)。
2. 李楠:〈上海小報中的兩種市民文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卷2期 (2004年3月)。
3. 劭棟:〈民初小說中的「人體模特事件〉,《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66期(2018年4月)。
4. 吳方正:〈裸體畫論爭及現代中國美術史的建搆〉,《新史學》卷15第2期(2004年6月)。
5. 余夏雲:〈雅俗的對峙:新文學與鴛鴦蝴蝶派的三次歷史鬥爭〉,《東吳學術》第6期( 2012年)。
6. 吳昌:〈從新詞語看近代女性生活變遷——以上海(1843~1937)為例〉,《現代語文》2013卷21期(2013年7月)。
7. 施沛杉:〈馬路如虎口:《申報》的上海車禍論述,1921-1937〉,《科技醫療與社會》17期(2013年10月)。
8. 紀俊龍:〈清末民初通俗小說之倫理表現:以吳趼人與周瘦鵑的作品為探討對象〉,《真理大學人文學報》第21期(2008年10 月)。
9. 紀俊龍:〈周瘦鵑筆下的上海書寫〉,《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30期(2015年6月)。
10. 姚毅〈「犠牲者」、「受害者」言辭的背後—以《婦女雜誌》的娼婦論述為中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2期(2004 年12 月)。
11. 姚玳玫:〈從吳友如到張愛玲: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40年代海派媒體「仕女」插圖的文化演繹〉,《文藝研究》,第1期 (2007年)。
12. 孫麗瑩:〈1920年代上海的畫家、知識份子與裸體視覺文化——以張競生〈裸體研究〉為中心〉,《清華中文學報》第10期(2013年12月)。
13. 徐志平:〈周瘦鵑發表於《禮拜六》的社會小說研究〉,《文與哲》第30期(2017年6月)。
14. 范伯群:〈通俗文学的現代化與現代文化市場的興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3期(2002年9月)。
15. 范伯群:〈名編周瘦鵑的標新立異精神〉,《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28卷第2期(2011年)。
16. 張向鳳、周渡:〈出版、文學與未完成的現代性——周瘦鵑編輯出版活動述評〉,《史料》第2期(2020年2月20日)。
17. 邵曉芙、池子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自殺現象解釋〉《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2卷2期(2006年2月)。
18. 黃錦珠:〈從兒女之私到男女戀愛:五四時期婦女報刊上的戀愛問題〉,《東亞觀念史集刊》第12期(2017年6月)。
19. 黃旦:〈媒介再思:報刊史研究的新路向〉,《新聞記者》第12期(2018年)。
20. 楊佳嫻:〈都市新型空間與情感表述:公園與上海都市小說〉,《清華中文學報》21期(2019 年6月)。
21. 郝先中:〈傳教士與近代中國的放足運動〉,《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卷3期 (2004年5月)。
22. 陳建華:〈殷明珠與1920年代初好萊塢明星文化〉,《從革命到共和 : 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23. 陳建華:〈論周瘦鵑「影戲小說」-早期歐美電影的翻譯與文學文化新景觀,1914-1922〉,《現代中文文學學報》10卷2期 (2011年12月)。
24. 陳建華:〈周瘦鵑與紫羅蘭──文本建構與民國時期愛情、婚姻與家庭〉《清華中文學報》第10期 (2013年12月)。
25. 陳建華:〈周瘦鵑與紫羅蘭:文學商品的建構及其文化意涵〉,《中正漢學研究》第22期(2013年12月)。
26. 陳建華:〈民國初期上海消閒雜誌與名花美人的文化政治〉,《學術月刊》第6期(2015年)。
27. 陳建華:〈周瘦鵑與《半月》雜誌——「消閑」文學與摩登海派文化(1921—1925)〉,《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35卷6期(2018年12月)。
28. 潘少瑜:〈時尚無罪:《紫羅蘭》半月刊的編輯美學、政治意識與文化想像〉,《中正漢學研究》第22期(2013年12月)。
29. 潘奔奔、傅宗洪:〈現代通俗文學雜誌的『爭紅鬥紫』〉,《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第32卷第2期(2019年3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