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5.225.11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黃天偉
作者(外文):Hwang, Tien-Wei
論文名稱(中文):銀行保密義務與稅捐調查之衝突與調和-從資訊隱私權之觀點省思-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ntradiction and Reconciliation of Bank's Duty of Confidentiality and Tax Investigation - Reflections from Right of Information Privacy -
指導教授(中文):陳仲嶙
指導教授(外文):Chen, Chung-Lin
口試委員(中文):黃士洲
翁清坤
口試委員(外文):Huang, Shih-Chou
Ueng, Ching-Ku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法律研究所
學號:104074701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稅捐調查銀行保密義務個人資料保護法資訊隱私權納稅者權利保護法間接蒐集
外文關鍵詞:Tax InvestigationBank's Duty of Confidentiality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Right of Information PrivacyTaxpayer Rights Protection ActIndirect Collec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2
  • 點閱點閱:1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4
  • 收藏收藏:0
  稅捐稽徵機關對銀行實施稅捐調查時,係以稅捐稽徵法第30條第1項及銀行法第48條第2項為主要依據,且須參考財政部與(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見解。惟前述實務見解常非為法律或法律明確授權之法規命令,而有違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及租稅法律主義。

  為了維護納稅者受我國憲法保障之資訊隱私權,本文嘗試以個人資料保護法對於間接蒐集之規範架構-「雙門理論」調和稅捐調查與銀行保密義務之衝突,但非為完全禁止稅捐稽徵機關對銀行實施稅捐調查。

  本文於第二章探尋資訊隱私權能否被我國憲法所保障及其保障範圍,並討論資訊隱私權於銀行保密義務及稅捐調查憲法價值上之重要性。再於第三章及第四章中,分別以個人資料保護法對於間接蒐集之規範架構,檢討現行稅捐調查與銀行保密義務之互動模型。
  Tax collection authorities request banks to provid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its customers, which is based on Paragraph 1 of Article 30 in Tax Collection Act, Paragraph 2 of Article 48 in the Banking Ac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existing practice of Ministry of Finance and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Nevertheless, the existing practice isn’t based on laws or regulations expressly authorized by laws, so it fails to comply with Taxpayer Rights Protection Act and the Principle of Taxation by Law.

  To maintain taxpayers’ right of information privacy, this essay attempts to follow the framework of the indirect collection i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and reconcile tax investigation and bank's duty of confidentiality. Nonetheless, this essay doesn’t prefer to a general prohibition on requesting banks to provide related information of its customers.

  In Chapter 2,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protected scopes of the right of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its role in the constitutional values of tax investigation and bank's duty of confidentiality. Through the framework of the indirect collection i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Act, this essay separately examines the existing interaction model of bank's duty of confidentiality and tax investigation in Chapter 3 and Chapter 4.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6
第一款 從稅捐調查之依據省思傳遞個人資料之法制現狀    6
第二款 從銀行作為稅捐調查之受調查者省思傳遞個人資料之法制現狀    8
第三款 從資訊隱私權省思稅捐調查與銀行保密義務之法制現狀    9
第四款 從個人資料保護法及銀行法省思銀行利用客戶資料之規範    10
第四節 案例提出    13
第五節 研究架構    14
第二章 稅捐調查與銀行保密義務於資訊隱私權上之衝突    16
第一節 資訊隱私權之憲法基礎與保障範圍    16
第一款 基本權憲法基礎之探尋模式    16
第二款 例示基本權條款下之隱私權態樣    17
壹、 憲法第10條之居住自由    17
貳、 憲法第12條之秘密通訊自由    17
參、 憲法第15條之財產權    18
肆、 以例示基本權條款作為隱私權憲法基礎之困境    19
第三款 概括基本權條款下之隱私權分類    20
壹、 以概括基本權條款作為隱私權之憲法基礎    20
貳、 隱私權與私密空間之保護    21
參、 隱私權與個人資料之保護    23
第四款 從隱私權憲法基礎重塑資訊隱私權之概念    26
壹、 基本權保障範圍之探究方法    26
貳、 資訊隱私權之保護利益    27
參、 資訊隱私權之保障範圍    27
肆、 資訊隱私權下之目的拘束原則    28
第二節 資訊隱私權作為銀行保密義務之憲法價值    30
第三節 資訊隱私權與稅捐調查應遵守之憲法原則    31
第一款 資訊隱私權是納稅者受憲法保障之基本權利    31
第二款 資訊隱私權與租稅法律主義    32
第三款 資訊隱私權與量能課稅原則    34
第四款 資訊隱私權與正當行政程序    36
壹、 正當行政程序於我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上之發展    36
貳、 正當行政程序於稅捐調查上之實踐    37
參、 正當行政程序作為資訊隱私權之保障    39
第五款 資訊隱私權與稅捐稽徵效率    40
第三章 從個人資料保護法省思銀行保密義務之法制現狀    43
第一節 銀行保密義務之意涵    43
第二節 銀行為個人資料保護法上之非公務機關    44
第三節 銀行提供客戶資料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上之合法性分析    45
第一款 銀行提供客戶資料為個人資料保護法上之利用行為    45
第二款 銀行未逾蒐集客戶資料目的之利用    47
壹、 銀行曾告知客戶會以課稅目的利用其個人資料    47
貳、 銀行應於蒐集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內利用    47
參、 最小化原則於蒐集特定目的必要範圍內之定位    48
第三款 銀行利用客戶資料應遵守目的外利用之規範    48
壹、 銀行未曾告知客戶會以課稅目的利用其個人資料    48
貳、 銀行依據法律明文規定之目的外利用    49
一、 法律明文規定於銀行目的外利用上之地位    49
二、 銀行保密義務之例外規範    49
(一) 銀行法對於銀行保密義務之例外規範    49
1. 銀行經營信託及證券業務之人員    49
2. 其他銀行業務人員    50
3. 銀行法第48條第2項與第28條第4項之適用順序    51
(二) 銀行法主管機關對於銀行向稅捐稽徵機關提供客戶資料之實務見解    52
1. 銀行法主管機關之探尋    52
2. 從實務見解省思銀行向稅捐稽徵機關提供客戶資料    54
(1) 1989年銀行法增訂前之銀行向稅捐稽徵機關提供客戶資料    54
(2) 1989年銀行法增訂後之銀行向稅捐稽徵機關提供客戶資料    54
(3) 行政院金管會組織法施行後之銀行向稅捐稽徵機關提供客戶資料    55
3. 銀行法第48條第2項與第28條第4項於實務見解上之比較    57
(三) 銀行保密義務例外規範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上之地位    58
1. 銀行法與個人資料保護法之適用順序    58
2. 銀行保密義務例外規範之法位階    60
(1) 1989年銀行法增訂前銀行保密義務例外規範之法位階    60
(2) 1989年銀行法增訂後銀行保密義務例外規範之法位階    60
(3) 行政院金管會組織法施行後銀行保密義務例外規範之法位階    61
3. 法律明文規定下之銀行保密義務例外規範    63
三、 銀行於稅捐調查上之協力義務與拒絕事由    63
(一) 稅捐調查上之舉證責任與協力義務    63
(二) 個別稅捐調查依據課予銀行之協力義務    64
(三) 銀行於個別稅捐調查依據上拒絕稅捐調查之事由    66
1. 稅捐調查依據上不得拒絕之意涵    66
2. 關稅法上拒絕稅捐調查之事由    67
3. 海關事後稽核實施辦法上拒絕稅捐調查之事由    67
4. 稅捐稽徵法上拒絕稅捐調查之事由    68
(1) 以比例原則作為稅捐調查之拒絕事由    68
(2) 以未出示有關執行職務證明文件作為稅捐調查之拒絕事由    70
(3) 以稅捐徵收期間作為稅捐調查之拒絕事由    70
5. 其他拒絕稅捐調查之事由    70
(1) 以推計課稅作為稅捐調查之拒絕事由    70
(2) 以銀行法第48條第2項作為稅捐調查之拒絕事由    71
(3) 以補充性原則作為稅捐調查之拒絕事由    72
(4) 以不自證己罪原則作為稅捐調查之拒絕事由    73
(四) 以個別稅捐調查依據強制銀行提供客戶資料之可能    73
參、 銀行衡量當事人權益之目的外利用    76
一、 銀行於目的外利用上衡量當事人權益之依據    76
二、 銀行免除當事人財產上危險之目的外利用    77
(一) 免除當事人財產上危險於銀行目的外利用上之意涵    77
(二) 稅捐調查結果對於稅額核定之拘束力    77
(三) 以上級機關核准限制稅捐調查結果之拘束力    77
(四) 稅捐調查結果對於漏稅罰之影響    78
三、 銀行經當事人同意之目的外利用    78
(一) 銀行提供客戶資料給稅捐稽徵機關之當事人同意為告知後同意    78
(二) 銀行並無告知義務之免除事由    79
(三) 從銀行與客戶之關係省思銀行同意之重要性    79
四、 銀行有利於當事人權益之目的外利用    80
肆、 銀行衡量非當事人權益之目的外利用    81
一、 銀行於目的外利用上衡量非當事人權益之依據    81
二、 銀行為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之目的外利用    82
三、 銀行防止他人權益重大危害之目的外利用    82
四、 銀行公益統計且無從識別之目的外利用    83
第四章 從個人資料保護法省思稅捐調查之法制現狀    84
第一節 稅捐調查之意涵    84
第二節 稅捐稽徵機關為個人資料保護法上之公務機關    85
第一款 稅捐稽徵機關為中央或地方機關    85
第二款 稅捐稽徵機關實施稅捐調查為依法行使公權力    87
第三款 財政部賦稅署指定調查人員亦為稅捐調查主體    87
第三節 稅捐調查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上之合法性分析    88
第一款 稅捐調查為個人資料保護法上之間接蒐集行為    88
第二款 稅捐調查應遵守目的拘束原則    89
第三款 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內之稅捐調查    90
壹、 稅捐稽徵機關法定職務規範之探尋    90
一、 稅捐稽徵機關之法定職務規範須明確    90
二、 未賦予向銀行調取納稅者資料權限之規範    92
(一) 以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作為稅捐調查之依據    92
(二) 以行政程序法作為稅捐調查之依據    92
(三) 以海關緝私條例作為稅捐調查之依據    93
三、 賦予向銀行調取納稅者資料權限之規範    93
(一) 以關稅法及海關事後稽核實施辦法作為稅捐調查之依據    93
(二) 以稅捐稽徵法第30條作為稅捐調查之依據    94
(三) 以銀行法作為稅捐調查之依據    95
貳、 稅捐調查為稅捐稽徵機關執行法定職務    96
參、 稅捐稽徵機關實施稅捐調查應於必要範圍內    97
一、 補充性原則於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內之定位    97
(一) 從比例原則省思補充性原則之意涵    97
(二) 從刑事調查證據之移用省思補充性原則之意涵    98
(三) 從推計課稅省思補充性原則之重要性    99
二、 最小化原則於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內之定位    100
三、 上級機關核准於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內之定位    101
第四款 取得當事人同意之稅捐調查    102
壹、 稅捐稽徵機關從銀行間接蒐集納稅者個人資料之當事人同意為告知後同意    102
貳、 稅捐調查之當事人同意須履行告知義務    102
參、 稅捐調查告知義務之免除事由    103
一、 依法律規定得免告知    103
二、 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所必要之蒐集    103
三、 告知對於公務機關、公共利益及當事人之影響    104
(一) 告知將妨害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    104
(二) 告知將妨害公共利益    104
(三) 個人資料之蒐集非基於營利之目的,且對當事人顯無不利之影響    105
四、 當事人明知應告知之內容    106
五、 稅捐稽徵機關仍應履行其告知義務    107
肆、 上級機關核准與當事人同意    108
第五款 未對納稅者資訊隱私權造成侵害之稅捐調查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110
參考文獻    112
一、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李惠宗(2013),行政法要義,6版,臺北:元照。

林山田(2008),刑法通論(上冊),增訂10版,臺北:元照。

林鈺雄(2013),刑事訴訟法(上冊)- 總論編,7版,臺北:元照。

陳清秀(2014),稅法總論,8版,臺北:元照。

陳清秀(2010),現代稅法原理與國際稅法,2版,臺北:元照。

黃士洲(2002),稅務訴訟的舉證責任,1版,臺北:翰蘆。

黃茂榮(2005),稅法總論(法學方法與現代稅法)第一冊,增訂2版,臺北:植根。

黃俊杰(2012),稅捐法定主義,1版,臺北:翰蘆。

黃俊杰(2008),納稅者權利保護,2版,臺北:元照。

(二) 專書論文

甘添貴(2005),刑法新修正之公務員概念,收於:台灣刑事法學會編,刑法總則修正重點之理論與實務,頁133-182,臺北:元照。

吳德豐(2011),國際稅法上協力義務,收於:葛克昌編,納稅人協力義務與行政法院判決,頁23-50,臺北:翰蘆。

李震山(2000),論資訊自決權,收於: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頁275-318,臺北:元照。

林子儀(2002),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從保障隱私的觀點論基因資訊的利用與法的規制,收於: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693-726,臺北:元照。

黃士洲(2011),稅捐協力義務與推計課稅,收於:葛克昌編,納稅人協力義務與行政法院判決,頁51-106,臺北:翰蘆。

黃昭元(2005),無指紋則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收於: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頁461-507,臺北:元照。

黃源浩(2011),營業稅法上協力義務及違反義務之法律效果,收於:葛克昌編,納稅人協力義務與行政法院判決,頁77-106,臺北:翰蘆。

湯德宗(2000),行政程序法,收於:翁岳生編,行政法,頁787-958,臺北:翰蘆。

葛克昌(2012),協力義務與納稅人基本權,收於:葛克昌編,行政程序與納稅人基本權,頁723-743,臺北:翰蘆。

葛克昌(2010),納稅者權利之立法與司法保障,收於:葛克昌編,納稅人權利保護-稅捐稽徵法第一章之一逐條釋義,頁27-52,臺北:元照。

葛克昌(2006),論納稅人權利保障法的憲法基礎,收於:曾華松大法官古稀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論權利保護之理論與實踐,頁3-26,臺北:元照。

葛克昌(1999),綜合所得稅與憲法,收於:所得稅與憲法,頁1-105,臺北:翰蘆。

陳仲嶙(2002),隱私權概念的理解與充填,收於:李鴻禧編,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頁637-661,臺北:元照。

陳仲嶙(2011),美國法下人體組織研究法律關係之權利基礎:以Moore 案法院意見之澄清與駁斥為起點,收於:洪德欽編,歐盟與美國生物科技政策,頁399-452,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謝如蘭(2010),課稅平等原則與課稅合法性原則,收於:葛克昌編,納稅人權利保護-稅捐稽徵法第一章之一逐條釋義,頁245-284,臺北:元照。

(三) 期刊論文

李介民(2010),提供稅務資訊之研究,中正財經法學,1期,頁337-430。

李婉萍(2013),歐盟個資小組對「目的拘束原則」之詮釋及該詮釋對界定個資法上「特定目的」之啟發,科技法律透析,25卷9期,頁18-24。

李惠宗(2013),個人資料保護法上的帝王條款-目的拘束原則,法令月刊,64卷1期,頁37-61。

李榮耕(2013),現行通訊保障監察法制的困境及出路,司法改革雜誌,99期,頁22-25。

林永祥(2014),個人資料保護法上損害賠償之探討,興大法學,16期,2014年11月,頁53-84。

林裕順(2013),監聽爭議-大法官說法,司法改革雜誌,99期,頁26-29。

林鈺雄(2007),干預保留與門檻理論-司法警察(官)一般調查權限之理論探討,政大法學評論,96期,頁189-231。

林盟翔(2017),數位通貨與普惠金融之監理變革──兼論洗錢防制之因應策略,月旦法學雜誌,267期,頁30-75。

柯格鐘(2016),論稅捐正義的追尋:從憲法平等原則到稅法量能課稅原則的路徑,臺大法學論叢,45期,頁1229-1304。

柯格鐘(2007),論量能課稅原則,成大法學,14期,頁55-120。

翁清坤(2013),告知後同意與消費者個人資料之保護,臺北大學法學論叢,87期,頁217-322。

翁清坤(2011),金融控股公司客戶個人資料之交互運用,月旦法學雜誌,196期,頁221-235。

翁清坤(2010),論個人資料保護標準之全球化,東吳法律學報,22卷1期,頁1-60。

張文郁(2014),論行政程序上之事實調查(上),月旦法學雜誌,227期,頁66-88。

黃天偉(2016),當事人同意在稅捐機關蒐集個人資料上之地位,稅務旬刊,2321期,頁18-25。

黃天偉(2014),企業經營與國家作為法律爭議,稅務旬刊,2267期,頁27-35。

黃源浩(2017),地價稅的憲法基礎與界限,台灣法學雜誌,312期,頁28-44。

詹鎮榮(2015),公務機關間個人資料之傳遞-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行政訴訟102年度簡字第2號判決出發,法學叢刊,60卷1期,頁1-27。

陳起行(2000),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64期,頁297-341。

陳敏(1981),憲法之租稅概念及其課徵限制,政大法學評論,24期,頁33-58。

葉俊榮(2016),探尋隱私權的空間意涵-大法官對基本權利的脈絡論證,中研院法學期刊,18期,頁1-40。

劉靜怡(2013),通保法究竟保護了誰?,司法改革雜誌,99期,頁30-33。

簡錫堦(2009),台灣快要成為「日不落免稅帝國」,司法改革雜誌,70期,頁56-57。

蔡孟彥(2017),納稅義務人的協力義務無法免除稅捐機關職權調查義務,稅務旬刊,2378期,頁35-37。

(四) 碩博士論文

李介民(2008),稅法上非正式行政行為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阮美娜(2015),美國跨國企業避稅規劃“Double Irish with A Dutch Sandwich”之研究,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許凱傑(2008),量能課稅原則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孟琦(2005),論監聽之證據使用禁止,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螢(2004),申報義務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清秀(1984),稅捐法上法律關係論,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睿嫺(2016),我國大法官解釋與稅法體系之發展變遷,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亦莙(2017),物聯網時代隱私權問題探討-以平衡科技發展與個人資料保護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汗曦(2012),由病人資訊隱私權觀點論我國全民電子病歷政策,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 研討會論文

范姜真媺(2015),自實務上常見之案例探討政府資訊公開法,104年度訴願救濟研討與實務座談會,教育部主辦,2015年11月6日。

二、 英文文獻

(一) 專書

Aman, Alfred C. & Mayton, William T. 2001, Administrative Law, West Group, St. Paul.

European Commission 2000, Tax policy in the European Union,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Luxembourg.

Hensler, Deborah R. & Institute for Civil Justice (U.S.) 2000, Class action dilemmas: Pursuing public goals for private gain, Rand, Santa Monica.

Lane, Frederick S. 2009, American privacy: The 400-year history of our most contested right, Beacon Press, Boston.

Nowak, John E. & Rotunda, Ronald D. 2010, Constitutional Law, Thomson/West, St. Paul.

Pendergast, Tom, Pendergast, Sara & Sousanis, John 2001,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from freedom of speech to flag burning, UXL, Detroit.

Postlewaite, Philip F. & Donaldson, Samuel A. 2003, International taxation: corporate and individual,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Durham.

Rosenbloom, David H., O'Leary, Rosemary & Chanin, Joshua M. 2010,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 CRC Press, New York.

United States 1977, Personal privacy in an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report of the Privacy Protection Study Commission, US, Washington.

(二) 期刊論文

BeVier, Lillian R. 1995, ‘Information about Individuals in the Hands of Government: Some Reflections on Mechanisms for Privacy Protection,’ William & Mary Bill of Rights Journal, vol. 4, no. 2, pp. 455-506.

Blum, Cynthia 2004, ‘Sharing Bank Deposit Inform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Should Tax Compliance or Privacy Claims Prevail? ,’ Florida Tax Review, vol. 6, pp. 579-648.

Chen, Chung-Lin(陳仲嶙) 2010, ‘In Search of a New Approach of Information Privacy Judicial Review: Interpretation No. 603 of Taiwan's Constitutional Court as a Guide,’ Indiana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Review, vol. 20, no. 1, pp. 21-45.

Geist, Michael A. 1998, ‘The Reality of Bytes: Regulating Economic Activity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Washington Law Review, vol. 73, no. 3, pp. 521-574.

Hughes, Kirsty 2012, ‘A Behavioural Understanding of Priva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rivacy Law,’ The Modern Law Review, vol. 75, pp. 806-836.

Hwang, Tien-Wei(黃天偉) 2015, ‘The Contradiction and Reconciliation of Inform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and Copyright i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Records,’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 vol. 19, no. 3, pp. 56-64.

Hwang, Tien-Wei(黃天偉) 2015, ‘The Dilemma in Defining the Meaning of “Use” in Patent Infrin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Law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5, no. 4, pp. 29-38.

Lain, Corinna B. 2004, ‘Countermajoritarian Hero or Zero? Rethinking the Warren Court's Role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Revolu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 vol. 154, no. 4, pp. 1361-1452.

Prosser, William L. 1960, ‘Privacy,’ California Law Review, vol. 48, no. 3, pp. 383-423.

Richards, Neil M. 2013, ‘The Perils of Social Reading,’ Georgetown Law Journal, vol. 101, no. 3, pp. 689-724.

Surrey, Stanley S.1976, ‘The Tax Expenditure Concept and the Budget Reform Act of 1974,’ Boston College Law Review, vol. 17, no. 5, pp. 679-737.

Swire, Peter P. 2002, ‘The Surprising Virtues of the New Financial Privacy Law,’ Minnesota Law Review, vol. 86, pp. 1263-1323.

Warren, Samuel D. & Brandeis, Louis D. 1890, ‘The Right to Privacy,’ Harvard Law Review, vol. 4, no. 5, pp. 193-220.

Westin, Alan F. 1966, ‘Science, Privacy, and Freedom: Issues and Proposals for the 1970's,’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66, no. 6, pp. 1003-1050.

(三) 研討會論文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2012 ABATAX-CLE 021705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