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9.167.3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李仁傑
作者(外文):Lee, Jen-Chieh
論文名稱(中文):反思台灣轉型正義概念及法制發展史
論文名稱(外文):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and Law Relating to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aiwan
指導教授(中文):陳宛妤
指導教授(外文):Chen, Wan-Yu
口試委員(中文):王泰升
劉恆妏
口試委員(外文):Wang, Tay-Sheng
Liu, Heng-W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法律研究所
學號:104074508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0
中文關鍵詞:轉型正義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平反運動權利回復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
外文關鍵詞:transitional justicehuman rights violationsthe DPP governmentThe Act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Ill-gotten Properties by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ir Affiliate OrganizationsAct on Promoting Transitional Justic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2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4
  • 收藏收藏:0
本文以台灣法律史的研究方法,整理並分析台灣轉型正義概念發展與法律制訂背後的過程,進而探究「台灣人民對於轉型正義法律的法意識與立法者間的差異」問題的可能答案。
轉型正義是2001年在國際上正式被提出,它的概念主要是指,新興民主國家追究過去威權統治所為的不法行為,並為一定的措施來鞏固民主制度與促進社會和解。此概念於2006年引入台灣,而在此之前台灣曾進行若干政治平反運動,自1980年代開始,隨著民主化運動的開展,對於曾在台灣土地上發生的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政治案件、國民黨國庫通黨庫等問題逐一被來自社會的群眾力量,以及在立法院的民進黨立委們所揭露,要求國民黨政府正視真相與歷史、賠償受害者及其家屬和究責,這時源自社會動員的平反運動雖還未有「轉型正義」一詞所概括,卻已經實踐轉型正義的內涵。
2016年《黨產條例》與《促轉條例》陸續公布施行,成為實踐轉型正義的正式法律依據。然而,這兩個條例制定時,背後的政治情勢與角力,以及各黨在立法院間的政治策略,也影響著台灣社會對於轉型正義的理解與看法,本文藉由分析立法院立法過程,試圖去理解各政黨間的行為邏輯脈絡,來推論台灣轉型正義至今仍產生社會衝突的原因,並在最後透過與國際轉型正義措施的對話來理解台灣在轉型正義的不足。
Taiwan went through political situation from the authoritarian regime of KMT.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hard-won Taiwanese democracy, the democratic government should deal with the issues of past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which happened during the period of KMT author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mocratization movement, the 228 Incident, White Terror political cases, and the KMT ill-gotten party assets that had occurred on Taiwan were discussed in public. The DPP legislators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have also revealed that they have also initiated rehabilitation, demanding that the KMT government face up to the fact and history of them, compensate victim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investigate the truth and responsibility.
However, the KMT government did nothing except for compensating victims and their families until DPP won the legislature for the majority of seats in 2016.
After the discussion among political parties in Taiwan, the Legislative Yuan enacted "
The Act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Ill-gotten Properties by Political Parties and Their Affiliate Organizations" and "Act on Promoting Transitional Justice”, which were Taiwanese transitional justice empirical law. It means that the DPP government successfully put Taiwan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practice.
When these two regulations were enacted,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wrestling behind them,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strategies of the various parties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also affect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views of Taiwanese society on transitional justice.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legislation record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logic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to infer the reasons for the conflicts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in Taiwan.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問題提出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3
第五節 研究架構 15
第貳章 轉型正義的出現與在台灣的發展 17
第一節 轉型正義研究 17
一、 轉型正義的定義 17
二、 台灣學界引進轉型正義之討論 20
第二節 轉型正義概念出現之前的平反運動 23
一、 移民的歷史背景與威權統治下的沈寂 23
二、 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 29
三、 白色恐怖政治案件平反運動 39
四、 《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的制定 41
五、 國民黨黨產取得的爭議 43
六、 1999年《檔案法》的通過 53
第三節 大法官解釋所形塑的憲政體系及對轉型正義的影響 56
一、 大法官會議解釋所形塑的憲政體制價值 56
二、 大法官解釋所建立的「轉型正義」憲法價值基礎 60
第四節 轉型正義概念的引進與台灣轉型正義的挫敗 64
一、 政黨輪替後執政的作為與不作為 64
二、 轉型正義的引進與挫敗 70
第參章 台灣轉型正義的再起與實證法化 72
第一節 民間持續不斷地推動立法 72
一、 真促會的成立 72
二、 真促會的目標 72
三、 真促會推動轉型正義上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74
四、 真促會對於轉型正義實證法的觀點與立場 77
第二節 爭討黨產的漫漫長路:黨產條例的產生 80
一、 黨產條例制定倚賴過去堅實的基礎 80
二、 黨產爭討集團對黨產條例的法律論述與政治策略 81
三、 國民黨捍衛威權統治利益的法律論述與政治策略 83
四、 行政部門對於黨產條例草案的態度 85
五、 小結 87
第三節 長期立法遊說的成果:促轉條例 88
一、 促轉條例草案審議時的政治背景 88
二、 民進黨對促轉條例草案的法律論述與政治策略 90
三、 「捍衛威權統治」集團的核心利益與政治策略 94
四、 行政部門對促轉條例審議的態度 98
五、 小結 100
第四節 在民進黨黨團主導下通過的促轉條例 101
一、 促轉條例的立法目的與任務編制 101
二、 促轉會的職權 103
第肆章 台灣轉型正義法律實行的困難與衝突 110
第一節 實行轉型正義所遇到的困難 110
一、 以人權侵害平反經驗嫁接的轉型正義 110
二、 被指控為「東廠」、「政治清算」、「抄家」的轉型正義 110
三、 被簡化成「去蔣化」的轉型正義 112
四、 被認為不需要進行的「轉型正義」 113
第二節 過去的平反運動著重在金錢賠償 116
一、 從國際轉型正義的內容來看台灣現狀 116
二、 真相調查仍處於被動狀態 118
第三節 黨國體制影響的延續 119
一、 黨國體制滲透的台灣社會 119
二、 寧靜革命所導致的舊有公務體系延續 122
第四節 追究加害人的責任 123
第五節 提倡轉型正義未有如黨產議題所累積的社會能量 124
一、 社會動員的差異 124
二、 法律意識的差異 126
第伍章 結論 128
第一節 台灣轉型正義概念與法制發展回顧 128
一、 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 128
二、 轉型正義發展所遭遇的政治阻饒 129
三、 缺少社會溝通的《促轉條例》 129
第二節 研究展望 130
一、 原住民族與漢人在日治時期的歷史正義 130
二、 政治檔案條例的研究 131
參考文獻 132
附錄一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民進黨版本與審查會通過版本對照表) 140

壹、 專書
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編(1958),總統府臨時行政改革委員會總報告,初版,臺北:委員會自印。
王雲五編(1963),行政改革建議案檢討報告,初版,臺北:行政院行政改革建議案檢討小組委員會。
李筱峰(1987),台灣民主運動40年,初版,臺北:自立晚報。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1991),走出二二八的陰影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運動實錄(一九八七~一九九零),初版,臺北: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
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編,檔案法草案制定過程資料彙編,初版,頁4(1997年)。
薛月順(1996),台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一),初版,臺北:國史館。
龔宜君(1998),「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初版,臺北:稻鄉出版。
梁永煌、田習如(2000),拍賣國民黨 黨產大清算,初版,臺北:財訊。
黃煌雄、張清溪、黃世鑫(2000),還財於民:國民黨黨產何去何從,初版,臺北:商周出版。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初版,臺北:二二八基金會。
王泰升、薛化元、黃世杰(2006),追尋臺灣法律的足跡-事件百選與法律史研究,初版,臺北:五南。
楊士仁(2008),黨產追緝令,初版,臺北:前衛。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2009),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三版,臺北:新自然主義。
王泰升(2010),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臺北:元照。
薛化元(2010),戰後臺灣歷史閱覽,初版,臺北:五南。
羅承宗(2011),黨產解密:小豬撲滿對決黨產大野狼的不公平競爭,初版,臺北:新臺灣國策智庫。
王泰升(2012),台灣法律史概論,四版,臺北:元照。
施正鋒(2013),轉型正義,初版,臺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吳乃德(2013),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二 自由的挫敗,初版,臺北:衛城出版。
胡慧玲(2013),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 卷三 民主的浪潮,初版,臺北:衛城出版。
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2014),補償基金會十五週年成果紀念專輯1998-2014,初版,臺北:戒嚴時期補償基金會。
若林正丈著,洪郁如、陳培豐譯(2016),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二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施正鋒(2016),人民的權利與轉型正義,初版,臺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
李怡俐(2016),當代轉型正義的制度與規範脈絡-兼論南韓與臺灣的經驗比較,初版,臺北:元照。
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17),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初版,臺北:二二八基金會。
羅承宗(2018),《黨產研究》別冊:檔案選輯,初版,臺北:黨產會。
貳、 專書論文
王泰升(2006),土地、人民、法律與歷史,收於:王泰升、薛化元、黃世杰編,追尋臺灣法律的足跡:事件百選與法律史研究,頁214-229,臺北:五南出版。
薛化元(2006),1950年懲治叛亂條例修正,收於:王泰升、薛化元、黃世杰編,追尋臺灣法律的足跡:事件百選與法律史研究,頁148-149,臺北:五南出版。
陳君愷(2008),從轉型正義觀點看國民黨黨產問題,收於:徐永明編,轉型,要不
要正義?-新興民主國家與台灣的經驗對話,頁69-93,臺北:台灣智庫。
林佳龍(2008),轉型,沒有正義-論國民黨黨產對台灣民主鞏固的挑戰,收於:徐永明編,轉型,要不要正義?新民主國家與臺灣的經驗對話,頁95-121,臺北:台灣智庫。
王時思(2008),轉型正義在台灣——政府的角色,收於:徐永明編,轉型,要不要正義:新民主國家與臺灣的經驗對話,頁123-146,臺北:台灣智庫。
薛化元(2009),威權體制的建立,收於:張炎憲、陳美蓉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頁15-42,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陳翠蓮(2009),台灣戒嚴時期的特務統治與白色恐怖氛圍,收於:張炎憲、陳美蓉編,戒嚴時期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論文集,頁46-52,臺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吳乃德(2015),導言,收於: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一 清理威權遺緒,頁17-23,臺北:衛城出版。
李禎祥(2015),民主化初期的平反工作,收於: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頁18,臺北:衛城出版。
林邑軒(2015),官方檔案的徵集與公布,收於: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二 記憶歷史傷痕,頁48,臺北:衛城出版。
陳俊宏(2015),聯合國處理轉型正義的原則,收於: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卷二-記憶歷史傷痕,頁147,臺北:衛城出版。

參、 期刊論文
傅正(1960),國庫不是國民黨的私囊,自由中國第22卷第11期,頁336。
許雪姬 (1991),行政院二二八工作小組的分工與資料蒐集,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2期,頁80-85。
王泰升(1999),台灣戰後初期的政權轉替與法律體系的承接(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台大法學論叢第29卷第1期,頁1-90。
王泰升(2000),中國國民黨的接收「日產」為「黨產」,律師雜誌第245期,頁105-111。
那思陸(2000),明代東廠與司法審判,法制史研究第1期,頁37-52。
王泰升(2003),臺灣憲法的故事:從「舊日本」與「舊中國」蛻變而成的「新臺灣」,台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1期,頁1-48。
吳乃德(2006),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第2期,頁1-34。
汪平雲(2006),國民黨黨產、黨國體制與轉型正義:「有轉型而無正義」的臺灣民主化,當代第230期,頁14-25。
嚴震生(2006),真相委員會與轉型正義,校園第48期第6卷,頁39-43。
葛祥林(2006),德國納粹屠殺事件之處理與借鏡,國家發展研究第5卷第2期,頁137-191。
蘇俊雄(2007),轉型正義與刑事正義,中研院法學期刊創刊號,頁63-74。
江宜樺(2007),台灣的轉型正義及其省思,思想第5期,頁64-81。
陳芳明(2007),轉型正義與台灣歷史,思想第5期,頁83-94。
吳志光(2007),司法與歷史的轉型正義糾葛-兼論歐洲人權法院關於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德東蘇聯佔領區土地改革之裁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51期,頁41-56。
陳顯武(2007),法律的政治分析-論戒嚴時期的政治刑法,國家發展研究第6卷第2期,頁155-169。
蘇永欽(2008),夏蟲與冰錄(四)多元文化、實質平等和轉型正義,法令月刊第59卷第4期,頁109-112。
陳翠蓮(2008),歷史正義的困境-族群議題與二二八論述,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6期,頁181-222。
葉浩(2008),價值多元式轉型正義:一個政治哲學進路的嘗試,台灣政治學刊第12卷第1期,頁11-51。
李福鐘(2008),威權體制下國民黨黨營企業,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8期,頁189-220。
王泰升(2009),國民黨在中國的「黨治」經驗—民主憲政的助力或阻力?,中研院法學期刊第5期,頁69-228。
劉恆妏(2010),戰後初期臺灣司法接收(1945-1949):人事、語言與文化的轉換,臺灣史研究第17卷第4期,頁33-80。
吳俊瑩(2011),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誕生與臺灣史研究脈動(2000-2008),史原復刊第2期,頁83-144。
吳豪人(2012),「野蠻」的復權:台灣修復式正義與轉型正義實踐的困境與脫困之道,台灣人權學刊第1卷第3期,頁67-93。
蘇瑞鏘(2012),臺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不當核覆初探:以蔣介石為中心的討論,臺灣文獻第63卷第4期,頁209-240。
張季銘(2012),法的文化研究-以轉型正義為例,植根雜誌第28卷第1期,頁1。
曹欽榮(2012),紀念博物館在轉型正義中之角色,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第65卷第1期,頁45-65。
陳顯武、蔡浩志(2012),我國解嚴後克服過去與刑事補償規範變遷之法律政治分析,國家發展研究第12卷第1期,頁1-42。
黃忠正(2013),論Radbruch公式,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頁115-162。
蘇瑞鏘(2013),強人威權黨國體制與戰後台灣政治案件,輔仁歷史學報第30期,頁167-213。
陳昭如(2014),父姓的常規,母姓的權利:子女姓氏修法改革的法社會學考察,台大法學論叢第43卷第2期,頁271-380。
施正鋒(2014),歷史教育、轉型正義及民族認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0卷第4期,頁1-25。
鄭得興(2014),中東歐國家之歷史遺緒與轉型正義-以捷克及斯洛伐克為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0卷第2期,頁63-81。
蘇永欽(2016),夏蟲語冰錄(一0五)-轉型正義,法令月刊第67卷第10期,頁160-171。
薛化元(2016),轉型正義的範圍及檔案開放問題,國史研究通訊第11期,頁4-9。
花亦芬(2016),面向歷史複雜性的轉型正義:中東歐經驗給臺灣的啟示,國史研究通訊第11期,頁23-34。
林雍昇(2016),轉型正義過程中法律的功能與作用,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2卷第1期,頁177-200。
許建榮(2016),澳洲原住民權利與轉型正義,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6卷第3期,頁31-49。
阮俊達(2016),族群主流觀點下的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6卷第3期,頁51-71。
吳名孝(2017),「附隨組織」之解釋與適用初探—黨國體制與轉型正義,黨產研究第1期,頁83-101。
王韻茹(2017),處理政黨不當取得財產的憲法思維,黨產研究第1期,頁5-26。
辛年豐(2017),論政黨接受國有特種財產的追繳:兼談黨產取得的多元化脈絡,黨產研究第1期,頁27-61。
黃仁俊(2017),政黨附隨組織的法律解釋-德國法視野,黨產研究第1期,頁103-134。
王泰升(2017),論台灣的轉型正義: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對話,台灣法學雜誌第315期,頁1-24。
廖元豪(2017),民主憲政2.0,抑或改朝換代算舊帳-轉型正義概念的反思,台灣法學雜誌第314期,頁124-143。
黃裕元(2017),二二八之後的我們,觀・台灣雜誌第33期,頁8-13。
劉恆妏(2019),戰後臺灣的「黨化司法」-1990年代之前國民黨對司法人事的制度性掌控及後續影響,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4期,頁1-86。
薛智仁(2019),溯及既往禁止與轉型正義-以東德邊境守衛射殺案為例,先期出版網址:http://publication.iias.sinica.edu.tw/02902181.pdf,頁1-74;將刊於:中研院法學期刊。
肆、 研討會論文
薛化元、楊秀菁(2003),強人威權體制的建構與轉變(1949-1992),「人權理論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史館,2003年12月6日至7日。
張炎憲(2007),二二八平反運動與其歷史意義,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7年2月26日。
陳翠蓮(2007),歷史正義在台灣:兼論國民黨的二二八論述,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7年2月26日。
陳顯武(2007),東德柏林圍牆士兵射殺事件之處理與借鏡,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7年2月26日。
翁金珠(2007),「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立法爭議與影響的研究,二二八事件六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權與轉型正義,二二事件紀念基金會,2007年2月26日。
林欣怡(2009),二二八與轉型正義,二二八事件62周年學術紀念會:二二八歷史教育與傳承,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9年2月26日。
陳信傑、黃崇祐(2019),一黨專政下國家資產挹注政黨之模式-以傅正〈國庫不是國民黨的私囊!〉為例,傅正與黨產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主辦,2019年3月22日。
伍、 學位論文
廖彩惠(2006),我國檔案法立法過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若羚(2007),轉型正義與法院之功能角色,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正祥(2008),轉型正義之法治課題及應有方向之檢討:除了真相還要什麼?以懲罰制度之必要性與可行性為重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兆年(2008),轉型正義在台灣政經發展中的角色定位,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鈴(2011),國民黨不當黨產的個案研究-以國發院土地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日吟(2011),臺灣意識與歷史教育的變遷(1945-2011),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信允(2014),書寫發聲與運動實踐-解嚴前後《南方》的邊緣戰鬥與文化批判,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浩志(2015),當代臺灣刑事補償規範變遷之法制分析-以海軍反共先鋒營及判決核覆制度為考察,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俊宏(2017),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仁毅(2017),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之初探,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郁質(2017),轉型正義脈絡下的檔案公開制度-以協商式民主轉型國家經驗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瑞筠(2018),台灣高中法治教育內容的法律程序管制史,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 網路文獻
張作錦,AB檔案,非A即B?,遠見雜誌,1998年8月5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5330(最後瀏覽日:2019年9月19日)。
蔡英文,政策談話 五大政治改革 高雄後援會成立致詞,蔡英文、陳建仁競選網站,2015年8月16日,http://iing.tw/posts/51(最後瀏覽日:2019年4月20日)。
葉虹靈、黃丞儀,轉型正義的「機會之窗」,蘋果日報,2016年4月21日,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60421/37173754/(最後瀏覽日:2019年9月21日)。
葉虹靈、黃丞儀,給蔡英文總統的轉型正義備忘錄,報導者,2016年5月17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ransitional-justice(最後瀏覽日:2019年9月21日)。
李佳穎,每會期都排優先法案的促轉條例為何一再虎頭蛇尾?,信傳媒,2017年6月2日,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4081(最後瀏覽日:2019年9月23日)。
張國城,轉型正義有助於台灣經濟發展,自由評論網,2017年10月23日,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230946(最後瀏覽日:2019年9月25日)。
黃丞儀、葉虹靈,焦點評論:別拿促轉條例當藉口,蘋果日報,2017年11月20日,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71120/37850557/(最後瀏覽日:2019年9月23日)。
朱宥勳,轉型正義還要遲到多久:台灣文學的「余光中難題」,端傳媒,2017年12月14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1214-culture-yuguangzhong-zhuyouxun/(最後瀏覽日:2019年9月19日)。
陳方瑀,「除垢法」是一種政治操作嗎?政治學研究告訴我們除垢有其正面效果,菜市場政治學,2018年9月20日,https://whogovernstw.org/2018/09/20/fangyuchen31/#fn-5508-3(最後瀏覽日:2019年,7月17日)。
柒、 外文文獻
林泉忠(2005),辺境東アジア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ポリティクス−沖縄・台湾・香港,初版,東京:明石書店。
Ruti Teitel, Transitional Justice Genealogy, 16 HARVARD H.R.J.69,94 (2003).
GUILLERMO O’DONELL & PHILLIPE C. SCHMITTER, TRANSITIONS FROM AUTHORITARIAN RULE: TENTATIVE CONCLUSIONS ABOUT UNCERTAIN DEMOCRACIES 6 (1986).
HUGO VAN DER MERWE ET AL.,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RANSITIONAL JUSTICE:CHALLENGES FOR EMPIRICAL RESEARCH 1 (200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