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23.170.22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盧浩元
作者(外文):Lu, Hao-Yuan
論文名稱(中文):穿梭於儀式展演與文化展演之間:花蓮秀林鄉一位太魯閣族msapuh的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huttling Between Ritual Performance and Cultural Performance: The Case Study in A Truku msapuh in Xiulin, Hualien
指導教授(中文):呂玫鍰
王梅霞
指導教授(外文):Lu, Mei-Huan
Wang, Mei-Hsia
口試委員(中文):劉璧榛
邱韻芳
口試委員(外文):Liu, Pi-Chen
Chiu, Yun-F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人類學研究所
學號:104046510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4
中文關鍵詞:太魯閣族msapuhgaya與utux rudan儀式文化展演
外文關鍵詞:Trukumsapuhgaya and utux rudanritualcultural performance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msapuh 是太魯閣語,指的是花蓮縣太魯閣族部落中的「巫者」,其以治病儀式最廣為人知,在部落中扮演著族人與 utux rudan(祖靈)之間溝通的角色,是有能力來讓人與 utux rudan之間的關係達到平衡的狀態。然而在進入當代社會之後,雖然有外來宗教以及西方醫學的影響,msapuh 仍然在部落中持續著其生命力,甚至出現了另一種面貌。
本論文以一位當代銅門部落的太魯閣族 msapuh 以及他在部落所創立的藝術團體為例,這一位具有藝術家身份的當代 msapuh 依然在部落中執行儀式,處理人與 utux rudan之間的關係,同時他也將自己對於部落、太魯閣族以及儀式的關懷體現在自己的藝術創作。再者他創立了藝術團體,並與部落中相關團體與文化產業合作,並在部落中舉辦各種藝文活動,吸引人進到銅門部落。
因此本論文試圖從展演的角度來分析這一位當代 msapuh 的儀式以及他和藝術團體的文化展演內容。在這裡我將具有宗教意義的儀式、藝文活動、與部落相關的文化產業都在文化展演的範圍裡,因此在展演分析裡頭,我區分了宗教脈絡中的儀式展演,以及藝文活動與文化產業的文化展演這兩塊。我從展演的角度出發,試圖探究當代 msapuh 如何在當代社會中實踐過去的任務與延續太魯閣族的傳統信仰觀念,他又如何在藝文活動中求索 msapuh 與當代生活的意義與新任務,同時又可以透過展演進而推廣當地太魯閣族的文化。
“Msapuh” in Truku means shaman of Truku tribe in Hualien County, which is well known by its healing ritual. Msapuh is capable of balanc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utux rudan”(ancestral spirit), and be the bridge between Truku people and the utux rudan. Although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foreign religions and modern medicine, msapuh not only remains its vitality in tribe, but also has a new look in the era of modern society.
This thesis takes the contemporary Truku msapuh and the artistic group he established in Dowmung tribe as examples, who is also an artist and still d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utux rudan by conducting ritual, and shows his care for the tribe, Truku people and rituals by his performance nowadays . Furthermore, this Truku msapuh established the artistic group, built cooperations with different groups in the tribe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hold art activities in the tribe in order to pack in tourists into Dowmung tribe.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analyze the ritual and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this contemporary msapuh and his artistic group of the trib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performance. The author also considers religionary rituals ,art activities and tribe related cultural industries as the text of culture performances in this thesis. In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the study will differentiate the ritual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religion and the culture performance in art activity and cultural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 this study will try to find out how does a contemporary msapuh practices his original task and continues 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belief of Truku people. Also, this study will try to explore how does a contemporary msapuh promote the local Truku culture, meanwhile still being able to seek his own meaning and new task in modern life.
摘要 i
謝辭 iii
目錄 vi
圖目錄 x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一、 儀式展演與文化展演 5
(一) 儀式展演的研究 5
(二) 文化展演的研究 9
二、 臺灣原住民族巫的研究與太魯閣族的msapuh 13
三、 太魯閣族的gaya與utux rudan 18
第三節 田野時程與研究方法 22
第四節 章節安排 24
第二章 銅門部落與銅門太魯閣族 26
第一節 由西向東:太魯閣族東遷 28
第二節 銅門部落・Alang Dowmung 32
一、 銅門村的家族林立 33
二、 眾聲喧嘩的銅門 36
第三節 當代銅門部落的宗教信仰生活 41
小結 47
第三章 太魯閣族的msapuh 48
第一節 msapuh的社會角色與其條件 48
第二節 尋求msapuh的協助 55
一、 竹占 56
二、 夢與夢占 59
第三節 尋訪昔日銅門msapuh的蹤跡 62
第四節 當代的銅門msapuh:Tadan 71
一、 踏上msapuh的路 72
二、 成巫初期間執行儀式的經驗 75
小結 79
一、 當代msapuh傳承的變動 80
二、 儀式服務對象的變動 81
三、 有關於msapuh與mhuni 82
四、 夢占與竹占 83
第四章 Tadan的儀式實踐與展演分析 84
第一節 sapah與utux rudan:建家屋前與拆家屋前的儀式 85
一、 搭建傳統家屋前的祈福 86
(一) 儀式前的準備:關於祭品的擺放 87
(二) 儀式的剛開始:召喚祖靈 88
(三) 儀式結束:請祖靈回到靈界 89
二、 拆家屋前所做的告知與祈福 92
(一) 儀式前的準備 93
(二) 召喚祖靈 94
(三) 獻祭與送靈 94
第二節 一場關於男女關係的powda 95
一、 什麼是powda? 95
二、 充滿期望的祝福:小莉與小鄭的powda 98
(一) 召喚巫者祖靈以及小鄭、小莉的祖靈 98
(二) 獻祭 99
(三) 水誓 100
(四) 送靈與淨化 100
第三節 感謝這一年來的幫助:接靈四週年紀念活動 100
一、 儀式前的準備 100
二、 召喚7位巫者祖靈 101
三、 獻祭與製作祭品 102
第四節 送「牠」上路:一場意外撞到貓而做的送靈儀式 103
一、 召喚七位巫者祖靈 104
二、 處理那隻被撞到的貓靈 104
三、 從儀式空間離開:噴酒淨身 105
第五節 Tadan儀式的展演分析 106
一、 展演情境的分析:人、事、時、地、物 106
(一) 儀式中的人、事與互動 106
(二) 儀式舉行的時間與地點 111
(三) 儀式展演中的物:牲品與祭品 112
二、 Tadan的個人風格展演 113
三、 儀式的效果與其轉化的功能 116
四、 從展演的觀點來看Tadan的儀式 118
小結 118
第五章 Tadan與兒路的文化展演 120
第一節 Tadan的藝術作品與文化展演 121
一、 物質生活的變化跟傳統文化的不變 122
二、 再思考太魯閣族的傳統性別概念 124
三、 關懷因觀光發展而受到傷害的銅門 128
四、 宗教信仰多元包容的思考 130
第二節 兒路藝術創作工寮 134
一、 來自各地的原住民族青年 135
二、 在民宿空地建立兒路基地 137
第三節 兒路在銅門部落的文化展演 139
一、 太魯閣族的織與神話 142
二、 用藤編出一條認同的路 144
三、 銅門與銅門刀 146
四、 gaya的實踐 147
第四節 銅門的兒路、兒路的銅門 149
一、 兒路與政府機關、在地的合作 149
二、 在兒路之前的部落文化產業狀況 151
三、 銅門部落族人與兒路 154
小結 158
第六章 結論 160
一、 當代msapuh傳承方式與內涵的轉變 161
二、 展演理論對msapuh儀式研究的啟發 162
三、 從文化展演來看Tadan與兒路的藝術活動 163
四、 文化展演作為族群文化保存與推廣的方式 164
五、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165
參考書目 166
王梅霞
1990 規範、信仰與實踐:一個泰雅族聚落的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從gaga的多義性看泰雅族的社會性質。刊於臺灣人類學刊第1卷1期,頁77-104。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10 從治病儀式看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情緒展演。刊於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胡台麗、劉璧榛主編,頁383-429。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王梅霞、東冬・侯溫
2018 從儀式展演到文化產業:以「兒路創作藝術工寮」為例。收錄2018年「東台灣族群、產業與地方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未公開出版)
旮日羿.吉宏(Kaji Cihung)
2001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傳統醫療概念。刊於原住民傳統醫療vs現代醫
療,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主編,頁57-106。台北: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2011a 黏繫、滑離與當代巫醫書:太魯閣族部落巫醫及其醫病儀式。刊於
2011年全國原住民族研究優選論文集,頁1-10-1至1-10-36。
2011b 太魯閣族部落史與祭儀樂舞傳記。臺北:山海文化。
2013 黏繫、滑離與當代巫者書寫:太魯閣族傳統醫病儀式及其民族植物世界。花蓮:秀林鄉公所。
何廷瑞
1956 泰雅族獵頭習俗之研究。台大文史哲學報7,頁151-208。臺北:台大。
李亦園
1962 祖靈的庇蔭:南澳泰雅人超自然信仰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4:1-46。
李亦園等人
1963 南澳的泰雅人上冊,李亦園、徐人仁、宋龍生、吳燕和合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邱韻芳
2011 從祖靈祭到Mgay Bari:當代太魯閣「傳統」祭儀的建構與詮釋。臺灣人類學刊9(2),頁19-54。
2013 祖靈與上帝:花蓮太魯閣人的宗教變遷與復振運動。新北市:華裔學術出版社。
邱新雲
2010 東排灣族女巫師養成研究:以土坂村為例。刊於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胡台麗、劉璧榛主編,頁69-134。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昀
2013 跨族群的日常接觸與異族觀:以當代拉庫拉庫溪下游流域布農族為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吳親恩、張振岳
1995 人文花蓮。花蓮: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
吳意琳
2002 花蓮太魯閣Skadang部落舊社家屋民族考古學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呂瑋農
2020 山裡的培花術?原住民藝術節與「Phpah藝術聚」行前的幾個提問。網路資源,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12254.html,2020年3月5日。
余光弘
1980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91-110。
余欣蘭、陳安琪
2014 ㄌㄤˊ(人)來了。網路資源,公共電視紀錄片平台,https://viewpoint.pts.org.tw/ptsdoc_video/%E4%BA%BA%E3%84%8C%E3%84%A4%E4%BE%86%E4%BA%86/,2015年8月4日。
林修澈
2018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事典。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拉高・迪迪
2018 青年看銅門部落議題。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8卷第2期,頁193-199。
林俊偉
2016 「慕谷慕魚」原住民鳴槍封路事件之媒體再現研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第9卷第4期,頁1-44。
林鴻桂
2005 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之規劃管理研究-花蓮慕谷慕魚生態廊道之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博士論文。
兒路藝術創作工寮
2020 銅門部落家族故事影像紀錄DVD。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2020 兒路概念音樂專輯CD。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2020 Phpah藝術聚套裝旅程。網路資源,Wix.com,https://zzxc99546.wixsite.com/phpah/blank-3。
東冬・侯溫
2021 Smapuh在創作實踐中的自我凝視。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民族藝術組碩士論文。(未公開)
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2015a 生命的印記:生命史料建置紋面老人調查成果冊。花蓮:秀林鄉公所。
2015b 移動的記憶1:太魯閣族部落史及家鄉資源調查成果冊。花蓮:秀林鄉公所。
2015c 移動的記憶2:太魯閣族部落史及家鄉資源調查成果冊。花蓮:秀林鄉公所。
花蓮縣秀林鄉戶政事務所
2021 110年11月人口統計月報表。
佐山融吉等
1996 生番傳說集。臺北市:南天書局。
胡台麗
2003 文化真實與展演:賽夏、排灣經驗。頁423-458。台北:聯經。
2019 巫珠姻緣:排灣族女巫師的成巫之道。刊於當代巫文化的多元面貌,胡台麗、劉璧榛主編,頁3-32。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胡台麗、劉璧榛
2010 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19 當代巫文化的多元面貌。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馬維駿
2007 花蓮縣太魯閣族的傳統醫療。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
2013,原青陣支持同性婚姻及多元成家聯合聲明。苦勞網,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76920,2013年12月27日。
陳文德
2018 從卡大地布(卑南族)部落到「斯卡羅(族)」?當代台灣原住民族認同的省思。刊於族群、國家治理、與新秩序的建構:新自由主義化下的族群性,黃應貴主編,頁143-192。
陳怡安、盧道杰
2016 探究慕谷慕魚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無法劃設的原因。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6卷第4期,頁65-81。
陳怡如
2021 銅門部落女獵人Mimi。原視界,https://insight.ipcf.org.tw/article/482,2021年9月30。
悠蘭・多又
2012 傳承、變奏與斷裂:當代太魯閣族女性的認同變遷與織布實踐。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曹秋琴
1997 gaya:祭祀分食與太魯閣人的親屬關係。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2020 歷史複音、界域銜接與Smapux的療癒性——太魯閣族藝術家東冬.侯溫。刊於藝術觀點ACT春季號第81期,頁75-頁83。
張國賓
1998 從紡織與獵首探討太魯閣人的兩性意象與性別邏輯。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藝鴻
2001 utux、gaya與真耶穌教會:可樂部落太魯閣人的「宗教生活」。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森丑之助
1978 臺灣蕃族志。臺北:南天書局。
程廷
2012 近代太魯閣族部落空間變遷之研究-以alang Ciyakang(支亞干)為對象。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2021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臺北:九歌出版社。
達西烏拉彎・畢馬
2007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爭取創造新境的民族-太魯閣族。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楊江瑛
2013 Mukiangai:建和卑南族巫師(temaramaw)的儀式實踐。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2011[1915]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四冊]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劉璧榛主編,余萬居初譯,簡月真、黃淑芬校譯。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廖守臣
1977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4期,頁61-206。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78 泰雅族東賽德克羣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5期,頁81-212。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8 台灣原住民(泰雅族)祖靈信仰與傳統醫療報導人口述篇(上冊)。花蓮: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原住民健康研究室。(未出版資料)
蔡豐念
2011 歐菲莉災後20年:重返銅門。花蓮:秀林鄉公所。
劉育玲
2005 太魯閣族mhuni傳說初探。刊於民間文學研究通訊(1),頁17-頁34。
劉璧榛
2010 從kisaiz成巫治病儀式到當代劇場展演:噶瑪蘭人的女性巫師權力與族群性協商,刊於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胡台麗、劉璧榛主編,頁505-555,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11[1915] 蕃族調查報告書[第四冊]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劉璧榛主編,余萬居初譯,簡月真、黃淑芬校譯。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19 都蘭阿美族的竹占展演:母系社會變遷動態及男/女隱喻、權力、認同與價值。刊於當代巫文化的多元面貌,胡台麗、劉璧榛主編,頁71-123。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盧志文
2017 性別、禁忌、部落:原民藝術家的性別關照初探。Pulima藝文特輯,http://www.pulima.com.tw/Pulima/0309_17121412222701335.aspx,2017年10月5日。
謝世忠
2004 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臺灣原住民論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Astuti, Rita and Maurice Bloch
2013 Are Ancestors Dead? In A Companion to the Anthropology of Religion. Eds. By Janice Boddy and Michael Lambek. pp. 103-117. Wiley Blackwell.
Bailey, F. G.
1996 Cultural Performance, Authenticity, and Second Nature. In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Performance. Edited by David Parkin, Lionel Caplan, and Humphrey Fisher. pp. 1-17. Berghahn Books.
Bloch, Maurice
1989 Symbols, Song, Dance and Features of Articulation: Is Religion an Extreme Form of Traditional Authority? In Ritual, History and Power: Selected Papers in Anthropology, pp. 19-45. London: Athlone Press.city
Bell, Catherine
2009a Ritual: Perspectives and Dimension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b Ritual Theory, Ritual Practice.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vans-Pritchard, E.E.
2018[1937] Witchcraft, Oracles and Magic Among the Azande. 阿贊德人的巫術、神諭與魔法,覃俐俐翻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Eliade, Mircea
2018[1964] Shamanism: Archaic Techniques od Ecstasy. 薩滿教:古老的入迷術,段福滿翻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Goffman, Erving
2011[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Everyday Life.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徐江敏等譯。苗栗:桂冠圖書。
Griffith, Lauren Miller and Marion, Jonathan S.
2020 Performance. In Perspectives: An Open Invitation to Cultural Anthropology. Eds. By Nina Brown, Thomas McIlwraith, Laura Tubelle de González. Pp.382-406.
Handler, Richard
2011 The “Ritualisation of Ritua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eritage. In Ritual, Heritage and Identity: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Performance in a Globalized World. Christiane Brosius and Karin M. Polit eds., Pp.39-54. London: Routledge.
Johanneke KROESBERGEN-KAMPS
2020 Witchcraft after modernity: Old and 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witchcraft in Africa. HAU: Journal of Ethnographic Theory 10 (3): 860–873.
Kim, Kwang-Ok
1980 The Taruko and Their Belief System. Ph. D Thesis, Oxford University.
Malinowski, Bronislaw
1984 [1948] 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 and Other Essays. 巫術、科學與宗教,朱岑樓翻譯。台北:協志出版社。
Michaels, Axel and William S. Sax
2016 Performance.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Study of Religion. Eds. By Michael Stausberg and Steven Engler. Pp. 304-31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talk新聞網
2014 巴士塞滿部落銅門村民鳴槍抗封路抗議。Newtalk新聞網,6月7日。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4-06-07/48060
Parkin, David
1992 As Spatial Direction and Bodily Division. In Understanding Rituals, edited by Daniel de Coppet. Pp. 11-25.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Singer, Milton
1972 When a Great Tradition Modernizes: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Indian Civiliza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chieffelin, Edward L.
1985 Performance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American Ethologist 12(4):707-724.
Schechner, Richard
1974 From Ritual to Theatre and Back: The Structure/Process of the Efficacy and Entertainment Dyad. Educational Theatre Journal 26(4):455-481.
Stephenson, Barry
2015 Ritual: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urner, Victor
1982 From Ritual to Theatre: the Human Seriousness of Play. New York: PAJ Publication.
1988 The Anthropology of Performance. New York: PAJ Publications.
2006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黃劍波、柳博贇翻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TVBS新聞網
2016 慕谷慕魚隧道崩塌!百名遊客受困待救。TVBS新聞網,10月01日。https://news.tvbs.com.tw/local/677057
Werbner, Pnina
1996 The Fusion of Identities: Political Passion and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Performance among British Pakistanis. In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Performance. Eds. By David Parkin, Lionel Caplan and Humphrey Fisher. Pp. 81-100. Oxford: Berghahn books.
Yabung Haning
2018 從部落經驗反思青年參與。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8卷第3期,頁193-19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