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thony Giddens著、周素鳳譯,2003,《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 》。台北:巨流。 Deborah S. Davis, Sara L. Friedman 2014, Wives, Husbands, and Lovers: Marriage and Sexuality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Urban China . .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p97-144) Deborah S. Davis, 2014, “Privatization of marriage in post-socialist China”. Modern China, 40:551-577. Eva Illouz,1997,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lizabeth A. Sharp, Lawrence Ganong, 2011,“I’m a Loser, I’m Not Married, Let’s Just All Look at Me: Ever-Single Wom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Soci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32:956-980. Fali Huang, Ginger Zhe Jin and Lixin Colin Xu,2012, “Love and Money by Parental Matchmaking: Evidence from Urban Couples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2:555-560 Gary S.Becker, 1974, “A Theory of Marriage: Part 1”.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1:813-846. H.Yuan Tien, 1983, “Age at Marriag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93:90-107. Hongyun Han, 2010, “Trends in educational assortative marriage in China from 1970 to 2000”.Demographic research, 22:733-770. Huijun Liu,Shuzhuo Li and Marc W.Feldman,2013, “ Gender in Marriage and life satisfaction Under Gender Imbalance in China:The Role of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and SES”.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14:915-933. Jonathan Unger, 1993, “Urban Chinese Families in the Eighties: An Analysis of Chinese Surveys”, in Deborah Davis and Stevan Harrell (eds.)“Chinese Families in the Post-Mao Era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25-49. James Farrer, 2002,Opening Up: Youth Sex Culture and Market Reform in Shanghai.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Li Ma and Ester Rizzi, 2107,”Entry into first marriage in China”. Demographic research, 37:1231-1244 Lawrence Stone著、刁筱華譯,2000,《英國十六至十八世界的家庭、性與婚姻》。台北:麥田。 Lynn Jamieson著、蔡明璋譯,2009,《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台北:群學。 Nancy E.Riley, 1994, “Interwoven lives: Parents, Marriage, and Guanxi in China”.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56:791-803. Viviana A.Zelizer著、姚偉、劉永強譯,2009,《親密關係的購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Viviana A.Zelizer著、陳難能譯,《金錢的社會意義》。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Weiguo Zhang, 2000, “Dynamics of Marriage Change in Chinese Rural Society in Transition: A Study of a Northern Chinese Village”. Population Studies, 54:57-69. Yue Qian、Zhenchao Qian,2014,”The gender divide in urban China Singlehood and assortative mating by age and education”. Demographic research, 31:1337-1364. Yang Hu, 2016“Marriage of matching doors Marital sorting on parental background in China” Demographic research, 35:557-580. 丁娟,1988,《婦女工作知識手冊》。北京:紅旗出版社。 丁文、徐泰玲,2001,《當代中國家庭巨變》。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 上海社會科學院家庭研究中心編,2006,《中國家庭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朱璐,2011,《中國電視相親節目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李銀河,1993,《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李薇、謝敏,2013,〈婚姻對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功能的影響研究〉。《西北人口》34(4):110-119。 汪石滿,2003,《中國婚姻家庭》。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岑惠,2007,《清代媒婆制與現代婚姻中介的制度比較》,浙江大學碩士論文。 何雅昕,2017,〈中國電視相親節目創新發展研究─以《中國式相親》為例〉。《西部廣播電視》24:100-101。 邵優先,1989,《中國的婚姻與家庭》。北京:人民出版社。 林芳玫,2006,《解構瓊瑤愛情王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吳介民,2011,〈永遠的異鄉客?公民身份差序與中國農民工階級〉。《台灣社會學》21:51-99。 風笑天,2004,《中國獨生子女:從小皇帝到新公民》。北京:知識出版社。 胡小武,2010,〈城市姓:都市“剩人社會”與新相親時代的來臨〉。《中國青年研究》9:26-29。 侯娟、方曉義,2015,〈婚姻壓力與婚姻質量:婚姻承諾和夫妻支持的調節作用〉。《心理與行為研究》13:87-98。 洪理達著、陳瑄譯,2015,《中國剩女─性別歧視與財富分配不均的權力遊戲》。新北:八旗文化/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修娟,2011,〈“剩女難嫁”的社會學解讀〉。《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5-20。 孫沛東,2012,《誰來娶我的女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夏燕,2012,《“奔三”單身女性婚姻態度研究-基於成人自我導向學習的視角》,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陸益龍 ,2002,〈1949 年後的中國戶籍制度:結構與變遷〉。 《北京大學學報》39(2):123-130。 許紅瑛、劉俊、李明,2003,〈婚姻家庭關係的經濟學思考〉。《江西社會科學》12:166-168。 張軍,2004,〈中國婚姻媒介的演變與弊端〉。《武漢大學學報》57:115-119。 梁中堂,2009,〈「一胎化」政策形成的時代背景〉。《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12:64-73。 陳方,2009,《中國80後婚戀價值觀研究》,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郭雯,2014,《性別視角下的婚房購買及其對婚後家庭關係的形塑研究》,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論文。 程繼隆,1991,《中國婚姻文化》。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黃慧,2012,《中國80後獨生子女婚姻觀研究》,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彭娜,2013,《90後大學生婚戀價值觀及其教育對策》,廣東商學院碩士論文。 楊佳佳,2015,〈“父母逼婚”現象的社會學解讀〉。《當代青年研究》6:96-99。 閔冬潮,2012,〈從婚姻家庭的關鍵詞看家庭、社會與人的發展〉。《山西師大學報》4:117-122。 劉達臨等,1998,《社會學家的觀點:中國婚姻家庭》。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劉達臨,2000,《20世紀中國性文化》。上海:上海三聯書局。 劉新平,2002,《婚姻中國》。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 劉倩倩,2014,〈當代社會城市女性步入晚婚時代探究〉。《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7(1):40-43。 潘允康、林南,1987,〈中國城市現代家庭模式〉。《社會學研究》3:54-67。 樂樂,2003,《單身女人情感白皮書》。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 閻雲翔,2006,《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裡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係1949-1999》。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鍾佩怡,2002,《我把羅曼史變教材了》。台北:女書文化。 羅琪、徐曉軍,2009,〈白領相親現象中的“弱關係”假設及其實質〉。《華中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報》16:15-18。 羅玫,2012,《中國婚戀電視節目研究-以「非誠勿擾」為例》。濟南:山東大學。 顧穎,2014,《中國現代婚介服務研究-以南京為例》。南京:南京理工大學。
調查報告 《2010年全國婚戀調查報告》 《2010-2011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 《2016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 《2016-2017年度婚戀報告》 《2017年度婚戀指數報告》 《2017年中國網絡婚戀服務市場研究報告》 《中國人口統計年鑑》第六次人口普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