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7.216.109)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昱君
作者(外文):Lin, Yu-Chun
論文名稱(中文):竹塹北管藝術團的運作發展與現代適應
論文名稱(外文):The Ope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 Adaptations of Chuchien Beiguan Troupe
指導教授(中文):古明君
指導教授(外文):Ku, Ming-Chun
口試委員(中文):林佳儀
洪瑩發
口試委員(外文):Lin, Chia-yi
Hong, Ying-f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研究所
學號:104045703
出版年(民國):111
畢業學年度:11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0
中文關鍵詞:竹塹北管藝術團現代舞臺空間田野工作無形文化資產哲學
外文關鍵詞:Chuchien Beiguan TroupeModern stage spaceFieldwork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竹塹北管藝術團是一個相當晚近(2007年)才成立的北管子弟軒社,卻具備著近三十年的人才累積與經驗傳承。傳統曲藝團體的當代復振情形,往往會在現代舞臺空間中碰到許多具有張力與妥協的事件,竹塹北管藝術團也不例外。本研究的問題意識是,竹塹北管藝術團在近三十年的傳統曲藝復振中,因應大環境的變遷而發展出什麼樣的運作機制?在這個現代適應的過程中,反映了什麼樣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課題?本研究將採取無形文化資產哲學的分析取徑,並以田野調查工作的研究方法,探討竹塹北管藝術團的成立脈絡、活動類型、傳統曲藝的日常實作與現代舞臺空間的適應狀況。本研究發現,竹塹北管藝術團的運作發展建立在其特殊的成立脈絡上,並且以許多化被動為主動的方式來進行空間身份和現代舞臺的適應,反映著得以多重發展可能性的無形文化資產課題。
Chuchien Beiguan Troupe(竹塹北管藝術團; CBT) is a troupe of beiguan amateurs that was established relatively recently (2007), but it has nearly 30 years of talent accumulation and experience inheritance. The contemporary revival of traditional opera troupe often encounters many tension and compromise events in the modern stage space, and CBT is no exception. The problematic of this research is, what kind of operating mechanism has CBT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the changes of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al opera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Wha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ssues are reflected in this process of modern adaptation? This research will adopt the analytical approac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hilosophy, and use the method of fieldwork to discuss the establishment of CBT, the types of activities, the daily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opera and the adaptation of modern stage space.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BT is based on its special establishment context, and it adapts its spatial identity and modern stage in a passive-to-active manner, reflect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ubject of multiple development possibilities.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緣起與現象 1
二、問題意識與文獻回顧 2
(一)問題意識 2
(二)文獻回顧 3
三、研究設計 9
(一)分析架構 9
(二)研究方法 11
四、研究限制 12
第二章 藝術團的成立脈絡與活動類型 13
一、振樂軒的復振與促進會的成立 13
二、促進會時代 15
(一)促進會前期:「三腳鼎」(1995-2000) 15
(二)促進會後期:城隍廟時期(2000-2007) 17
三、藝術團的成立(2007-) 19
四、藝術團的活動類型 22
(一)藝術團的固定活動 22
(二)藝術團的偶發活動 25
(三)藝術團的文化資產保存活動 26
五、小結 28
第三章 藝術團的北管曲藝日常實作 30
一、教學活動 33
(一)鼓吹班 33
(二)套戲 38
二、上棚演出活動 42
(一)集合、搭建舞臺 43
(二)請王爺、吃飯、化妝 44
(三)演出 45
(四)拆臺、傢俬入庫、晚上聚餐 47
三、小結 48
第四章 藝術團的現代舞臺空間適應 50
一、請王爺儀式 50
二、竹塹國樂節事件 53
(一)請王爺要走大門 54
(二)在舞臺上點火的淨臺儀式 55
(三)傳統廟口與現代舞臺空間的差異 55
三、小廳北管演出 56
(一)小廳北管的緣起會議 56
(二)小廳北管的排練過程 58
(三)小廳北管的演出與效應 60
四、小結 61
第五章 結論 64
一、藝術團的現代適應狀況 64
二、藝術團的無形文化資產課題與運作發展建議 65
參考資料 68
一、專書:
王振義,1982,《臺灣的北管》。臺北:中華民俗藝術叢書。
呂錘寬,2000, 《北管音樂概論》。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李婧慧,2012,《根與路 : 臺灣北管與日本清樂的比較研究》。臺北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邱坤良,1984,《現代社會的民俗曲藝》。臺北:遠流。
蘇玲瑤,1998,《竹塹憨子弟——新竹市北管子弟的紀錄》。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二、期刊論文:
林佳儀 ,2014,〈竹塹北管子弟軒社活動考察——起源年代、空間分佈及演出盛況〉。《臺灣音樂研究》18:1-35。
林崇熙,2008,〈文化再生產:一個無形文化資產哲學芻議〉。《文資學報》4:1-26。
——,2009,〈文化資產作為一種新科學:文化資產學芻議〉。《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0:13-28。
潘汝端,2019,〈高等教育體制下的北管傳習: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北管教學實踐為例〉。《民俗曲藝》203:111-162。
羅世維,2018,〈從新竹都城隍廟對北管戲曲發展的影響——看新竹北管藝術的未來〉。《竹塹文獻雜誌》51:136-165。
三、會議論文:
林昱君,2017,〈初探臺灣北管戲曲的當代傳承與復振:以「竹塹北管藝術團」為例〉。論文發表於「社流感:2017臺灣社會學年會」,臺北:輔仁大學,民國106年11月25日至26日。
林育臣,2017,〈北管的空間、儀式與身分認同——以竹塹北管藝術團為基礎的考察〉。論文發表於「社流感:2017臺灣社會學年會」,臺北:輔仁大學,民國106年11月25日至26日。
古明君,2017,〈傳統民間曲藝復振中的廟宇頭人及其文化資助:新竹都城隍廟個案分析〉。論文發表於「社流感:2017臺灣社會學年會」,臺北:輔仁大學,民國106年11月25日至26日。
四、學位論文:
黃瑞誠,2010,《竹塹北管藝術團的演藝活動與傳習保存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月玲,2008,《北管傳習之研究——以彰化縣南北管音樂戲曲館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蘇玲瑤,1996,《𨑨迌、場域、子弟戲——從play觀點看北管子弟團的演出與脈絡》。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顯星,2002,《戰後臺灣文化政策變遷歷程研究——歷史結構分析》。臺南:國立臺南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其他: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9,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traditionalPerformingart/20091106000001。取用日期:2022年8月31日。
文化部,2016,文化新聞。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51416.html。取用日期:2022年8月31日。
文化部,2022,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網。http://event.moc.gov.tw/ct.asp?xItem=1555849&ctNode=730&mp=1。取用日期:2022年7月10日。
竹塹北管藝術團,2017,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ikTshamPakKuan/posts/132616804042734/?_rdr。取用日期:2022年8月31日。
施佑協,2015,〈臺北興樂社北管辦仙 超強鼓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4yGCehaFg,取用日期:2022年8月29日。
盤惟心,2016,〈藏身廟宇的樂音—竹塹憨子弟的北管記憶〉。《風起》6(3):28-3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