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18.116.14.71)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徐紹晉
作者(外文):
Xu, Shao-jin
論文名稱(中文):
照顧-親密關係中的性別:以罹患憂鬱症女性的男性照顧者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Gender in Caregiver-Partner Relationship: Take Male Caring of Female Suffering from Depression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中文):
沈秀華
指導教授(外文):
Shen, Hsiu-Hua
口試委員(中文):
徐宗國
王大維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社會學研究所
學號:
104045702
出版年(民國):
110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憂鬱症
、
男性照顧者
、
照顧工作
、
親密關係
、
性別
外文關鍵詞:
Depression
、
Male Caregiver
、
Care Work
、
Intimacy
、
Gender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65
評分:
下載:0
收藏:0
本研究透過訪談14位與患有憂鬱症女性交往,同時為伴侶憂鬱症主要照顧者的異性戀男性,整理他們所處的照顧-伴侶關係生活樣貌、提供照顧的情境、面對的照顧困境,並分析男性照顧者如何在維繫照顧-伴侶關係的過程中做性別。
研究發現一部分男性照顧者開始照顧-伴侶關係的契機和動力,來自於拯救女性憂鬱症患者脫離情緒的紛擾;另一部分的男性照顧者有了愛情的關係後,因對於愛情腳本中的角色想像,開始承擔照顧責任。憂鬱症治療是漫長的過程,男性照顧者除了應對伴侶長期有低落情緒、自我價值感低落等情況外,同時也面對著憂鬱症狀中,不定期出現需要緊急處理的自殘或自殺情境。照顧憂鬱症患者不只在憂鬱症「發作」時進行,還包含了小心翼翼地維持患者情緒相對穩定。憂鬱症照顧的困難,是在於憂鬱症長期照顧中,常有突發狀況,再不易有喘息機會,又要面對照顧與維持自身生活的兩難抉擇。而難以獲得社會福利支持、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以及男性氣質養成,使得男性照顧者更加難以對外開口求援。在關係內外的種種困難夾擊之下,使男性照顧者被封閉於關係之中,常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因女性的社會性別養成,男性照顧者會面對許多女性憂慮症者需要透過訴說、哭泣等方式,來發洩自己情緒的情境,也造成情緒處理是男性照顧者的主要工作之一。這個研究發現,男性照顧者可大致分為「情緒需要控制」的監督者,以及「情緒需要發洩」的陪伴者兩類型。監督者與陪伴者兩種照顧類型,分別反映社會對性別氣質養成的影響、陽剛與陰柔氣質分別如何應對情緒的方式、照顧者與受照顧者之間的權力關係,以及反映男性照顧者透過作照顧同時實踐對自我性別氣質的想像。
監督者或陪伴者不必然招致伴侶關係的和諧或衝突。照顧-伴侶關係的和諧與否,有時是照顧和男友兩個角色有無衝突;有時則與女性受照顧者理想的伴侶關係樣貌,與男性照顧者正在形塑的伴侶關係樣貌一致與否有關。監督者和陪伴者兩種照顧角色,分別以不同的邏輯再製了父權結構和陽剛競爭。監督者轉化照顧工作內涵,把「應對女友情緒」轉變為「教導女友控制情緒」;陪伴者則呈現比拚「陰柔」的陽剛遊戲。
The study interviewed fourteen heterosexual males who wer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with female depression patients as well as playing the role as the main caregivers of their partners. The study put together of a picture of “Caregiver-Partner Relationship”, documenting the scenario and the difficulty the male caregivers faced when taking care of their partners, and further analyzing how they maintained Caregiver-Partner Relationship when doing gender.
The opportunity and motivation of how male caregivers initiate “Caregiver-Partner Relationship” are partially from helping female depression patients to get rid of emotional problems. Some male caregivers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taking care of female depression patients afte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re developed due to the gender stereotyp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 major daily task of being a caregiver to their intimate partners is to deal with and care for their love ones’ unstable emotional problem since female depression patients tend to talk more about their emotional troubles compared to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According to male caregivers, treating depression is a long journey, in which they cope with depressing emotions and low self-esteem of their female partners. Daily care also includes urgent self-harm and suicidal attempts. Taking care of depression patients happens not only just when depression “acts out”, but also includes carefully stabilizing the emotions of the patients.
The difficulty of taking care of depression patients is to face unexpected situations in long term care, making it hard to take a break. Meanwhile, it is challenging for male caregiver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looking after others and themselves. What’s more, it is hard for male caregivers to ask for help due to hard-to-get social welfare, the negative impression on mental diseases from the society, and gender stereotype. With hurdles from within and outside of the relationships, male caregivers were further enclosed in the relationships without a vent to discuss or reflect on how they cared for their partners, which made them even more vulnerable in “Caregiver-Partner Relationship”.
In “Caregiver-Partner Relationship”, male caregivers often had to deal with emotions of female partners. The ways they deal with emotions could be sorted in two: “Supervisor who needs to control one’s emotion” and “Companion whose emotions need to be let out.” Supervisor and Companion respectively stand for males and females’ ways of dealing with emotions based on the social gender expectations. Supervisor tends to establish a striking hierarchy of male domination and female submission. However, Companion doesn’t have said tendency. It also shows that male caregivers accomplish gender expression through giving care.
Being Supervisor or Companion doesn’t necessary cause confrontation or bring harmony i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Whether Caregiver-Partner Relationship is harmonious or not sometimes depends if the role of Caregiver conflicts with the role of Partner. Caregiver and Partner respectively reproduced patriarchy and masculinity competition. Supervisor transforms the caretaking job, turning “dealing with female partner’s emotions” to “teaching female partner how to control her emotions”. On the other hand, Companion shows “feminine” masculinity competition.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辭 iv
目錄 v
第一章、 導論 1
一、 前言 1
二、 問題意識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 7
一、 文獻回顧 7
(一) 精神疾病的照顧 8
(二) 做性別與愛情腳本 10
(三) 照顧:「女性工作」與男性 14
二、 研究架構與方法 16
(一) 研究架構 16
(二) 研究方法與過程 17
(三) 受訪者概述與章節安排 20
第三章、 憂鬱症照顧者的生活 26
一、 男性照顧者的故事 26
(一) B的故事 26
(二) Zoom的故事 32
二、 當愛情來敲門 40
三、 憂鬱症的照顧工作 45
(一) 提供照顧的情境 46
(二) 憂鬱症照顧的特徵 54
四、 小結 56
第四章、 男性照顧者做照顧的困難 58
一、 憂鬱症照顧的困境 58
(一) 突如其來、揮之不去的照顧 59
(二) 照顧自己?照顧伴侶? 62
二、 社會因素造成的照顧難關 65
(一) 制度對年輕照顧者的排除 65
(二) 社會汙名:憂鬱症與男性做照顧 68
三、 小結:孤立無援的照顧者 73
第五章、 照顧和愛情 75
一、 兩種照顧角色: 78
(一) 監督者 82
(二) 陪伴者 92
(三) 照顧角色的「選擇」 97
二、 照顧與伴侶關係的相互影響 102
(一) 互助 103
(二) 衝突 109
(三) 照顧-伴侶關係中的性別意涵 115
三、 小結 118
第六章、 總結 120
一、 研究發現 120
二、 展望 121
三、 研究限制 125
參考資料 127
Allan G. Johnson(2008)。《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台灣:群學。(原著出版年:1997)
Andrew Solomon(2020)。《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The Noonday Demon:An Atlas of Depression)(齊若蘭譯)。新北:遠足。(原著出版年:2014)
Anthony Giddens(2001)。《親密關係的轉變:現代社會的性、愛、慾》(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Sexuality, Love & Eroticism in Modern Societies)(周素鳳譯)。台北:巨流。(原著出版年:1992)
Kimmel, M. 1994. “Masculinity as Homophobia: Fear, Shame, and Sil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 Identity.” In Theorizing Masculinities.
Kindlon, Dan & Thompson, Michael (2000)。《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忍文化!》(Raising Cain: Protecting the Emotional Life of Boys)(吳書瑜譯)。台北:商周。(原著出版年:1999)
Lynn Jamieson(2002)。《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Intimacy: 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Modern Societies)(蔡明璋譯)。台北:群學。(原著出版年:1998)
Murray, C.J. and Lopez, A.D. (1997) Alternative Projections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by Cause 1990-2020: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The Lancet, 349, 1498-1504. http://dx.doi.org/10.1016/S0140-6736(96)07492-2
R. W. Connell(1995). Masculinitie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est, Candace, Don H. Zimmerman. 1987. “Doing Gender.” Gender and Society 1(2):125-151.
呂寶靜(1999)。性別與家庭照顧:一個女性主義的觀點。見王雅各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頁103-134)。台北:心理。
巫珍宜(2013)。〈女性憂鬱症患者在愛情中的權力關係之初探:一對科大學生情侶之個案研究〉。《輔導季刊》49(1):4-13。
李建德(2005)。〈精神病患男性家屬的照顧經驗〉(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碩士班,台南市。
林妤恒、白琳(2017)。〈3不6要,陪伴身邊憂鬱者走過人生低谷〉。檢自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3886 (2020.10.15)
林妤恒、白琳(2017)。《小鬱亂入,抱緊處理》。台北:圓神。
洪蘭(2019年7月8日)。〈感恩與吃苦〉。聯合報。
胡幼慧(1991)。〈性別、社會角色與憂鬱症狀〉。《婦女與兩性學刊》(2):1-18。
徐宗國(1995)。《工作內涵與性別角色》。台北:稻香。
徐宗國(2001)。〈拓邊照顧工作:男護士在女人工作世界中得其所在〉。《台灣社會學刊》(26):163-209。
匿名(2017)。求助-女友憂鬱症-我該怎麼辦。檢自 https://www.dcard.tw/f/relationship/p/226991858 (2020.6.30)
匿名(2017)我的憂鬱症前女友。檢自 https://www.dcard.tw/f/relationship/p/227546205 (2020.6.30)
匿名(2018)。女友得了憂鬱症。檢自 https://www.dcard.tw/f/relationship/p/228156837 (2020.6.30)
匿名(2018)。怎麼跟憂鬱症女友提分手。檢自 https://www.dcard.tw/f/relationship/p/228635946 (2020.6.30)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2015)。《認識精神疾病》。台北市:衛生福利部。
張智嵐、袁聖秀、黃美芳(2008)。〈探討憂鬱症成因與症狀之性別差異〉。《輔導季刊》44(1):33-42。
莊琮名(2016)。〈我沒有落跑、也沒有被打敗--罕見疾病家庭男性照顧者照顧經驗之敘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下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台北。
郭志通(2016)。〈憂鬱症病患主要照顧者之敘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陳俊欽(2015)。〈不是自我傷害就叫自殺〉。檢自 https://m.facebook.com/reangeltw/posts/1051739424838393 (2020.12.17)
陳彰惠(1997)。〈女性與憂鬱〉。《護理雜誌》44(3):5-9。
湯宗霖、潘筱晴(製作人)。(2020年3月11日)。綜藝大熱門。台北:三立都會台。
黃淑玲(2007)。〈男子性與男子氣概〉。見游美惠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268-290)。台北:巨流。
黃琇雯、唐文慧(2012)。〈與「髒」共處:特殊教育「教師助理員」的性別化工作圖像究〉。見台灣女性學學會、張盈堃、吳嘉麗編,《陽剛氣質:國外論述與台灣經驗》(頁247-277)。台北:巨流。
蔡宜文(2013)。〈台灣異性戀男女青春羅曼史的性別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新竹市。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9)。精神疾病患者門、住診人數統計。檢自 https://www.mohw.gov.tw/dl-13396-22e0adbf-e0d3-465a-a9c5-20a6a2a09d7e.html (2020.7.21)
蕭奕辰(2017)。〈憂鬱症治療是一條以「年」計算,甚至一輩子一個人走的漫漫長路〉。檢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8148 (2020.12.15)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台灣異性戀男女青春羅曼史的性別分析
2.
成「家」立「業」之後:退休父親的父職實踐與性別認同
3.
性別化的實驗室:陽剛氣質與科技實作
4.
A Tale of Two World: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戰後台灣民族主義
5.
What if She is an Engineer?工程職場性別政治之初探
6.
在「家」與「教」之間:家教關係中的劃界與再生產
7.
中國配偶在台灣:政治認同探討
8.
入戲成局:女性同性伴侶與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與互動
9.
西藏流亡學校中難民化的國族身分建構
10.
跨國分偶家庭之親子關係: 以台商台幹家庭為例
11.
「我活半個人」:舊金山灣區台灣小留學生的移民生活與社會認同
12.
層層疊疊的少數處境: 在中國女台幹的工作與生活
13.
碎裂時間:全球時空壓縮情境下台灣科技業工程師的日常生活
14.
誰的美好生活?—頂級百貨如何打造上層階級購物空間
15.
男主外、女主內:竹科印度工程師家庭日常生活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