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6.88.12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林曉蘭
作者(外文):Lin, Xiao-Lan
論文名稱(中文):消閒、言情與本地色彩:《廣州禮拜六》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Leisure, Romance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A Study of Guangzhou Saturday
指導教授(中文):楊佳嫻
指導教授(外文):Yang, Chia-Hsien
口試委員(中文):潘少瑜
陳碩文
口試委員(外文):Pan, Shaw-Yu
Chen, Shuo-W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號:104041470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8
中文關鍵詞:廣州禮拜六廣州消閒言情本地色彩
外文關鍵詞:Guangzhou SaturdayGuangzhouLeisureRomanceLocal Characteristics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0
  • 收藏收藏:0
鴛鴦蝴蝶派雜誌研究,向以上海得到最多關注,京津地區次之,但廣州其實亦在二三〇年代跟隨潮流。1933年,《廣州禮拜六》在廣州西關創刊,刊物大量刊載言情作品、諧文、社會見聞及商業廣告等,力求可讀性、通俗化和娛樂讀者的感官外,亦為讀者提供了更為多元發展的閱讀視野,更可視為滬地消閒時代風潮在廣州的移植和創新。
因而,本文致力呈現被人們所忽視的《廣州禮拜六》的通俗世界,在內部文學文本與外部社會文本的相互參照下,對其中的消閒、言情等特質進行微觀的展演與分析,勾勒其基本面貌和運行機制以呈現刊物的完整形態。同時,溯源其與上海鴛蝴派的聯繫,並參照同時期廣州鴛蝴派刊物,以期還原二三〇年代廣州鴛蝴派文學雜誌的生存空間,顯露其廣東特性的樣貌。同時,探討雜誌對廣州通俗文壇作家群體、文學理論建構和實踐等方面所做的貢獻,最終梳理出其中具有意義的文學歷史脈絡。

關鍵詞:廣州禮拜六、廣州、消閒、言情、本地色彩
The study of the "The 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magazines paid most of the attention to Shanghai, followed by the Beijing and Tianjin regions, but Guangzhou actually kept with the times in 1920s and 1930s. In 1933, popular writers in Xiguan area of Guangzhou issued "Guangzhou Saturday", which con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romantic fictions, humorous articles, social experiences, and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The magazine strived to readability, popularization and entertainment of the content, providing the readers with more multicultural and diversified knowledge as well as broadening their horizons. In addition,"Guangzhou Saturday" can be seen as the sign of the mi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recreation magazines which started and thrived from Shanghai since the beginning of Republican-era(1911).
This article aims to present the popular literature of "Guangzhou Saturday", which has been neglected before. Under the mutual reference of internal literary texts and external social texts, this dissertation will represent and analyze the leisure, romanc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agazines,outlining the elementary features and operating mechanisms to present the whole real state of the publication. Then, I will refer to the publications of " The 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in Shanghai area as well as other similar magazines in Guangzhou in the same period,hoping to restore the setting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ose magazines of "The Mandarin Duck and Butterfly" in Guangzhou between 1920 to 1940,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icher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ield of Guangzhou Popular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I will explore the contribution that "Guangzhou Saturday" made,including the group of popular literature writers in Guangzhou,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literature theory area,and sort out the meaningful literary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is area.

Key words:Guangzhou Saturday,Guangzhou,Leisure,Romance,Local Characteristics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謝辭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7
一、研究範圍與資料限制 8
二、研究方法 9
第三節 前人研究狀況回顧 9
一、「鴛鴦蝴蝶派」相關研究 10
二、廣州近現代文學與報刊相關研究 15
三、《廣州禮拜六》相關研究 18
第四節 章節說明與架構 19

第二章 廣州與中國近現代文學 21
第一節 廣州文人與近現代文學發軔 22
第二節 大學與政治風潮的影響 26
第三節 鴛鴦蝴蝶派在廣州 30
第四節 小結 41

第三章 《廣州禮拜六》概論 43
第一節 雜誌體例、定位與創作群落 43
一、雜誌體例 43
二、雜誌自我定位:趣味、消遣、娛樂、讀者至上 48
三、雜誌創作群體略傳 51
第二節 南國紅豆:雜誌裡的言情風貌 57
一、「愛情遊樂場」:言情作品 59
二、邊緣之舞:非言情作品 80
第三節 「廣東性」的彰顯 86
一、粵語書寫與粵韻風華 86
二、嶺南畫派與伶人小照 92
三、廣告、地緣文化與同人關係 96
四、粵地人事與民俗風情 106
第四節 小結 111

第四章 模仿與差異——《禮拜六》、《廣州禮拜六》及其他 113
第一節 與《禮拜六》等上海地區通俗文學雜誌的比較 113
一、創作群體與《廣州禮拜六》之交疊 114
二、兩地通俗文學雜誌共性 117
三、兩地通俗文學雜誌差異 119
第二節 與同時期其他廣州通俗文學雜誌的比較 124
一、雜誌概述 124
二、廣州鴛蝴派文人群體:共用作者與作品 144
三、粵地鴛蝴派刊物之共性 146
第三節 小結 163

第五章 結論 165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65
一、 論文各章節總結 166
二、 研究總論 167
三、 刊物的價值意義 168
四、 刊物的不足 169
第二節 研究檢討與未來展望 170

附錄 185
附錄一 廣東近代設有文學諧部/副刊的刊物輯錄(不完全統計) 185
附錄二 《廣州禮拜六》現存十期目錄輯錄 189
附錄三 《廣州禮拜六》現存十期作者及其作品輯錄 203
附錄四 《廣州禮拜六》現存十期言情作品與非言情作品統計細目 209
附錄五 《廣州小說雜誌》等粵式鴛蝴派雜誌的相關訊息 210
附錄六 《廣州小說雜誌》等粵式鴛蝴派刊物各期目錄輯錄 212
一、《廣州小說雜誌》現存各期目錄整理輯錄 212
二、《無價寶》第2期(1931年)目錄整理輯錄 219
三、《廣州雜誌》現存各期目錄輯錄 223
附錄七 《廣州小說雜誌》等粵式鴛蝴派雜誌現存各期上漫畫、圖畫和作品插圖輯錄 234
一、《廣州小說雜誌》現存各期作品插圖輯錄 234
二、《無價寶》第2期(1931年)照片輯錄 240
三、《廣州雜誌》現存各期圖畫、照片輯錄 241
一、報刊雜誌(依出版年份排序)
1. 《廣州禮拜六》,見姜亞沙編,《民國珍稀短刊斷刊˙廣東卷(全十五冊)》(第二冊)與(第三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6年。
2. 《廣州小說雜誌》,見陳湛綺編,《民國珍稀短刊斷刊˙廣州卷(全十二冊)》(第四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6年。
3. 《無價寶》,見陳湛綺編,《民國珍稀短刊斷刊˙廣州卷(全十二冊)》(第九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6年。
4. 《廣州雜誌》,收藏於上海圖書館,見:
http://www.cnbksy.com/search?author=&searchContent=%E5%BB%A3%E5%B7%9E%E4%BB%80%E8%AA%8C&categories=1%2C2%2C3%2C4%2C6&types=1%2C2%2C3
5. 《禮拜六》,見江蘇廣陵估計刻印社編,《禮拜六(全二十冊)》,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

二、外文著作(依出版年份排序)
1. Perry Link,Mandarin Ducks And Butterflies:Popular Fictio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Cities,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林培瑞,《鴛鴦蝴蝶派:20世紀初中國城市的通俗小說》,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1981年。)
2. Roanna Yuk-Heng Cheung,Embodying Modernity:Humor,Gender,and Popular Culture in Republican Guangzhou,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2016.(張若荇,《民國時期廣州的現代性體現:幽默、性別政治和通俗文化》,伯克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歷史系博士論文,2016年。)

三、地方志(依出版年份排序)
1.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出版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
2. 廣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廣州市志(卷十六)》,廣州:廣州出版社,1999年。
3. 廣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廣州市志(卷十九)》,廣州:廣州出版社,1999年。
4.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文化藝術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四、中文專書(依出版年份排序)
1. 張靜廬,《中國現代出版史料》(甲編至丁編),北京:中華書局,1954-1959年。
2. 阿英,《晚清文藝報刊述略》,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3. 譚卓垣編,《廣州定期刊物的調查(1826-1934)》,香港:香港龍門書店,1965年。
4.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彙錄》,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984年。
5. 賴光臨,《中國近代報人與報業》,臺北:商務印書館,1980年。
6. 全國圖書聯合目錄組,《1833-1949全國中文期刊聯合目錄(增訂本)》,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1年。
7. 鄭貞銘,《大眾傳播與現代化》,臺北:時報出版社,1981年。
8. 魏紹昌,《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
9. 徐俊鳴,《廣州史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10. 廣州市文史館編,《廣州百年大事記》,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
11. 楊光輝,《中國近代報刊發展概況》,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年。
12. 蔣祖緣、方志欽,《簡明廣東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
13. 劉楊體選評,《鴛鴦蝴蝶派作品選評》,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7年。
14. 袁繼成,《近代中國租界史稿》,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1988年。
15. 范伯群,《民國通俗小說鴛鴦蝴蝶派》,臺北:國文天地出版,1990年。
16. 張贛生,《民國通俗小說論稿》,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
17. 王檜林、朱漢國,《中國報刊辭典(1815-1949)》,太原:書海出版社,1992年。
18. 倪俊明,《廣東近現代人物詞典》,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2年。
19. 袁進,《中國小說的近代變革》,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1992年。
20. 梁群球,《廣州報業(1827-1990)》,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2年。
21. 張富強、樂正,《廣州現代化歷程》,廣州:廣州出版社,1993年。
22. 范伯群,《中國近現代通俗作家評傳叢書》,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
23. 李少兵,《民國時期的西式風俗文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24. 葉春生,《廣東民俗大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
25. 孫秀慧、馮建三,《廣告文化》,臺北:揚智出版社,1995年。
26. 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27. 黃錦珠,《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28. 吳禮權,《中國言情小說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29. 陳代光,《廣州城市發展史》,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
30. 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31. 鐘賢培、汪松濤,《廣東近代文學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32. 鄭開頌、 陸曉敏,《粵港澳近代關係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33. 鐘卓安,《廣東通史(近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34. 陳平原、夏曉虹,《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35. 劉楊體,《流變中的流派:鴛鴦蝴蝶派新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7年。
36. 陳超南、馮懿有,《老廣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37. 潘君祥,《近代中國國貨運動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 年。
38. 李長莉著,劉志琴主編,《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第一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39. 鄧毅、李祖勃,《嶺南近代報刊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40. 湯哲聲,《中國現代通俗小說流變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
41. 伍傑編,《中文期刊大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42. 夏曉虹,《晚清社會與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43. 陸揚,《大眾文化與傳媒》,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
44. 李歐梵《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45. 徐德明,《中國現代小說雅俗流變與整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46. 薛君度、劉志琴編著:《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與觀念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2001年。
47. 葉文益,《廣東革命報刊史(1919-1949)》,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1年。
48. 吳智文、曾俊良,《從稚弱到繁榮:廣州百年經濟發展剪影》,廣州:廣州出版社,2001年。
49.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報刊部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館藏中文珍稀期刊題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
50. 趙孝萱,《中國近代報刊娛樂傾向之研究(1898-1949)》,宜蘭縣: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年。
51. 李歐梵,《中國現代文學與現代性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52. 譚元亨,《嶺南文化藝術》,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年。
53. 廣東省立圖書館編,《廣東百年圖錄》,廣州:廣東省教育出版社,2002年。
54. 范伯群、孔慶東,《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55. 廣州近代史博物館編,《近代廣州》,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56. 饒秉才,《廣州音字典》,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
57. 祝均宙,《上海圖書館館藏近現代中文期刊總目》,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年。
58. 佘小傑,《中國現代社會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59. 趙孝萱,《「鴛鴦蝴蝶派」新論》,宜蘭縣: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4年。
60. 周慧玲,《表演中國:女明星、表演文化、視覺政治(1910-1945)》,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
61. 丁身尊,《廣東民國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62. 張曉輝,《民國時期廣東社會經濟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63. 蔣曉麗,《中國近代大眾傳媒與中國近代文學》,四川:巴蜀書社,2005年。
64. 傅謹,《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性與本土化》,臺北:國家出版社,2005年。
65. 程光諱,《都市文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66. 劉聖宜,《近代廣州社會與文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7. 謝曉霞,《〈小說月報〉:1910-1920,商業、文化與未完成的現代性》,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
68. 程美保,《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
69. 黃增章,《民國廣東商業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70. 湯哲聲,《20世紀中國通俗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71. 蘇建新,《中國才子佳人小說演變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6年。
72. 欒梅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發生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73. 蔣建國,《廣州消費文化與社會變遷(1800-1911)》,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74. 許紀霖,《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75. 唐小兵,《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76. 劉聖宜,《嶺南近代文化論稿》,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
77. 蔣建國,《報界舊聞——舊廣州的報紙與新聞》,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 年。
78. 蔣建國,《青樓舊影——廣州的妓院與妓女》,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7年。
79. 蔣建國,《消費意象與都市空間——廣州報刊廣告研究(1827-1919)》,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80. 謝慶立,《中國早期報紙副刊編輯型態的演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
81. 廣州市文史研究館編,《珠水藝譚》,廣州:花城出版社,2008年。
82. 廣州市文史研究館編,《粵海星光》,廣州:花城出版社,2008年。
83. 范伯群編選,《鴛鴦蝴蝶——〈禮拜六〉派作品選(修訂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84. 陳建華,《從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國時期文學、電影與文化的轉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85. 阿英,《晚清小說史》,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年。
86. 范伯群,《多元共生的中國文學的現代化歷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87. 廣州省立中山圖書館編,《老廣州》,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
88. 方寬烈,《香港文壇往事》,香港:香港文學研究社,2010年。
89. 范伯群,《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年。
90.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91. 李道新,《中國電影史研究專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92. 芮和師、范伯群,《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
93. 李權時,《嶺南文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
94. 歐陽覺亞,《廣州話俗語詞典》,香港:商務印書館,2011年。
95. 李婉薇,《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11年。
96. 今峰、冷東著,《廣府商都》,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
97. 祝均宙,《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期刊源流特點探究》,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2年。
98. 祝均宙,《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畫報源流特點探究》,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2年。
99. 黃小婭,《羊城舊語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
100. 張永久,《摩登已成往事:鴛鴦蝴蝶派文人浮世繪》,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
101. 祝均宙,《圖鑑百年文獻:晚清民國年間小報源流特點探究》,新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3年。
102. 胡安定,《多重文化空間中的鴛鴦蝴蝶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103. 高敬,《嶺南文化》,廣州:時事出版社,2013年。
104. 王美怡,《近代廣州研究(第二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
105. 黃愛東西著,《老廣州:屐聲帆影》,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年。
106. 程中山主編,《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舊體文學卷》,香港:商務印書館,2014年。
107. 郭傑、左鵬軍,《嶺南文化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
108. 楊萬秀、鐘卓安,《廣州簡史》,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
109. 陳國球、陳智德等著,《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導言集》,香港:商務印書館,2016年。

五、翻譯著作(依出版年份排序)
1. 〔美〕Arthur Asa Berger著、姚媛譯,《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2. 〔英〕John Storey著、張君玫譯,《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遠流出版社,2001年。
3. 〔英〕邁克‧克朗著,楊淑華、宋慧敏譯,《文化地理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4. 〔法〕皮埃爾•布迪厄,《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

六、學位論文(依完成年份排序)
1. 趙孝萱,《民初〈禮拜六〉雜誌言情小說研究》,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2. 劉鐵群,《現代都市未成型時期的市民文學——〈禮拜六〉雜誌研究》,開封:河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02年。
3. 黎明,《出場與退場——近現代廣東文學現代性的地域闡釋》,重慶:西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3年4月。
4. 周瑞坤,《公共衛生與廣州城市現代化(1910-1930s)》,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5. 張銀爽,《互文性視閾下改革前〈小說月報〉的編輯理念-改革前《小說月報》(1910-1920)副文本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4年。
6. 王利濤,《中國第一小說季刊〈小說大觀〉研究》,重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4年。
7. 賈金利,《〈禮拜六〉雜誌編輯思想評析》,開封:河南大學新聞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年。
8. 楊波,《歡笑三分淚七分——論〈禮拜六〉雜誌言情小說的悲劇意識》,開封:河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年。
9. 陳萍,《1930年代初廣州國貨運動研究》,廣州:中山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10. 王進莊,《二十年代舊派文人的上海書寫——以〈禮拜六〉、〈紅雜誌〉、〈紫羅蘭〉為中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07年。
11. 張靖瑤,《20世紀20、30年代廣州社會文化狀況研究——以〈廣州民國日報〉文化類廣告為中心的考察》,廣州:華南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論文,2007年。
12. 吳興宇,《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禮拜六〉前百期小說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8年。
13. 胡萱,《論〈禮拜六〉小說創作》,蘇州:蘇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8年。
14. 潘少瑜,《清末民初翻譯言情小說研究——以林紓與周瘦鵑為中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15. 季宵瑤,《「鴛鴦蝴蝶派之再考察」:1920年代上海文人交遊網絡》,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16. 肖愛雲,《〈禮拜六〉週刊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9年。
17. 楊琴,《清末嶺南籍白話小說創作和理論研究——以地域文化為主要視角的
考察》,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10年5月。
18. 方笙容,《清末民初廣州的公共領域》——以〈時事畫報〉為例》,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論文,2011年。
19. 馬靜,《〈禮拜六〉前百期言情小說研究》,濟南:濟南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11年。
20. 陳皇旭,《民初的文學場域:重讀〈禮拜六〉》,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21. 宋艷雲,《後百期〈禮拜六〉研究》,濟南:濟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12年。
22. 陶春軍,《俗中之雅˙雅中之俗˙雅俗合參——〈禮拜六〉、〈小說月報〉(1910-1920)、〈小說世界〉期刊風格研究》,蘇州:蘇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論文,2012年。
23. 姜燕,《消費、欲望與社會生活——1920 年代〈廣州民國日報〉廣告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新聞專業碩士論文,2012年。
24. 侯京吾,《圖改地方風俗:以廣州〈時事畫報為中心(1905-1912)》,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25. 周莉莎,《民國時期廣州市政府的廣告管理研究(1927-1937)》,廣州:暨南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論文,2012年。
26. 孟蘊,《民國時期廣東國貨運動研究(1928-1938)》,廣州:暨南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論文,2013年。

七、期刊論文(依發表年份排序)
1. 〔美〕帕瑞・林克,〈論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傳統市民小說與「鴛鴦蝴蝶派」〉,《東亞研究叢刊》第89集。
2. 〔美〕Perry Link著,鍾欣志譯,〈一九一〇年代的上海文學雜誌〉,《政大中文學報》2008年第10期,頁1-12。
3. 宋大仁、沈警凡,〈全國醫藥期刊調查記(上)〉,《中西醫藥》1935年第1期。
4. 宋大仁、沈警凡,〈全國醫藥期刊調查記(下)〉,《中西醫藥》1935年第3期。
5. 譚卓垣,〈廣州定期刊物的調查〉,《嶺南學報》1935年第3期。
6. 李默,〈辛亥革命時期廣東報刊錄〉,《新聞研究資料》1979年第1期。
7. 黃克武,〈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1912-192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88年第17期。
8. 湯哲聲,〈鴛鴦蝴蝶——禮拜六小說觀念的價值取向及其評價〉,《蘇州大學學報》1992年第6期。
9. 方麗嫻,〈嶺南近代報刊的發展及其意義〉,《圖書館論壇》1994年第6期。
10. 樂正,〈近代廣州大眾傳播業的發展(1827-1911)〉,《開放時代》1995年第5期。
11. 樂正,〈民國時期廣州大眾傳播業的發展(1912-1938)〉,《學術研究》199年第6期。
12. 張富強,〈西勢東漸與民初廣州城市的發展〉,《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
13. 孫文爍,〈廣東的近代報刊〉,《新聞大學》1996年第4期。
14. 巧延禮.〈傳巧、巧酬與近代作家的職業化〉,《齊魯學刊》1999年第6期。
15. 趙孝萱,〈開放、多元與另類啟蒙:《禮拜六》雜誌的西方圖像與「接受」群體〉,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第六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2000年。
16. 湯哲聲,〈蛻變中的蝴蝶—論民初小說創作的價值取向〉,《文學評論》2001年第2期。
17. 范伯群,〈現代通俗文學的現代化與現代文化市場的創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18. 范伯群,〈論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互補關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第1期。
19. 雷世文,〈現代報紙文藝副刊的原生態文學史圖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第1期。
20. 邱捷,〈近代報刊與中國社會經濟研究——以研究清末民初的廣東為例〉,《民國檔案》2003年第4期。
21. 何薇,〈略論西關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歷史地位〉,《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22. 餘芳珍,〈閱讀消永日:良友圖書與近代中國的消閑閱讀習慣〉,《思與言》2005年第43卷第3期。
23. 王新鋒,〈在娛世與醒世之間:近代嶺南報刊圖像景觀探賾〉,《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1期。
24. 劉鐵群,〈禮拜六——民初市民文學期刊的代表作〉,《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6 年第2期。
25. 張靖瑤,〈廣州革命政府時期民眾生活的新元素——從1923到1926年《廣州民國日報》廣告來考察〉,《嶺南文史》2006年第4期。
26. 陳思和,〈先鋒與常態——現代文學史的兩種基本形態〉,《文藝爭鳴》2007年,第3期。
27. 蔣建國,〈符號、身體與治療性消費文化——以近代廣州報刊醫藥、保健品廣告為例〉,《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28. 蔣建國,〈清末廣州報紙廣告與洋貨推銷〉,《船山學刊》2007年第1期。
29. 蔣建國,〈20世紀初期廣州百貨廣告所構建的購物想像〉,《國際新聞界》2007年第8期。
30. 賴文、范曉艷、李永宸,〈民國中醫期刊的史學與文獻價值——廣州現存廣東期刊調查〉,《中醫文獻雜誌》2007年第2期。
31. 陳冠蘭,〈近代中國的租界與新聞傳播〉,《新聞與傳播研究》2008年第1期。
32. 陳建華,〈抒情傳統的上海雜交:周瘦鵑言情小說與歐美現代文學文化〉,《中山大學學報》2011年第51卷第6期。
33. 陳建華,〈民國初期周瘦鵑的心理小說:兼論「禮拜六派」與「鴛鴦蝴蝶派」之別〉,《現代中文學刊》2011年第11期,頁37-49。
34. 潘少瑜,〈國恥癡情兩淒絕:林譯小說《不如歸》的國難論述與情感想像〉,《編譯論叢》2012年第5卷第1期,頁97-120。
35. 李燕,〈廣州西關的歷史發展及其文化特色〉,《文史博覽》2013年第10期。

八、電子資料庫
1. 中華博物網-中國歷史記事,載於2016年11月29日,
http://www.gg-art.com/history/。
2. 廣東省志庫,廣州:廣州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載於2017年11月29日,http://www.gd-info.gov.cn/shtml/guangdong//sqsjk/zsk/gdsz/。
3. 廣州市情網,廣州:廣州市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載於2017年11月29日,http://www.gzsdfz.org.cn/sqsjk/zsk/。
4. 《全國報刊索引》,上海:全國報刊索引編輯部,www.cnbksy.cn/。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