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18.218.167.247)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徐院儒
作者(外文):
Hsu, Yuan-Ju
論文名稱(中文):
這山唱那山:陳永淘作品中的原客交響
論文名稱(外文):
Musical Exploration between Hakka and Indigenous People: A Study on Chen Yung-Tao's Works
指導教授(中文):
陳芷凡
指導教授(外文):
Chen, Chih-Fan
口試委員(中文):
方怡潔
王惠珍
口試委員(外文):
Fang, I-Chieh
Wang, Hui-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學號:
103141503
出版年(民國):
109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中文關鍵詞:
海陸腔客語
、
純粹語言
、
原客同源想像
、
地球人
、
客家新民謠
外文關鍵詞:
Hailu dialect
、
purity of the language
、
imagined communities between Hakka and indigenous people
、
Earth citizens
、
new Hakka folk songs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34
評分:
下載:4
收藏:0
排灣、魯凱族裔歌手Dakanow曾形容陳永淘寫的歌跟土地脫離不了關係,而且歌裡的土地不是只有臺灣,是屬於全世界的。這番話精準點出陳永淘音樂創作的源頭即土地,也與本文揭櫫「客家人、原住民、地球人認同之進程」不謀而合。土地不但是陳永淘一步步描繪出客家圖像、原住民圖像及原客圖像的場域,而且和語言及其所表徵的文化有著臍帶相連的命運。陳永淘珍視從土地長出來的母語,作品中不僅有海陸腔等三種腔調的客家語,還有賽夏族等六種原住民語。旋律隨語言的音調變化成曲是他音樂創作的重要特色:歌始於語言,聽歌猶聽故事。Dakanow甚至說他不是歌手,是一個說唱家,他只是藉由音樂來表達他心中的想法。筆者亦發現,他作品中的語料素材皆為文化脈絡中的字字珠璣。本文以文獻分析法作為研究鷹架及例證,選定〈日出部落〉等八首具有原住民題材的作品深究。除了關注陳永淘的原客族群想像,本文亦試圖在族群色彩鮮明的音樂作品中解構他的「地球人」思維:一個好的創作者,族群身分不要特別強調。筆者認為,族群認同不是陳永淘作品的核心,它是陳永淘用來貫徹簡單生活與自然環境再生希望工程的心法。水的意象來回逡巡於陳永淘的各種想像之中,他決心走一條不同於客家流行音樂的路,而是一條能夠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淘式新民謠之路。這山唱那山,原客交響不絕於耳,大自然謳歌猶在傳唱。
As Dakanow Ruruang, a Paiwan-Rukai singer once described, “Chen Yung-Tao’s works concern lands in which belong not merely to Taiwan but to the Earth.” It precisely depicts his works’ aim and meets closely to that the progress he made from Hakkas, indigenous people to Earth citizens was implied in the thesis. Lands are the fields where Chen Yung-Tao visualizes the imaginations from Hakka, indigenous people to cross Hakka and Indigenous people and have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nativ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Because he cherishes languages grown up from lands a lot, three dialects of Taiwan Hakka and six kinds of Taiwan indigenous languages were found in his works so far. Highly-harmonic poetry and music features his works and manifests that they did originate from the language. Moreover, Mr. Ruruang considered him not as a singer, but as a narrating and singing artist who speaks his mind via music. Based on this, the lyrics written by him usually reflect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This paper focuses on Chen’s eight pieces relating to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 and culture, such as Sunrise Tribe, by document analysis. In addition to Chen’s cross-ethnic imagination, this dissertation tries to deconstruct philosophy of “Earth citizens” which refers to an outstanding artist’s open mind without emphasizing on specific ethnic groups, even if ethnic symbols of his works exist obviously. According to the paper, Chen’s ethnic identities are not the core of his works, but the methodology of making the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The water flows into Chen’s works to and fro,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a bridge between his imaginations of all kinds. He decided not to follow a route of Hakka pop music, but to create a road of Atao-style folk music. Finally, it suggests that the symphony between Hakka and indigenous people will keep moving forward as a result of Chen’s efforts and his effects on singers with the sam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
摘要 i
謝誌 iii
前言 v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6
第四節 研究範疇 18
第二章 這座山:陳永淘的客家認同 23
第一節 如織者般的歌 23
第二節 用海陸腔客語唱一曲思想起 34
第三節 浪漫的務實:客庄淨湖、教育扎根、以歌會友 41
第四節 小結 47
第三章 那座山:陳永淘的原住民認同 49
第一節 橋接原客的「純粹」語言 49
第二節 以歌結緣:與原住民的相遇 56
第三節 「淘式」表達:原運聲援、譜曲歌頌、簡單生活 62
第四節 小結 72
第四章 原客交響:以「大自然」為題的族群詩歌 74
第一節 平埔一聲雷 74
第二節 原客同源想像 83
第三節 客家人、原住民、地球人認同之進程 91
第四節 小結 99
第五章 結論 101
參考書目 105
附錄一、陳永淘生命史年表 111
附錄二、原客交響歌詞 115
附錄三、相遇在羅東──泰雅阿婆和laqi Kmukan 125
一、專書
王甫昌,《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群學出版社,2003)。
方惠閔、朱恩成、余奕德、陳以箴、潘宗儒,《沒有名字的人:平埔原住民族青年生命故事紀實》(臺北:游擊文化,2019)。
瓦歷斯‧諾幹,《城市殘酷》(臺北 : 南方家園文化,2013)。
李喬,《重逢──夢裡的人》(臺北:印刻文學,2005)。
卓瑪,《他者的聲音:母語文化思維與當代藏族作家漢語創作》(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4)。
林浩,《客家:文化人類學視野》(新北: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2007)。
林克孝,《找路:月光‧莎韻‧Klesan》(臺北:遠流出版社,2010)。
林淑馨,《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巨流圖書出版社,2010)。
林修澈、姚榮松、董忠司、羅肇錦,《客語外來語:含原閩客國(語)互借詞:海陸腔》(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1)。
林保寶,《浪漫台三線人文風光款款行:有餘天地》(臺北:天下雜誌,2018)。
林媽利,《圖解台灣血緣:從基因研究解答台灣族群起源》(臺北:前衛出版社,2018)。
林莉菁,《Fudafudak閃閃發亮之地》(臺北:前衛出版社,2019)。
吳潛誠,《島嶼巡航:黑倪和臺灣作家的介入詩學》(臺北:立緒文化,1999)。
洪惟仁,《台灣語言危機》(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
梁宇元,《清末北埔客家聚落之構成》(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2000)。
浦忠成,《被遺忘的聖域 : 原住民神話.歷史與文學的追溯》(臺北:五南圖書,2007)。
張郅忻,《我家是聯合國》(臺北:玉山社,2013)。
張芳慈,《落泥:臺灣客家詩選》(臺北:釀出版,2016)。
陳弦章,《民間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崧燁文化,2019)。
楊兆禎,《客家諺語拾穗》(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1999)。
楊鏡汀,〈北賽夏族與客家族的互動:以金廣福大隘為例〉,《賽夏學概論》(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2),頁547-560。
葉日松,《葉日松詩選》(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10)。
趙正貴,《賽夏族的歷史文化傳統與變遷》(新竹:新竹縣文化局,2009)。
趙山河、夏有發,《賽夏族歲時祭儀教材》(苗栗:雪霸國家公園,2013)。
劉曼儀,《Kulumah‧內本鹿:尋根踏水回家路》(新北:遠足文化,2017)。
鍾理和,《假黎婆》(臺北:遠流出版社,2005)。
龍玉芬,《一座護隘廟宇的個案研究:以新竹北埔慈天宮為例》(新竹:新竹縣文化局,2009)。
Anderson, Benedict Richard O’Gorma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 :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文化,2010)。
Basso, H. Keith, “Wisdom Sits in Places: Landscape and Language among The Western Apac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Albuquerque, 1996):105-149.
Coelho, Paulo; translated by Alan R. Clarke.Basso, H. Keith, “The alchemist ”, Harper, (San Francisco, 1998).
Clifford, James著,林徐達、梁永安譯,《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苗栗:桂冠圖書,2017)。
Giddens, Anthony著,趙旭東、方文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的自我與社會》(臺北:左岸文化,2002)。
Lynch, Kevin著,胡家璇譯,《城市的意象》(臺北:遠流出版社,2004)。
Said, Edward W.著,彭淮棟譯,《鄉關何處》(臺北:立緒文化,2000)。
Tuan, Yi-Fu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inneapolis, 1977):3-7.
二、期刊論文
巴奈‧母路,〈阿美族豐年祭歌舞中反覆形式之初探〉,《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1卷3期(2008.09),頁129-147。
王梅霞,〈從gaga的多義性看泰雅族的社會性質〉,《臺灣人類學刊》1卷1期(2003.06),頁77-104。
王俐容、楊蕙嘉,〈當代臺灣客家流行音樂的族群再現與文化認同〉,《國家與社會》8期(2010.06),頁157-199。
陳文德,〈衣飾與族群認同:以南王卑南人的織與繡為例〉,《物與物質文化》(2004),頁63-110。
陳有貝,〈淇武蘭遺址對蘭陽平原考古研究的意義〉,《宜蘭文獻叢刊》27期(2006.08),頁11-27。
姜惠文、陳銀螢,〈台灣客家父親的父職認知及子女教養信念──以育有學齡子女的父親為例〉,《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5期(2008.12),頁61-80。
施正鋒〈原住民族知識體系與客家知識體系〉,《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3卷2期(2013.06),頁115-142。
柯朝欽,〈臺灣客家現代族群像的三種類型:民族認同、公民權利以及認知框架〉,《全球客家研究》5期(2015.11),頁149-192。
謝俊逢,〈台灣客家老山歌與賽夏族矮靈祭歌研究〉,《復興崗學報》43期(1990.06),頁359-384。
簡妙如,〈九○年代後客家及原住民創作音樂中的原鄉想像與族群認同〉,《文化實踐與社會變遷》1期(2010.06),頁43-76。
三、學位論文
李宗璘,〈客家流行音樂與青年的客家認同〉(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林宜欣,〈創作型搖滾樂團結合傳統音樂素材之研究──以好客樂隊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徐碧美,〈陳永淘創作歌謠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陳冠伶,〈鄉遇──花蓮學田村客家移民的離別與鄉愁〉(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傅世杰,〈客家流行音樂之研究—以陳永淘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論文,2010)。
詹俐俐,〈台灣客家創作歌曲在客語教學上的運用:以陳永淘為例〉(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
楊蕙嘉,〈當代客家流行音樂的族群再現與文化認同〉(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009)。
劉榮昌,〈戰後客家流行音樂的發展與形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鄧君婷,〈陳永淘的客家認同之探討:生命史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四、研討會論文
楊國鑫,〈臺灣客家創作歌曲的形成與發展〉「客家民俗文化研討會」論文(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辦,1998.05)。
五、調查報告
林淑蓉,〈食物、記憶與社會生活:再探客家文化遺產〉《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5年度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口傳與非物質性文化遺產:客家族群記憶研究子計畫二》(新竹: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台灣研究室,2006)。
趙金山、朱逢祿等,《賽夏族口述歷史研究工作計畫研究報告》(苗栗: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2009)。(未出版)
趙金山、趙山河、趙宇函,《雪霸國家公園周邊北賽夏族歲時祭儀族語耆老訪談暨影像紀實》(苗栗:內政部營建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2010)。(未出版)
劉楨、劉兆蘭,《近二十年臺灣客家流行音樂出版市場之發展與現況調查研究報告書》(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
六、影音資料
好客樂隊,《好客戲》(臺北:角頭音樂,2005)。
好客樂隊,《愛吃飯》(新北:風潮,2008)。
林生祥,《大地書房》(新北:大大樹音樂圖像,2010)。
陳建年,《海洋》(臺北:角頭音樂,1999)。
陳永淘,《離開台灣八百米》(新竹:春水,2000.01)。
陳永淘,《下課啦》(新竹:春水,2000.12)。
陳永淘,《水路》(新竹:春水,2003.09)。
陳永淘,《細人》(新竹:陳永淘,2014.07)。
陳永淘,《山下田美》(新竹:水路文化,2017.05)。
陳永淘,《山下田美:阿淘的詩歌與生活》(新竹:水路文化,2019.03)。
愛客樂iColor,《轉》(臺北:好痛音樂,2018)。
鄭光博,《言的記憶》(臺北: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17)。
羅思容,《落腳》(新北:女歌原色音聲文化,2018)。
Lien , Mathew,《旅客》(新北:風潮,2008)。
七、電子媒體
公共電視,〈正名運動〉《誰來晚餐11-17》,(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ykJG9t5Vc,2019.08.09)。
水路文化,〈音樂好友達卡鬧鄭捷任陳永淘酒後吐真言〉,(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BPVLrWEVk,2019.04.09)。
台灣原生植物保護協會,〈山芙蓉與木芙蓉〉(來源:http://www.taiwanplant.org.tw/read.php/224.htm,2011.12.02)。
何東洪,〈從陽光合唱團到《無緣》的吳盛智:一個當代客家流行音樂「先驅者」的研究〉,(來源:https://cloud.hakka.gov.tw/details?p=%2067205,2004)。
吳蘭英總策畫,〈賽夏傳統歌謠舞蹈〉,(來源:http://9years.mlc.edu.tw/9yearsFiles/9years/1951/index.html,2007.04)
邱國源,〈美濃客家山歌──「半山遙」(半山遙郎)演進之背景〉,(來源:http://blog.xuite.net/chiu380120/twblog/157930259,2011.02.02)。
典通股份有限公司,〈105 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來源: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626&PageID=37585,2017.10.27)。
林韋萱,〈客家歌手陳永淘一介輕鬆人〉,(來源: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165,2005.05.19)。
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賽夏族用構樹皮製鞭 揮打祈天放晴〉《原視族語新聞》,(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nQegn-kJxg,2015.07.14)。
國家圖書館,〈臺灣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灣記憶》,(來源: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6_001_0000009051&lang=chn,2003.12)。
國家教育研究院,〈Alienation〉,(來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626/,2000.12)。
國家教育研究院,〈頑固低音〉,(來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294184/,2014.11)。
國峰、子樊,〈追逐彩虹永恆的信仰 賽德克‧巴萊〉(來源:https://www.epochtimes.com/b5/11/9/24/n3382017.htm,2011)。
黃純彬,〈試論客家流行歌曲〉,(來源:https://blog.xuite.net/liouduai/twblog/101438417,2007.01.10)。
葉高華,〈85%台灣人都是原住民?遺傳科技恐無法為國族議題提供「科學」證明〉,(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5669,2015.10.11)。
維基百科,〈Western Apache language〉,(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Western_Apache_language,2020.04.16)。
維基百科,〈湯英伸事件〉,(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9%AF%E8%8B%B1%E4%BC%B8%E4%BA%8B%E4%BB%B6,2019.12.17)。
維基百科,〈艋舺〉,(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9%8B%E8%88%BA,2020.04.28)。
維基百科,〈道卡斯語〉,(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1%93%E5%8D%A1%E6%96%AF%E8%AA%9E,2019.11.27)。
廣宣揚行銷公關,〈還我母語30周年「我的母語臺灣的歌」流行音樂會-陳永淘創作訪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9iWTy9PSw,2018.12.20)
劉智濬,〈吟遊詩人歌手-達卡鬧〉《來自山海的聲音》,(來源:https://channelplus.ner.gov.tw/channel-program-episode/49581,2019.02.21)。
Kaisanan Ahuan,〈台三線上還真的有三條「線」,而且一點也不浪漫!臺灣史上的「台三線」是如何影響平埔四次大遷徙的?〉(來源:https://www.matataiwan.com/2016/05/25/the-3rd-taiwan-provincial-road/,2016.05.25)。
Plato,〈The Republic〉,(來源:https://www.goodreads.com/work/quotes/1625515?page=8)。
Taiwan Indie Music,〈達卡鬧&小喵/6 頭擺的你+達卡鬧的客家歌〉,(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Kny_hv8I4,2011.06.23)。
Taiwan Indie Music,〈b18 陳永淘 反美麗灣即興創作 良心在哪裡+把海灘還給海洋最美麗 拆拆拆美麗灣@台東縣政府〉,(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qVaxMGo8s,2012.12.22)。
Taiwan Indie Music,〈29_陳永淘_ (千人牽手吼海洋@杉原海水浴場〉,(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if28GbfOxs,2011.07.10。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日本殖民統治的探索與反思:以魏清德散文作品為觀察中心
2.
泰雅文化與基督宗教的對話──以嘉樂村作家與學校為例
3.
瓦歷斯‧諾幹的雙崎文學與文學地景
4.
偏鄉課輔班與民謠傳承之研究-以滿州鄉港仔村為例
5.
成為「Bingah」- 一位嫁入泰雅族家庭的女性教師課程轉譯歷程與生命史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