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專書 Alexander Sandra, William J. Coons(著),周明加、柯妙華(譯)(2002),《胚胎學的基本概念》,台北:合記。 Arlene Eisenberg、Heidi E. Murkoff、Sandee Hathaway(著),張彩銀(譯)(1999),《懷孕知識百科》,台北:笛藤出版。 David Bainbridge(著),林丹卉、楊育明(譯)(2002),《體內小訪客:性、懷孕、分娩的生命奧秘》,台北:商周。 Etienne-Emile Baulieu(著),張天鈞(譯)(1999),《RU486:女性的選擇,美服錠的歷史》,台北:大塊文化。 Keith L. Moore, T.V.N. Persaud(著),戴步雲(譯)(2001),《Moore人體胚胎學》,台北:合記。 Lewis Wolpert(著),周頁仁(譯)(1998),《胚胎大勝利》,台北:天下遠見。 Loius P. Pojman等(編著),楊植勝等(譯)(1997),《生死的抉擇:基本倫理學與墮胎》,台北:桂冠。 Rickie Solinger(著),徐平(譯)(2003),《婦女對法律的反抗:美國’’羅伊’’案判決前墮胎法的理論與實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Ronald Dworkin(著),郭貞伶、陳雅汝(譯)(2002),《生命的自主權》,台北:商周出版。 王澤鑑(1998),《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四冊》,台北:三民。 王澤鑑(2011),《民法總則》,台北:三民。 甘添貴(2009),《刑法各論》,台北:三民,初版。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第十次家庭與生育力調查報告》,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吳庚、陳淳文(2003),《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台北:三民書局,初版。 呂炳寬、項程華、楊智傑(2011),《中華民國憲法精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四版。 李淑明(2016),《民法總則》,台北:元照出版,八版。 李惠宗(2015),《憲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七版。 李銀河(2003),《女性主義》,台北:五南。 李震山(2011),《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照出版,四版。 肖巍(2000),《女性主義倫理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初版。 林火旺(2004),《倫理學》,台灣:五南,初版。 林東茂(2009),《刑法綜覽》,台北:一品文化出版,六版。 林麗珊(2007),《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五南,三版。 法治斌、董保城(2005),《憲法新論》,台北:董保城出版,三版。 邱仁宗 (1988),《生死之間:道德難題與生命倫理》,台北:中華書局,初版。 邱仁宗(1987),《生命倫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 邱仁宗(編)(2006),《生命倫理學:女性主義視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初版。 徐久生、莊敬華(譯)(2000),《德國刑法典》,北京:中國法制出版,初版。 張立明(2014),《人之初:胚胎生命起點的探討》,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 陳新民(1998),《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二版。 陳聰富(2005),《民法概要》,台北:元照出版,初版。 曾淑瑜(2011),《刑法分則實例研習:個人法益之保護》,台北:三民,三版。 楊國榮(2006),《青紅皂白:從社會倫理到倫理社會》,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詹森林、馮震宇、林誠二、陳榮傳、林秀雄(2013),《民法概要》,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十版。 蔡墩銘(1998),《刑法各論》,台北:三民,三版。 藤本十四秋、受島敦美元(著),九州編輯部(譯)(1999),《簡易胚胎學》,台北:九州圖書。 期刊論文 Steven Pinker(著),何建志(譯)(2009),〈尊嚴之愚昧:保守派生命倫理學最新、最危險的計策〉,《法律與生命科學》,第3卷第3期,頁1-10。 王志嘉(2011),〈生育自主權–兼論未成年人醫療決策〉,《台灣法學雜誌》,第173期,頁45-49。 王皇玉(2008),〈墮胎行為胎兒未死亡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56期,頁203-214。 王皇玉(2008),〈墮胎罪同意問題之研究–兼評「生育保健法」草案關於人工流產相關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62期,頁41-62。 王皇玉(2009),〈誤以為取得承諾之加工墮胎行為–最高院九四台上六四六三號〉,《台灣法學雜誌》,第129期,頁212-213。 王皇玉(2009),〈墮胎‧同意‧隱私權–以美、德法制視角檢視墮胎諮詢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174期,頁162-180。 王維禎(2012),《絕口不提的孩子:性別化的性與墮胎》,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甘添貴(2001),〈人工流產與殺害胎兒〉,《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9期,頁115-124。 成令方(2015),〈2012年人工流產修法之分析〉,《台灣衛誌》,第34卷第1期,頁21-35。 朱旖雯(2009),《胎兒利益保護法律問題研究》,澳門科技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江盛(2013),〈人工流產:婦女權利、障礙和醫學倫理〉,《台灣醫學》,第17卷第3期,頁301-308。 何建志(2003),〈反反胚胎商品化的一些法律論證〉,《律師雜誌》,第285期,頁47-61。 吳志正(2007),〈論人工流產自主決定權之侵害與損害〉,《東吳法律學報》,第19卷第2期,頁1-26。 吳嘉苓(1999),〈女性主義與台灣社會的關係:社會學的觀點〉,《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50期,頁16-18。 吳燕秋(2010),〈西法東罰,罪及婦女-墮胎入罪及其對戰後台灣婦女的影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8期,頁53-123。 吳燕秋(2012),〈避「罪」之道?從月經規則術引進看1970年代台灣墮胎史〉,《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7期,頁103-172。 李玉嬋(2002),〈被遺忘的悲傷輔導對象–失去胎兒的孕母之悲傷輔導初探〉,《諮商與輔導》,第199期,頁18-22。 李玉蟬、高美玲、蔡育倫、黃俊喨(2007),〈由「人工流產諮商服務」談跨專業整合的機制〉,《護理雜誌》,第54卷第2期,頁5-11。 李建良(譯)(1999),〈【第二次墮胎案】判決:BVerfGE 88, 203-366–Schwangerschaftsabbruch II (附不同意見書)〉,收錄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四輯》,台北:司法院,初版,頁1-181。 李素禎(2001),〈胎兒生命權和生存價值的案例分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17期,頁32-40。 李素禎(2003),《從女性主義論墮胎的道德爭議:胎兒道德地位與女性身體自主權》,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素禎(2004),〈臺灣女性的生育自主權之問題與權利分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31期,頁15-22。 李震山(2001),〈胚胎基因工程之法律涵意–以生命權保障為例〉,《台大法學論叢》,第31卷第3期,頁1-16。 官曉薇(2009),〈反身的凝視:台灣人工流產法制及其法社會背景的分析〉,《思與言》,第47卷第4期,頁135-190。 官曉薇(2010),〈溝通行動與立法言談-臺灣人工流產法制之立法及修法歷程分析〉,《中研院法學期刊》,第6期,頁61-128。 林志潔(2006),〈子宮裡的戰爭–母體權與胎兒權的衝突〉,《法令月刊》,第57卷第12期,頁1304-1317。 林志潔(2007),〈少子化與刑事規制之研究–母體權與胎兒權的衝突與調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96-2414 -H-009-001-),未出版。 林昀嫺(2010),〈我國人工生殖法制之挑戰與契機〉,《中原財經法學》,第25期,頁63-111。 林昀嫺(2011),〈產檢科技與身心障礙歧視:從生命倫理觀點出發〉,收錄於《歐盟與美國生物科技政策》,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出版,頁541-579。 林秋琴、劉后安(譯)(2001),〈Planned Parenthood of southeastern v. Casey, 505 U.S. 833(1992).〉,收錄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二輯》,台北:司法院,初版,頁201-227。 林秋琴、劉后安(譯)(2001),〈Roe v. Wade, 410 U.S. 113(1973).〉,收錄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二輯》,台北:司法院,初版,頁191-200。 法治斌、張宏誠(譯)(2003),〈Griswold et al. v. Connecticut, 381 U.S. 479(1965).〉,收錄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四輯》,台北:司法院,初版,頁130-137。 邱子修(2010),〈台灣女性主義批評三波論〉,《女學雜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27期,頁251-273。 施麗雯(2014),〈台灣的道德先鋒:焦慮、產檢選擇與責任的矛盾〉,《科技、醫療與社會》,第21期,頁77-134。 洪偉修(2014),《墮胎罪與胎兒「生存能力」的刑法意義》,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振雄(2014),〈「傾斜的」平行詮釋?論德沃金的墮胎倫理學〉,《止善》,第16期,頁103-130。 張淑美、陳慧姿(2007),〈尊重生命–由優生保健法第三章第九條論胎兒生命權的抉擇與維護〉,《生死學研究》,第5期,頁1-42。 張莉(2007),〈胎兒的準人格地位及其人格利益保護〉,《政法論壇》,第25卷第4期,頁164-170。 許義明(2011),〈刑法上之胎兒保護–從優生保健法談起〉,《萬國法律》,第175期,頁41-52。 郭文華(1997),《一九五零至一九七零年代台灣家庭計畫:醫療政策與女性史的探討》,清華大學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德厚(2008),〈「權衡」胎兒生命權與婦女身體自主權〉,《成大法學》,第16期,頁83-132。 郭慧真(2006),《反思優生保健法有關人工流產之立法政策》,中興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珊(2008),〈論胚胎是否具有生命權〉,《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5期,頁80-91。 陳月端(2000),〈台灣人工流產科技立法發展趨勢之檢討〉,《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5期,頁98-118。 陳仲嶙、蘇夏曦(2002),〈前胚胎地位之研究–以製造胚胎提供幹細胞研究為例〉,司法院大法官一零四年度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頁31-66。 陳志忠(2006),〈胚胎憲法地位之研究–已醫療性複製胚胎為例–〉,《東吳法律學報》,第18卷第3期,頁41-90。 陳宜中(2002),〈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課題〉,《國家發展研究》,第2卷第1期,頁82-110。 陳宜中(2002),〈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爭議〉,《科學發展》,第354期,頁4-11。 陳宜倩(2011),〈尊重生命尊嚴、墮胎權與女性人權之論述生產與社會變革:美國最高法院Gonzales v. Carhart一案〉,《歐美研究》,第43卷第3期,頁595-635。 陳英淙(2002),〈由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之判決(BVerfGE 88,203探討墮胎合法化問題)〉,《憲政時代》,第28卷第1期,頁66-88。 陳英鈐(2001),〈人類幹細胞研究的法議題〉,《政大法學評論》,第67期,頁1-58。 陳郁庭(2015),〈論強制墮胎行為之刑法評價〉,《法令期刊》,第66卷第1期,頁93-118。 陳愛娥(1997),〈憲法對未出生胎兒的保護〉,《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頁65-82。 陳曉玉(2009),《墮胎罪之研究-由對待胎兒的態度觀察》,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曾淑瑜(2003),〈人類胚胎在法律上之地位及其保護〉,《法令月刊》,第54期,頁4-17。 湯京平(2004),〈淺談我國「保護胎兒與嬰幼兒免於二手菸菸害」〉,《律師雜誌》,第294期,頁28-36。 程明修(2002),〈胎兒與生命權保障主體性間之憲法論證難題〉,《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3卷第2期,頁1-30。 黃宇(2014),《早期胚胎法律問題研究—以中國大陸相關法制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昭元、劉后安(譯)(2002),〈Webster v. Reproductive Health Service, 492 U.S. 490(1989).〉,收錄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三輯》,台北:司法院,初版,頁31-46。 黃詩淳(2011),〈胎兒之權利能力、慰撫金請求權及慰撫金數額--最高法院六十六年台上字第二七五九號民事判例〉,《月旦裁判時報》,第9期,頁141-146。 楊秀儀(2002),〈病人,家屬,社會:論基因年代病患自主權可能發展〉,《臺大法學論叢》,第31卷第5期,頁1-31。 雷文玫(2003),〈解構我國胚胎保護規範體系-發現父母生育自主的地位〉,《臺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4期,頁1-36。 雷文玫(2007),〈人類胚胎的法律地位:為何人類胚胎不應該是權利主體?〉,《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9卷第1期,頁51-91。 趙澤維(2007),《胎兒治療倫理與法律規範之探討》,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召成(2011),〈胎兒的準人格構成〉,《法學家》,第6期,頁66-81。 劉仲冬(1995),〈國家政策之下的女性身體〉,收錄於《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初版,頁221-254。 劉源祥(2009),〈人性尊嚴概念之應用與檢討:以生物醫學倫理、法律規範為例〉,《法律與生命科學》,第3卷第3期,頁17-22。 劉曉楓、陳志偉(2011),〈人類胚胎與胎兒的法律地位分析〉,《科技與法律》,第91卷第3期,頁15-18。 蔡甫昌、李明濱(2002),〈當代生命倫理學〉,《醫學教育》,第6卷第4期,頁381-395。 蔡甫昌、曾瑾珮(2005),〈女性主義生命倫理〉,《醫學教育》,第9卷第1期,頁18-32。 蔡維音(2001),〈「擬似權利主體」之法律意涵–重新建構人類基因之法律定位〉,《成大法學》,第2期,頁41-74。 蔡維音(2009),〈人性尊嚴作為法概念之出路〉,《法律與生命科學》,第3卷第3期,頁11-16。 謝庭晃(2009),〈論刑法對胎兒生命法益的保護〉,《華岡法萃》,第45期,頁45-78。 判決 100年度審易字第1488號判決 104年台上字第1744號判決 99年台上7588號判決 66年台上字第2759號判例 20年上字第1092號判例 行政院衛署醫字第1001162號函釋 網路文獻 台大兒童醫院通訊第53期,〈認識胎兒手術〉, http://ntuch.ntuh.gov.tw/UpFile/N_MagazineFile/%E7%AC%AC53%E6%9C%9F.pdf。 林昀嫺,〈台灣女性的生育自主:從「關係式自主」觀點出發〉,清華大學生物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98學年上學期學術午餐討論會第四場紀錄摘要,http://www.blc.nthu.edu.tw/ezfiles/184/1184/img/1470/588757364.pdf。 高醫醫訊月刊第20卷第6期,〈新生兒藥物(毒品)戒斷症候群〉, 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8911/4595.htm。 楊書琴,〈人工流產規定之檢討–以胎兒保護與母親權利為中心〉,《第48期學員法學研究報告》, http://ja.lawbank.com.tw/pdf2/0278-0306.pdf。 蔡維音,〈「權利主體」概念的反省–由人類基因科技所引發之法律面問題出發–〉,中央大學「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Biothics: Human Genome and Health Care」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http://myweb.ncku.edu.tw/~weintsai/Doku/RechtsSubjekt.pdf。 蔡維音,〈人類基因科技下之法益保護體系–「擬似權利主體」之提案與相關法制雛型〉,http://myweb.ncku.edu.tw/~weintsai/Doku/GenRechtsguts.pdf。 鄭子文,〈論損壞胚胎的法律責任〉,《第47期學員法學研究報告》, http://ja.lawbank.com.tw/pdf2/134%E9%84%AD%E5%AD%90%E6%96%87.pdf。 英文文獻 專書與期刊論文 Asch, A. (1999). Prenatal diagnosis and selective abortion: a challenge to practice and policy. Am J Public Health, 89(11):1649–1657. Asch, A. (2007). Why I Haven’t Changed My Mind about Prenatal Diagnosis: Reflections and Refinements. In Parens, E and Asch, A (Eds), Prenatal Testing and Disability Rights, (pp:234-260).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Cook, Moses. (2002). From Conception Until Birth: Exploring the Maternal Duty to Protect Fetal Health.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 58(4), 1307-1340. Derauf, C., Kekatpure, M., Neyzi, N., Lester, B., & Kosofsky, B. (2009). Neuroimaging of Children Following Prenatal Drug Exposure. Seminars in Cell & Developmental Biology, 20(4), 441-454. Jones, Kathryn T. (1999). Prenatal Substance Abuse: Oregon's Progressive Approach to Treatment and Child Protection can Suppose Children, Women, and Families. Willamette Law Review, 35(4), 797-826. Massie A. M. (1995). Regulating choice: a constitutional law response to Professor John A. Robertson's Children of Choice. Wash. and Lee Law Review, 52(1):135-71. Parens, E. and Asch, A. (1999). Disability rights critique of prenatal genetic testing: Reflec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Hastings Center Report, 29(5):1-22. Pipino, Samuel Mark. (1992). In Whose Best Interest? Exploring the Continuing Viability of the Parental Immunity Doctrine. Ohio State Law Journal, 53(4), 1111-1133. Popova S., Lange S., Probst C., Gmel G., Rehm J. (2017). Estimation of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prevalence of alcohol use during pregnancy and fetal alcohol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5(3), 290-299. Rao, R. (1995). Constitutional Misconceptions. Michigan Law Review, 93(6):1473-1497. Robertson, J. A. (1994). Children of choice: Freedom and the new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haffer, B. (2009). The Right to Life,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Abortion. Penn State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28(2):265-287. Shakespeare, T. (1998). Choices and rights: eugenics, genetics and disability equality. Disability and Society, 13(5):665-681 Sharp, K and Earle, S (2002). Feminism, Abortion and Disability: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Disability and Society, 17(2):137-145. Warren, M. A. (1997). Moral Status: Obligation to Persons and Other Living Thing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inberg, Susan R. (1983). A Maternal Duty to Protect Fetal Health. Indiana Law Journal, 58(3), 531-546. 判決 Bonbrest v. Kotz, 65 F.Supp. 138 (1946). Buck v. Bell, 274 U.S. 200(1927). Griswold v. Connecticut, 381 U.S. 479(1965). Planned Parenthood of southeastern v. Casey, 505 U.S. 833(1992). Roe v. Wade, 410 U.S. 113(1973). Skinner v. Oklahoma ex rel. Williamson, 316 U.S. 535(1942). Webster v. Reproductive Health Service, 492 U.S. 490(1989). Whitner v. South Carolina, 492 S.E. 2d 777 (1997). Womack v. Buchhorn, 187 N.W.2d 218, (1971). 網路資源與其他 國家地理頻道(2006),《子宮內日記 In the Womb》,美商國家地理頻道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國家地理頻道(2007),《子宮內日記:多胞胎 In the Womb: Multiples》,美商國家地理頻道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DrugRehab.com,https://www.drugrehab.com/。 Guttmacher Institute,https://www.guttmacher.org/。 世界衛生組織(WHO),http://www.who.int/en/。 台灣女性學學會,http://twfeminist.org/。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http://www.heart.net.tw/。 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lglawc/lglawkm。 婦女新知基金會,http://www.awakening.org.tw/chhtml/index.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