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37.178.178)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田 靖
作者(外文):Tien, Ching
論文名稱(中文):女影再現:八八風災後原住民婦女形象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presentation in Female Documentary: Personal Image of Aboriginal women after Morakot Typhoon
指導教授(中文):陳芷凡
指導教授(外文):Chen, Chih-Fan
口試委員(中文):簡美玲
林文蘭
口試委員(外文):Chien, Mei-Ling
Lin, Wen-L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文學研究所
學號:103049505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八八風災紀錄片原住民婦女再現
外文關鍵詞:Morakot TyphoonDocumentaryAboriginal womenRepresent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
  • 收藏收藏:0
  本論文將以《山裡的微光》、《築窩的女人》與《Alis的心願》三部紀錄片為研究對象,探討原住民婦女在風災後的情境裡展現出不同層次的,由個人、性別、家庭與族群交織而成的生命經驗,觀察八八風災過後原住民女性的生活。災後重建的決策機關缺乏女性代表、救助安置的執行模式到災區女性訴求等被忽視等狀況,皆造成性別不平等的情形更顯惡化,這三部紀錄片分別帶出了原住民女性面對風災時所表現出多重的生活樣貌。我希望以紀錄片做為研究起點與媒介,觀察原住民婦女是如何透過紀錄片發聲,導演是如何再現她們的形象,協助其觀點的呈現,進而呈現災後重建情境裡隱含的族群、文化與性別議題。我也將試著理解拍攝過程中產生的紀錄片倫理問題,雙方是如何看待自身與影像的關係,透過拍攝權力的協調與分享,打開紀錄片詮釋與溝通的空間。藉由觀察與分析紀錄片文本以及其再現過程,挖掘並釐清災後情境之中,關於族群、性別與災難的深層意義。
This study discusses three Taiwanese aboriginal documentary. The purpose of study is explore life experience about aboriginal women after Morakot Typhoon in Kaohsiung. The Police about Reconstruction formulate by Government deepen the gender inequilty. These women try hard to rebuild their tribe and gather people to reconstruct their culture after Morakot Typhoon. I hope to explore the consultation about viewpoints between director and the character in documentary. Figure out the documentary ethics and the power relationship. And explain the genter, ethnicity, culture problems presenting in documentary. The research methods is textual analysis and interview.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rehend the life of aboriginal women after Morakot Typhoon. Discussing the image of aboriginal women representing in the documentary and Trying to expand the research about Taiwanese aboriginal documentary.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4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研究範疇...........16
第四節 章節安排....................22

第二章 災後重建的政策立場與行動......25
第一節 政府重建政策與性別思考........27
第二節 地方組織的協力...............33
第三節 八八風災紀錄片之內涵與意義....38
第四節 小結........................43

第三章 原住民婦女的形象再現..........45
第一節 災後重建中原住民婦女的社會實踐.45
第二節 家庭與工作之間的掙............53
第三節 災後原住民婦女歸鄉的願望.......58
第四節 小結.........................62

第四章 紀錄片做為文化媒介-以《築窩的女人》為中心...64
第一節 導演觀點的實踐.............................66
第二節 導演與被拍攝者的溝通協商....................73
第三節 紀錄片映演效應.............................78
第四節 小結......................................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5

參考書目...............90
附錄一:八八風災後的原住民紀錄片.......96
附錄二:「莫拉克災後重建紀錄影片巡迴展暨重建經驗分享活動」紀錄片......98
附錄三: 導演片單.....99
附錄四:《築窩的女人》伍心瑜導演逐字稿.......101
附錄五:《築窩的女人》被拍攝者M訪談稿........110






一.影像資料
伍心瑜,《築窩的女人》,2011。
莎瓏.伊斯哈罕布德《Alis的心願》,2011。
馬躍.比吼《山裡的微光》,2011。

二.專書
丘延亮、陳永龍編,《防天災禦人禍:原住民抗爭與台灣出路》(台北:台灣社
會研究雜誌社,2014.07)。
李道明,《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台北:三民書局,2013.09)。
邱貴芬,《「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6.01)。
郭力昕,《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台北:麥田出版,2014.10)。
陳儀深,《八八風災口述史:2009-2010災後重建訪問紀錄》(台北:前衛出版社,2011.01)。

三.期刊論文
王慰慈,〈台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分析-以Bill Nichols的六種模式為研究基礎究基礎〉,《廣播與電視》20期(2003.01),頁1-33。
余佳榕,〈小米文化與原鄉婦女的生命力:布農族部落中的一對婦女在小米中的對話〉,文化研究第七期(2008),頁149-177。
林文玲,〈米酒加鹽巴:「原住民影片」的再現政治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3期(2001.09),頁197-234。
林文玲〈翻轉漢人姓名意象:「請問『蕃』名」系列影片與原住民影像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8期(2005.06),頁85-134。
林文玲 〈製作「原住民」:轉換中的技術載體,轉化中的文化身分〉,《台灣人類學刊》11卷1期(2013.06),頁155-187。
林文玲,〈人類學學識、影像的展演╱介入與公共化策略:民族誌影展在台灣〉,《文化研究》14期(2012),頁53-100。
林曜同,〈建構與分類:南鄒族kanakanavu的族群論述〉,《考古人類學刊》64期(2005.03),頁97-140。
林曜同,〈文化復振與族群認同:論卡那卡那富(Kanakanavu)尋根之旅與河祭的認同意涵〉,《台灣文獻》64卷3期(2013.09),頁115-148。
邱貴芬,〈「亞洲性」、「台灣性」與台灣外文學門研究:從紀錄片談全球化時代文化異質的展演與抗拒空間〉, 國科會外文學門86~90研究成果發表會(2009.10)。
胡台麗,〈台灣原住民民族誌影片的新貌〉,《博物館學季刊》20卷4期(2006.10),頁59-73。
海樹兒‧犮剌拉菲, 〈布農族的神話傳說與「歷史」 〉,原住民文獻雙月刊第28期(2016),頁21-28。
黃智慧,〈八八災後原住民族文化守護:理念與實務之落差〉,《行腳西拉雅》,(2011.12),頁131-152。
黃智慧〈看見希望:八八災後原住民族自主重建組織概況〉,台灣人權促進會刊『TAHR報』2009冬季號(2009.12),頁14-17,
張容嘉,〈未竟的蛻變:災後女性角色的開展與困頓〉,思與言51:1期(2013.03),頁155-186
畢恆達,〈災難與性別〉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 53期(1999.12),頁1-4。
章俊博,〈試煉與重生:鏡頭下的莫拉克風災重建反思〉,原住民自然人文期刊第3期(2012.06),頁1-34。
 郭力昕,〈影像介入現實的政治話語能力:檢視戰後台灣的紀實攝影與紀錄片〉,《文化研究》15期(2012),頁324。
瑪達拉.達努巴克等,〈災難中的性別困擾?八八風災週年的省思〉專輯,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51期(2010.08),頁9-49。
蔣斌,〈災難、文化與主體性〉,《思想雜誌》14期(2010.01),頁19-32。
蔡慶同,〈再現弱勢的美學-從「月亮的小孩」到「水蜜桃阿嬤」 〉,《文化研究》15期(2013.05),頁117-146。
謝臥龍、駱慧文〈文化與性別敏感度對災後重建以及災難研究之重要性〉,《教育研究學刊》197期,(2010.09),頁48-62。
謝文中、鄭夙芬、鄭期緯,〈這是「房子」,不是「家屋」:從解釋性互動論探討莫拉克風災後原住民的遷徙與衝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24期(2011.12),頁135-166。
謝志誠、傅從喜、陳竹上、林萬億〈一條離原鄉愈來愈遠的路?:莫拉克颱風災後異地重建政策的再思考〉,《台灣社會工作學刊》26期(2012.12),頁41-85。
謝志誠、陳竹上、林萬億,〈跳過中繼直達永久?探討莫拉克災後永久屋政策的形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3期(2013.12),頁49-86。

四.研討會論文
木枝‧籠爻,〈從殖民壓抑到主體抵抗的原住民族紀錄片-兼談變動中的紀錄片工作者〉,「中研院影像與民族誌研討會」(2001)。
胡台麗,〈21世紀台灣原住民族紀錄片的開展〉,「2014 年台灣原住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Panel:「媒體、影像與原住民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4)。
 賴淑娟 ,〈原住民社會階級與性別的層級化歷程─ 一個泰雅村落底層女性生命經驗之觀察 〉,「2008年女學會年會-性別向度與高齡化社會」,弘光科技大學(2008)。
劉翠溶,〈略論近年來台灣氣候災害對原住民的衝擊與災後調適〉,「台灣及太平洋友邦南島民族氣候變遷調適及因應政策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舉辦(2013)。

五.學位論文
Apu'u Kaaviana,〈最遙遠的路,回到最初的地方:一位原住民婦女的生命故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江以文,〈「女窩」的美麗與哀愁:一個部落原住民婦女組織之民族誌研究〉(高雄: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伍心瑜,〈從「女窩」的性別實踐談原住民女性部落組織工作者面對傳統母職的回應與挑戰 —以紀錄片《築窩的女人》為例 〉(台南: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2011)。
林享明,〈八八風災影像他者化〉(台南: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陳幸雄,〈卡那卡那富族群文化發展歷程-從「other」到「we」〉(台南: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2013)。
楊淑媛,〈兩性、親屬與人的觀念:以霧鹿布農人為例的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1992)。
謝佳玲,〈台灣原住民紀錄片:導演生存心態下之美感詮釋〉(花蓮: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六.成果報告
 張意德,〈高雄那瑪夏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米貢祭與休閒活動之研究〉,《臺灣卡那卡那富文教產業發展促進會與德霖技術學院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15
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紀錄影展暨座談會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非正式課程活動成果報告,2013。
劉珠利。〈台灣天然災害受災女性經驗之探討〉。(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4-2412-H-029-013),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2006。

七.英文資料
Faye D. Ginsburg、Lila Abu- Lughod,楊雅婷等譯,《媒體世界:人類學的新領域》(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8.10)
Gayatri C. Spivak,邱彥彬、李翠芬譯,〈從屬階級能發言嗎?〉,中外文學24卷6期(1995.11),頁94-123。
Susan Sontag,《旁觀他人之痛苦》(台北:麥田出版社,2010)
Faye Ginsburg, "Indigenous Media: Faustian Contract or Global Village? " ,Cultural Anthropology. Vol. 6, No. 1, Published by: Wiley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1991
Faye Ginsburg, "Culture Media: A (mild) Polemic" , Anthropology Today, Vol.10, No.2, pp.515,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994
Faye Ginsburg, "Mediating Culture: Indigenous Media, Ethnographic Film, and the Production of Identity," in Fields of Vision: Essays in Film Studies, Visual Anthropology and Photography, Leslie Deveraux and Roger Hillman, ed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212 , 2002
Jay Ruby,“ Speaking for, speaking about, speaking with, or Speaking alongside: Anthropological and Documentary Dilemma”, Journal of Film and Video, Vol. 44, No. 1/2, International Issues (Spring and Summer 1992), pp. 42-66,1992

八.網路資料
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http://morakotdatabase.nstm.gov.tw/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http://www.gec.ey.gov.tw/Content_List.aspx?n=AFBAFABE2BDA9035
行政院官方網站
http://www.post.gov.tw
內政部營建署官方網站
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
總統府官方網站
http://www.president.gov.tw/portals/0/images/PresidentOffice/AboutPresident/pdf/99sectionfour.p
df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http://www.ianthro.tw/p/5735
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
http://www.taiwan921.lib.ntu.edu.tw
國立台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http://www.cis.ntu.edu.tw/blog/2013/07/26/dt-kanakanavu/
原住民族委員會
http://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23&id=800
原住民族文獻
http://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19&id=763
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
http://www.tave.sinica.edu.tw/tave_ch/new/joomla/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2&Itemid=22
台灣智庫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ttt/attachment/article_1099_attach1.pdf
莫拉克新聞網 
http://www.88news.org/
小地方新聞網
http://www.dfun.tw/?p=20540
新網新聞網
http://newnet.tw/Newsletter/Comment.aspx?Iinfo=5&iNumber=2598
放映週報
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362
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1723-260107
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326906
南方部落聯盟官網
http://southtribe.pixnet.net/blog/category/19905
台灣人權促進會
http://www.tahr.org.tw/node/654
南方部落重建聯盟
http://southtribe.pixnet.net/blog/post/2288968%E6%A0%B8%E5%BF%83%E5%9C%98%E9%9A%8A%E3%80%8C%E5%A5%B3%E7%AA%A9%E3%80%8D%E7%9A%84%E6%95%85%E4%BA%8B
八八風災-傷痛之島,影像發聲
http://augusteighth.pixnet.net/blog/category/668209
記工報第四十二期
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08/05/mayaw-biho_04.html
莫拉克風災中的性別思考
http://www.frontier.org.tw/bongchhi/archives/9371
張君玫,〈 小販可以發言嗎?從 Spivak 看行動的雙面刃〉 (來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213-opinion-spivak/)
王小魯:中國獨立紀錄片的契約精神(來源:
https://site.douban.com/129499/widget/notes/5246566/note/180537849/)
反對讓原住民流離失所的中央重建政策!
http://www.tahr.org.tw/node/654
齊澤克:和平與秩序當中同樣存在暴力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324-opinion-book-zizek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http://gaea-choas.blogspot.t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