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圖書館首頁
|
網站地圖
|
首頁
|
本站說明
|
聯絡我們
|
相關資源
|
台聯大論文系統
|
操作說明
|
English
簡易查詢
進階查詢
論文瀏覽
熱門排行
我的研究室
上傳論文
建檔說明
常見問題
帳號:guest(3.138.33.12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詳目顯示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論文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作者(中文):
蔡念澄
作者(外文):
Tsai, Nien-Cheng
論文名稱(中文):
Kayakay(搭橋的人):比西里岸部落觀光與文化復振的民族誌
論文名稱(外文):
Kayakay:The Ethnography of Indigenous Tourism and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n Pisirian
指導教授(中文):
李威宜
指導教授(外文):
Lee, Wei-I
口試委員(中文):
張育銓
羅素玫
口試委員(外文):
Chang, Yu-Chuan
Lo, Su-Mei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人類學研究所
學號:
103046501
出版年(民國):
108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3
中文關鍵詞:
部落想像
、
比西里岸
、
部落觀光
、
文化復振
、
觀光民族誌
外文關鍵詞:
Indigenous Imaginaries
、
Pisirian
、
Indigenous Tourism
、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
Ethnography of Tourism
相關次數:
推薦:0
點閱:76
評分:
下載:18
收藏:0
摘要
台東比西里岸部落,在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原民會重點部落、勞委會培力就業與經濟部地方特色產業等政策推動下,逐步朝向觀光發展。經外來元素創意加值後,部落以彩繪村意象爆紅,卻造成外界「只知幾米村,不知比西里岸」的問題。面對外部衝擊,在社造中成長的pawpaw鼓社群擴大為部落青年會,轉以復振運動介入觀光,處理文化斷層危機,公部門、輔導業者與環保團體也涉入協力或轉型。對待觀光、環境開發與文化復振,部落不同世代的態度懸殊,而青年在其中協商並嘗試捲動部落。歷史銘刻於復興的年齡組織上,社會記憶透過命名具現化於部落,性別與內外邊界觀念同時發生轉變。青年行動者更透過豐年祭及文化訓練的集體實踐,與不同端點重新建立關係,成為當代阿美年齡組織中的人。本文藉由21世紀阿美族地方對觀光衝擊的回應與動力形成過程,描繪別於遊憩資源管理/社區發展研究的地方發展之民族誌圖像。
Abstract
This ethnography describes how an Amis community responded to the impact of tourism through the impulse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initiatives. Pisirian, an Amis tribe in Taitu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overnmental policies, became gradually a sightseeing spot in recent years, known as the village of Jimmy because of images of the famous Taiwanese illustrator. Facing these external forces, Amis younger generations intervened in the indigenous tourism with the purpose of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alt with the problem of cultural disruption among the elders. Administrations, enterprises and environmental NGO,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adopted progressively a new attitude towards the indigenous place. Since 2013, reinitiating the tradition of kaput naming – Amis age organization,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changed the gender, internal/external boundaries, and inscribed new social memories in themselves. And through the event of Amis harvest festival - malikuda, they constructed relationships with each other, and became members of a new Amis community in the 21st century.
目錄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概論 1
第一節 緣起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4
第三節 田野背景 6
一、歷史簡介與相關文獻 6
二、「文化斷層」的部落語境觀察 8
第四節 文獻回顧 11
一、部落觀光及其人類學思考 11
二、想像與地方的觀看角度 14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過程 16
第六節 章節說明 27
第二章 牧羊之地 29
第一節 pisirian與三仙台 29
第二節 pawpaw鼓:當社造進入部落 31
第三節 領頭羊 36
第四節 小結 41
第三章 幾米村? 43
第一節 當公部門經濟政策進入部落 43
第二節 幾米想像的動態變化 44
一、「尋找幾米」:繪本圖像現身部落 44
二、隱藏版幾米與部落版幾米 49
第三節 觀光衝擊與年齡組織再建構 51
一、木凡的生命史:返鄉青年對「大環境」的適應與回應 51
二、觀光衝擊作為契機 53
三、年齡組織再建構 55
四、傳統文化再現與實踐 64
第四節 小結 66
第四章 協力人 69
第一節 公部門與輔導業者轉型 69
一、東管處:設立部落窗口與部落觀光原則 69
二、雅比斯:試以部落為主體的故事行銷 71
第二節 觀光模式轉型 79
一、部落工作假期 79
二、當觀光客轉為志工旅人 81
三、協力人 89
第三節 小結 92
第五章 Amis 93
第一節 當文化復振介入觀光 93
一、自主辦理工作假期 94
二、山林野溪大冒險:結合觀光的文化訓練 98
第二節 豐年「節」與豐年「祭」 102
一、豐年「祭」與青年文化訓練 103
二、儀式空間與集體實踐 107
第三節 如何在當代「在一起」 110
第四節 小結 112
第六章 結語:Kayakay(搭橋的人) 113
參考文獻 123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比西里岸創意工坊
2015 部落導覽地圖。台東:比西里岸創意工坊(未正式出版)。
王良行、王河盛、蕭明治
2001 成功鎮志:政事篇。台東:成功鎮公所。
王嵩山
2005 想像與知識的道路:博物館、族群與文化資產的人類學書寫。台北:稻鄉。
2010 台灣原住民:人族的文化旅程。台北:遠足。
司其元
2013 美麗「比西里岸(Pisiliang)」的哀愁與重生。中國邊政196:1-12。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12 101年度地方產業發展基金-東海岸部落特色觀光產業塑造行銷補助計畫。
2016 導覽員接待話術:比西里岸部落導覽解說劇本(三)二日遊程。東海岸部落導覽解說品質提升計畫案 計畫成品。臺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未正式出版)。
何志宏
2008 一個海岸阿美部落年齡組織的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欣怡
2009 觀光產業與地方性形構:以橫山鄉內灣地區為例。客家研究3(2):1-48。
2014 地方文化的再創造:從社區總體營造到社區文化產業。刊於重讀台灣:人類學的視野。頁253-290。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李玉芬
2003 成功鎮志:地理篇。臺東:成功鎮公所。
李亦園
1982 南勢阿美族的部落組織,刊於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頁 139-178。臺北:聯經出版社。
李昀
2018 當環保團體遇見原住民部落?一個東海岸部落的例子。刊於一起:臺灣原住民部落服務的內涵與省思,余舜德主編,頁233-257。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李威宜
2009 博物館想像的社會史研究:1960-1980臺灣小型博物館製作者與展示物的視覺想像與歷史敘事。刊於製作博物館,頁59-96,王嵩山主編。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李駿
2015 部落青年參與社區營造過程之研究-以台東縣比西里岸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金正勝
2008 大港口Cepo’事件阿美族「大港口Cepo’事件」130週年追思紀念活動研討會論文集。花蓮縣:豐濱鄉公所。
林芳誠
2012 穿梭現代與過去:以都蘭部落為例談阿美族年齡組織Pakalungay的文化重建。文資學報7:1-45。
林建良
2017 體驗行銷對遊客滿意度與再遊意願關係之影響:以比西里岸文化創意產業活動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休閒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建良、陳采羚、張凱智
2016 比西里岸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分析。刊於文化與休閒學術研討會:在地文化與全球休閒相互依戀的心世界論文集,頁625-632。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孟祥瀚、王河盛
2003 成功鎮志:歷史篇。台東:成功鎮公所。
洪東濤
2016 花東縱谷旅遊潛力與未來展望。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 4(二):129-137。
洪嘉蓮
2013 幾米品牌,牽出台灣的故事線。遠見雜誌網路連載,網路資源,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51751 ,節自2018年12月16日。
姜祝山
2016 臺東縣東海岸阿美族收穫祭調查研究 第一期研究成果。臺東:台東縣政府文化處(未正式出版)。
段義孚
1998[1977] 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潘桂成譯。台北:國立編譯館。
許景秀
2012 達魯瑪克部落「原味」觀光的生產、協商與展演。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碩士論文。
陳文德
1990 膽曼阿美族年齡組制度的研究與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68:105-144。
2000 胆曼阿美族的宗教變遷:以接受天主教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35-61。
2014 文化產業與部落發展:以卑南族普悠瑪(南王)與卡地布(知本)為例。考古人類學刊80:103-140。
陳采羚
2016 社區文化創意產業觀光衝擊對居民觀光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以比西里岸為例。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休閒事業管理組碩(夜間)碩士論文
陳憲明
2003 成功鎮志:經濟篇。台東:成功鎮公所。
雅比斯國際創意策略股份有限公司
2017 一起,東海岸:共創的生活風景。臺北市:雄獅。
張育銓
2012 社區總體營造脈絡下的觀光發展:花蓮豐田社區的觀光人類學分析。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系博士論文。
2015 觀光做為多元研究的整合端點:三種途徑的分析。發表於「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TSAE)暨東亞人類學學會(EAAA)-2015聯合年會」。2015年10月3日-4日。
張玲華
2012 階序、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以荒野阿美人信仰真耶穌教會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南島文化研究碩士論文。
黃宣衛
1999 一個海岸阿美族村落的時間、歷史與記憶:以年齡組織與異族觀為中心的探討。刊於時間、歷史與記憶,黃應貴編,頁485–539。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宣衛、黃貴潮、顏約翰、顏志光
2002 成功鎮志:阿美族篇。台東:成功鎮公所。
黃貴潮
1994 豐年祭之旅。台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葉秀燕
2014 原住民觀光的符號經濟:以台東達魯瑪克部落為例。發表於「2014 年台灣原住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當代面貌的探索」。2014年9月15-17日。南港:中研院。
葉秀燕、許景秀
2017 原住民觀光的符號經濟:以臺東達魯瑪克部落為例。刊於當代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展演與主體建構:觀光、博物館、文化資產與影像媒體,劉璧榛主編,頁113-139。臺北市:順益博物館。
葉淑綾
2001 母親意象與同胞意理:一個海岸阿美部落家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2009 重思阿美族的年齡組織。東臺灣研究13:3-28。
2014 變遷中的存續:當代烏石鼻阿美族人的社群生活。南島研究學報 5(1):1-30。
蔡政良
2013 從認同到實踐的困境:當代都蘭阿美族年齡組織中的社會秩序與公共事務運作。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 6(3):77-117
衛惠林
1953 臺灣東部阿美族的年齡組織制度初步研究。考古人類學刊1:2-9。
蕭明治、王良行、姜柷山
2003 成功鎮志:社會文化篇。台東:成功鎮公所。
賴兩陽
2015 以社區為基礎推動原住民部落觀光產業的過程與成效:部落推動者的觀點。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9(1):45-90。
謝世忠
1994 「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台北:自立晚報。
謝國忠
2012 文化創新中的論述競爭:台東成功鎮比西里岸部落社區發展個案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簡詩涵, 張凱智
2017 從社會網絡理論探討民眾參與觀光活動關係之研究 : 以臺東縣成功鎮白守蓮社區比西里岸為例。刊於文化與休閒學術研討會第二冊,頁1099-1117。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羅素玫
2008 阿美族的年齡組織是一個男性組織嗎?阿美族的性別觀念與文化再創造的探討。發表於「文化創造與社會實踐研討會」。2008年11月7日-11月9日。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10 文化認同、生態衝突與族群關係:由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傳統領域論述談起。考古人類學刊72 : 1-33。
2015 環境與發展的文化政治:台灣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傳統領域抗爭。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8:239-257。
2018 是傳統還是創新?儀式、性別階序與規範實踐之間的阿美族都蘭婦女組。民俗曲藝200(6):25-101。
英文文獻
Boorstin,Daniel J.
1964 The Image: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New York:Harper&Row.
Bourdieu,Pierre
2003 The Berber House. In The Anthropology of Space and Place. Setha M. Low , Denise Lawrence-Zúñiga,eds. Pp.131-141. Oxford:Blackwell.
Clifford,James
2004 Traditional Futures. In Questions of Tradition. Mark Phillips and Gordon Schochet,eds. Pp. 152-168. Canada: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17[2013] 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林徐達,梁永安譯。臺北:桂冠。
Cresswell,Tim
2006[2004] 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徐苔玲,王志弘譯。臺北:群學。
Geertz, Clifford
1973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Selected Essays. New York:Basic Books.
Godelier, Maurice
2011[2007] 導論:人類學的現狀:我們做了什麼、該做什麼?。刊於人類社會的根基,董芃芃譯,頁1-4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Goffman, Erving
1972[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US:Anchor Books.
1992[1959]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台北巿 : 桂冠。
Graburn, Nelson H. H.
1976 Eskimo Art: the Eastern Canadian Arctic. In Ethnic and Tourist Arts: Cultural Expressions from the Fourth World, Nelson H. H. Graburn, ed. Pp. 39-55. U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7 Tourism:The Scared Journey. In 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Harvey, David
1990 Time-Space compression and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In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 Pp.284-307. Oxford:Blackwell
MacCannell,Dean
1973 Staged Authenticity:Arrangements of Social Space in Tourist Setting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9(3):589-603
Nunez, Theron
1963 Tourism, Tradition and Acculturation:Weekendismo in a Mexican Village. Ethnology 2(3):347-352.
Salazar,Noel B.
2012 Tourism Imaginaries:Aconceptual Approach. Annals of Tourism 39(2):863-882.
Salazar, Noel B.,Graburn, Nelson.
2014 Tourism imaginaries:Anthropological approaches. New York:Berghahn Books.
Smith, Valene L.
1977 Hosts and Guests: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2[1977] 東道主與遊客:旅遊人類學研究。張曉萍,何昌邑譯。昆明:雲南大學。
Strauss,Claudia
2006 The imaginary. Anthropological Theory6(3):322-344.
Sykes,Karen
2003 Introduction:The Ethnography of Children’s and Youth’s Work in the Age of Capitalist Restructuring. Critique of Anthropology 23(5):5-16.
Taylor,Charles
2008[2004] 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李尚遠譯。台北:商周。
Urry, John, Jonas Larsen
2016[2012] 觀光客的凝視3.0。黃宛瑜譯。台北:書林。
Urry,John
2007[2002] 觀光客的凝視。葉浩譯。台北:國立編譯館。
網路資源
比西里岸部落青年會 臉書社團
2015 部落青年會公告貼文,木凡2015/2/12。網路資源,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8600421597544/?fref=ts ,節自2019年1月10日。
台灣原住民部落活力發展資訊網
2009 98年度重點部落計畫作業須知。網路資源, http://apc.atipd.tw/wp-content/uploads/2015/02/%E9%87%8D%E9%BB%9E-98%E5%B9%B4%E5%BA%A6%E9%87%8D%E9%BB%9E%E9%83%A8%E8%90%BD%E8%A8%88%E7%95%AB%E4%BD%9C%E6%A5%AD%E9%A0%88%E7%9F%A5.pdf ,節自2019年1月19日。
東森新聞雲
2014 比西里岸幾米壁畫攝影照片,攝於2014/4/27。網路資源,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422/348900.htm ,節自2016年11月1日。
東海岸部落工作假期 官方網站
2017 東海岸部落工作假期 比西里岸專頁。網路資源,http://www.jacreative.com.tw/eastcwh/2017/pisirian.html,節自2018年9月25日。
2017 東海岸部落工作假期 官網主頁面。網路資源,http://www.jacreative.com.tw/eastcwh/index.html ,節自2018年10月19日。
東海岸部落工作假期 臉書粉絲專頁
2017 031一起比西里岸-精選照片。網路資源,https://www.facebook.com/pg/EastCoastWorkingHoliday/photos/?tab=album&album_id=1530698457045234 ,節自2018年10月19日。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2018 多元就業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說明。網路資源,https://www.wda.gov.tw/cp.aspx?n=C87DBAD8E7B8A8E3&s=5867DB0B09378095,節自2019年1月15日。
農貓學田 臉書粉絲專頁
2015 傳統領域調查日記:岩棺篇。網路資源,https://www.facebook.com/teia.pisilian/posts/833770236658735 ,節自2018年11月19日。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2015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地方特色輔導行政業務資料。網路資源, http://www.moeasmea.gov.tw/lp.asp?ctNode=619&CtUnit=185&BaseDSD=7&mp=1,節自2015年6月23日。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2007 中文曲名:請問芳名,作者不詳。網路資源,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5/9f/28.html ,節自2018年10月18日。
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行政資訊網
2015 東管處行政資料。網路資源,http://serving.eastcoast-nsa.gov.tw/default.aspx?lang=0,節自2015年6月23日。
2018 行政資訊網歷史沿革說明頁面。網路資源,http://serving.eastcoast-nsa.gov.tw/Portal/Content.aspx?lang=0&p=002010001,節自2018年9月17日。
Google
2017 「比西里岸」關鍵字搜尋頁面。網路資源,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6%AF%94%E8%A5%BF%E9%87%8C%E5%B2%B8&oq=%E6%AF%94%E8%A5%BF%E9%87%8C%E5%B2%B8&aqs=chrome..69i57j69i61j35i39l2j69i61j69i60.1990j0j8&sourceid=chrome&ie=UTF-8 ,節自2017年11月17日。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1.
移動的人與物:大館帶小館「文物回娘家」特展網絡的權力關係
2.
基隆碼頭工人:貨船 、情感及其社會生活
3.
消逝的「海墘」:檳城「姓氏橋」多重邊緣性的形成
4.
南庄的鄉民、公民與國家
5.
尖石泰雅鄉的前山與後山:地域資本化下的族群政治空間
6.
彰化北管子弟曲館的聲音景觀:遺產化過程的辯證與再生
7.
喜敬與靈驗:中國潮州商人的民間信仰實踐
8.
看見檳城娘惹
9.
五峰鄉原住民節制飲酒介入計畫研究
10.
走遠:奈及利亞伊博商人在中國的經商生活與成功想像
11.
從里德生態旅遊看建構中的公共性
12.
彰化鐵道遺產的新志工現象
13.
人間佛國裡的佛光小姐: 青春女性的宗教工作經驗及自我追求
14.
做芭場的人:馬來西亞霹靂州菜農的社會生活
15.
追尋好場:台灣養蜂業的多物種遭逢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論文瀏覽
|
熱門排行
|
管理/審核者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