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8.17.14)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許家瑜
作者(外文):Hsu, Chia-Yu
論文名稱(中文):杜甫詩歌在江戶時代的兩個側影-以松尾芭蕉、石川丈山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Two Silhouettes of Du Fu's Poetry in the Edo Period-Centered on Matsuo Basho and Ishikawa Jyouzan
指導教授(中文):李欣錫
指導教授(外文):Lee, Hsin-Hsi
口試委員(中文):蕭麗華
徐國能
口試委員(外文):Hsiao, Li-Hua
Hsu, Kuo-N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號:103041507
出版年(民國):10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1
中文關鍵詞:杜甫松尾芭蕉石川丈山日本漢詩俳句
外文關鍵詞:Du FuMatsuuo BashoIshikawa JyouzanJapanese Chinese poemHaiku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4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收藏:0
摘要

      本文藉由文學史與交通史的史料記載,將杜甫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與影響力,由原本傳統在中國文學史層面的探討跨至海外,藉由中日間的交流,論述杜詩在傳入日本後,所產生的影響。

       本研究首先將中日間的相對應的時代相對照,並藉由交通史與文學史上的記載,將中日間當時的文化交流情形加以論述,以透過史料脈絡,將杜詩傳入日本較可能的時間點加以釐清;其次述及則對杜詩在傳入日本後,由平安時代至江戶時代所形成的影響,再由此作為背景,析論杜詩對日本俳句詩人松尾芭蕉與日本漢詩人石川丈山在文學上的不同影響。

       作為不同時代、不同文學領域的文人,松尾芭蕉與石川丈山的寫作方式全然不同,此外,俳句與漢詩偏重的文學美感亦不相同,然而我們卻仍可藉由他們的生平年譜、文學作品以及其他層面,發現他們受杜詩影響的部分。

      本文除了論述杜詩在日本流傳的版本以及傳入的時間點外,亦以在杜甫人生中具有重要性的「草堂」為中心,作為聯繫杜甫與松尾芭蕉、石川丈山間的主要元素,並以此析論二人的詩歌風格與表現手法,以及由此所受到的影響,此外,此一元素也是凸顯杜詩貫串和、漢不同的文體間的主要核心。

      作為我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詩人,杜甫的影響力卻遠遠不僅止於此,在跨越時空與國籍的文化傳播中,我們不僅見識到杜詩內涵的共性,也可以此作為基點,探索更多以往未曾注意到的面向。
Abstract

      Through the records of literary history and traffic history, this essay crosses the importance and influence of Du Fu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from the original trad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o overseas, and discusses the poems of Du Fu’s poem  through th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Du Fu’s poem‘s influence after it entered Japan.

      This reasearch first compares the corresponding era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nd through the records of traffic history and literary history, discusses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t that time, and through the historical context, it is more likely to introduce Du Fu’s poem enter to Japan. The time points are clarified; the second is about the influence of Du Fu’s poem from the Heian period to the Edo period after being introduced to Japan, and then using it as a background to analyze Du Fu’s poem’s differenct influence between Haiku poet Matsuo Basho and Japanese Chinses poets Ishikawa Jyouzan.

      As literati in different eras and different literary fields, Matsuo Basho and Ishikawa Jyouzan have different writing styles. In addition, the literary beauty of Haiku and Han poetry is different, but we can still use a chronicle of Matsuo Basho’s life and Ishikawa Jyouzan’s life, literature and other points, find out what they are affected by Du Fu’s poem.

      As a poet with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Du Fu's influence is far more than that. In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ross time and space and nationality, we not only opened our eyes to Du Fu’s poem,, but also use it as a base to explore more and more aspect.
目次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章節安排.................................................................13

第貳章 中國詩歌對日本的影響與發展.................................................16
第一節、 漢詩的東傳契機與概況.........................................................16
從王仁攜書至大化革新.................................................................17
日本第一本漢詩集《懷風藻》的出現.........................................23

第二節 平安時代對中國詩歌的學習與當時的流播概況....................28
一、中國詩歌在平安時代的受容情形...........................................28
二、中日不同的文學審美...............................................................30
三、杜甫詩歌在日的發展與影響...................................................33

第三節 五山時期的日本漢詩.................................................................41
一、由貴族轉向僧人的日本漢詩....................................................41
二、禪林文風....................................................................................44
三、五山詩僧對杜詩的內涵的學習................................................52

第參章 杜甫詩歌在江戶的發展與影響.................................................60
第一節 江戶時代日本漢詩的概況.........................................................60
一、江戶時代日本漢詩的特色.......................................................60
二、江戶時代的日本漢詩的分期..................................................65

第二節 江戶時代的日本漢詩人對杜詩的學習.............................70
一、江戶時代日本漢詩的發展情形..............................................71
二、流布於江戶時代的唐詩與杜詩..............................................78

第三節 攝取之未竟.................................................................................86
一、杜詩對江戶時代日本漢詩的影響..........................................86
二、杜詩在俳句上的影響..............................................................93

第肆章 杜詩對松尾芭蕉的俳句所造成的影響………………………..97
第一節 俳句的起源與流變.....................................................................97
一、俳句的起源..............................................................................97
二、俳句的發展..............................................................................99
三、俳句的特色............................................................................103

第二節 松尾芭蕉的俳句特色...............................................................110
一、松尾芭蕉在俳句方面的學習................................................111
二、松尾芭蕉在杜詩上的習取....................................................116

第三節 、松尾芭蕉之俳句創作取向...................................................125
一、與杜詩相近的表現手法........................................................126
二、自我的風格與藝術表現手法................................................131

第四節、松尾芭蕉「草堂」體系的延伸、開展與脫胎............134
一、幽居的舉措與情志.................................................................135
二、閒適悠然的詩風.....................................................................138
三、由「草堂」體系脫胎而出的自我風格..................................143


第伍章 杜詩對石川丈山日本漢詩所產生之影響...............................151
第一節、石川丈山之漢詩....................................................................151
一、石川丈山生平及時代背景....................................................151
二、石川丈山之漢詩風格形塑及成就........................................155
三、日本漢詩《覆醬集》............................................................158

第二節、石川丈山漢詩受容之外在面向............................................162
一、石川丈山對於杜詩之習取....................................................160
二、石川丈山對杜詩受容之外在面向........................................162

第三節、石川丈山對杜詩受容之內在面向........................................171
一、石川丈山漢詩內容的風格傾向............................................171
二、石川丈山的「幽隱」情懷....................................................174

第四節、石川丈山「草堂」體系的延伸、開展與脫胎.....................179
一、幽居的舉措與情志.................................................................180
二、閒適悠然的「草堂」體系詩風之開展.................................182
三、由「草堂」體系脫胎而出的自我風格...................................187


第陸章 結論............................................193
參考文獻資料............................................197
參考文獻資料

說明:
1、參考文獻分為傳統文獻、近人論著、單篇論文、學位論文四部分。
2、傳統文獻中歷代傳統文獻的部分依朝代先後排序,近人箋校輯附亦附於此;日本傳統文獻則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3、近人論著先年代先後排序。
4、單篇論文、學位論文依年代先後排序。
5、電子圖書網址


一、傳統文獻:
[漢] 毛亨傳、鄭玄箋,《毛詩鄭箋》,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12月
[漢] 司馬遷著,《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9月
[漢] 班固著,《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9月
[南朝宋] 范曄著,《後漢書》,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社,1965年5月
[唐] 《全唐文·白氏長慶集》,北京 : 中華書局, 1982年8月
[唐] 元稹著,《元氏長慶集》,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65年
[唐] 杜甫著、蕭滌非等編,《杜甫全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2014年
[宋] 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7月
[元] 趙汸著,《杜律趙註》,台北:大通書局,1974年10月
[清] 《四庫全書》,北京 : 商務印書館 ,2006年
[清] 葉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詩》,北京:人民文學,2005年12月
[清] 俞樾著,《東瀛詩選》,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3月
[日] 國民圖書會社編輯,《懷風藻》,東京 :國民圖書會社,1930年11月
[日] 藤原佐世撰,《日本國見在書目錄》,板橋 :藝文印書館,1966年
[日] 上村観光編,《五山文学全集》,東京:帝國教育會出版部,1935年
[日] 關怡一郎編,《續日本儒林叢書》,東洋圖書刊行會, 1935年-1937年
[日] 池田次郎四郎編,《日本詩話叢書》,東京 : 鳳,1972年6月
[日] 松尾芭蕉著,中村俊定校著,《芭蕉俳句集》,東京:岩波書店,1997年
[日] 松尾芭蕉著,井本農一、堀信夫、松村友次校著,《松尾芭蕉集》,東京 : 小學館,1985年
[日] 潁原退藏著:《芭蕉俳句新講》,東京:岩波書店,1978年6月
[日] 松尾芭蕉著,鄭清茂譯,《芭蕉百句》,台北:聯經出版社,2017年3月
[日] 石川丈山著《覆醬集》,收錄於富士川英郎、松下忠、佐野正巳合編,《詩集 日本漢詩 第一卷》,汲古書院,1987年2月
[日] 石川丈山著《新編覆醬集》,收錄於富士川英郎、松下忠、佐野正巳合編,《詩集 日本漢詩 第一卷》,汲古書院,1987年2月
[日] 石川丈山著《新編覆醬續集》,收錄於富士川英郎、松下忠、佐野正巳合編,《詩集 日本漢詩 第一卷》,汲古書院,1987年2月
北畠親房著,《神武正統記》, J-TEXTS 日本文学電子図書館,參閱網址:http://www.j-texts.com/chusei/rek/jinno.html


二、近人論著
王輯五著,今井啟一譯:《日支交通史》,立命館出版社,1941年9月
劉崇稜著,《日本文學概論》,台北:水牛出版社,1973年5月
[日] 吉川幸次郎著,《吉川幸次郎全集》,東京:筑摩書房,1973年8月
[日] 木宮泰彥著,《中日交通史》,台北:三人行出版社,1978年
蔡華山著,《日本文學史》,台北:中美美術印刷廠,1978年1月
劉崇稜著,《日本文學欣賞 古典篇》,台北:聯經出版社,1979年12月
[日] 緒方惟精著、丁策譯,《日本漢文學史》,台北:中正書局,1980年4月
謝海平著,《唐代詩人與在華外國人之文字交》,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6月
[日] 松下忠著,《江戶時代の詩風詩論ー明·清的詩論とその摂取》,東京:明治書院,1982年3月
[日] 石原八束著,《俳句の作り方》,東京:明治書院,1983年9月
[日] 猪口篤志著,《日本漢文學史》,角川書店,1984年5月
鄭樑生著,《元明時代東傳日本的文獻》,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8月
[日] 太田清丘著,《芭蕉と杜甫》,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1986年3月
杜仲陵著,《續杜巵言》,成都:巴蜀書社出版,1986年11月
[日] 木宮泰彥著,《日華文化交流史》,富山房,1987年9月
[日] 山下一海著,《芭蕉の世界》(東京:角川書店,1987年,9月
葉慶炳著,《中國文學史》,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8月
[日] 鈴木修次著,《中国文学と日本文学》,東京:東京書籍株氏會社,1991年4月
葉夢德著,《石林詩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1年6月
[日] 松村明編修,《大辭林》(東京:三省堂,1991年7月)
[日] 清水茂、揖裴高、大谷雅夫等校著,《日本詩史 五山堂詩話》,東京:岩波書店,1991年8月
[日] 新村出編修,《廣辭苑》,東京:岩波書店,1991年11月
鄭樑生著,《中日關係史研究論集(二)》,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月
[日] 宗政五十緒著,《江戶時代上方の地域と文学》,東京: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1992年3月
肖瑞峰著,《日本漢詩發展史》,成都: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1992年5月
嚴紹璗著,《漢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王勇著,《中日漢籍交流史論》,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12月
[日] 小學館編輯,《日本國語大辭典》,東京:小學館,1994年6月
[日] 舎人親王著,《日本書紀》,東京:中央公論社,1995年4月
[日] 森野繁夫等編,《日本文学と漢詩文》,東京:昌平社,1995年5月
關森勝夫,陸堅著,《日本俳句與中國詩歌ー關於松尾芭蕉文學比較研究》,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
[日]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台北:聯經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林繼中著,《詩國觀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
[日] 高浜虚子著,《俳句への道》,東京:岩波書店,1997年1月
[日] 広末保著,《芭蕉ーその旅と俳諧》,東京:日本放送出版會,1977年2月
葉渭渠、唐月梅合著,《20世紀日本文學史》,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年1月
[日] 復本一郎著,《俳句と川柳「笑い」と「切れ」の考え方、たのしみ方》,東京:講談社,1999年11月
高文漢著,《中日古代文學比較研究》,濟南:東山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曹元春著,《杜甫と芭蕉》,東京:白帝社,2000年
[日] 尾藤正英著,《江戸時代とはなにか》,東京:岩波書店,2001年10月
蔡振念著,《杜詩唐宋接受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月
林祁著,《風骨與物哀:20世紀中日女性敘述比較》,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葉渭渠、唐月梅合著,《物哀與幽玄ー日本人的美意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聶石樵著,《唐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日] 千坂嵃峰,《五山文学の世界ー虎関師錬と中巌円月を中心に》,白帝社,2002年10月
劉崇稜著,《日本文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1月
葉渭渠、唐月梅合著,《日本文學史 近古卷》,北京:崑崙出版社,2004年1月
葉渭渠、唐月梅合著,《日本文學史 古代卷》,北京:崑崙出版社,2004年1月
馬歌東著,《日本漢詩溯源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月
[日] 川平皓嗣著、王曉平、隽雪艷、趙怡譯,《日本詩歌的傳統——七與五的詩學》,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年3月
彭恩華著,《日本俳句史》,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4月
黃景進著,《意境論的形成:唐代意境論研究》,台北市:台灣學生,2004年9月
松尾芭蕉等著、林林譯,《日本古典俳句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月
葉國良、陳明姿編,《日本漢學研究續探 文學篇》,台北市:台大書版中心,2005年8月
喬象鍾、陳鐵民主編,《唐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6月
李寅生著,《論宋元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響》,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3月
張伯偉著,《東亞漢集研究論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年7月
張忠綱等編著,《杜集敘錄》,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10月
[日] 岡村繁著,《岡村繁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6月
[日] 岡村繁著,《日本漢文學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6月
[日] 瀨古確著,《日本文学の自然観照》,(東京:右文書院,2009年9月
[日] 大岡信著、尤海燕譯,《日本的詩歌ー其骨骼和肌膚》,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顧春芳、顧文合著,〈論禪宗文化給予枯寂之美的影響:以五山禪僧的詩為中心展開〉,大阪府立大学総合教育研究機構,2011年3月
陳福康著,《日本漢文學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
馬歌東著,《日本漢詩溯源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6月
[日] 猪口篤志著,《日本漢詩》,東京 : 明治書院,2011年9月
肖瑞峰著,《中國古典詩歌在東瀛的衍生與流變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
[日] 中野三敏、楠元六男合編,《江戶の漢文脈文化》,東京:竹林舍,2012年4月
[日] 大西克里著,《幽玄·あはれ·さび》,書肆心水,2012年12月
[日] 村上哲見著,《中国文学と日本 十二講》,東京:創文社,2013年12月
[美] 宇文所安著,賈普華譯,《盛唐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2014年3月
[美] 宇文所安著,賈普華譯,《初唐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局,2014年3月
張曉希著,《五山文學與中國文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3月
[日] 小西慎一著、鄭清茂譯,《日本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5年
劉懷榮、孫麗選編,《日本漢詩研究論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4月


三、單篇論文
[日] 川口久雄著,〈芭蕉における中国と日本における杜甫の問題について〉,金沢大学法文学部論集.文学篇,1953年1月
陳尚君著,〈杜詩早期流傳考〉,中國古典文學叢考,第1輯,1985年7月
林岫著,〈日本古代漢詩初探〉,學術交流,1992年
黃芳著,〈芭蕉蕉風的形成及特色〉,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0年07月[日] 太田亨著,〈日本禅林における杜詩受容ー禅林初期における杜詩評価ー〉,《中國中世文學研究》,第39號,2001年1月
[日] 太田亨著,〈日本禅林における杜詩受容ー忠孝への関心(初期の場合)ー〉,《中国中世文学研究》,第40號,2001年10月
李寅生著,〈略談杜甫詩在日本的流傳及日本學者杜詩研究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學刊,2000年
佟君著,〈不易流行論〉,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7月
葉琳著,〈論松尾芭蕉及其風雅說的確立〉,(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9月
王京鈺,〈概論日本漢文學中的杜甫受容〉,日本福岡教育大學,2005年
劉懷榮、宋巧芸著,〈20世紀以來古典詩詞月亮意象研究綜述〉,(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5月
尚永亮著〈論前期五山文學對杜詩的接受和嬗變ー以義堂周信對杜甫的受容為中心〉,《中華文史論叢》2006年4月
閔軍、傅麗霞著,〈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意象的象徵意蘊〉,(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5月
吳雨平著,〈儒學的日本化和江戶漢詩〉,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2期,2007年7月
牛建強著,〈江戶時代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側重於江戶前中期狹義的文化考察〉,濟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韓聃著,〈一個有爭議的實證性文學關係案例分析——芭蕉與中國文學〉,(學術交流,2009年
潤岑著,〈論杜甫成都草堂時期詩歌與其詩歌主體風格之差異——「草堂詩歌」之「平和之象」〉,語文學刊2009年
[日] 原田正俊著,〈日本中世における禅僧の講義と室町文化〉,《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2009年3月
羊列榮著,〈五山史學主題初探:以宋代詩學的影響為視點〉,九州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所《文學研究》,2010年3月
張安琪著,〈日本平安時代對白居易詩歌的接受〉,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2010年3月
吳雨平著,〈日本漢詩中的「和習」:從稚拙表現到本土嘗試〉,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6期
安雅麗著,《松尾芭蕉對杜甫的學習及文化過濾》,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第30卷第2期,2011年7月
張高評著,〈海上書籍之路與日本之圖書傳播--兼論五山、江戶時代之日本詩學〉,國立臺南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第45期),2011年10月
馮雅、高長山著,〈日本的杜甫詩研究ー以五山、江戶時期為例〉,《外國問題研究》2012年
靜永健、劉維治著,〈日本的杜甫研究述要〉,南洋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7期,2010年7月
郭穎著,〈日本江戶漢詩評價基準與文化自覺〉,廈門大學學報(藝術與社會科學研究季刊),2013年
蘇怡如著,〈杜甫成都草堂詩之隱逸書寫析探〉,臺師大《國文學報》53 期,2013年6月
蘭卉、譚爽著,〈淺談日語色彩詞的象徵意義〉,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年
曹淑娟著,〈杜甫浣花草堂倫理世界的重構〉,台大中文學報第48期,2015年3月
祁曉明著,〈杜甫在日本江戶詩壇的地位——兼與張伯偉先生商榷〉,玉溪師範學院學報,2016年
蔡慧崑著,〈杜甫之隱逸意識析論〉,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2016年10月

四、學位論文
蕭麗華著,《論杜詩沈鬱頓挫之風格》,台北:師大國文研究所集刊第31期抽印本,1987年6月

五、電子圖書網址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網路資源,網址:http://dl.ndl.go.jp/,最後登入時間:2019年1月28日。
J-TEXTS 日本文学電子図書館,網址:http://www.j-texts.com/chusei/rek/jinno.html,最後登入時間:2019年1月28日。
早稻田大學古籍總和資料庫,網址:http://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search.php,最後登入時間:2019年1月28日。
LAP CMI シリーズ総合情報センター,網址: http://www.laphouse.com,最後登入時間:2019年1月28日。
福岡市博物館,網址:http://museum.city.fukuoka.jp,最後登入時間:2019年1月28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