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89.178.5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劉盈君
作者(外文):Liu, Ying-Chun
論文名稱(中文):巴代小說中的部落書寫與歷史敘事
論文名稱(外文):Tribal Writing and Historical Narration in Badai 's Novels
指導教授(中文):王鈺婷
指導教授(外文):Wang, Yu-Ting
口試委員(中文):曾秀萍
陳芷凡
口試委員(外文):Zeng, Xiu-Ping
Chen, Zhi-F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班1
學號:102141507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0
中文關鍵詞:巴代原住民文學部落書寫歷史敘事
外文關鍵詞:Badaiaboriginal literaturetribal writinghistorical narration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1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6
  • 收藏收藏:0
摘要

自八〇年代族群意識逐漸覺醒以來,台灣原住民文學發展至今已逐漸繁花似錦,本文以卑南族作家巴代及其小說作品為研究對象,並以小說作品中的部落書寫與歷史敘事為觀察核心專章探討。先由作家成長與創作歷程理解其文學養成及對部落文化相關議題之關注面向,並以Bourdieu場域理論觀察巴代在各文學場域的位置與權力關係。另由神話傳說的原型投射、自然與人文空間的大塊鋪展、巫覡文化的展演、族群移動及尋根等面向探究巴代在長篇小說中部落書寫的經營策略。巴代致力於部落文史工作,有以文寫史的企圖,近年來有多部歷史長篇小說問世與規模宏大的書寫計畫,奠基於嚴謹的史料考察之上,以我者發聲的部落史觀進行歷史小說的敘事經營。巴代以對族群的熱血潤筆,在文學創作及文化工作上持續耕耘,期盼點燃認同的火光,並延續文化的血脈。
Abstract

Since the gradual awakening of the ethnic consciousness in the 1980s, the development of aboriginal literature in Taiwan has been gradually flourishing. The study took a Puyuma writer, Badai and his novels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explored the tribal writing and historical narration in his novels as the core of observation. First of all, it comprehended the dimensions of his literature cultivation and relevant focusing issues based on the writer’s background and creation process. Furthermore, it made an observ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Badai’s positions in various literature fields and power according to Bourdieu’s field theory. It explored Badai’s operating strategy of tribal writing in long novels on the dimensions of prototype projection of myths and legends, spread of natural and human space, performance of wizardry culture, immigration of ethnic group and seeking roots. Badai dedicated himself to the work of tribal literature and history, with attempts to write history in his literature, many his historical novels were published and massive writing plans were stipulated in recent years. The writer wrote historical novels in narrative operation mode with the tribal history viewpoints for his tribe based on rigorous historical literatures and materials. Badai continuously works on literature creation and culture work with his passion and polished writing skill, looking forward to achieving more recognition and passing on the cultural heritage.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9
第四節 章節架構 9
第二章 生命戰士.文學歌者—巴代 12
第一節 生命軌跡 12
第二節 創作歷程 14
第三節 文學關懷 19
一、原住民相關議題 20
二、部落歷史與文化 25
三、書寫女人 31
第四節 文學活動場域 35
一、數位文本與網路平台 35
二、文學獎 41
三、文學組織與基金會補助 45
第五節 小結 47
第三章 夢迴故土.大巴六九—部落書寫 49
第一節 神話傳說 49
一、鳥占與夢占 53
二、母腹、妊娠與新生 55
三、關於巨獸的想像與詮釋 57
第二節 自然/社會空間 59
一、山林的容顏 60
二、男子會所巴拉冠 64
第三節 女巫與巫術 68
一、何謂女巫 69
二、巫術書寫 72
(一)巫術展演 72
(二)靈觸與反靈觸 73
(三)地靈崇拜 74
(四)巫術閘口 75
(五)巫術的功用與哲思 76
第四節 移動與尋根 78
一、成巫徵兆 81
二、習巫過程 83
三、穿越之旅與自我覺知 85
第五節 小結 88
第四章 舊調新曲.時空旅者—歷史敘事 89
第一節 族群事件—由《暗礁》看八瑤灣事件 94
一、以雙軸筆法與異族群視角敘事 97
二、因誤解而生的悲劇 103
第二節 傳奇人物—卑南女王陳達達 106
一、權力的展示 110
二、異文化與部落關係 115
三、女王的感情與婚姻 117
第三節 翻案歷史—大巴六九與內本鹿的衝突 119
一、官方紀錄與田野調查的落差 121
二、再書寫的省思 124
第四節 小結 126
第五章 結論 128
參考書目 132

參考書目
一、 巴代作品

巴代,《薑路:巴代短篇小說集》(台北:麥田,2007)。
巴代,《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台北:麥田,2007)。
巴代,《檳榔.陶珠.小女巫︰斯卡羅人》(台北:耶魯,2009)。
巴代,《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台北:耶魯,2009)。
巴代,《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下)》(台北:耶魯,2010)。
巴代,《白鹿之愛》(台北:印刻,2012)。
巴代,《巫旅》,(台北:印刻,2014)。
巴代/林志興主編《卑南學資料彙編第一輯:回凝與前瞻》(台北:山海,2014)。
巴代,《暗礁》,(台北:印刻,2015)。
巴代,《最後的女王》,(台北:印刻,2015)。
巴代主編,《卑南學資料彙編第二輯:碰撞與對話》(台北:耶魯,2016)。

二、 專書

(一) 中文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台北:台原,1997)。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史綱》(台北:里仁,2009)。
王德威,《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台北:麥田,2004)。
王聰威、巴代等著,《來自陽光,帶有鹹味的筆》,(高雄:高市文化局,2015)。
巴代等著,《文學思奔—府城講壇2015》(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16)。
瓦歷斯˙諾幹,《永遠的部落》,(台中:晨星,1990)。
宋龍生,《臺灣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南投:省文獻會,1998)。
何之青,《哈利波特魔法學院》,(台北:大都會,2002)。
呂慧珍,《書寫部落記憶—九零年代台灣原住民小說研究》(台北:駱駝出版社,2003)。
汪春沂,《超異能魔力》,(台北:甜水,2004) 。
孟樊,《台灣文學輕批評》(台北:揚智,1994)。
《宗教百科全書》,(北京:大中國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侯吉諒,《數位文化》(台北:未來書城,2002)。
胡台麗、劉璧榛主編,《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0)。
孫大川,《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台北:聯合文學,2000)。
孫大川,《山海世界》(台北:聯合文學,2000)。
孫大川,《台灣原住民漢族文學選集(評論卷)》(台北:印刻,2003)。
孫大川主編,《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台北縣:印刻,2003)。
孫大川,《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台北:印刻,2003)。
陳國鈞,《文化人類學》(台北:三民,1992)。
陳文德,《卑南族》(台北:三民,2010)。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2011)。
凱特琳、艾米,《有關女巫¬》,(台北:蓋亞,2006)。
黃應貴,《人類學的評論》,(台北:允晨,2002)。
程予誠,《網際傳播對網路、人、組織未來的影響》(台北:五南,2003)。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台灣的原住民—卑南族》(台北:台原,2002)。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卑南族神話與傳說》,(台北:晨星,2003)。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台灣原住民生命禮俗》,(台北:武陵,2003)。
潘朝陽,《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台北:五南,2005)。
劉亮雅等作,《想像的壯遊》(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
嚴秀萍,《童話中的反動思維-以狼和女巫形象之遞嬗為討論核心》,(台北:紅螞蟻圖書,2010)。

(二) 外文
安˙勒維琳˙巴斯托(Ann Lewellyn Barstow),《獵殺女巫:以女性觀點重現的歐洲女巫史》,(台北:女書,2002)。
沃夫岡˙貝林格(Wolfgang Behringer)著,李中文譯,《巫師與巫術》,(台中市:晨星,2005)。
皮耶˙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著,劉暉譯,《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神話》(The Power of Myth)(台北:立緒,1995)。
佛雷澤(J.G. Frazer)著,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台北:久大、桂冠,1991)。
愛德華˙摩根˙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商周,2009)。
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著,《批評的剖析》,(天津:百花文藝,1998) 。
加達莫爾(Hans Georg Gadamer)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海斯翠普(Kirsten Hastrup)著,賈士蘭譯,《他者的歷史:社會人類學與歷史製作》(台北:麥田,1998)。
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著,戴洛棻、黃政淵、蕭少兹譯,《故事的解剖》(台北:漫遊者,2014)。
薩為奇(Candance Savage)著,廖詩文譯,《女巫˙魔幻女靈的狂野之旅》,(台北:左岸文化,2005)。
米雪兒(Jean-Michel Sallmann)著,馬振騁譯,《女巫-撒旦的情人》,(台北:時報,1998)。
段義孚(Yi-Fu Tuan)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台北:國立編譯館,1998)。
渥厄(Patricia, Waugh)著,錢競、劉雁濱譯,《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1986)。
海登.懷特(Hayden White),董立河譯,《形式的內容:敘事話語與歷史再現》(北京:文津,2005)。
Simpson, J.A. and Weinwr,《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
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吳萬煌、古瑞雲譯,《日據時代原住民行政志稿(原名:理蕃誌稿)第三卷》(南投:省文獻會,1997)。
笠原政治,《新‧海上の道—黑潮の古代史探訪,黑潮文化の會編》,(東京:角川書店,1979)。


三、 期刊論文

下村作次郎,〈台灣原住民文學緒論〉,《山海文化雙月刊》(1995.01),頁85-99。
巴代,〈《笛鸛》VS《家的鑲嵌畫》〉,《台灣文學館通訊》25期(2009),頁72-75。
巴代,〈走過,一段人生〉,《文學台灣》79期(2011),頁261-266。
巴代,〈走讀,我的故鄉〉,《幼獅文藝》703期(2012),頁101。
巴代,〈史料、口傳故事的改寫創作〉,《文訊》320期(2012),頁101。
巴代,〈文學作品中的史料、巫覡與愛情〉,《文訊》335期(2013),頁133-139。
巴代,〈請織起嫁衫,嫁給我吧!〉,《文訊》351期(2015),頁120-122。
台邦˙撒拉勒,〈廢墟故鄉的重生:《高山青》到部落主義—一個原住民運動者的觀察和反省〉,《台灣史料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1993),頁28-40。
松本幸子,〈台湾原住民文学が記す記憶:近年活躍すゐ作家を中心に〉,《真理大學人文學報》第九期(2000.04),頁57-78。
林淇瀁,〈超文本,跨媒介與全球化〉,《中外文學》33卷7期,(2004),頁103-128。
林淇瀁,〈場域˙權力與遊戲:從舊書重印論台灣文學出版的經典再塑〉,《東海中文學報》21期(2009.07),頁263-285。
林韻梅,〈期待我們的托爾金—讀巴代的長篇創作〉,《文訊》306期(2011.04),頁18-22。
林芳玫,〈《台灣三部曲》之《風前塵埃》—歷史書寫後設小說的共時與存在〉,《台灣文學研究學報》15期(2012.10),頁151-183。
邱貴芬,〈「在地性」的生成:從台灣現代派小說談『根』與『路徑』的辯證〉,《中外文學》34卷10期(台北:中文外學雜誌社,2006),頁125-154。
若驩,〈正史之外的燦亮傳說—巴代談《笛鸛》〉,《幼獅文藝》650期(2008),頁68-69。
孫大川,〈原住民文學的困境—黃昏或黎明〉,《山海文化雙月刊》1期(1993),頁97-105。
孫大川,〈用筆來唱歌—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的生成背景、現況與展望〉,《台灣文學研究學報》1期(2005.10),頁195-227。
浦忠成,〈台灣原住民文學概述〉,《文學台灣》20期(1996.10),頁190-202。
浦忠成,〈原住民文學的類型與趨向〉,《應用語文學報》1期(1999.06),頁185-197。
唐毓麗,〈論莫言《蛙》的身體政治、歷史敘事與贖罪意識〉,《高雄師大國文學報》22期(2015.07),頁85-120。
陳淑卿,〈書寫原住民歷史災難:《倒風內海》的空間歷史與《一九四七高砂百合》的歷史空間〉,《中外文學》30卷9期(2002.02),頁57-85。
陳器文,〈期待「原住民圖像」〉的出現,《文訊》205期(2002),頁50-51。
陳器文,〈台灣原住民的元敘事與元書寫〉,《文訊》229期(2004),頁34-38。
陳建忠,〈流亡者的歷史見證與自我救贖—由「歷史文學」與「流亡文學」的角度重讀台灣反共小說〉,《文史台灣學報》2期(2010.12),頁9-44。
陳芷凡,〈歷史書寫與數位傳播:台灣原住民「文學」論述的兩種思維〉,《民族文學研究》3期(2012),頁65-79
陳芷凡,〈「第三空間」的辯證—再探《野百合之歌》與《笛鸛》之後殖民視域〉,《台灣文學研究學報》19期(2014),頁115-144。
陳芷凡,〈田雅各、巴代等人的都市書寫策略與世代關照〉,《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五卷第四期(2015),頁1-19。
張子樟,〈在現代化社會中成長的台灣小說〉《台灣小說四十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3),頁1-30
董恕明,〈歷史的垂釣者—散讀巴代〉,《聯合文學》352期(2014.02),頁84-87。
楊瑞松,〈集體記憶專題引言〉,《東亞觀念史集刊》7期(2014.12),頁55-61。
鄭雅雯,〈傳續歌唱的靈魂—善馭華文的四位卑南族作家〉,《台灣文學館通訊》27期(2010.06,頁88-91。
劉亮雅,〈辯證復振的可能:舞鶴《餘生》中的歷史記憶、女人與原鄉追尋〉,《中外文學》32卷11期(2004.04),頁141-163。
魏貽君,〈反記憶˙敘述與少數論述—原住民文學初探〉,《文學台灣》8期(1993),頁207-230。
蕭阿勤,〈台灣文學的本土化典範:歷史敘事、策略的本質主義與國家權力〉《文化研究》第1期(2005),頁97-129。
簡齊儒,〈巴代—大巴六九〉,《聯合文學》352期(2014.02),頁74-81。

四、 學位論文

江育錡,〈巴代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1)。
余友良,〈空間、文化、情感—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中的原鄉書寫〉(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1999)。
呂慧珍,〈九〇年代台灣原住民小說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2002)。
林二郎,〈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經驗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2005)。
陳湘綺,〈當代原住民族歷史長篇小說研究〉(碩士論文,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碩士班,2015)。
陳憲仁,〈台灣文學獎及其對文壇影響之研究(1950-2010)〉(博士論文,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15)。
夏敏軒,〈孕育之源:中國母腹神話的想像與詮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16)。
黃靖芬,〈走出想像界-幻想小說中的女巫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6)。
曾有欽,〈「我在故我寫」—當代台灣原住民文學發展與內涵〉(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2011)。
蔡佩含,〈社會介入.自然寫作.歷史敘事—以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為考察對象(1970~)〉(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2)。
盧美辰,〈「族群意識」的建構與轉折:以巴代、達德拉凡˙伊苞、里慕伊˙阿紀作品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6)。
魏貽君,〈戰後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形成的探索〉(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文所,2007)。
羅婷以,《西洋圖畫書中的女巫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1)。
五、 會議論文

巴代,〈原住民與歷史書寫〉,《99年原住民文學論壇會議手冊》(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會議日期:2010年10月28、29日)。
林秀珍,〈追溯/重構我者的歷史—論巴代《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之敘事策略〉,《語言、符號、敘事與故事論文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12月19日)。
胡蘊玉,〈文學場域的爭奪戰—從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談起〉,「現代生活與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台中市,2010年12月17日)。
陳芷凡,〈原住民文數位化的語言觀察—以明日新聞台原住民新生代寫手巴代、乜寇為例〉,《青年文學會論文集》(異同、影響與轉換—文學越界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2005年12月10日)。
陳芷凡,〈根與路徑—族裔文學歷史意識的建構與反思〉,(2015兩岸青年文學會議會議論文,會議日期:2015年5月27日)。
陳芷凡,〈都市作為一種位置:田雅各、巴代等人的書寫策略與世代關照〉(第十九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暨田雅各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會議日期:2015年10月24日)。

六、 報紙評論

呂淑姮,(2010年10月19日)。〈原夢系列29–巴代:文化不在傳統,在生活中〉,《台灣立報》。報導網址: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topic/yotu/DaS8RVfICTA
陳威任,(2009 年7 月14日)。原民作家筆會要攀創作高峰。台灣立報,綜合。
連憶蘭,(2013年12 月2日),第三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創作獎—歷史小說巴代、陳麒凌獲得。人間通訊社,社會萬象版。
尉瑋,(2015年 12 月28日)。台灣作家巴代:小說作為「野史」書寫部落文化。文匯報,讀書人,A29 版。
張耀仁,(2014年8月18日),我對文學沒有想像—巴代談《巫旅》。自由時報,副刊。
張耀仁,(2016年2月23日),巴代—如何在時代遞嬗中成為「最後的女王」。九派新聞,思潮文藝觀。文章網址:http://www.jiupaicn.com/2016/0223/33576.html
黃力勉,(2015年8月24日),最後的女王 讓卑南族被看見。中國時報,地方新聞。文章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4000459-260107
楊明怡,(2015 年12 月12日),文學史上沒人寫過 巴代《暗礁》講八瑤灣。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蘇惠昭,(2014年5月31日)。書人物—巴代:我是寫原住民題材的小說家。中國時報,旺到報。

七、 網路資料

巴代,〈卑南族的巴拉冠,妨害婦女的社會參與?〉文章網址:http://www.matataiwan.com/2013/11/26/pinuyumayan-palakuan-and-feminism/
巴代,〈巴代談巫旅〉,華文出版與影視媒合平台,影片網址:https://youtu.be/evF2_sIpnvk
巴代,〈巴代長篇小說《暗礁》〉,影片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OtE6i6NRsk
巴代,(2015 年12 月12日),〈牡丹社事件改編小說 重現歷史面貌〉,原視新聞。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1EKbuyIRo
「巴代的網路空間」個人新聞台網址:http://mypaper.pchome.com.tw/puyuma0913
巴代,個人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277207315&fref=ts
巴代生活誌(巴代的雜記簿):http://blog.udn.com/puma0913/article
巴代訪談影音紀錄,收於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知識入口網,人物群像—林二郎。
台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http://www.dmtip.gov.tw
台灣原住民數位典藏知識入口網:http://www.dmtip.gov.tw
台灣文學獎網址:http://award.nmtl.gov.tw
台灣原住民筆會維基百科資料:https://zh.wikipedia.org/wiki/台灣原住民筆會
江昭倫,〈作家巴代書寫巫覡 重塑部落文化想像〉,(中央廣播電台,2014.06),文章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作家巴代書寫巫覡-重塑部落文化想像-033800817.html
原住民族委員會:http://www.apc.gov.tw/portal/index.html
國藝會網站:http://www.ncafroc.org.tw/default.aspx
楊豐維,〈那一天,如果我們都是原住民—巴代《暗礁》與八瑤灣事件〉,《國藝會線上誌》第1期(2016)。網址:http://mag.ncafroc.org.tw/single.aspx?cid=657&id=66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