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217.239.90)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楊晏菱
作者(外文):Yang, Yen-Ling.
論文名稱(中文):乾隆朝清宮鏡鑑空間建構與空間表徵─以建福宮花園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for mirror image of space and representation of space in the Qianlong Reign's Forbidden City : Focusing on Jian-Fu Palace Garden
指導教授(中文):王憲群
指導教授(外文):Wang, Hsien-Chun
口試委員(中文):張靄珠
陳一平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I-Chu
Chen, I-P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號:102043701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鏡像樣式房紫禁城透視法清院畫乾隆建福宮花園太簇始和
外文關鍵詞:Forbidden CityJianFu Palace GardenMirror ImagePeaceful Start for the New YearperspectiveQianlongQing court PaintingYangshi Lei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2
  • 點閱點閱:1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收藏:0
滿清統治階層為重塑歷史定位與正統形象,運用既得權力進行系列統轄:包括新政策、禮儀教育制度及空間建構等。乾隆以前,雖有以「穩定既有秩序」為前提的政治空間佈局,但僅止於外部規劃;真正落實紫禁城內部空間建構,唯有乾隆朝。作為乾隆任內宮中首次重大工程,建福宮花園正是乾隆朝時空揉合的表徵;而潛邸空間的特殊身分,也深化乾隆與花園之間的連結。

本文將建福宮花園指稱為鏡鑑空間,借空間的鏡像特質(mirror image)與拉岡(Jacques Marie Émile Lacan)鏡像理論(mirror stage),分數個層次進行研究;從空間穩定既有秩序的順向角度出發,探討乾隆朝紫禁城內部空間的運作機制,重新界定建福宮花園的空間價值,以及對於乾隆皇、乾隆朝的意義:第一,透過反映在空間中的政治策略、文化交流進程,探討時代特徵與乾隆個人意志。第二,看乾隆如何在重構歷史定位之外,經由內部空間與外在進行對比,達到反觀與重構自我的效用。第三,從乾隆建置內部空間的權術,反映帝國與他者(不管是外來文化或其他從屬地方)在權力上的消長關係。第四,透過建福宮花園的相關歷史事件,觀看皇帝個人意志與朝廷政策,如何影響乾隆朝中西文化的交流模式與空間再現方式,進而造成視覺需求的轉化。

不同於以往人文學科,多以線性「時間」為主軸,空間研究是以「空間」作為歷史推進的主體。空間與時間存在不可避免的疊合,某段歷史時期的特質,是可以透過space of emplacement來展示。而空間創造即帶有人為意識,空間概念的轉換足以改變歷史定位。鏡鑑空間的建構,是於特定歷史脈絡,在相對空間對照之下成立的;就紫禁城固有空間而言,乾隆朝在清宮構築建福宮花園鏡鑑空間,不是作為一種潛在的反動,而是乾隆掌握空間治理的權術,透過皇權連貫內部機構的重要環節、經由內部治理機制,進而達到深化個人意志與穩定清帝國既有秩序的最終目的。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Jian-Fu Palace Garden of Forbidden City which builds in Qianlong Reign.

In order to restructure the historical positioning and orthodox image, the Manchu ruling class uses the vested power to conduct a series of systems: including the new policy, etiquette education system and space construction. As the first major project of Emperor Qianlong's inner court, the Jian-fu Palace garden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time-space blending of Qianlong Reign. It is also part of an important political strategy and serving as the emblem of legitimate imperial succession. When Qianlong was a prince, the space used of Jian-Fu Palace Garden was given by emperor Yongzheng. To the married adult prince, it’s the greatest honor that given by the emperor was to live in the Forbidden City. Therefore, Qianlong has special emotion in this space, and the Jian-Fu Palace Garden also has special links with Qianlong Reign’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tendency.

The research argued the Jian-Fu Palace Garden has the mirror image that reflects Qianlong’s personal will and the time characteristics. By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the Qianlong period,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space of emplacement of Jian-Fu Palace Garden: First, the political tactics and the personal will of Qianlong that reflected in this space. Second, how Qianlong reconstructs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contrasts with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the internal spac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considering and reconstructing himself. Third, the political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Qianlong Empire and others (foreign culture or other subordinate areas). Fourth, the emperor's personal will and policy, how to influence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 and spatial presentation in Qianlong period.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本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定義與脈絡 2
第三節 研究討論 9

第二章 建福宮花園的空間轉換歷程 20
第一節 從西七所到建福宮花園 20
第二節 潛龍邸與跳脫皇室分府制度的空間 29
第三節 鏡像作用(MIRROR IMAGE)與反饋 38

第三章 異域技術與文化的政治統合 51
第一節 清宮藏傳佛教祭祀空間的轉化 51
第二節 從樣式房《建福宮花園立樣》看空間再現技術的交流 59
第三節 從皇宮御園之複製看太上訓政意圖 71

第四章 空間再現:線法畫構築的象徵意識 80
第一節 清初西洋透視法於宮中的涵化歷程 80
第二節 帝視角度下的建福宮花園:《太簇始和》 86
(一) 由製作脈絡呈現的特殊性 88
(二) 紫禁城圖及十二禁籞圖景的呈現風格與傳統 92
(三) 線法畫的感知與象徵 98

結論 102
附錄 106
徵引書目 110
【史料】
1. 〔唐〕柳宗元,〈梓人傳〉,《柳河東集》,上海:上海人民,1974。
2.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台北:廣文書局,1971。
3.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北京:人民美術,1964。
4. 〔明〕利瑪竇、徐光啟譯,《幾何原本》;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1300・子部・西學譯著類》,上海巿:上海古籍, 1995。
5. 〔明〕畢方濟,《睡畫二答》;張西平等主編,《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第一輯》,鄭州市:大象,2014。
6. 〔清〕年希堯撰《視學》;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1067.子部.藝術類》,上海:上海古籍,1995。
7. 〔清〕鄒一桂,《小山畫譜》,台北:藝文,1966。
8. 〔清〕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1981。
9. 〔清〕于敏中,《國朝宮史》,台北:新興,1975。
10. 〔清〕章乃煒,《清宮述聞》,北京:古籍,1988。
11. 〔清〕清高宗,《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3。
12. 〔清〕《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台北:華文書局,1964。
1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博物院主編,《清宮內務府奏銷檔》,北京:故宮,2014。
1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北京:人民,2005。
15. 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清宮陳設檔案》,北京:紫禁城,2013。
16. Pozzo, Andrea.Perspective in architecture and painting : an unabridged reprint of the English-and-Latin edition of the 1693 "Perspectivapictorum et architectorum" New York : Dover Publications Press, 1989.
17. Alberti,Leon Battista. De re aedificatoria.2.1 (ed. Giovanni Orlandi [Milan, 1966], 99) (published 1490).

【專著】
1. Anderson.B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Michel Beurdeley著;耿升譯,《清宮洋畫家(Peintresjésuitesen Chine)》,濟南:山東畫報,2002。
3. Rudolf Arnheim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臺北巿:雄獅,1982。
4. Rudolf Arnheim著;滕守堯、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成都:四川人民,1998。
5. 上海博物館編,〈“以大觀小”和“一斜百隨”—談宋代界畫的空間意識:試述一種准科學的模式〉,《千年遺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2006。
6. 王子林,《在乾隆的星空下:乾隆皇帝的精神境界》,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7. 王傭,《中外美術交流史》,湖南:湖南教育,1999。
8.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總編輯,于水山,〈西藏藏傳佛教建築裝飾題材的淵源及含義〉,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碩士學位論文,《藏傳佛教寺院建築形制演變》 ,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發行,2003。
9. 吳蔥,《在投影之外:文化視野下的建築圖學研究》,天津市:天津大學,2004。
10. 吳瓊,《雅克. 拉康 : 閱讀你的症狀》,北京市 :人民大學,2011。
11. 吳繼明,《中國圖學史》,武昌:華中理工大學,1988。
12. 李允鉌,《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築設計原理分析》,台北:明文書局,2000。
13. 李治亭等编,《愛新覺羅家族全書一家族全史 》,〈卷七 皇族制度〉,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
14. 李寶臣,〈 清代宗室王公府制與“乾隆京城全圖”記錄的王公府第〉《北京古都風貌與時代氣息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15. 汪榮祖著;鐘志恒譯,《追尋失落的圓明園(A paradise lost the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 Yuan)》,臺北市:麥田出版,家庭傳媒發行,2004。
16. 周蘇琴,〈建福宮及其花園始建年代考〉,《禁城營繕紀》,北京:紫禁城,1992 。
17. 柯嬌燕(Pamela K.Crossley)著,劉鳳雲,劉文鵬編,〈中國皇權的多維性〉,《清朝的國家認同―新清史研究與爭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18. 柳肅,《古建築設計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
19. 苑洪琪,〈乾隆時期重華宮的使用功能〉,《清代皇宮禮俗》,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3。
20. 夏鑄九,〈古蹟保存做為一種異質空間的營造〉《異質地方之營造:理論與歷史》,台北:唐山,2016。
21. 孫文良、張杰、鄭川水,《乾隆帝》,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2. 孫若怡,《圓明園西洋樓景區的園林建築與精緻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3. 康無為(Harold Kahn),〈帝王品味:乾隆朝的宏偉氣象與異國奇珍〉《讀史偶得:學術演講三篇》,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
24. 張羽新,《清代治藏要論》,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3。
25. 莫小也,《十七-十八世紀傳教士與西畫東漸》,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26. 郭黛姮,《乾隆御品圓明園》,杭州:浙江古籍,2007。
27. 郭黛姮,《遠逝的輝煌:圓明園建築園林研究與保護》,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8. 郭黛姮、賀豔,《圓明園的記憶遺產:樣式房圖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29. 舒牧、申偉、賀乃賢編,《圓明園資料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4。
30. 愛新覺羅.溥儀,《 我的前半生》,北京:群眾出版社,1991。
31. 楊永源,《盛清台閣界畫山水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87。
32. 漢寶德,《明清建築二論》,臺北:鏡與象出版社,1988。
33. 漢寶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編,〈清院畫「十二月令圖」中的空間觀念〉《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82。
34. 褚瑞基,《建築歷程:建築歷史,建築理論,建築評論,從遠古時期到文藝復興》,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2000。
35. 劉克明,《中國建築圖學文化源流》,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36. 劉暢,《北京紫禁城》,北京市:清華大學,2009。
37. 潘耀昌,〈乾隆趣味和乾隆風格—中西融合論探源〉,《走出巴貝爾︰融合中的沖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8. 潘鬘,《建福宮:在紫禁城重建一座花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9. 賴惠敏,《天潢貴冑: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
40. 聶崇正,《清宮繪畫與「西畫東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41. 羅文華,《龍袍與袈裟:清宮藏傳佛教文化考察(上)》,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42. 羅文華,《龍袍與袈裟:清宮藏傳佛教文化考察(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43. Ackerman, James S. Origins, imitation, conventions : representation in the visual arts.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 2002.
44. Gombrich,E.H..Art and illusion :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45. Holdsworth, May.The Palace of Established Happiness : restoring a garden in the Forbidden City. Beijing : Forbidden City Publishing House Press, 2008 .
46. Liang, Su-Cheng and Fairbank,Wilma.“two grammar books”,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tructural System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Types. Cambridge, Mass, and London: MIT Press, 1984.
47. Needham,Joseph.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IV Physics and Physical Technology, part 3: Civil Engineering and Nautics .Cambridge, United King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
48. Osborne, Harold.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r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1970.
49. Panofsky,Erwin.Translated by Christopher S. Wood.Perspective as symbolic form.New York:MIT Press,1991.
50. Panofsky,Erwin. Renaissance and Renascences in Western Art.New York:Westview press,1972.
51. Perez Gomez,Alberto, Architectural representation and the perspective hinge .Cambridge, Mass : MIT Press,2000.
52. Zou,Hui.A Jesuit garden in Beijing and early modern Chinese culture. West Lafayette, Ind. : Purdue University Press,2011.

【期刊論文】
1. Christopher W. Tyler ;陳建中,〈Chinese Perspective as a Rational System : Relationship to Panofsky's Symbolic Form〉《中華心理學刊》,53:4 (台北,2011),頁11-19。
2. 王子林,〈乾隆皇帝與文殊菩薩―梵宗樓供俸陳設探析〉,《故宮博物院院刊》,4(北京,2006),頁126-128。
3. 王正華,〈傳統中國繪畫與政治權力:一個研究角度的思考〉,《新史學》,8:3 (臺北,1997),頁161-216。
4. 王其亨,〈樣式雷“已做現做活計圖”研究〉,《古建園林技術》,02(北京,2013),頁53-41。
5. 朱慶徵(2002),〈建福宮及其花園的平面佈局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102:4 (北京,2002),頁88-92。
6. 何培斌,〈紙上營構―清代繪畫中的建築〉,《二十一世紀》,32:12(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95),頁78-89。
7. 林莉娜 ,〈靜觀建福-清丁觀鵬〈畫太簇始和〉之研究〉,《故宮文物月刊》,326 (台北,2010),頁114-127。
8. 夏鑄九,〈營造學社─梁思成建築史論述構造之理論分析〉,《台灣社會研究》,春季號,3:1(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1990),頁5-50。
9. 張十慶,〈古代營建技術中的"樣"、"造"、"作"〉,《建築史論文集》,15(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2002),頁37-41。
10. 張威,〈試說樣式房〉,《新建築》,02(武漢,2008),頁1-7。
11. 張淑嫻,〈建福宮花園建築歷史沿革考〉,《故宮博物院院刊》,5(北京,2005),頁157-171。
12. 曹正偉,鄧宏,賈祺,〈觀照欲望與圖示概念--傳統建築圖示中的視角分析〉,《重慶建築大學學報》,3(重慶,2007),頁17-21。
13. 陳韻如,〈製作真境:重估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在雍正朝畫院之畫史意義〉,《故宮學術季刊》,28:2(台北,2010),頁1-64。
14. 傅熹年,〈中國古代的建築畫〉,《文物》,3(北京,1998),頁75-94。
15. 楊伯達,〈郎世寧在清內廷的創作活動及其藝術成就〉《故宮博物院院刊》,2(北京,1988),頁3-26。
16. 趙辰,(關於中國傳統建築的「立面」―以西方古典主義建築理論詮釋中國傳統建築產生的誤解)(Elevation or Facade?―A Study on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Based upon the Western Classicism ),《城市與設計學報》,18(臺北: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2007),頁71-83。
17. 劉暢、張克貴、王時偉,〈清代內務府樣式房機構初探〉,《故宮博物院院刊》,3(北京,2001),頁66。
18. 羅文華,〈清宮六品佛教模式的形成〉,《故宮博物院院刊》,4 (北京:2000),頁64-81。
19. Hearn ,Maxwell K. “Document and Portraits: The Southern Tour Paintings of Kangxi and Qianlong,” In Ju-his Chou and Claudia Brown eds., Chinese Painting under the Qianlong Emperor: The Symposium Papers in Two Volumes, Phoebus vol6.no.1 ,1988.

【學位論文】
1. 王嘉驥,《郎世寧與清初畫院》,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86。
2. 李曉丹,《17-18世紀中西建築文化交流》,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04。
3. 龍珠多傑,《藏傳佛教寺院建築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博士論文,2011。

【電子資料庫】
1. 劉俊文總纂,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硏究中心,「中國基本古籍庫」,由清大網域瀏覽。
2. Dr. Donald Sturgeon,「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線上電子圖書館,http://ctext.org/zh。
3.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中研院明實錄、朝鮮王朝實錄、清實錄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mql/login.html。
4.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5. 漢リポ Kanseki Repository, https://www.kanripo.org/。
(此全文限內部瀏覽)
電子全文
中英文摘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