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18.116.49.23)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張菁育
作者(外文):Chang, Ching-Yu.
論文名稱(中文):宋代的人鬼關係──以家庭為中心的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lationship of the human and the ghost in Song Dynasty - Family-centered discussion
指導教授(中文):廖咸惠
指導教授(外文):Liao, Hsien-Huei
口試委員(中文):劉靜貞
吳雅婷
口試委員(外文):Liu, Ching-Cheng
Wu, Ya-T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號:102043501
出版年(民國):10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4
中文關鍵詞:宋代鬼怪夷堅志家庭
外文關鍵詞:Song DynastyghostYijianzhifamil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6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1
  • 收藏收藏:0
  宋代筆記小說之中,記載不少關於鬼、魅、精怪等傳說故事。著名宋代筆記小說《夷堅志》裡,便保留了大量流傳於當時的奇聞異事,這些故事發生場景不僅貼近宋人生活,其中也不乏人死後的鬼魂歸來和親屬互動的案例。利用筆記小說的記載,這些看似出現在宋人日常生活中,擁有或企圖擁有家庭成員身分的鬼魂,反映出了宋家庭關係的另一個面向。

  本文以宋代家庭為範疇,從男性與外來女鬼的互動、亡靈對生者的復仇、已故親屬的救贖三個面向切入。一方面企圖看到這些故事背後所呈現的現實關懷,另一方面則從那些爆發爭端後未能圓滿解決的案例中,觀察可能隱含於宋代家庭之中的矛盾與衝突。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概況及方法。第二章主要以外來女鬼為例,討論新家庭成員的議題上,宋人對外來陌生女子的疑慮,如何表現於女鬼自我身分塑造以及誘惑男性的行為之上。而為了防止身分不明的女性進入家庭,筆記小說中的故事則以醫學、道德、報應等觀點,諷諭男性應拒絕外來異性的勾引。第三章從鬼魂向家屬索命、報復的故事中,觀察家庭成員間的爭端,反映於人鬼衝突之上時,所呈現出宋代社會地位、道德規範、宗教儀式三者相互拉拔且未能完全獲得平衡的情形。第四章從宋人對於死後世界的想像出發,其中宋人對死後命運的未知與恐懼,則促使他們更積極為已故的親屬舉辦各式救拔儀式。最末章綜合上述內容,看宋人透過融入宗教、報應等觀念,如何從不同面向解釋家庭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因而故事中看似人與鬼怪的互動,相當程度上反映出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There are many legend stories about the ghosts, goblins and gremlins in the biji fiction of Song Dynasty. In a famous biji fiction of Song Dynasty-Yijianzhi, it kept lots of thrilling stories which were spread at that time. The story scenes closed to the living of the people in Song Dynasty, and also there were case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hosts and their living families. In a famous biji fiction of Song Dynasty-Yijianzhi, it kept lots of thrilling stories which were spread at that time. The story scenes closed to the living of the people in Song Dynasty, and also there were case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ghosts and their living families.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in this essay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of Song inclu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ale ghost and the female ghost of the outsider, the revenge of dead spirit to the living person, and rescue and redeem of passed relative. On one hand, we try to notice the reality concerns behind these stories.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observe the implicit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from the cases that were dealt without satisfactory after disputes. In chapter one, there is an explanation of research motivation, condition, and method. In chapter two, as a female of the outsider for example in discussion of a new family member, there was a doubt for a person in Song Dynasty to a female stranger which showed in the female ghost’s self-identification build up and the behavior of attracting mal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unknown female to get into the family, they satirized the male that they should refuse the temptation of female outsider in the views of medication, morality and retribution in the stories of biji fictions. In chapter three, from the story of the ghosts demanding their family’s lives or revenge, i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balance among social status, moral regulation, and religious ceremony in Song Dynasty when we observe the implicit of the family members. In chapter four,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imagination of the world after people died, the fear of unknown destiny after death urged the people of Song Dynasty to perform several of religious ceremonies to help the soul of their passed relative’s peace actively. In the last chapter, it combined the above content. We could see the people in Song Dynasty to explain the difficulties of their family liv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 religious and retribution. The story seems that it w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ghost, but it reflected that there were problems between humans at certain degree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7
第二章 夜半不怕鬼敲門?——男性與外來女鬼 14
第一節 鬼魅的自白與身分塑造 15
第二節 遭逢女鬼的情境 20
第三節 危害男性的理由 22
小結 32
第三章 仇恨的歸來——亡靈對生者的復仇 34
第一節 夫妻之間 35
第二節 冤死婢妾 41
第三節 失序親子 47
小結 50
第四章 薦拔亡魂——已故親屬的救贖 52
第一節 陰間受苦的親屬 53
第二節 死後審判與世間債務 57
第三節 親屬的作用 65
小結 67
第五章 結論 68
參考書目(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70

參考書目(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傳統文獻

(宋)王貺,《全生指迷方》(清珠叢別錄本)。
(宋)司馬光,《家範》(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洪邁,《夷堅志》(台北:明文書局,1982)。
(宋)徐鉉,《稽神錄》(上海:上海古籍,2012)。
(宋)袁采,《袁氏示範》(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宋)倪思,《經鉏堂雜志》(明萬曆潘大復刻本)。
(宋)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南宋刊本補元麻沙覆刻本)。
(宋)陳師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宋)張師正,《括異志》(上海:上海古籍,2012)。
(宋)郭彖,《睽車志》(上海:上海古籍,2012)。
(宋)羅願,《鄂州小集》(明鈔本)。
二、 近人論著

(一)中文之部

1.專書:

王年雙,《洪邁生平及其《夷堅志》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
皮慶生,《宋代民眾祠神信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刑鐵,《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伊沛霞(著),胡志宏(譯),《內闈︰宋代婦女的婚姻和生活》(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天津:南開大學,1984)。
李劍國,《宋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2000)。
李建民,《旅行者的史學—中國醫學史的旅行》(台北:允晨文化,2009)。
李豐楙,《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北京:中華書局,2010)。
沈宗憲,《宋代民間的幽冥世界觀》(台北:商鼎文化發行,1993)。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1987)。
林淑貞,《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台北:里仁書局,2010)。
周次吉的,《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柳立言,《宋代的家庭和法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柳立言,《宋代的宗教、身分與司法》(北京:中華書局,2012)。
翁育瑄,《唐宋的姦罪與兩性關係》(新北市:稻香,2012)。
陶晉生,《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1)。
張勁松,《中國鬼信仰》(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1)。
張國剛(主編),《家庭史研究的新視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梁庚堯,《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
陳登武,《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6)。
陳登武,《地獄.法律.人間秩序》(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9)。
斯波義信(著),莊景輝(譯),《宋代商業史研究》(台北:稻香,1987)
黃寬重、劉增貴(主編),《家族與社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
黃寬重,《宋代的家族與社會》(台北:東大,2006)。
游惠遠,《宋代民婦之家族角色與地位研究》(新北市:花木蘭2011)。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民間」何在?誰之「信仰」》(北京:中華書局,2009)。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台北:允晨文化,1995)。
蒲慕州(編),《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
劉道超,《中國善惡報應習俗》(臺北:文津書局,1992)。
劉靜貞,《不舉子―宋人的生育問題》(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 : 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0)。
劉祥光,《宋代日常生活中的卜算與鬼怪》(台北:國立政治大學,2013)。
賴業生,《神秘的鬼魂世界》(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
韓森著、包偉民譯,《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韓明士(著)、皮慶生(譯),《道與庶道:宋代以來的道教、民間信仰和神靈模式》(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戴建國,《唐宋變革時期的法律與社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述論:回顧與論釋》(台北:里仁書局,2011)。

2.期刊論文:

吳雅婷,〈不安的邂逅――宋人於旅宿場所的互動與其空間印象〉《新史學》21:4(2010):141-202。
林富士,〈六朝時期民間社會所祀「女性人鬼」初探〉《新史學》7:4(1996)︰95-117。
林富士,〈人間之魅—漢唐之間「精魅」故事析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8:1(台北,2007.3):107-182。
林家祥,〈從「露水姻緣」看男性心理狀態的投射-以《太平廣記》中的鬼為例〉《有鳳初鳴年刊》8(2012)︰251-262。
洪鷺梅,〈人鬼婚戀故事的文化思考〉,《中國比較文學》4(2000):88-97。
柏文莉,〈宋元墓誌中的「妾」在家庭中的意義及其歷史變化〉《東吳歷史學報》12(2004)︰119-120。
柳立言,〈淺談宋代婦女的守節與再嫁〉,《新史學》2:4(1991):37-76。
孫芳芳,〈魏晉六朝小說中的人神戀、人鬼戀悲劇模式比論〉《現代語文》2008:31(2008)︰26-28。
郭麗冰,〈從《夷堅志》看宋代女性的婚姻生活〉《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8:3(2008):90-91。
楊軍,〈魏晉六朝志怪中人鬼婚戀故事的文化解讀〉,《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3,(2004):132-135。
鄒文海,〈從冥律看我國的公道觀念〉,收入《鄒文海先生政治科學文集》(鄒文海先生六十華誕授業學生慶祝會印,1967),頁90-119。
廖咸惠,〈祈求神啟——宋代科舉考生的崇拜行為與民間信仰〉《新史學》15:4(2004)︰41-92。
遠藤隆俊,〈北宋士大夫的寄居與宗族—鄉里與移者的信息交流〉《宋代社會的空間與交流》(開封:河南大學,2008),頁204-231。
劉靜貞,〈宋人的冥報觀―洪邁《夷堅志》試探〉《食貨月刊》復刊9:11(1980):454-460。
盧秀滿:〈洪邁《夷堅志》之入冥故事研究―以冥法判決之準則及其意義為探討中心〉,《臺北大學中文學報》,6:2009(2009):115-137。
鍾林斌,〈論魏晉六朝志怪中的人鬼之戀小說〉,《社會科學輯刊》3(1997):141-148。
謝明勳,〈六朝志怪“冥婚”故事研究-以《搜神記》為中心考察〉《東華漢學》5:6(2007)︰39-62。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之敘事特性——以干寶《搜神記》為例〉《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07:1(嘉義,2007.6):55-74。
關冰,〈從《夷堅志》中的婚戀故事看兩宋婚戀意識形態〉《宜春學院學報》29:3(2007)︰103-107。

3.學位論文:

吳雅婷:〈移動的風貌:宋代旅行活動的社會文化內涵〉,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
陳祈安:〈宋代社會的命份觀念〉,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美玲:〈《夷堅志》之民間故事研究〉,臺北:中國文學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
劉靜貞:〈宋人的果報觀念〉,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二)英文之部

1.專書

Alister D.Inglis, Hong Mai's Record of the Listener and Its Song Dynasty Context(New York:SUNY press,2006) .
Richard von Glahn, The Sinister Way: The Divine and The Demonic in Chines e Religious Culture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Steven Sangren, History and Magical Power in a Chinese Community,(Stanford, 1987 ).
Stephen F. Teiser,“The Growth of Purgatory”Religion and Society in T'ang and Sung China(Honolulu, Hawaii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c1993).

2.期刊論文

Beverly Bossler(柏文莉),“Performance Anxiety”in Courtesans,Concubines,and the Cult of Female Fidelity(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12),163-207。
Liao Hsien-huei(廖咸惠),“Encountering Evil: Ghosts and Demonic Forces in the Lives of the Song Elite”Journal of Song Yuan Studies 37 (2007):89-134。

3.學位論文

Hsiao-wen Cheng, Traveling Stories and Untold Desires: Female Sexuality in Song China, 10th-13th Centuries (U. of Washington, 2012) .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