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guest(3.15.192.196)          離開系統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詳目顯示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作者(中文):周羿呈
作者(外文):Chou, I-Cheng
論文名稱(中文):余象斗之後:余應虬與晚明建陽出版策略的轉變
論文名稱(外文):After Yu Xiangdou: The Transformation of Yu Yingqiu’s Publishing Strategies in Late-Ming Jianyan
指導教授(中文):馬孟晶
指導教授(外文):Ma, Meng-Ching
口試委員(中文):張繼瑩
許媛婷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Chi-Ying
Xu, Yuan-T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號:101043602
出版年(民國):10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5
中文關鍵詞:余應虬建陽出版策略余象斗鄧志謨南京
外文關鍵詞:YuXiangdouYuYingqiuXiongDamuYuShaoyuMing Dynasty
相關次數:
  • 推薦推薦:0
  • 點閱點閱:8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
  • 收藏收藏:0
明萬曆中期坊刻蓬勃發展,稿源逐漸不足,不少書坊主開始構思該如何增添新稿源。在此波出版熱潮下,福建建陽書坊主熊大木與楊湧泉聯手編纂《新刊按鑑演義全像大宋中興岳王傳》,引發一股將史書編纂為白話小說的風潮,余象斗承先啟後,首先刊印姻親熊大木編纂的《全漢志傳》,再重雕族叔余邵魚的《列國志傳》,並藉由《列國志傳》發展系列套書。爾後余象斗又接續創造神魔系列小說、公案系列小說,以滿足市場需求。
然而,在余象斗晚年以後,建陽出版業逐漸沒落,編輯分工也逐漸細緻化,在政治的紛擾下,身為余象斗姪子的余應虬該如何因應呢?目前多數學者對於建陽刻書的研究皆集中於萬曆年間的建陽書坊主余象斗與熊大木,筆者本篇論文將以活躍於晚明到清初的余象斗之姪余應虬為焦點,他克紹箕裘,繼承書坊家業,籌組自身編輯群,並主持同文書院。在晚明與南明政權交替傾軋之際,除了與遠赴金陵的家族子孫合作出版外,並利用同文書院教育同宗姻親子孫,更利用自身人脈資源,除與南明政權有所合作外,也與自身塾師鄧志謨等合作,合刊大量書籍,不但是明末建陽書坊主的典範,也可以增加我們對於明末出版活動趨勢變遷的認識。
本文討論建陽余氏與其他書坊家族的合作,再藉由比較余象斗與余應虬叔姪之間的編輯出版手法,凸顯其經營策略之轉變,與晚明之際書坊經營模式的更替,並藉由探討建陽余氏後裔余應虬之生平,展現出萬曆年以後,明清鼎革之際時建陽書坊的演變,亦嘗試探究其與江南整體出版市場的關聯。
In the mid-Ming Dynasty, commercial publication flourished, but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 was gradually insufficient. Many book owners started to think about how to To increase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
In the wave of this publishing,Yu Xiangdou(余象斗)played a key role in this beginning and the after . He first published The whole Han Dynasty biography(《全漢志傳》) written and edited by his affinity, Xiong Damu(熊大木). In 1606 (year of Wan Li 34), he then republished the Biography Of the Countries in Chunqiu Period(《列國志傳》),written by his Uncle Yu Shaoyu(余紹魚). Then, depended on publishing this book, Yu Xiangdou edited and published the book’s the Prequal Biography Of the twelve Countries in Chunqiu Period(《列國前編十二朝》), and the post series the Commentary of the twleve Countries in Chunqiu Period(《列國志傳評林》). However, merely series histroy novels couldn’t meet readers need, and Yu Xiang Dou continued to create series of fiends and fiction series to fullfil market demand.
However, after Yu Xiang Dou’s later years, the Jiangnan(江南) publishing market was gradually unanimous,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was gradually becoming more meticulous. Also under the turmoil of politics, Yu Yingqiu(余應虬), nephew of Yu Xiangdou’s , his reaction toward this was still unclear.
This research compar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Yu(余氏)family and other publication families in Jianyang , and then uses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between Yu Xiangdou and Yu Yingqiu to highlight the changes in strategies and business model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It explores the life of Yu Yingqiu, a descendant of the Yu family, to show the evolution of the Jiagyang publication market in the transition time betwee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s well. The study intends to inspec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ook markets in Jianyang and Jiangnan in order to exte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verall publication business during this period.
第一章 緒論 ……………………………………..………………………………………………..6
第一節 研究動機 .........................6
第二節 研究回顧 ........................10
第三節 議題討論 ........................20

第二章 建陽地區書坊家族及其合作關係 …………………………….23
第一節 重探余氏家族 ………………………………………………………………….24
第二節 余氏家族與建陽其他出版家族的合作關係 …………49

第三章 余應虬的出版策略:統合家族資源 ………………………………………………….55
第一節 建陽余氏與婺源余氏之合作 ……………………………………………..……56
第二節 家族舊書版重刊 ………………………………………………………………......59
第三節 各家族及社友合輯出版 ………………………………………………………....68
第四節 同文書院刊合籍 ………………………………………………………………......74

第四章 余應虬的出版策略:與塾師及其他文人合作 ………………………………77
第一節 主僱合作創新局 ……………………………………………………………….......77
第二節 江浙金陵到建陽 ……………………………………………………………….......92

第五章 結論 ………………………………………………………………………………….............100


參考暨引用文獻 ..........................................................103
附錄 ......................................................117
附錄一 明代建陽余氏書目 ...…………………………………………………………………........117
附錄二 明代余象斗出版書目 …………………………………………………………………….......151
附錄二之一 明代余應虬與書坊出版書目 ………………………………………………………....164
附錄二之二 明代余應虬出版活動表 ……………………………………………………………......168
附錄三 潭陽書林余氏重修宗譜………………………………………………………………….........172
附錄四 熊氏西族宗譜 ……………………………………………………………………………...........173
附錄五 崇安劉氏世系 ……………………………………………………………………………...........174
附錄六 麻沙西族北派劉氏 ……………………………………………………………………….........175
附錄七 西族南派劉氏 ……………………………………………………………………………...........176
附錄八 四書千百年眼仝在編輯名錄 ………………………………………………………….......177
附錄九 鄧志謨著述書目 ………………………………………………………………………...........180
一、史料
[明]安仁鄧志謨鼎所補,書林余元熹長公訂,《故事白眉》,書林余彰德萃慶
堂刊本。
[明]百拙生鄧志謨重編,《風月爭奇》,萃慶堂梓。
[明]百拙生鄧志謨重編,友弟月培桂林標題,《山水爭奇》,萃慶堂梓。
[明]竹溪主人彙編,余昌祚校閱,《刻一握坤輿》,天啟七年刻本。
[明]竹溪風月主人浪編,《童婉爭奇》,萃慶堂、春語堂刊本。
[明]竹溪風月主人新編,《蔬果爭奇》,萃慶堂、春語堂梓。
[明]何喬遠,《閩書》,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明]余氏,《三台館仰止子考古詳訂遵韻海篇正宗》,明余象斗三台館刊本,域
外漢籍珍本文庫編纂出版委員會編,《域外漢籍珍本文庫》,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1。
[明]余氏,《三國志傳評林》,明余象斗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余氏,《片璧列國志》,明萬曆年間,余象斗撰、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1。
[明]余氏,《古今韵會舉要小補》,明余彰徳、余象斗刊本,域外漢籍珍本文庫
編纂出版委員會編,《域外漢籍珍本文庫》,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明]余氏,《必用醫學須知》,明余象斗刊本。
[明]余氏,《仰止子詳考古今明家潤色詩林正宗韵林正宗》,明余象斗刊本,域
外漢籍珍本文庫編纂出版委員會編,《域外漢籍珍本文庫》,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1。
[明]余氏,《列國前編十二朝》,明三台館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余氏,《列國前編十二朝傳》,明三台館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明]余氏,《字學類辨》,明余象斗刊本,收入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編纂出版委員
會編,《域外漢籍珍本文庫》,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明]余氏,《南北宋志傳》,潭陽書林三台館梓行,《明清善本小說叢刊》,
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
[明]余氏,《皇明開運輯略武功名世英烈傳》,明萬曆,余氏三台館刻本,收
入周紹良、程有度主編,《周紹明藏明清小說版畫》,北京:中國書店,2007。
[明]余氏,《皇明諸司公案傳》,明書林余文台刊本。
[明]余氏,《皇明諸司廉明奇判公案》,明書林鄭氏萃英堂刊本。
[明]余氏,《竒效醫述》,明余象斗刊本。
[明]余氏,《音釋補遺按鑑演義全像批評三國志傳》,明萬曆二十年,建陽双峰
堂余象斗刊本。
[明]余氏,《新刊京本校正演義全像三國志傳評林》,明萬曆年間,建陽双峰堂
余象斗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余氏,《新刊京本編集二十四帝通俗演義全漢志傳》,明萬曆年間,余元素
三台館刊本,收入周紹良、程有度主編,《周紹明藏明清小說版畫》,北京:
中國書店,2007。
[明]余氏,《新刊理氣詳辨纂要三臺便覽通書正宗》,明萬曆年間,余象斗刊本,
收入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編纂出版委員會編,《域外漢籍珍本文庫》,北京:人
民出版社,2011。
[明]余氏,《新列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國志傳》,明崇禎十四年,余象斗
三台館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余氏,《新刻大小馮手授詩經》,明余元素編輯,余思敬、余應騰梓。
[明]余氏,《新刻按鑑全像批評三國志傳》,明萬曆二十年,余氏双峰堂刻本,
收入陳翔華主編,《日英德藏余象斗刊本批評三國志傳》,國家圖書館出版
社,2013。
[明]余氏,《新鋟朱狀元芸窗匯輯百大家評注史記品粹》,明萬曆十九年,余象
斗刊本。
[明]余氏,《新鐫全像東西晉演義志傳》,明余氏館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1。
[明]余氏,《新鐫陳眉公先生批評春秋列國志傳》,明萬曆乙卯,余邵魚姑蘇龔
紹山刊本,收入周紹良、程有度主編,《周紹明藏明清小說版畫》,北京:中
國書店,2007。
[明]余氏,《新鐫漢丞相諸葛孔明异傳奇論註解評林》,明萬曆二十六年,書林
双峰堂余文台刻本。
[明]余氏,《萬錦情林》,明萬曆二十六年,雙峰堂余文台刊本,《明清善本
小說叢刊》,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
[明]余氏,《鼎鋟崇文閣彙纂士民萬用正宗不求人全編》,明萬曆三十五年,潭
陽余文台刊本,收入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編纂出版委員會編,《域外漢籍珍本
文庫》,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明]余氏,《鼎鐫鄒臣虎增補魏仲雪先生詩經脈講意》,余應虬近聖居梓。
[明]余昌祚撰,鄧志謨校閱,《精選故事采眉》,古臨邱照麟序刻。
[明]余象斗,《新鍥千選回生達貫秘傳明論醫方》,余氏潭陽三台館刊本,收入
曹洪欣主編,《海外回歸中醫善本古籍叢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明]余象斗序,《新刊八仙出處東游記》,明萬曆年間,余文台刊本。
[明]余象斗等著,《四遊記》。
[明]余象斗著,《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昌遠堂李仕弘刊本。
[明]余象斗著,《刻仰止子參定正傳地理統一全書》,明崇禎年間,余應虬、余
應科編輯。
[明]余應科輯,《鐫錢曹兩先生四書千百年眼》,余氏刊本,收入域外漢籍珍本
文庫編纂出版委員會編,《域外漢籍珍本文庫》,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明]余應鰲輯,《唐國志傳》,明萬曆年間,余氏潭陽三台館刊本。
[明]余應鼇,《新刊按鑒演義全像大宋中興岳王傳》,潭陽三台館刊本,《明清
善本小說叢刊》,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
[明]余懋學撰,《麗事館余氏辨林》,明萬曆年間,麗事館刊本,台北:學生書
局出版社,1971年。
[明]余懋學撰、余光詒輯,《婺源沱川宗氏族谱不分卷》,清抄本。
[明]邢址、陳讓,《(嘉靖)邵武府志》(天一閣藏明代地方誌選刊)。
[明]周弘祖《古今書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4。
[明]武夷蝶庵主題,鄧志謨重編,《梅雪爭奇》,余氏萃慶堂刻本。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臺北:世界書局,1963。
[明]夏昂編,劉剡序,《家傳邵康節先生心易卦數》,明刊本。
[明]徐奮鵬、余應虬編,《千古斯文》,明萬曆四十三年,余應虬刊本。
[明]袁了凡著,《新刻了凡袁先生四書訓兒俗說》,三台館余應學刊本。
[明]許以中撰,鄧志謨補,《藝林增補詳注書言故事全本》,萃慶堂刊本。
[明]程木華撰,鄧志謨著,《新刻晉齋尺牘》,萬曆刊本。
[明]楊氏,《新刊大宋中興通俗演義》,書林清白堂刊行,《明清善本小說叢
刊》,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
[明]楊氏,《新刻按鑒演義全像唐書志傳》,明嘉靖癸丑年,熊大木編集、楊
氏清江堂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楊氏,《新鐫全像東西晉演義》,明刻本,收入周紹良、程有度主編,《周
紹明藏明清小說版畫》,北京:中國書店,2007。
[明]熊氏,《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志傳》,明萬曆三十年,熊仰臺刊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趙文、黃璿 修纂,袁銛續修,《(景泰)建陽縣志續修》,北京:章和文化
傳播有限公司,2007。
[明]嘯竹主人編,鄧百拙生校,鄧志謨題,《新刻洒洒篇》。
[明]樂純撰、余應虬校,《雪菴淸史》,明萬曆四十二年,余應虬刊本。
[明]馮夢禎序,李槃增修,《新刻世史類編》,明萬曆三十二年,余彰德刊本。
[明]鄧志謨,《五代薩真人得道咒棗記》,明萬曆三十一年,竹溪散人序、萃
慶堂余氏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鄧志謨,《故事黃眉》,明萬曆年間,書林余氏萃慶堂刻本。
[明]鄧志謨,《唐代呂純陽得道飛劍記》,明萬曆年間,萃慶堂余氏刊本,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鄧志謨,《晉代許旌陽得道斬蛟鐵樹記》,萬曆三十一年,竹溪散人序、萃
慶堂余泗泉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明]鄧志謨,《新刻增補翰苑英華事類捷錄》,清榮德堂刻本。
[明]鄧志謨,《鍥旁釋雞肋集》,建陽積善堂陳奇泉刻本。
[明]鄧志謨編,余昌宗彙輯,《萟(藝)林尋到源頭》,明末刻本。
[明]鄧志謨編,社友淑孟甫毛士翹校,《新刻一札三奇》,萃慶堂梓。
[明]鄧志謨匯編,南陽居士評閱,坦然生漫題,《丰韻情書》,余氏萃慶堂梓。
[明]饒安百拙生鄧志謨,《續得愚集》,書林濬發堂余祥我梓。
[明]饒安百拙生鄧志謨景南編輯,古閩余應虬陟瞻校閱,《新刻旁訓古事苑》,
麗正堂鄧氏刻本。
[明]饒安百拙生鄧志謨著,《鍥注釋得愚集》,書林濬發堂余祥我梓。
[明]饒安百拙生鄧志謨著,宗人濟寰士龍校,《鍥旁注事類捷錄(麗藻)》,書
林萃慶堂余彰德梓。
[明]饒安百拙生鄧志謨輯著,公安石公袁宏道校,崇仁熙寰父謝宗成選,《鍥
旁訓古事鏡》,書林余彰德萃慶堂刻本。
[明]饒安百拙生鄧志謨釋,潭陽爾雅父余昌宗撰著,叔陟瞻余應虬、兄爾錫父
昌祚、爾翼父昌裔閱《是路集》,明末刊本。
[明]饒安鄧百拙生編,潭陽陟瞻余應虬題,《花鳥爭奇》,萃慶堂、春語堂刊
本。
[明]謝肇淛,《五雜俎》,臺北:新興,1977。
[明]鍾惺撰,馮夢龍評,《按鑑演義帝王御世盤古至唐虞傳》,余季岳刊本。
[明]魏時應,《(萬曆)建陽縣誌》(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誌叢刊),書目文獻出
版社,1990。

[清]余氏,《書林余氏重修宗譜》,清同治辛未年,余振豪抄本。
[清]胡之鋘鍥修、周學曾等纂,《晉江縣誌》。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湖南:岳麓書社,1999。
[清]熊人霖著,《鶴臺先生熊山文選》,清順治年間刊本,余震梓。
[清]熊日新纂修,《潭陽熊氏宗譜》,清光緒七年,建陽書林熊氏刻本。


二、專書
大木康著、周保雄譯,《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方彥壽,《建陽刻書史》,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3。
王成勉,《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紀念牟復禮教授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2009。
王志毅,《文化生意—印刷與出版史札記》,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王重民,《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目》,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
王海剛著,田中陽編,《求通文叢:明代書業廣告研究》,長沙:嶽麓書社,2011。
包筠雅(Cynthia J. Brokaw)著,劉永華、饒佳榮等譯,《文化貿易-清代至民國
時期四堡的書籍交易》(Commerce in Culture:The Sibao Book Trade in the Qing
and Republican Period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北京圖書館主編,《中國版刻圖錄》,文物出版社,1959。
吳宣德,《明代進士的地理分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呂靖波,《明代文人游幕與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李兵,《書院教育與科舉關係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
杜信孚,《明代版刻綜錄》,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
肖東發,《中國出版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肖東發,《中國私家藏書(上、下)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
肖東發,《中國圖書出版和印刷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肖東發,《中國編輯出版史》,瀋陽:遼海出版社,2003。
吳蕙芳,《萬寶全書:明清時期的民間生活實錄》,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系,2001。
周紹明(Joseph P. McDermott)著,何朝暉譯,《書籍的社會史》(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Book: Books and Literati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林雅玲,《余象斗小說評點及出版文化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9。
邱進春,《明代江西進士考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邱澎生,〈簡介明清中國物質文化史研究〉,收入《歷史知識+ - 行家開講中國
史》,臺北:三民書局,2013。
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臺北:鳯凰出版社,1974。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國小說書目》,臺北:鳳凰出版社,1974。
涂秀虹,《明代建陽書坊之小說刊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張樹棟,《中國編輯出版史》,瀋陽:遼海出版社,2003。
郭孟良,《晚明商業出版》,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2011。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陳昭珍,《明代書坊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發行,1984。
陳翔華主編,《日英德藏余象斗刊本 批評三國志傳》,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
程國賦,《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中華書局,2008。
楊繩信,《中國版刻綜錄》,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
葉樹生、余敏輝著,《明清江南私人刻書史略》,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
路善全,《在盛衰的背後-明代建陽書坊傳播生態研究》,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
版社,2009。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劉天振,《明代類書體小說集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鄭振鐸,《鄭振鐸全集》,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1994。
戴不凡,《小說見聞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93。
繆咏禾,《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謝水順、李珽,《福建古代刻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元明時期》,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7。
龐多益、鄭如斯編著,李興才校訂,《中華印刷通史集》,中研院近史所出版,1986。
Cynthia J. Brokaw, Kai-Wing Chow, 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Kai-Wing Chow, Publishing, Culture, and Power in Early Modern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Lucille Chia, Printing for Profit : 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Jianyang, Fujian
(11th-17th centuries),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3.
Robert Hegel, Reading Illustrated Fiction in the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三、期刊論文
中島長文編,〈『中國小說史略考證』著錄編〉,《中國小說書目》,2013。
方彥壽,〈明代小說家熊大木及其《北宋志傳》〉,《福建史志(1988)》,福建省地
方誌編纂委員會(福建,2008.10)。
方彥壽,〈閩北劉氏等十四位刻書家生平考略〉,《中國刻書史》,1(1991)。
方彥壽,《建陽劉氏刻書考》(上)
方彥壽,《建陽劉氏刻書考》,《文獻》,2(臺北,1988),頁219-220。
王三慶,〈明代書肆在小說市場上的經營手法和行銷策略〉,《東アジア出版文化研究------にわたずみ》,Studies of Publishing Culture in East Asia-----NIWATAZUMI,(東京,2004.3)。
王姿婷,〈鄧志謨情詩評點與晚明印刷文化〉,《中極學刊》,4(南投暨南大學,
2004.12)。
朱傳譽,〈明代出版家------余象斗傳奇〉,《中外文學》,(臺北,1987)。
吳琼,〈余象斗的讀者定位與編纂策略〉,《中國語文論叢》,韓國高麗大學中國語
文研究會,51(臺北,2011.12)。
吳蕙芳,〈「日用」與「類書」的結合--從《事林廣記》到《萬事不求人》〉,《輔
仁歷史學報》,16(臺北,2005.7)。
吳蕙芳,〈民間日用類書的淵源與發展〉,《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8(臺北,2001.5)。
李子歸,〈明代建陽的書戶與書坊〉,《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香港,2018)。
汪燕崗,〈雕版印刷業與明代通俗小說的出版〉,《學術研究》,9(廣東,2009) ,
頁137-143。
沈俊平,〈明中晚期坊刻制舉用書的出版及朝野人士的反應〉,《漢學研究》,27:
1(臺北,2009.3)。
肖東發,〈明代小說家、刻書家余象斗〉,《明清小說論叢》,4(瀋陽,1986. 6),。
肖東發,〈建陽余氏刻本知見錄〉,《福建省圖書館學會通訊》,2(福建,1983)。
肖東發,〈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上〉,《文獻》,21(臺北,1984)。
肖東發,〈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中〉,《文獻》,4(臺北,1984)。
肖東發,〈建陽余氏刻書考略.下〉,《文獻》,10(臺北,1985)。
肖東發,〈書賈作偽與賊喊捉賊〉,《光明日報》,(北京,2000.3)。
周玉嫻,〈刻全像牛郎織女傳〉,《貴州文史叢刊》,4 (貴州,2008)。
周啟榮(Kai-Wing Chow),〈明清印刷書籍成本、價格及其 商品價值的研究〉(“A
Study of Prices ,Cost ,and Commercial Value of Imprints in Ming Qing
China”),《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0(浙江,2010)。
官桂銓,〈福建刊刻小說戲曲和藏曲家略補〉,《福建文博》,(福建,1984)。
林桂如,〈書業與獄訟------從晚明出版文化論余象斗公案小說的編纂過程與創作
意圖〉,《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9(臺北,2011.9)。
林雅玲,〈《國色天香》、《萬錦情林》合刊本傳奇類書化現象研究〉,《中國學術年
刊》,34(臺北,2012.3)。
林雅玲,〈余象斗《水滸志傳評林》小說人物識鑑及其意涵研究〉,《成大中文學
報》,23(台南,2008)。
林雅玲,〈晚明六種合刊本傳奇小說集編輯出版現象析論〉,《高雄師範大學文學
報》,32,(高雄,2015.11)。
邱澎生,〈明代蘇州營利出版事業及其社會效應〉,《九州學刊》,5:2(九州,
1992.10)。
金文京,〈晚明小說、類書作家鄧志謨生平初探〉,《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2002),頁318-329。
柳存仁,《〈四遊記〉的明刻本》,《新亞學報》,5:2(台南,1963.8)。
紀德君,〈書坊主編創與明清通俗小說類型的生成〉,《明清小說研究》,4((江蘇,
2012) ,頁4-16。
徐光台,〈熊明遇、熊人霖父子與熊志學在建陽:〈函宇通〉的刊刻〉,《第十二屆
中國科學史國際科學史會議》,(北京,2010.6)。
徐光台,〈熊明遇與幼年方以智—從《則草》相關文獻談起〉,《漢學研究》,28:
3(臺北,2010.9)。
徐泓,〈明代福建社會風氣的變遷〉,《東吳歷史學報》,15(臺北,2006.6)。
涂豐恩,〈明清書籍史的研究回顧〉,《新史學》,(臺北,2009)。
馬孟晶,〈文人雅趣與商業書坊---十竹齋書畫譜和箋譜的刊印與胡正言的出版事
業〉,《新史學》,(臺北,1999)。
崔垣,〈明代類書、小說和鄧志謨〉,《東亞人文學》,9(深圳,2006)。
張獻忠,〈明中後期書商的市場意識和競爭策略〉,《江漢論壇》,(湖北,2012.8)。
張獻忠,〈明代南京商業出版述略〉,《明史研究論叢》,(臺北,2012),頁57-74。
張獻忠,〈袁黃與科舉考試用書的編纂—兼談明代科舉考試的兩個問題〉,《人民
報》,(美國,2016.5)。
陳大康,〈熊大木現象:古代通俗小說傳播模式及其意義〉,《文學遺產》,2(北京,
2000)。
陳旭東,〈明代建陽刻書家余彰德、余泗泉即同一人考〉,《明清小說研究》,3(江
蘇,2007)。
陳旭東,〈鄧志謨著述知見錄〉,《福建師範大學學報》,4(福建,2012)。
陳國軍,〈余象斗生平事蹟考補 — — —以《刻仰止子參定正傳地理統一全書》
為中心〉,《明清小說研究》,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2(2015.2)。
賴曉君,〈論明代地緣交通與江西小說的關係〉,《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陝西,
2015) ,頁15-29。
賴曉君,〈論科舉視野下的江西小說〉,《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学版》,4(廣東,
2015)。
Lucille Chia, “Of Three Mountain Street:The Commercial Publishers of Ming
Nanjing”,in Cynthia J. Brokaw and Kai-wing Chow, eds, Printing and Book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ai Press, 2005).

四、學位論文
白以文,〈《北遊記》敘事結構與主題意涵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
文,1996。
白以文,〈晚明仙傳小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吳蕙芳,〈明清時期民間日用類書及其反映之生活內涵 : 以《萬寶全書》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論文,2001。
林奕豪,〈《杜騙新書》與晚明社會之考察〉,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
究所,2011。
祁晨越,〈明代杭州地區的書籍印刷活動〉,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2010。
郭姿吟,〈明代書籍出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
陳昭珍,〈明代書坊之研究〉,台灣大學圖書館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單光亮,〈余象斗小說創作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
黃晴文,〈中國古代書院制度及其刻書探微〉,東吳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1984。
蔡惠如,《南宋的家族與賑濟:以建寧地區為中心的考察》,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4。
戴欣慈,〈萬曆南京外地書商周履靖與《夷門廣牘》的出版歷程〉,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所碩士論文,2015。


五、電子資料庫
中國古籍書目資料庫
中國譜諜資料庫
中文方志資料庫
中國哲學書計畫資料庫
古籍影像檢索系統
福建省情資料庫
傅斯年圖書館珍藏善本圖籍書目資料庫
數字圖書館資料庫
NBINet圖書聯合目錄
全國漢籍データベース(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數據庫)

六、工具書
明史編委會編,《中國歷史大辭典.明代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
南京大學編寫,《中國歷代人名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漢語大詞典編輯部,《中國古代小說版畫集成》八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與世紀,年。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